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鼎 第六十八章 大婚

《宋鼎》第六十八章 大婚

作者:灵剑孤寒 字数:3671 书籍:宋鼎

  贾旭和吕妙晴大婚这一天,吸引了全城官员和百姓的关注。

  大宋政界魁首和军界擎柱的儿女联姻,这桩引起临安官场瞩目的事情在今日终于到达了高潮,这意味着大宋新的、稳固的权利框架的最终形成,官员们思索着自己在这其中的位置,研究着可能的风险和机会。而百姓们则无需白耗这脑力,他们只需要知道,今天街上有难得的热闹看就是了。

  一个是前几年力挽狂澜抗蒙有功的贾丞相,一个是刚刚剿灭叛逆收复全川的吕大帅,那都是我大宋响当当的顶尖人物,他们的儿女亲事,场面还能差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贾府与吕府都位于城南,自古以来,越是靠近权力中枢的人,府邸离皇宫越近,这是一条大多数时候皆如此的不成文的潜规则,似贾似道和吕文德这般权势,二人的府邸相距自然不远。贾旭要是取最近路线径直去接亲,步行穿过两个街口、不足一刻钟便能到吕府。而实际接亲的路程,自然不能如此草率。

  后世平凡之人的婚礼,租了车队,还要从酒店出发,在城市主要景观转一大圈,再回到酒店成礼,图的就是显摆和气派,贾、吕二人又岂会错过这个昭示自己权势的机会?

  那些告诉你有权要低调的,只是因为权利不够大,而真正的权势,不需要低调。规格形制、护卫仪仗,标榜的就是地位上的天壤之别,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你全家的官路钱途、甚至生杀予夺,尽握于我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提前把这一切亮在明面上告诉你,恰恰才是我最大的低调和仁慈,免得你不知好歹真的惹怒了我,到时再恨自己有眼无珠、悔不当初。

  贾旭的迎亲队伍,开路的、仪仗的、牵马的、扛轿的、抬礼的、敲锣打鼓的、弹唱奏乐的,林林总总两千多人,浩浩荡荡地从城南的贾府出发,沿御街经过三省六部院、太庙、秘书省,然后向西出丰豫门,沿西湖畔行至钱塘门复入城内,再经过国子监、太学、武学,转回御街,南行至皇城司附近,向东出崇新门,沿钱塘江南行至新开门,再次复入城内,拐过太医局,方到吕府。

  沿途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争相一睹贾旭这位最近风头正劲的新郎官的风采,而贾旭骑在装饰华丽的骏马之上,穿红钗花、年轻逸朗、俊秀英武,也毫不让人失望,频频挥手致意间,便引得道两旁大姑娘小媳妇阵阵尖叫。

  人群中不断有人将时应的梅花、玉兰花瓣掷向迎亲队伍,染得御街上下香风阵阵,而贾府的队伍也不时地向两旁投掷一把把的铜钱、派发利是,更是让御街之上惊呼连连。

  迎亲队伍未有丝毫耽搁、紧赶慢赶,也走了将近两个半时辰,时逾午后,才到吕府。

  吕府门前的街上两旁,早已摆满了长桌,上面放着茶、酒和各种点心,迎亲队伍中的大多数人便在此享受娘家的招待,每个人还收到了彩绸、小饰物和一贯铜钱的礼物,而贾旭则带着少数人,被等候在门口的吕师夔迎入府内暂歇。

  也没有多久,门外的人吃饱喝足,又开始吹拉弹唱起来,催促新娘子赶紧出门上轿,吕师夔也起身将贾旭引到吕府后宅中吕妙晴的闺房门前。

  里面的吕妙晴此刻凤冠霞帔、红布盖头,身边围着众多的婶婶、姑姑、嫂子,一边为她整理裙裾,一边煞费苦心地教导着,无非是些要她嫁过去之后孝敬公婆、多衍子嗣的话。平日里倔强跳脱的吕妙晴到了今时却也不再胡闹,只是默默地点着头、时不时地应和几句“知道啦”,然后任着这些长辈簇拥着、将自己牵出门外。

