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儿求救,他一声令下,踏平神都 第524章 先杀李破军

  风刮过墙头落进叶家院子,纸灰从瓦盆里窜出来,随风飘飘荡荡,夹杂着孩子们悲哀的哭声。

  今天是正月初五,是破五,如果没有日本鬼子,这个时候家家户户正在捏饺子,剁肉馅,用老辈子人的话就是捏小人,剁小人……

  ……英子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头上梳着两个髽髻,她的小脸蛋上抹着淡淡的胭脂红,跟着她母亲王氏看看堂房、厢房、耳房窗户上贴着的红红的窗花是不是被风吹起来了,再跟着大嫂转转水缸、粮缸是否满着?看看那个除夕之前贴的福字还在不在?如果一切都安然无恙预示着今年依旧会诸事顺利、粮食满仓……张伯拿着大笤帚扫着门前放鞭炮留下的纸屑,看着穿戴整齐的英子拉着她母亲的手从长廊里走过,他昂着头欣喜地喊着:“二小姐,快去看看吧,街口来了跑高跷的啦!”

  “他张伯您别忙了,您也去看看吧!年下就这么几天热闹,不是吗?”英子母亲王氏轻声嘱咐。

  “今天初五,大扫除,必须扫干净!哈哈哈”张伯哈哈哈大笑,他的笑声感染着年幼的英子,英子也跟着嘿嘿直乐。

  “待会您扫完了,就带英子去街口看看热闹,俺去剁馅捏饺子,今儿捏小人嘴,呵呵呵,崔家就是这么多的讲究!”英子母亲王氏一边埋怨,她一边笑,她笑得那么美,那么开心,“英昌和英茂他们哥俩去哪儿了?唉,他们也不等等英子,真是的,俺也出不去,崔家人多,还要趁早忙活不是?男孩子无论多大还是那么调皮捣蛋,不让长辈省心,出去玩也不知道带上妹妹……”

  “咳!大太太,让下人们去忙活吧,您去歇着吧,俺一会儿带着二小姐去看光景!”张伯嘴里应着王氏的话。

  “这哪行?老太爷有规矩,初五的饺子必须自家人亲手去捏,肉必须自己去剁……”王氏嘴里埋怨着,其实她心里很愿意去遵守老家的规矩,第一是为了家人一年的如意,没有小人找事;第二为了能够享受亲力亲为的乐趣。

  听着街上演大戏的锣鼓,听着爆竹蹿天,英子怀里揣着长者给的压岁钱,身上漂亮的棉旗袍的口袋里装着甜瓜糖果,她紧紧跟着张伯钻进街道上的人群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锣鼓声、扭秧歌的嬉闹声,声声入耳。

  ……此时此刻看着冷风载着烧纸灰在叶家院子里四处游荡,看着叶家四个孩子跪坐在冰冷的院子里守护着叶家祖母的棺柩,孩子们久久不愿意离开,他们稚嫩的脸上全是泪,他们本可以有个快乐的童年、少年时光,可是,她们在日寇的铁蹄下饮着泪、饮着风、胆战心惊地生活,是谁对不起孩子们?是日寇,是侵略者的炮火……宋先生眼圈湿润,他看着瘦弱的英子,只见一件旧棉袄紧紧裹着英子细弱的身材,徐豪辰说的是实话,这个孩子跟着大家受苦了……可,这个孩子的懂事更让人心疼。泪水瞬间再次模糊了宋先生的眼镜,他急忙从鼻梁上摘下眼镜,他一边抬起衣袖擦拭着眼镜片,他一边吸吸鼻子把泪水咽下去,他知道,这个时候他没时间去照顾叶家这几个孩子,还有许多事需要他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定,他必须保证每个出城人的安全,只有这样,叶家才能万无一失!

