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真少爷开始养生以后 26 第 26 章

  水镜之中,只有大军绝尘远去的背影。在他们身后,是于寒风中伫立的北平城。

  朱棣不屑的声音透过水镜传遍无数时空:

  “李景隆智疏谋寡,色厉中馁,骄少威,忌克自用……”

  他滔滔不绝,对李景隆大批特批,发出战神对菜鸡的蔑视:“连汉高祖都只能将兵十万,就凭他李景隆,有本事率军五十万?我看他连昔日的赵括都不如……"

  之后又是一连串人身攻击,说他"贪而不止,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总之无才无德,必败无疑!

  在对李景隆滔滔不绝的人身攻击之中,也夹杂了一些干货,分析李景隆大军为何必败无疑—————譬如,北方天寒,南军衣着单薄难以适应,且军粮不足等等等。

  但这些干货显然不是重点。

  历朝历代平行时空,不了解李景隆的人都因为朱棣的话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轮廓。

  汉武帝刘彻发出同情又幸灾乐祸的声音:“这大明曹国公,可是名传历代了!”

  ——今日之后,历代谁人不识君?

  大明洪武二十年。

  恰好和狐朋狗友约在酒楼里吃吃喝喝的曹国公李景隆,表情裂开:“??”

  ————礼貌,你燕王吗?

  对面的人一口酒喷到了李景隆的脸上,其他狐朋狗友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而酒楼里认得这位曹国公的人也投来异样的目光。

  “燕王!!”

  一声悲愤的呼喊响彻酒楼。

  此时此刻,李景隆社会性死亡。

  他表示一点都不想像现在这样出大名——某些不会说话的人可以把嘴捐出去!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他气得全身发抖,伸手指向镜中的朱棣。

  “……他诽谤我,他诽谤我啊!”

  【相较于李景隆,朱棣更关心被辽东军围困的永平,永平若失,北平就危险了。】

  r />

  虚幻的地图上,代表着朱棣的小箭头哒哒哒出去绕了一圈这才重返北平。

  众人尽皆无语:……说好的只是去救永平呢?看得出来你是真不担心北平出事啊!

  还有,出门一趟手下势力就多了宁王三卫,这位永乐大帝手中兵马数目增长也太快了吧?这种造反起义一呼百应,走到哪里都有人来投的技能,能开课教学吗?

  有野心的诸侯或藩王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在外面转了一圈,朱棣才不急不忙地带着壮大了许多的兵马重新回归北平。不出他所料,在朱高炽等人的严防死守下,李景隆在北平城下撞得灰头土脸,不仅没能破城,反被城中守军夜袭,杀伤不少!】

  【由于寒冬腊月,南人不适应气候,李景隆大军吃尽了苦头,冻死者不在少数,李景隆不得不暂时撤退,驻守于郑村坝。】

  正在大骂燕王诽谤的李景隆:“…”

  ——仙人是不是故意的?老天不公啊!

  话本里总有一些衬托主角的反派,他现在觉得自己就是这样被安排了。并非自己才具不足,只是苍天无眼,用他的失败来衬托朱棣的料事如神,英明神武!

  ————可恶,天命之子都是人间之屑!

  下一刻出现的画面佐证了他的想法

  【此时,朱棣率八万军回师北平,渡过白河,史书上记载了一件神奇的事——】

  【朱棣到来时,流淌的白河迅速结冰,让他得以率军通过,前来查探的李景隆麾下都督陈晖领万余骑兵追在朱棣身后过了结冰的白河,想干他一票,结果却被朱棣反过来率军一阵冲杀,陈晖只能率领残军匆忙回头逃跑。然而,不久前朱棣渡河时还结冰的河面,此时却突然融化,大量残兵当场淹死,只有陈晖一人得以幸免。】

  【如此神奇的事件令诸将惊叹不已——燕王这是和汉光武帝一样得了天命啊!】

  【受此鼓舞,朱棣大军气势更盛,在朱棣的率领下连破七营,"追亡逐北,斩首数万级,降者数万",一举击溃五十万大军,李景隆只能丢下辎重,连夜跑路!】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与朱棣交锋落败,狼狈逃跑,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有老天爷开后门,果然不一般……”

  李景隆心态崩了,

  酸了,麻了,摆烂了。

  -燕王是将来的战神皇帝没错!问题是为何总是通过踩自己来彰显其战绩啊?