  贾旭抬头望着闺房中款款而出的吕妙晴,一身龙凤褂上红火的色彩、精美的盘扣、细致的刺绣和华丽的镶边,也掩不住其下高挑曼妙的身材。吕氏起于草莽,家中有地位的女眷大多是当年的乡野村妇,虽然这些年养尊处优,也有了不少贵气,但是着实称不上美丽,真不知被他们簇在其中,愈显得娇媚无比的吕妙晴,是上天如何的馈赠。

  二人在昌化朝夕相处年余,如今时隔近两月再见,贾旭脑中已想不起吕妙晴的那些泼辣、率直,只是念着那张红盖头下藏着的美,竟隐隐有些急切。

  贾旭随着吕府女眷,一同向外走去,待到吕府门口,女眷们纷纷站定,讨要赏钱。贾旭则回答“自古以来、绅士不带金”,然后身边的随从依规矩将一贯贯用红绸穿起来的铜钱撒在地上。吕府的女眷们自然不会稀罕这些许铜子儿,但喜庆的礼数如此,自然又不一样,也嬉笑着撒了攥住吕妙晴的手,与府中的小孩子们一起抢作一团,她这才得以上了喜轿。

  迎亲队伍再次出发,这次倒没有绕远,直接从吕府到了贾府。吕妙晴在贾府门前下了轿,在足足十六名陪嫁丫鬟的伴随下,“跨马鞍”、“过平秤”,之后便入了中门,直接到后宅的新房中稍歇,室内当中悬帐,吕妙晴坐于其下,此谓之“坐虚帐”。

  贾旭则来到外室中堂,堂内放着一张床榻,榻上置一椅子,也就是“高坐”。贾旭坐上椅子,众人依次斟酒,先是媒人、再是舅母、最后是丈母娘,贾旭一一饮下,此为“婿上高坐”之礼。

  之后贾旭又来到新房,坐在床左侧,与床右侧的吕妙晴同行“正坐富贵”之礼。此时新房门额上已挂好了新缎,只是下端被一片片撕裂开来,等到贾旭入房之后,围在外面的客人们会纷纷争夺新缎上的小碎布,此谓之“利市缴门红”。

  而房内的贾旭,嗅着身畔的软玉温香,想着开口与吕妙晴说几句话,正犹豫着不知道说什么好,礼官已在门外高喊,请新人出新房。贾旭只得收了言语,起身欲扶吕妙晴的藕臂,却被轻轻地躲开。

  二人出得房来,贾、吕两家各出红绿彩缎,绾成同心结形状,一端挂在贾旭手中的槐简(笏),另一端则执于吕妙晴的手上,贾旭倒行而出,牵着吕妙晴来到中堂。

  此时双方父母和位高权重的主要宾客,都已聚于中堂之内,贾家一名父母双全的女性亲属上前,用秤杆挑起吕妙晴的盖头,让贾旭终于得见芳容。只见吕妙晴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旁发丝轻柔拂面,平添一抹诱人风味,灵动的眼眸时而露慧、时而含羞,透着三分淘气、五分柔情。

  再之后就是几千年来传统不变的拜天地、拜父母。拜礼结束之后,二人再从中堂而出,只是这次是吕妙晴执着同心结倒行,牵着贾旭回到新房。

  二人再次分左右在床上做好,吕妙晴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鬟走上前来,分别打散二人的发髻,再将他们的头发系在一起,梳成一个顶髻,这就是“结发”,表示婚姻生活的开始。

  之后丫鬟又递给二人每人一个紫金钵,钵底用红、绿丝线打着同心结,二人交换酒杯,齐齐饮下,便是合卺之礼。

  饮罢,二人一起丢掉酒具,吕妙晴用力掷下、紫金钵落地后跳起,贾旭则轻轻一抛、落地后寂然不动,这般一个跳,一个不动,被观礼的人认为是会生很多男孩的好兆头,故而齐声喝彩。

  最后,则是双方互赠“定情十物”,即手镯、臂钏、戒指、耳环、香囊、玉佩、同心结、金簪、钗、裙。

  吕家陪嫁丫鬟中一名善歌唱者,一边将各种首饰佩戴在新娘身上,一边吟唱着“何以致契阔?绕腕双玉镯。何以致拳拳?绾臂双跳脱。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同心?青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婚礼至此终于到了尾声,贾旭从吕妙晴的花冠上摘下一朵花,而吕妙晴则解开贾旭花冠上的绳结,任花朵散落到床上。摘花之后,贾旭起身放下床上的帐幔,周围的家眷宾客们识趣地退出新房,关上了房门。

