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太公传 第九回黑山峡上乱云飞 小水村里虎狼毒

《太公传》第九回黑山峡上乱云飞 小水村里虎狼毒

作者:文龙晓星 字数:5900 书籍:太公传

  却说朱全秀出嫁这一年,正是乙丑年,她嫂子张满香养的稠,又生一子,取名朱怀明。

  那里朱老太又得女婿又得孙子,好不惬意;这边张有文弟兄又得外孙又得儿媳,亦是喜悦。

  这一日傍晚,朱老太一家正在吃饭,忽见门口进来一人,灰头土脸,满身风尘。那看门狗儿见了,摇着尾巴只是撒欢。

  朱老太便有些不高兴,骂那狗儿道:“你一天吃饱了不顶用,来了生人也不叫唤,倒像是看见你主子一样!”

  她这里骂狗,就见那人到了近前,叫一声“妈”。

  大伙闻声细看,却是朱全富。

  朱老太又惊又喜,一把拉住,哭道:“你走了多长时间,为何一个人回来?你大哥呢?”

  朱全富打唉声道:“这事说来话长。”

  朱全孝见二哥回来,忙叫张氏盛饭。朱全富才知道兄弟已经有妻有子。又一问询,才知道妹妹也出嫁了。

  一家人久别重逢,欢喜不尽,围坐一起吃饭,细说别后事情。

  朱全富道:“说起来你们也不要过分悲痛。我回安远后,和大哥没有落脚处,只得在外面拉长工。哪知我大哥身体慢慢就不好了,后来一病不起,躺了几天,就离世了,被我埋在村头荒地里。我给大哥看病,把几个钱都花完了,只得四处流浪打短工。熬了这些日子,见你们不回去,只得又折返回来了。”

  朱老太闻听又折一子,放声大哭,家人劝了一番,才止住了。

  朱老太道:“如今我算明白了,出门金山压银山,不如家里二亩田。从今后咱一家两处庄院,细心经营,虽然苦一些,图个平安就好,再不要说走就走,说闹就闹,惹出祸端。”

  自此朱家人安居两处,山前山后扯吊庄,更加兴旺起来。

  单说张正源栖身谢坝,因见家里有些窘迫,便想找个门路挣点钱养家。岂不知他自小游走江湖,对农活一窍不通,耕种割除都不会。

  张德文见他无聊,就央求张老爷找个活。张老爷道:“我家是种地生活的,他样样不会,我也没办法。旧庄窝窝陈老七是大户,从马砂河沟口到乱刺窝窝几千亩地都是他家的。如今土匪多,他家牛羊也多,想必要个攒劲把式。待我抽时间去说合说合,看能不能叫他去放羊。”

  张德文称谢不尽。过几天,那张老爷真个说合了,叫张正源去陈家放牛放羊。

  可怜张正源从小驰骋江湖,争强好胜,时常吃肉喝酒,吆五喝六,如今只能抱个鞭杆,早出晚归,跟着牛羊屁股,勉强挣一口饭。正是好汉不说当年勇,街头不论显赫时。

  时光如流水,岁月似清风,不觉就过一年,到了丙寅年,朱全秀也产下一个儿子,取名张忠泰。

  那张正源怀中抱子,脚底蹬妻,才知道平常百姓的滋润之处,更加闲散下来。他枪法绝伦,瞅机会就打个野兔团猪补充口粮,一天一天,一月一月,熬将下来。

  这一天,张正源在旧庄窝窝放羊,忽见一匹马压地飞来,近前一看,那马上之人却是榆林口一个喽啰。

  张正源便知道有事。就见那人跳下马,道:“老寨主伤重,请你回去见一面!”

  张正源大吃一惊,急问:“寨主身手不凡,怎么会受伤?”

  那喽啰道:“香山丁黑驴请寨主赴宴,酒桌上言语不合,动起手来。原来丁家早有埋伏,想要老寨主的命。带去的兄弟都被打死,只有寨主舍命冲了出来,只是身受重伤,恐怕熬不过几天,因此叫我来寻你,回去见一面。”

  张正源闻听,心急火燎,忙将鞭子递给他,道:“你替我放两天羊。”

  言罢,飞身上马,回到谢坝,对朱全秀说了此事,又哄道:“老寨主对我恩重如山,如今命悬一线,我若不去看望,就不是人了。你伺候好哒妈,看好儿子,我三两天就回来。”

  朱全秀提心吊胆,只得百般叮咛。张正源应诺了,上马加鞭,直奔黑山峡。这才是心中有泥潭,拔足也困难!

