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鼎 第三十七章 保甲

《宋鼎》第三十七章 保甲

作者:灵剑孤寒 字数:3585 书籍:宋鼎

  看着亲卫陆续将院中垂头丧气的众人押出去,贾旭对廖莹中说道:“真是连累廖府君了。”

  廖莹中一摆手,说道:“你还是叫我廖叔。承蒙丞相不弃,廖某以一乡野塾师入幕军机,二十几年相交,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无论丞相大人叫廖某做什么,廖某都绝无二话,公子不要多言,反倒显得生分。”

  贾旭闻言也不再客气,冲着廖莹中拱手说道:“那就请廖叔再辛苦辛苦,继续带兵前往昌化和感恩二县。”

  廖莹中点了点头,说道:“你且放心,我留一千兵士给你,其余人我连夜就带走,继续奔往昌化。”他站起来轻轻拍了拍贾旭的肩膀:“公子,好好干,别辜负了大人的期待。”说完背着手,待人向院外走去。

  而贾旭始终拱手行礼,用坚毅的目光送着廖莹中离去,没有再出一言。

  第二天清晨,推门而出开始劳作的百姓,都感觉到了与往日截然不同的紧张气氛。

  仅有的几条街道上,数队军士往来巡逻着,并在四处张贴着即日起实行宵禁的告示;州里和县里的衙役,在兵丁的陪同下,四处敲门,喊各保甲长到州衙集合;还有昨夜晚归的人说,听到城东兵营处人声嘈杂,好像出了什么大事。

  百姓倒不是很惊慌。琼州这地方,千百年来,除了山里的黎民有时会下山作乱——也是几十年不遇一次的事,一直因为自己过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过于贫穷的现状,反而平平静静,各自相安无事。就算真有什么变动,也与自己无关,照样是该种地的种地,该干活的干活。至于城头上挂的旗子上写的是大汉还是大宋,与我个艰苦求活的罪民之后又有何干?

  相比之下,县里几个官员、大户家里就惶恐得多。家里的大人昨夜去赴宴之后就再没回来,夫人们想着派下人去寻,结果发现门口已被不知道哪来的兵丁守住,禁止一切人进出。县尉于秀武家的夫人脾气大,骂骂咧咧地指挥家中下人强闯,却被守门的兵丁格杀了三人,自己也叫四溅的鲜血吓得昏了过去,让下人婢女抬回了府内。

  待到日头升起,天光大亮,又有一队队兵丁敲开这些官绅的府门,将里面的男女老幼、仆役下人统统赶出来,一齐押着,哭哭啼啼地直奔城东兵营。府门上则贴了封条,留了两个兵丁守着,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

  街上的百姓看见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大户家眷们如今被兵丁推搡着往城外走、如此狼狈的样子,面上惊诧,心中暗爽。

  此时的贾旭正在州衙的后宅书房中坐着,翻看南宁军的各种典籍名册。

  哦,现在改叫昌化军了。

  昌化军作为军州,应辖五营兵马,实辖四营,三营驻在宜伦县,另一营中,两都在昌化县,三都在感恩县。花名册上满满腾腾两千人的名字,也一直实领两千人的粮饷,可昨夜控制城外兵营后清点人数,发现该有的三营人马,加起来居然不满一营,还大多是峒丁。若只算汉人,每营不过六七十人,还尽是凑数的老弱病残。昌化、感恩两县的一营兵马,料来也好不到哪去。

  贾旭倒是也想到会有吃空饷的情况,只是断没想到吃得这么空!

  还别说,真要是拉开架势干起来,就王少杰这三四百老弱病残,贾旭靠着自己一百精壮的亲卫,夺了他的一军之权也真不是什么难事。

  真不知道他昨夜哪来的底气。

  治下三县,宜伦县一千一百户,两千四百丁,六千三百口;昌化县七百户,一千三百丁,两千八百口;感恩县最惨,只有三百二十户,五百八十丁,一千一百口。

  身为一个州级建制,总共人口将将过万,还分置三地。虽然这只是州府户籍上的丁口,官绅大户家肯定有大量隐户存在,但就算最乐观估计,又能翻几倍出去?

