当前位置 首页 病弱嫡女,但手握江山 第十二章 三年之期

《病弱嫡女,但手握江山》第十二章 三年之期

作者:来点杏仁 字数:3696 书籍:病弱嫡女,但手握江山

  彼时谢府上下,死寂一片。

  府内如今再无皇上的眼线,谢怀荣已不再装病,而是面色沉重地守在柳虞书榻前。

  谢怀荣原本笔挺的背微微佝偻着,身上为将的肃杀之气消失无踪,鬓间发根也些许花白,短短几月仿佛苍老了十几岁。

  床榻之上,是以泪洗面数日后终于病倒的柳虞书。此刻她双眸紧闭,以往作为世家主母的雍容端庄全然褪去,沉睡的面目间满是不安,连梦里都是痛失爱子的悲伤。

  在此关头,素来玩世不恭、离经叛道的谢家二公子谢离尘挑起了重任。他于前一日动身离开了临关府,前去与京城派来的送棺队伍汇合,准备为故去的谢源景办置丧葬。

  而谢嘉宁此时却是谢家最平静的人,她正身处于宅邸书房,安静坐在行椅之上,一动不动地望向庭内,面上无任何神情。

  春雨和秋白守在其背后,皆面露担忧之色。

  她们知道,大公子这一走,也带走了小姐心中某些极其珍重的事物。小姐虽什么话都没说,但心中一定极不好受,否则也不会接连两日食不下咽,仅是望着庭院内的花草发呆。

  两人犹豫许久,最终由春雨焦急地出声提醒:“小姐,您已经一天一夜不曾用膳了,多少先吃点东西吧!”

  谢嘉宁却恍若未闻,眸中已是毫无波动,彻底化作一片静水。

  此前她身中毒箭以至于武功尽废、双腿不能行走之时,至少还会流泪、不甘乃至怨恨。但如今,她却连这些情绪波动都没有了。

  她宁静地望着窗棂外的柳树,见微风拂过,吹起几片柳叶,卷入空中,片刻又放任其缓缓坠落于地面,忽然轻轻开口道。

  “这窗外的雪,倒是早便停了。”

  春雨和秋白听闻,惊慌而疑惑地面面相觑了一眼,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春雨面色为难片刻,小心翼翼地颤声回:“小,小姐,如今已是万泰四年六月,窗外何来的雪……”

  谢嘉宁面目平静依旧,低声喃喃了句:“是啊,如今已是六月,岁初那场大雪早便停了……”她微顿了顿,淡淡一笑,“雪停了,阿兄以后却看不到了。”

  谢嘉宁语气极轻,说出这句话时的姿态,像是下一刻便会突然离去。

  春雨和秋白见状皆是心中一梗,两人同时急声道:“小姐,您千万不要再想不开啊!”她们对此前自家小姐手握短匕寻死之景仍历历在目,心中时常后怕。

  谢嘉宁轻摇了摇头,目光再次投向远处,语气平和:“我还未将阿兄托付于我之事做到,岂会轻易离去。”

  春雨和秋白齐齐抬头望向小姐,面上神情既悲痛又惊讶。府上人皆知谢源景赴京之前,曾与谢嘉宁独自长谈,但谁也不知道两人究竟商榷了什么。

  谢嘉宁收回远眺的视线,突然转向身旁的小丫鬟,温声吩咐:“秋白,拿笔来,我要同阿兄写封信。”

  秋白道了声“是”刚欲照做,却忽而察觉哪里不对,一转头只见春雨已是大惊失色道,“小姐,您是要给大公子写信?”大公子他、他已经辞世了啊!

  谢嘉宁微微一怔,随后轻叹了口气,解释说:“我是要给二兄传信,叫他快些时辰赶回谢府,有要事交代于他。”

  两个丫鬟刚松了一口气,就听谢嘉宁沉默片刻后,又语气如常地向两人吩咐:“大兄已经不在了,以后我再唤阿兄,指的便是离尘兄长了。”

  说完,她接过秋白为其研墨后蘸取些许墨渍的毛笔,于窗旁小案上开始书写起信笺。

  春雨和秋白默默望着那道窗下安静执笔的身影,久而久之,眼前渐渐浮现一股错觉。

  只见那身影一举一动间,似温润如玉,又带着些许沉静内敛,却通身不失世家贵气,竟多了几分谢源景的影子!