  原来那黑山峡上接大庙,下通小湾,山势险要,湾多水急。其中有一个要塞之地,名榆林口,是封锁黄河关口之处。

  张正源闯荡江湖之时,那榆林口就有土匪把守,寨主姓金,年近六旬,枪法精湛,能辨声打人,人称“三眼雕”。

  那金寨主手下有二十多人,皆骁勇善战之辈,平日里抽烟喝酒耍女人,无所不能。有一次金寨主出门,偶然碰到张正源,见他伶俐,十分喜爱,就收他进榆林口,教他枪法,师徒两个十分投缘,情同父子。

  岂料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就有那香山土匪丁黑驴看上了榆林口,想据为己有,因此摆下鸿门宴,重伤三眼雕。三眼雕自知大限将至,急命人寻找张正源,嘱托后事。

  单表张正源马不停蹄,到了榆林口,进入寨中,只见老寨主奄奄一息,不禁心如刀绞。

  寨主见他赶来,悲中生喜,嘱咐道:“如今乱世,人命如草芥,若是手中无枪,手下无人,就难以生存。榆林口是我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家业,把守这里,有那不义之财,都可以取来,让弟兄们吃一口饭。如今我命不久了,就将这家业托付给你。你以后要精心修建,仔细经营,不要叫别人占据了。”言罢长叹一声,闭眼而亡。

  众喽啰见寨主死了,悲恸不已。张正源便主持丧事,找地方葬了寨主。事罢,召集众人,细问丁黑驴底细。

  喽啰道:“那丁黑驴手下有十几个弟兄,本来和老寨主井水不犯河水。只是冯家大庄的冯建忠和梁水圆子的梁振邦组建了‘香山民团’,清剿山里好汉。丁黑驴无处可去,就看上了咱这寨子。他怕老寨主不好对付,才摆了个酒席,请老寨主赴宴,忽然就下了毒手。老寨主一死,只怕他过不了多久就会来攻打我们。”

  张正源闻听笑道:“我还以为他们是那三头六臂的混世魔王,原来是区区十来个小鬼。依我主意,不消弟兄们出战,就我单身一人去取他命吧!”

  众喽啰大惊道:“寨主才接手山寨,万万不能孤身冒险!这事还要谨慎才好。”

  张正源笑道:“我主意已定,不必啰嗦。你们将那贵重礼物准备一份,待我今夜去拜会那丁黑驴。”

  众喽啰无奈,只得将那劫来的千年人参准备一枝,用礼盒装了,交于张正源。

  只说张正源,已派人打听到丁黑驴一帮人并未走远,在离河十里土神庙里窝藏。他带了礼盒,只身一人,径向土神庙而来。看看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离庙门不远,早被放哨土匪发现,持枪喝问:“谁?”

  张正源道:“你去告诉丁英雄,就说榆林口张正源来拜访。”

  那人听见,急忙进去报信。

  原来丁黑驴和一帮弟兄点了火把,正在吃酒。见人报信,十分惊疑,问众兄弟:“早就听说三眼雕手下有个张正源,枪法出众。今日他独自前来,不知有啥打算?”

  众人道:“管他有啥打算,下了他的枪,让他进来问问就知道了。说不定是三眼雕死了,他怕了咱们,献关投降来了。”

  丁黑驴点头称“是”。那些土匪一拥出门,用枪指着张正源喝问:“你一个人来,有啥事?”

  张正源道:“你们不要害怕!我仰慕丁英雄大名,特来献上一根千年人参,聊表敬意。”

  那些人闻听,心里得意,道:“想见我家大哥,先得把武器缴了。”

  言罢上前,解了张正源的双枪,又把身上搜一遍,见没有兵器,才带他进入庙里。

  张正源抬头细看,只见里首上面坐一人,手里握一把撸子。你看他生的铜铃眼,翻嘴唇,面如锅底,身似宝塔:知道是丁黑驴。

  张正源手托礼盒,颔首道:“我家老寨主得罪丁英雄,我弟兄不胜惶恐,将一枝千年人参献于英雄,恭祝英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那丁黑驴“哈哈”大笑,道:“都说你被金寨主看重,原来会说话!将人参举起我看。”

  张正源左手捥着礼盒丝带,右手托着底儿,向上一送,道:“英雄请看。”