  耕地只计有六万余亩。考虑到此时土地兼并之烈,以及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绅勾结之深,实数应该几倍不止。

  倒是勉强够用。

  “呼——”贾旭长出一口气,将手里的卷宗丢在桌案上。看了这么半天,没有一个是实数,全是报上去蒙蔽朝廷,让州官自己牟利的。昌化军仗着自己地处偏远,敢做到如此,其他州府纵然好些,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临安府里的皇帝和大臣们就依据这些莫名其妙的数据来治理国家,这大宋能强盛都怪了!

  他身子向后仰去,靠在椅背上。一直静静地站在他身后的茹娘,立刻将一双冰璃般的小手伸过来,一边缓缓地为他按着头,一边柔声说道:“公子叹什么气?如果这些东西看了烦心,那就不要看了,别累坏了精神。”

  贾旭闭着双目,抓过茹娘的一支小手,拉到胸前轻轻地揉了揉,说道:“手还是这么凉,你的身子还没有好,才是更需要休息。”

  “茹娘不想自己一个人待着。能跟在公子身边,才是最好的休息。”初经人事不久的茹娘,此时正是如胶似漆、蜜里调油,一刻都不想离开贾旭。

  只是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女子,贾旭却没有资格陷于儿女情长。虽然这种后世几乎绝种的纯粹的依恋情感,让他也相当的沉溺,但他知道自己不能。他在这个世界上感到越多想要珍惜的东西,就说明他需要付出越大的努力,去避免那似乎已经注定的未来浩劫。

  他又看了看桌上的一堆卷宗,不管怎样,这些就是他目前的家底了,再多的抱怨也没有意义。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现在的贾旭,不仅要做这无米之炊,还必须要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御宴才行!

  那就来吧!

  贾旭又强行给自己注入了些许斗志。首先还是要做一份详尽的普查,之后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迅速将这些人力物力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如果有必要的话,用些心狠手辣的非常手段,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吧!

  嗯,除此之外,这个时候还是得召唤爸爸才行,必须得给贾似道写封信说明情况,寻求更多的支持。

  茹娘用自己柔嫩的小手抚过贾旭紧锁的眉头,感到一阵阵心疼。这个粗暴地闯入自己生命中的男人,不知不觉间,已成了她全部的悲喜和一切的意义。自己在与他不断地相处中,从对他的一切都带着审视和抗拒,唯恐避之不及,变成了对他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参与。

  “我能帮你做什么?”她问贾旭。

  茹娘说完这句就在心中暗暗后悔。男人做的都是大事,自己一个小女子,又能帮得上什么?尤其是很多事情,如果有女人参与其间,就会被认为是不吉利!自己真的是太唐突了,公子他不会生气,不会因此嫌弃我吧?

  而贾旭听她说完这句话,侧过头看着她,想了一下。自己身边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人才,茹娘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出身官宦人家,自小也学过吟诗作对,别的不说,文采必是不错的。平日里帮他做些文书工作,也是给自己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啊!

  想着自己即将过上有事儿秘书干、没事儿干秘书的美好生活,贾旭的刚鼓起的斗志更充盈了。

  “我怎么忘了自己身边还有你这般女中才子?”继续捧过茹娘的小脸“吧嗒”地亲了一口,然后对满面羞红的她说:“以后我在府中时,你就帮我处理这些往来文书。现在你能帮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家大人写封信。”

  贾旭将信中要表达的意思交代给茹娘,自己则来到了州衙的正厅。

  厅中已经密密麻麻站了一百多人,都是县里的保长和甲长。一大早就被衙役挨家挨户地敲门喊来州衙,来得早的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也没人跟他们说是什么事,平时相熟的人纷纷聚作一堆,在那里互相打听着,却也摸不到什么头脑,只知道今日街上多了许多兵丁,州衙内外的甲士也俱是以往不认识的面孔。