  两人怔怔看着这一幕,逐渐看得呆了,良久再回过神时,不知为何,已悄然泪流满面。

  书阁一片寂静,窗外柳叶纷飞,一切尽在不言中。

  ……

  谢离尘于两日后赶回谢府,也带回了谢源景的棺椁。

  谢家大办丧葬,设灵堂二十一日,期间不少与谢源景相识的亲朋好友前来谢府探望,这其中还有虽未赶到边疆但也传来书信慰问之人。

  向谢府送信的人中,便有那位刚承袭了国公之位的宋柏辞。

  接信的人却并非谢家之主谢怀荣,而是其女谢嘉宁。

  谢嘉宁一言未发地读完整张信笺,并将其放置于一繁重秘匣中上锁,谁也不知那信上到底写了什么。

  而赶在谢家丧葬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北司的宣旨太监。

  这一次,北司的人手捧圣旨立于谢府之外,当街宣读了皇上对于谢家嫡长子遇刺的沉痛心情,并为宽慰谢家众人,皇上决议即刻敕封谢怀荣为定国公、并擢升其为正一品太保。

  宣读完圣旨后,北司的太监还将此行带来的两位宫中太医送入了谢府,言称此乃皇上念及定国公病情,特派两名太医前来为其号脉,这一次必会待定国公病势好转再出发前往京城。

  皇上和阉党终究是放弃了再对谢家暗中下手,或者说,是因这天下悠悠众口而不敢再轻举妄动。

  一切正如谢源景离开边疆前的承诺,“——只要我此次踏上赴京之路,皇上和阉党便再轻易动不得谢家。”

  众人都离去后,谢嘉宁仍守在灵堂前,她望着头顶的深色牌位,静静地想。

  阿兄,你的诺言如今已实现,接下来,该是我了。

  ……

  万泰四年十一月,立冬

  谢怀荣在两位皇宫太医的医治下,身体逐渐好转,并决议于七日之后带谢家众人动身前往京城,自此迁入皇京。

  边疆众将士与百姓听闻,心中不舍,竟纷纷于谢怀荣出发当日赶至谢府门前为其送行,最终堵得前路水泄不通。

  有一文人远远望着谢家半百马车在众兵护卫之下离去的景象,正当感怀之时,突然发现谢府正门内仍有动静。文人不解望去,竟见一坐于行椅上的病弱少女被身后丫鬟推至府门旁,安静凝望马车远去的背影。

  那少女生得明眸皓齿,虽年岁尚浅却已初见绝色之姿,一举一动又清贵至极,仅是端坐在那,便像一幅令人过目不忘的的山水画。

  文人呆立于原地,惊艳过后,忙询问身旁一人:“这位兄台,你可知那谢府宅门内坐行椅的姑娘是何人也?”

  被他拍了肩膀的武夫回过头来,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瞧,同样目光停顿半晌,其后了然道:“那可是定国公唯一的嫡女,谢氏嘉宁,谢大小姐!”

  文人听其解答,疑惑不减反增:“这谢小姐为何不与定国公一同赴京,反留在了西南边疆的谢府内?”

  武夫家中有亲人是边关军中兵卒,因此他消息较为灵通,对这些事背后的来龙去脉早有耳闻,立即答。

  “据说啊,这位谢小姐自幼与其兄感情甚笃,这次举家迁徙说什么也不肯搬去京城,坚持要留在边疆为谢大公子守丧三年!连皇上听闻此事后,都为之动容不已,还许下圣诺称,待谢小姐守丧三年期满,会亲派手下亲卫护送其入京!要我说啊,这皇上倒总算是干了一件人事……”

  武夫还没说完,就被身旁的妇人忙捂住了嘴,那妇人微怒地低声训斥道,“呸呸呸,胡说什么呢,天子岂是你我这种小老百姓可以议论的,就算是实话也不能说!”

  武夫不服气,似是还想同妇人争执两句,却被其拎着耳朵渐渐远去了。

  文人被这么一打岔,回过神来重新看向谢府之时,却瞧见那高大沉重的府门已然关阖,而那令他惊鸿一瞥的谢家小姐此时也再无踪影。

  ……

  临关府城关,谢家马车内。

  柳虞书虚弱地靠在车厢一侧,担忧地看向谢怀荣,小声问道:“夫君,你说宁儿这次独自留在边疆会不会有何危险?要不,还是叫上她同我们一起走吧。”

  此去京城天高路远,他们几人将与谢嘉宁天各一方,为期三年才能团聚。

  谢怀荣本闭上的双目微微睁开,先是假装病重地咳嗽了几声,其后才压低声音回:“夫人不必担心,宁儿身怀大才非是一般女子,如此安排必是心中早有定数,我们只需按她的话照做就好。”

  说完他又剧烈咳嗽了几声,以掩盖方才说话的声音,过了好一会,谢怀荣才再次以极低的音调关切地问:“夫人,你没忘了宁儿交代于你之后在京城要做的事吧?”