  几只乌鸦“呱呱呱”叫着飞过半空,宋先生长长叹了口气,他又想起了英子三哥崔英茂,宋先生心里不由自主打了几个冷颤,崔英茂一年多前已经牺牲了,他时年刚刚二十二岁,崔英茂活着时还曾给他说过,抽时间带着媳妇回家拜望崔家长辈,想起年轻英俊的崔英茂,宋先生又想起了他自己的两个儿子,宋先生的两个儿子把青春留在了古北口战场。那是1933年,他的大儿子十八岁,他的小儿子十五岁,为了抗日,哥俩参加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大刀队,战死在喜峰口,在他接到消息时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三个多月了,宋先生带着国仇家恨参加了抗联,八年前他被组织安排到了青岛做地下党的联络员,这些年他看到了战友一个个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他看到了一个个老实本分的老百姓死在了鬼子的炮火下,他也看到了被鬼子侵占、围困的青岛的市民被活活饿死,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下躺着多少中国人民的尸体?流着中国人民的多少血?

  两行泪水瞬间再次滚落宋先生的前襟,他抬起衣袖擦擦泪眼,他慢慢走近英子,“英子,你愿意回家吗?如果你愿意,你徐叔叔就送你回家!”

  英子抬起头看着宋先生的脸,宋先生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

  英子又回头看看跪在地上的新丽新菊新新,“宋先生,俺走了,他们怎么办?俺愿意留下来!俺二哥说过,俺们欠叶家的……叶祖母不在了,俺要养活新丽新菊和新新。”

  “……”宋先生无语。

  一会儿,宋先生抬起眼睛瞭望着院门口,他长长叹了口气,“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许乡下的日子比较好过。”

  “过了年暖和了,那个公园里就会长出野菜……俺可以去捡煤渣,去捡白菜叶,冬天很快就过去了,宋先生,您不要担心!”

  英子反而安慰宋先生,“宋先生,叶家的事情您不要太操心,俺不会让弟弟妹妹挨饿!”

  宋先生更难过了,“英子,过几天,宋先生想办法给你们弄点高粱面……英子,你记住,你谁都不欠!”宋先生突然蹲下身子,他抚摸着英子的头,“是日本鬼子欠咱们的。”

  “嗯,俺知道!”英子使劲点点头,“等打跑了鬼子一切都会好的,是吗?宋先生!”

  “是!英子说的对,英子,今天或者明天有一个你认识的人来叶家!”宋先生想把这个消息提前告诉英子,让年幼的英子高兴一下。

  “是舅妈吗?”英子想起了她母亲的来信,母亲来信提起过舅妈要来青岛的事情。

  宋先生一愣,少顷,他使劲点点头。

  ”俺舅妈来就不走了吗?”英子心里真的有点小激动,她需要一个大人留在叶家做她的靠山。

  “不一定!”宋先生摇摇头,他知道刘缵花是带着工作来的,也不可能永远留在叶家,她要在青岛发展爱国的群众。叶小姐牺牲后,面纱厂和罐头厂的工人已经群龙无首,有几个没有经验的同志还没有开展工作就打了退堂鼓,这次把刘缵花从掖县调来,只能说她暂时住在叶家,叶家的生活还是要靠英子一个人承担。

  “俺母亲捎信来说俺舅母要来看俺,这么说是真的啦!”英子看着宋先生的眼睛,她知道眼前的这双眼睛不会骗她。

  宋先生认真地点点头,又压低声音说:“英子,弟弟妹妹需要你保护,这是俺不让你去送叶祖母的原因之一,其次,你要等着你的舅母,如果有鬼子来,希望你能带着你舅母安全离开这儿!”

  英子一下瞪大了眼睛,难道鬼子也知道舅妈要来?

  “你知道你舅妈做什么的吧?”

  英子使劲点点头,“嗯,俺会保护俺舅妈的,您放心!弟弟妹妹俺也会好好保护的,家里一切宋先生您不要牵挂,只要您把叶祖母送到叶小姐身边就可以啦,您一定念叨一下,让叶小姐好好照顾叶祖母。”

  “好!”宋先生点了点头。

  叶家祖母出殡了,出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出了登州路一直往北。

  英子带着新丽新菊新新跪在叶家院门口外,他们一直目送着叶家祖母的棺柩被徐豪辰赶着马车拉走了,街道上满是看热闹的人,也许是好久没有看到谁家有这么多人送殡?