  书中暗表,原来那礼品盒底下暗藏着一只短枪。张正源右手托底,已握住枪柄,一扣扳机,“叭”的一声,正打在丁黑驴心窝之上。可怜丁黑驴哼也没哼一声,一头栽倒在神龛下面。

  众土匪愕然一怔,霎时反应过来,齐举枪,要打张正源。

  张正源将枪口冲天,大喝道:“且慢!我有话在先,我这只枪比闪电还快些,谁敢开枪,我就叫他脑袋开花。若是不信,尽管试试。”

  那些人听他一说,就有些惧怕。偏偏有一个逞强好胜的,不信邪,只想显威风,见张正源背对着自己,趁机会,就扣扳机。

  他手指还没动,被张正源背手一枪,“叭”的一下,打得脑浆迸裂,栽倒在地。

  众土匪见了,唬得魂飞天外,齐道:“英雄饶命!”

  张正源道:“丁黑驴杀我家寨主,被我杀了,也是一命抵一命。你们若想跟随我,便跟我去榆林口;若不想去,把枪放下,自便!”

  那些人都道:“我们都是没家的人,被民团清剿,无处可去,愿跟随英雄。”

  张正源听了,点头答应,带了他们,回榆林口去了。自此坐镇榆林口,劫掠过往商旅。稍有余资,就砌石墙,筑碉堡,把一座山寨收拾得如铜墙铁壁一般。可叹张正源有家有室,终违背诺言,脱不了征战生涯!有诗题道:

  崖壁冲天涌浪急,

  英雄孤胆慑穷奇。

  枪声响处威名赫,

  从此插足入淖泥。

  你想土匪生涯,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提头颅吃饭,哪敢大意?张正源自从占山为王,事务繁忙,极少回家。

  过些时日,他想起父母妻儿,想给家里送些盘缠,于是将寨中事务安排妥当,独自一人骑了马,出了榆林口,游游逛逛,要回兴堡川。

  谁知到了黄河边,忽见那乱石堆里昏睡一个人,破衣烂衫,蓬头垢面,胳膊窝里夹着一根打狗棍,怀里抱着一个讨饭碗。勒马细看,却是一个女花子。

  张正源突生善念,就下了马,给她喂些食水。那女子少时苏醒,看见救命恩人,不由泪流满面。

  张正源问:“你是哪里人,为何一个人睡在河边?”

  那女子道:“我是通渭人,有个名字布卿楚。只因家里遭瘟疫,其他人都死了,我跟我娘到处要饭,逃到这里。谁知我娘几天没吃饭,就饿死了。我没办法,就将我娘推进黄河里,自己又冷又饿,晕倒在这里,幸亏大哥救了我一命。”

  张正源见她可怜,便给她一点干粮,道:“我是走四方的人,路过这里,不经意救了你一命。你带这些吃的,自寻生路去吧!”

  那女子哀哀欲绝,哭道:“我家人已死绝,我一个弱女子到哪里求生?”

  张正源思谋半晌,忽然有了主意,就对她说:“我倒是为你想了一个安身的窝,只是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那女子道:“我的命是你救的,一切由你做主。”

  张正源道:“我有一个世兄哥,极有苦心,家里也富裕。只是他先前受了些灾,四处奔波了几年,把岁数逛大了,比你大十来岁。你若愿意嫁他,我就带你回去;你若不愿意,就自己走路吧!”

  布卿楚身处险境,命悬一线,哪里能不依?于是点头答应。

  张正源心里高兴,就取出干粮,等她吃饱了,有了精神,便扶她上马,自己牵了缰绳,同回谢坝来。

  到了谢坝,见了家人,将来龙去脉述说一遍。

  张德文道:“你太莽撞了!也不知道你姐夫家愿意不愿意?”

  张正源道对朱全秀道:“他们愿意不愿意,你去问问就知道。”

  朱全秀听说,急忙回娘家,将此事细说一遍。

  朱老太欢喜道:“乱世年间,还有什么挑的拣的?只要身体没病,不是残疾就行。”

  于是带朱全富过去看视。

  原来那布卿楚在张家洗了脸,虽然衣衫褴褛,却生得身材端正,容颜秀丽。朱老太一看,乐得合不拢嘴,早就一百个愿意。

  张有文见两家成了姻缘,就做个好人,对朱老太道:“人是我张家人领来的,就是我张家女儿。你家娶媳妇,只能从我家娶过去,快去准备衣裳,收拾洞房,我还要喝喜酒哩!”