  柳虞书微微白了他一眼,有气无力地说:“当然没忘,宁儿嘱托我的事我岂会不放在心上?倒是你,宁儿安排给你的任务你记好没有?”

  谢怀荣重重点头,轻声道:“当然。”

  与此同时,他在心中再次感叹,女儿所思所想当真是滴水不漏,即便此番未与谢家一同赴京,也在他们临行前将几人此后三年应做之事一一交代齐全,甚至还设想了千百种谢家于京城将面临之事,并为此备下诸多锦囊妙计,只为助几人于危急时刻化险为夷。

  想到这,谢怀荣又用审视的目光看向一旁抱臂假寐的儿子,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窃窃私语地问:“离尘啊,临行前你阿妹交代给你的事都记在心里了吗?”

  谢离尘半睁开一只眼,面庞俊逸依旧,只是周身气势与从前的倜傥不羁相比,变得沉稳许多,但是一开口就又打回了原型,“自然,宁儿的话我向来倒背如流,这几日我去茅房都不忘念叨她交代给我的事。”

  谢怀荣额角一抽,似是想开口批评两句,但转念想到如今身在马车上,周围又有北司众人,不宜动静太大,只好生生忍了回去。

  谢离尘见状又睁开另一只眼,尽可能安慰父亲道:“爹你就放心吧,我们三人之中,虽然宁儿交代我之事最重,但这也是我最擅长之事,定不会叫人看出破绽。”

  说到这他话音一顿,声音突然变得落寞而低沉,“更何况,我们此去京城,决不能辜负大哥以性命为代价为谢家换来的一线生机。”

  一旁的谢怀荣与柳虞书双双陷入沉默,同时一股沉痛浮于心中。

  谢源景之死像是一根刺,深深埋在谢家所有人心底,每每想起,几人心底都难以抑制地浮起对天子和阉党的滔天恨意。

  但是很快,他们便将这种恨意尽数隐藏起来,面色恢复如常。只因谢嘉宁此前交代了,他们绝不能叫旁人在这方面看出一丝端倪,心中越是恨意难平,面上越是要云淡风轻,甚至要发自内心地笑出来,去感激皇上在谢源景死后如此“厚待”谢家。只有这样,才能让谢家今后平安立足于天子脚下。

  思及此处,三人又随之回忆起谢嘉宁此前郑重交代的话,心中忽然凭空多了些许底气。

  谢嘉宁曾在他们临行前许下重诺称——

  阿爹阿娘兄长,你们放心,谢家只需再忍三年。

  待三年之期一到,便是万事具备之时,彼时我将手刃褚氏与阉党,为谢家与源景兄长报仇。

  ……

  “哐当、哐当……”

  谢嘉宁于颠簸摇晃的马车上缓缓醒来,仿佛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是她永生难忘的万泰四年。

  她抬手轻按了按眼角外侧,清醒一些后,唤一旁的春雨掀开马车帷幕。

  只见一整宿雪夜过去,厢外天色仍暗,但晨曦将起。

  马车周围的玄廷卫不知何时起放慢了脚步,向前看去,原是远方尽头处渐渐呈现出连片的、堆着白色积雪的城墙缩影,而那城墙之中便是皇京。

  春雨有些激动地指向远处绵延起伏的围墙:“小姐,前面就是京关的永历门了,过了永历门即可入京!”

  素来沉稳的秋白此时也眺向远方,目露期许:“小姐,三年了,我们终于来到京城了,您很快便能与夫人他们团聚了。”

  似是受两人感染,谢嘉宁抬首望向前方宏伟的城墙时,眸中亦划过几分浅淡的笑意,轻声低喃道:“是啊,三年了。”

  阿兄,三年之期已到,我来京城践行与你的约定了。

  思及此处,谢嘉宁身下麻木的双腿竟似有了知觉,开始隐隐作痛。

  感受到这股生自骨髓深处的痛意,她面上笑意更盛。

  三年了,我既已前来皇京。

  那废我双腿、害我兄长身死、犯我谢家之人……

  你可曾准备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