  -女娲造人时敷衍甩出的泥点子就没有尊严的吗?他李景隆不要面子的吗?

  【击败李景隆,朱棣的大军回归北平后,时间也差不多来到建文元年年底。建文二年正月,朱棣再次出北平,兵围蔚州。】

  【这仿佛是新一年战事的开篇————】

  水镜之中,一座古老的小城仿佛耸立在迷雾中,地面上尽是未化的冰雪与冻土,围在城外的士卒奋力挖掘,将大量的冰雪与冻土装入布裹中,不断运到一处似乎是古时所筑的楼台上,装满冻土和冰雪的布襄越来越高,直到几乎与不远处的城墙平齐,宛如一道人为铸就的通天之梯,只要顺着这道梯子爬过去,就能进入城中。

  轰!火光震天,霹雳声响!

  强烈的声光中,蔚州城门缓缓打开,城中守将从洞开的门中走出,举城投降。

  【建文二年四月,逃跑的李景隆卷土重来,与朱棣在白沟河展开了惊天一战!】

  【是时,李景隆、胡观、郭英、吴杰等人合兵六十万,号称百万,在白沟河列阵以待,而大将平安则率领万骑在附近游击。】

  【战斗初,朱棣率军渡过白沟河,由西北循河而进,与平安的前锋军迎头相撞。双方有来有回,敌军瞿能父子英勇过人,对燕军造成不小损伤,燕军将领同样发挥出色,燕王朱棣更是亲自率兵,一举生擒都指挥何清!厮杀到深夜,才各自收军。】

  【第二天,朱棣再次率军渡河,与横亘数十里的朝廷六十万主力大军一决胜负!】

  【这一战的经过与结果,在史书上被浓缩为短短几句话:“后军房宽先与贼锋交战,不利,上率精骑赴之,所向皆靡,斩贼骁将翟能父子,杀其精锐万余人。”】

  【简单概括的话,大概就是李景隆大军以绝对优势先击败燕军后军,并绕后突袭,最终各路兵马几乎将燕军团包围……】

  水镜之中,六十万大军分成数个军列,前、后、左、右、中,在地图上形成几个墨团,宛如涌动的漆黑洪水,从四面八方朝着人数远弱于他们的燕军席卷而去,象征燕军阵的几点深红都被冲散,剩下的军阵则被汹涌而来的漆黑洪水包围。

  随后画面一转,似有乌云漫天。

  br />数十万大军如同连绵不绝的漆黑乌云,黑压压的一片,仿佛要连绵到天穹尽头。在这片乌云中,一支骑兵疯狂左突右绌。

  他们不断折损,好似随时会被乌云吞噬殆尽,却偏偏一次又一次挺了下来。

  这支人数占据绝对下风的骑兵迎着大军兵锋而上,一路不断有人倒下,幸存者仍追随着前方那道身影,战至生命最后一刻!

  【绝境之中,燕王朱棣奋起一搏,率骑兵冲击突袭己方的李景隆军右翼主力,攻其左翼,生生撕开了敌军的包围圈,头也不回地疯狂冲向李景隆中军军营所在!】

  【这个过程中,朱棣战马都换了三匹,三次受创,箭矢射了三轮消耗殆尽,最后换成剑,结果就连剑锋都在疯狂挥砍中缺折!身边的护卫不断倒下,若非二子朱高煦及时率领援军赶到,朱棣就危险了。】

  【冲出包围圈后,这对父子一把火烧了李景隆的中军军营,朝廷各路兵马都被他们吸引过来,各路燕军顿时展开反击。】

  【凭借逆天的军事才能加一点点运气,朱棣以少胜多,一举扭转了局势!】

  “壮哉永乐大帝!”

  “不愧是藩王起兵造反成功的男人!”

  历朝历代平行时空,无数人为之喝彩。

  不知兵者看得热血沸腾,而知兵者却是目瞪口呆,心中生出几分高山仰止之感。

  ——把朱棣换成自己,我上还真不行!

  “遍数古今,胜过这位明成祖的武将,只怕也是寥寥无几。”唐太宗李世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征战天下的岁月,“想不到数百年之后,天下还有这等人杰!”