  朱老太“呵呵”大笑,急忙回家,叫家人准备所用之物,又请张有文择个吉日。

  转眼吉日已到,老朱家请张老爷,请庄邻,热热闹闹,为朱全富成了亲事。

  那布卿楚进了门,不久身怀六甲,到了第二年,生下一子。朱老太欢喜,为其取名怀焘。这正是灯花点点结双蕊,喜气盈盈罩门庭。

  日月穿梭,不觉又到年前,朱全德又过来看望哒妈。

  朱老太就问起地里情况。朱全德愁眉苦脸道:“我说个实话,我一个人孤掌难鸣,顾了犁地顾不了喂驴,顾了做饭顾不了扫地。那几亩地都荒了一年了,谁有气力耕种?前半年买了一头驴,操心不上,饿的像个龙架,不如赶过来,你们喂吧。”

  朱全富闻听,就有些堵心,言道:“咱弟兄几个在这里苦死苦活,替人拉长工,你却把那样的好地荒了?既然你不种,我和老五过去种,强如在这里给别人下苦。”

  朱全德叹气道:“二哥想种就去种,只怕那张家人眼睛里容不下。”

  朱全富道:“都过去多少年了,难道他吃人不成?”

  朱老太见全富铁了心,无奈,只得发话道:“你想去,过了年,等天暖和了,先把地翻了,等下雨吧!”

  朱全富见商量妥当了,欢喜不尽,只等天气转暖。

  眨眼间就开了春,冰雪消融。朱全富便和朱全义过小水打磨地。

  那朱全德见家里有了主事人,索性把一切家务丢下,独自出外,三五天回来一次,不知干些什么营生。

  那朱全富朱全义都是有苦心的人,如今重回小水,哪肯偷懒,只几天工夫,便将田地收拾齐整,只等下雨。

  话说那打拉池有个商人,欲送一批货物到贾崖,因伙计病了,缺个赶牲口的,就想临时雇一个。

  谁知朱全富出外,恰恰碰上,就想挣几个饭钱,于是商量好了价钱,随驼队出发去贾崖。

  那驼队从打拉池出发,沿屈吴山畔南行。过了五六十里路,就见前面一道砂河横贯东西,沟畔边隐约有几户人家。再看沟里,有一个井台。

  那带头之人就命喝停牲口,到井台边饮水。原来那井口有现成的索子木桶,众人就七手八脚打上水来,真个是干净清冽,晶莹透亮。

  朱全富暗中道:“有水就能活人!这是个活人的地方。”

  一时动身,上了沟畔,但见那山顶上山头相连,十分平坦,谓之曰“塬”,乃天地造就的二阴田地,极能保墒。

  朱全富心里想道:“我若在这里有几十亩地,何愁衣食?”

  他这里胡思乱想,就听驼队中有人言道:“这下程家田宽地广,就是人少。这里的程老爷四处找长工,寻了多少人,就是没有个行家,耽误了多少庄稼。”

  朱全富听见,才知这里叫下程家。他一路观瞧,但见沟连沟,岭连岭,沟底清泉流,岭上白云飞,心里愈发爱慕。

  一时到了贾崖,交割了货物,返回小水。

  噫!也是他灾星未去!刚进庄来,就见那草垛边围坐一群人,仔细一看,却是张家一帮子弟。

  朱全富心知不妙,忙转身就走。谁知那些人人多眼杂,早就看见了他。其中有个撑头做主的,叫张仁世,见了朱全富,大叫道:“朱老二,你犯了案,还敢回来。”

  朱全富不理。那张仁世便火起来,喝道:“快将他围起来!”

  朱全富听见,转身就跑,哪知脚下一滑,“吧唧”一声,摔了个爬扑。

  张仁世看看全富,牙根咬得粉碎,发狠道:“你一家无法无天,打死我家姑娘。今日不把你伺候舒服了,我愧对你家祖宗。”

  言罢,去那草垛边溜达溜达,寻回一条扭头歪把的镰刀来,冲众人道:“久不见面,无以孝敬,且替他刮一刮胡子,剃一剃眉毛,打扮秀气了,莫叫失了身份。”

  那些无良子弟平日里惯会为非作歹,专攻害人之法,听见他发令,一拥上前,好似众犬扑肉一般,将全富掀翻在地,七手八脚摁住。

  又有一泼皮接了镰刀,便来为他剃眉刮须。全富身孤力薄,莫想动弹分毫,没奈何,只得强忍疼痛,任他欺凌。片刻之间,早被人家将胡子眉毛剃得干干净净,乍一看,就似没熟透的籽瓜蛋,溜光瓦亮。

  张仁世端详良久,笑道:“都说‘佛要香烟,人要打扮’,朱兄弟这一修理,果然清俊至极!”