  看来真的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待到贾旭进来时,众人还纷纷探头,想着这个年轻人是干什么的,早先一身甲胄站在前面维持秩序的王文军忽然大喊一声:“拜见军使大人!”接着他们便见到贾旭大步走到原本该知军事王少杰坐的案几后,大大方方的坐下,才猛的意识到一夜之间换了天地。

  众人一时面面相窥,不知该说些什么。王文军瞪着眼睛又喊了一句:“拜见军使大人!”然后才有人陆陆续续地拱手低头,稀稀拉拉、犹犹豫豫地喊着“拜见军使大人”,大多数人却依然无动于衷,没有反应。

  王文军待要再喊,被贾旭挥手拦住。“无妨,大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文军,你将圣旨给大家念一遍。”

  王文军拿出圣旨,大声朗读。众保甲长们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堂上顿时发出一阵感慨声、议论声甚至咒骂声,还有几人在人群中冲着贾旭大声的质问着:“不可能!王知军事一向忠君爱国,怎么可能勾结蒙古人?”“我妹夫就在南宁军中当兵,我怎么没听说他们要谋反?”“朝廷怎么会派你这么个年轻的娃娃过来主政一军?你该不是骗子吧?”“我看你才是蒙古人派来的奸细,害了王知军事,挟持我们谋反!”

  在他们几个的煽动下,整个前厅一片混乱,任凭周围的亲卫不断地喊着肃静,也止不住这乱糟糟的场面。

  贾旭笑着站起身,唤过王文军轻语了几句,然后用手指在人群中一一点了几下,正是叫骂的最欢的那几个。王文军也不含糊,带着数名亲卫径直挤入人群,将被点到的几个人拉出厅外,就在门口拔出刀直接抹了脖子。

  凄厉的惨叫、飞溅的鲜血、滚落的首级和砰然倒地的无头尸体,让厅内的人们目瞪口呆,喧哗的声音一时减小,却又有两人指着贾旭怒道:“哪里来的凶恶之徒,竟然在此草菅人命?”

  然后贾旭又点了两下,厅外的王文军带着满身鲜血走进厅来,所过之处人们纷纷让开。他径直走到被点的人身旁,揪着头发就拖了出去,手起刀落,又是两颗人头落地。

  到此刻,厅内已经鸦雀无声,众人连喘气都不敢用力了。

  随着凶神恶煞般的王文军再次走回到前面,立于案几一侧,第三次大声喊出:“拜见军使大人!”

  厅中余下的一百多人忽地都跪在了地上,齐声应道:“拜见军使大人!”

  贾旭终于满意地坐下,笑着对下面跪成一片的人群说:“我大宋不兴跪礼,大家快起来吧。”

  众人抬起头看着贾旭,不知他这笑容是真是假、该起不该起,正自犹豫,一旁的王文军又是一声大喝:“军使大人叫你们起来!”

  一屋子的人这才急忙起身,然后垂着头站在那里,低着头不做声。

  “很抱歉让各位看见刚才那一幕。”贾旭开口说道:“只是我已经宣读圣旨在前,言明王少杰谋逆,那几人却依然喧哗咆哮、扰乱州衙、为逆贼张目,分明就是逆贼党羽,见事情败露,想要扰乱局势、浑水摸鱼,以为王少杰等人脱罪!”

  他边说着边用手指在案几上有节奏地轻轻敲着:“谋逆,是大案!当今我大宋北方受蒙古人袭扰甚重,南方不能再乱!而皇帝之所以派我前来,就是要让我非常之时用重典、迅速扭转此地人心思动的恶劣局面。所以刚刚,我用了些雷霆手段。诸位也不要多心,只要对我大宋忠心耿耿,积极配合接下来的一系列安排,我担保大家是不会有事的。你们听懂了吗?”

  “听懂了。”厅中众人纷纷回答道:“请军使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尽力配合。”

  “好!”贾旭拍了一下案几,复又站起,双手拄案前倾,对众人笑着说道:“那我就下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