  【然而后世传说里,这一战他之所以能胜,原因在于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李景隆的中军大旗被风吹断,敌军士气为之所夺,同时敌方士兵又被风沙迷眼,朱棣趁势冲杀放火,遂反败为胜!】

  【而类似的传说不止一次。在这些传说里,李景隆蠢笨如猪,是燕军最大卧底,朱棣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并非他能力超群,而是运气太好,不仅每每在绝境时出现怪风相助,还遇到一个蠢笨如猪的对手。】

  【这也是“风系大魔导师”称号的由来。】

  “??”唐太宗李世民一脸迷惑。

  ————战场之上,运气因素不能说没有,但获胜终究是靠实力。更何况从

  藩王开始起兵,大大小小无数战打下天下,偶尔一次因为运气获胜尚有可能,每一次都是靠运气绝境翻盘,除非此人是老天爷亲儿子。这类谎言也太假了吧?

  至于这李景隆……

  以李世民自身为标杆,确实菜得一逼。

  但要说最大卧底那是万万谈不上。

  只看白沟河一战,还是有点本事的吧?

  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为这位名声传遍历代的曹国公抱屈:“明成祖之评价过矣!我以为此人还是能和赵括不相上下的。”

  至于李景隆本人?他已经麻了。

  他本以为朱棣的诽谤已经够离谱了,但听到后世这些谣言,依旧觉得离大谱。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夸燕王英明神武要拿他做垫脚,用他的失败衬托对方。说燕王全凭运气依旧拿他垫脚,怪他太蠢才让对方获胜……有没有可能,燕王的故事里,我根本不想有姓名?

  ————求求后世之人放过俺吧!

  大明皇宫。

  就连朱元璋都忍不住对他生出了一丝丝的同情,他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罢了,以后还是对曹国公积点口德吧。”

  “后世还有如此说法……?”

  平行时空的永乐大帝一下子乐了。

  他倒是没有因为后世把自己的战绩说成敌军太菜加天命相助运气逆天而生气。

  ———如果要在“我凭本事当皇帝”和“天命在我哪怕我菜菜老天爷他就是爱我爱我”之间选——个,任何皇帝都会选后者。

  在他看来,为他赋予天命光环,说他"呼风唤雨"的人,以及把李景隆说成卧底的人,不见得是同一类人。

  前者之中说不定便有一部分来自他本人的授意,给自己编造神话色彩,属于帝王传统艺能了;后者则是又蠢又坏的跳梁小丑。

  朱棣半点不生气,还觉得好笑。

  他留名青史时,这些人又在哪里?华夏的史册之上,可有这群跳梁小丑的姓名?

  呜……

  />

  【……随着翟能父子等朝廷大将纷纷战死,"郭英等溃而西,李景隆渍而南",白沟河之战以燕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经此一役,朝廷大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斩首十余万级,横尸百余里。溺死者复数万,降者十余万,辎重尽舍之!】

  【主帅李景隆又一次跑路——他跑到德州,燕军攻克德州;他跑到济南,燕军又杀至济南。此时李景隆手中还有十余万兵马,却只是一群不堪一击的败军,被燕军轻而易举击败,斩首万余级,获马万七千余匹,只剩光杆司令李景隆单骑而逃。】

  经历了后世的造谣毒打,现在听到仙人只是就事论事讲事实,李景隆莫名感动。

  .....哪怕自己再一次沦为朱棣故事里的垫脚石炮灰,似乎都没有那么郁闷了呢?

  【由于攻城不下,燕军以水灌济南。李景隆战败,济南危困的消息传到南京,朝廷大震,胆气为之所夺!无计可施之下,建文帝企图派人讲和,以缓燕军。】

  【但现在的朱棣已不是从前的他了,起兵至今方一年,攻守之势异也!——当初他只想安安分分当藩王,建文帝非要逼他起兵。九死一生打垮了朝廷大军,不仅成功自保,还有机会反攻,朝廷却来讲和?】

  【朱棣欣然回应︰没问题,只要朝廷答应诛杀奸臣,收回新政(比如削藩),释放诸王,让大家重归封地,罢天下之兵,而我依旧回北平当我的燕王,守护北疆。】

  【——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条件。朱棣仓促起兵都这么猛,放他回北平继续发育,下次起兵岂不就是猛虎下山?所以讲和是不可能讲和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对此,朱棣想必亦是心知肚明。双方已经撕破了脸,难道他发誓以后安安分分当燕王,建文帝就会相信吗?就连朱棣自己都不能相信吧!品尝过将命运握于己手的滋味,谁会甘心任他人摆布?发现大明天子并非不可战胜,谁不想取而代之?】

  【——那就只有继续打!打到这万里山河变色,打到那天子之位易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