  他得势不饶人,对着南风拌嘴——只管说风凉话。谁知全富气贯顶门,趁人不备,一骨碌爬将起来,向前拼命一冲,一头正撞在张仁世怀里。张仁世猝不及防,被撞得直飞出去,仰面朝天摔倒在地。众人大惊,蜂拥上前,揪胳膊摁腿,把全富又按倒在地上。

  张仁世被摔得浑身酸痛,坐在地上半天才喘过气来,拍大腿道:“好一个不识耍的犟驴子,剃你几根杂毛便恼了!罢了,将他那头脸照旧还给他吧!”

  众人叫道:“你被撞昏头了!有道是‘泼水难收’,剃了的毛发焉能再长上?”

  张仁世发狠道:“你们又不是榆木疙瘩不开窍,哪里叫你们去长了?给他画上不就行了?”

  众人道:“你为难人!要给他描眉画须,这荒郊野外哪来得墨汁毛笔?”

  张仁世道:“蠢材!蠢材!非要去寻什么墨汁毛笔?那田埂下有现成的猪屎狗粪,撒点尿掺合掺合,找根树枝蘸上,凑合着画个人样就行了,谁要你那么认真?”

  众人恍然大悟,齐竖大拇指道:“果然有见识,非一般人可及!”

  便有一泼皮去那粪便前,解开裤带,挤金汁子一般遗了一点小溺。又拾一根树枝捣拌捣拌,剜了一疙瘩,来给全富描眉毛画胡须。一时臊气钻七窍,臭味冲天灵。

  全富几时受过这等欺辱,霎时气迷心窍,大叫一声,昏厥过去。

  那张仁世一见却也害了怕,道:“不好!不好!这穷鬼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等脱不了干系?算了,放开他,叫他去吧!”众人听他一说,只得放开全富,吵吵嚷嚷,去了。

  朱全富半天才醒过来,挣扎着回到家。朱全义看见,惊问:“二哥为何成了这副模样?”

  朱全富唉声叹气,将缘故叙说一遍。朱全义道:“二哥压压气!等我四哥回来,让他替你做主。”

  朱全富无奈,只得忍气吞声。

  到了次日,朱全富去地里溜达,刚到地头,就听见吵闹声一片。朱全富便知道不妙,急掉头就走,没走两步,已被张家一干人赶到身边团团围住。

  那张仁世指着朱全富道:“真正山不转水转哩!老天有眼,让你这穷损鬼又落在我手上。”

  朱全富性犟,哪里怕他?跳将起来,喝道:“姓张的,你狗仗人势不看前程!就算落在你手里,你又能把爷怎样?”

  张仁世见他骨头硬,不怕死,眼珠一转,寻思一回,顿时计上心来,笑道:“我知道你是条好汉,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可惜愚昧不灵,火气甚大。爷我今日为你降降火气,通通经络。”言罢回过头来对众泼皮道:“这位朱二老爷肝血燥热,心火上升,快将他揎剥干净了,晾晾风,透透气,叫他凉快凉快!”

  朱全富闻言便知不妙,不由害了怕,一回身,拔足就跑。众无赖早有防备,呼喊一声,按肩头,扯臂肘,踩脚脖,三抓两拽,放翻在地,将衣衫鞋子几把扯去,只剥得赤条条一丝不挂,光溜溜全身裸露。

  张仁世捏着下巴,“嘎嘎”笑道:“爷我今日忍心好,且放你一条生路,快快回家去吧!”言罢弃了朱全富,拿了剥下的衣裳鞋子,带打手嘻嘻哈哈嘲笑而去。

  单说朱全富自降世以来何曾受过这般羞辱,在那里赤身裸体,又羞又愧,又怕路上有人过来,没奈何,只得躲进山沟胡同里里避羞丑,只露出一颗脑袋听风声。

  谁知气候变化无常,忽然间南风骤起,阴云密布,俄尔水雾弥漫,阵雨飒飒。朱全富身无遮拦,上下湿透,直冷得牙齿乱抖,浑身颤栗,好不凄苦!后人又有古风叹道:

  乾坤昏暗路不平,

  犬吠狼突逞毒凶。

  寒云也有为伥意,

  化作冷雨嗤浮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