  什么?你说宾客闹洞房、新郎酒宴敬酒?那都是后世衍生出来的陋习。酒宴是摆给来参加婚礼的宾客的,其中往来敬酒或者被敬的是贾似道和吕文德,而一对新人,自然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了。

  此刻的新郎官贾旭,忙忙叨叨了一整天,经过各色繁琐的礼节,饶是他认真打熬过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吕妙晴却是要轻松些,微微低着头,不作声的端坐在那里。

  贾旭侧头看着自己的新娘,如同清晨的朝霞、温柔而又羞涩地绽放着她的美丽。她的脸颊上泛着一抹淡淡的红晕,仿佛桃花初放、娇艳欲滴,偶尔微微颤动的睫毛,时而低垂、时而偷偷抬起,宛如含羞草般轻轻摇曳。

  贾旭有些窘迫,不知道该开口说些什么好。他前世也没少在风月场所厮混,今世有杜韵茹、王靖瑶甚至俞氏,也不是未尝男女之事,只有婚娶确是头一遭,看着自己身旁明媒正娶的夫人,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几次想开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站起身,看着吕妙晴,而此时吕妙晴也将俏脸微抬,看着贾旭,眼神深邃、如有星辰,嘴角衔笑、欲语还休。贾旭有种直接将她扑倒的冲动,却又觉气氛没到,急得站在那里直挠头。

  终于他放弃了纠结,直接转身大字型仰躺在旁边的床上,长呼了一口气。

  “怎么了?”吕妙晴开口问道。

  “没事儿,就是有点累。”贾旭看着棚顶说道。

  吕妙晴“哦”了一声就没再说话,待贾旭刚要侧头再问些什么,却忽然发现一支如剥壳鸡蛋般白嫩的小手,贴着床榻伸过来,一把抓住了……他的左耳,然后用力地一拧。

  贾旭猝然吃痛间,身子一弓,以一个扭曲的姿势从床上弹了起来,可拧着耳朵的手也未曾撒开,他只得一边侧着身子,一边歪着脑袋,一边听吕妙晴在耳畔骂道:“哎呦喂,我的贾大人,您还知道累啊。这满临安的酒楼天天喝的时候怎么不知道累啊?这满临安的名妓围着你转的时候怎么不知道累啊?你那听歌赏舞的精神头儿都哪去了?”

  “冤枉啊,我的夫人,那都是他们找来的,不是我啊。”贾旭痛呼着解释道:“我只是为了应酬,逢场作戏,可什么实质性的事情都没发生啊。”

  “你还想发生什么实质性的事情?”

  “不不不,不想,不想啊,快撒手,耳朵要掉了啊!”

  …………

  贾似道与吕文德二人与众宾客正在中堂和前厅中畅饮,却无暇理会后宅新房中的嬉闹。能听见的,只有守在门外的陪嫁丫鬟,那名刚才赠送“定情十礼”的吟唱着。她与其他十五名姐妹,俱有中上之姿,都是吕妙晴的远房亲眷或家生奴仆,作为小姐陪嫁的一部分,一同入了贾府,照顾小姐起居,也是必要时小姐争宠的助力。她因为在这十六人中姿色上优,加之有一副好嗓子,故而被寄予了最高的期待,得以在新婚之夜守在门外。

  按来之前家中主母的交代,新姑爷若是有所不便,她甚至要进去帮忙推床的,只是她之前见贾旭英武健硕的样子,现在又听得屋内隐隐传出来的声音,显然是不需要她操心。她稍稍坐得离门远了一些,双手托着下颚,目光漫无目的地扫着四周,最终落在远处院墙上一扇飘扬着的彩旗上。

  它原本只是沿着旗杆自然下垂着,随着一阵二月的春风吹过,旗帜便霎时飘扬起来,摆出各种迤逦的姿态,忽地朝向这头,忽地朝向那边,时而蜷缩婉转、恍惚间如诗如泣,时而挺直舒展、竟似欲直冲云霄。有时它也会短暂地落下、停止摆动,但很快又如水波涌动、翩翩起舞,在和煦的暖意中猎猎作响,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柔软与坚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