  吴莲也夹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她偷偷哭涕,她偷眼看着跪在叶家门口的英子姐弟四人,她的脚步往前挪了一步,她真想去安慰一下英子,再胆战心惊地抬起头看看她身旁扭着腰身、揣着手、撇着嘴角的后母,她的脚步停了下来。

  吴莲的后母刘香娥正狠狠白愣着一双绿豆眼,撇着血红的嘴角,“没看见你哥哥在那儿吗?你们爹死也没见他披麻戴孝,他这不是给你们吴家眼睛里抹辣椒水吗?”

  “哥哥是为了换口饭吃!”吴莲替她哥哥狡辩,她的话在她的嗓子眼里转悠。

  “他只管他自己吃饱了,他眼里还有俺这个娘吗?”刘香娥一边喋喋不休,她一边梗梗她细瘦的脖子,“我看你爹死了后,他也不认俺这个娘了!”

  吴莲沉默,她害怕刘香娥嘴里蛮横无理的话被街坊邻居听到,怪难为情的。

  街坊邻居都故意把身体挪开,远离刘香娥。虽然他们不会对刘香娥说什么,他们几乎都很讨厌眼前这个女人,她的丈夫与婆婆刚刚过世,她身上却穿红挂绿,她嘴里蛮有理儿说,“没衣服穿,这都是做姑娘时候的衣服,再不穿就小了!”

  这个没衣穿、没饭吃的时候,也没有人过多地埋怨她的穿戴,可是,她三天两头与吴穷吵架,还欺负打骂吴莲,这个女人不仅自私自利还脾气刁钻,她也不看看吴莲给她挣了多少钱?大家都清楚刘香娥把吴莲卖给了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卖吴莲的钱她装进了她自己的腰包里,她就不能拿出点儿给吴莲和吴穷改善改善伙食?也不至于吴穷去饭店后院捡人家吃剩的骨头渣子。唉,这个坏女人,心胸狭隘,心里只有她自己;心机太重,总是处心积虑算计别人;说话灼灼逼人,得理不饶人;更看不得别人比她过得好,今儿看着叶家凄惨一幕她竟然满脸得意,幸灾乐祸。

  太阳慢慢落山而去,一切都静了下去。英子带着新丽新菊新新回了叶家院子,叶家院子里少了叶祖母的身影,似乎少了很多东西,听不到老人的念叨,看不见老人弓着身子的背影。小院安静的可怕,新丽在嘤嘤抽啼,新菊也把头垂在她的胸前,新新饿了,他的肚子在叫,他也不再嚷着要东西吃,似乎他们在这一天一下长大了。

  朱家老头送来一暖瓶热水,“孩子们喝口热水暖暖身体,待会到老伯家坐坐,俺让煤球他娘……俺让老太婆做了点荞麦面,待会你们一起去吃!”朱老头知道这个时候叶祖母的棺柩已经出了城,没听到城门口的枪炮声,这说明大家都很顺利,他的二小子朱家瑞也很平安,他自然放心了不少。

  “朱老伯,俺们不去了,您回去休息吧!”英子看着满脸憔悴的朱老头,“谢谢您来帮忙!”

  “不客气,都是街坊邻居,应该的!”朱老头心里也清楚,是叶家的亲戚救了他的二小子,他觉得,他帮这点忙是小菜一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无法报答叶家恩情,他只能给可怜的孩子们做口吃的。

  “俺去把面条拿到这儿来吗?”朱家老头砸着嘴巴,又摇摇头,“不方便的,天这么冷,凉的快,再说面条容易坨,你们这些孩子还是去俺铺子吧!那儿暖和!”

  英子看看新丽新菊,她又低头看着新新,“朱老伯好意,你们去吧!”

  新丽抬起头看着英子,“英子姐,你呢?”

  “家里锅里还有两碗玉米粥,他们谁都没吃,祖母也没吃!”想起叶家祖母英子又开始抽涕,“待会俺饿了就喝了它,现在还不饿,你们去吧!”

  “那个拉二胡的老头给祖母的手里攥着两个包子,他说让祖母看见狗给狗吃……”新菊巴拉巴拉眼珠子,她昂着头看着英子的眼睛,吞了一下口水,“那个包子看着就香。”

  英子喉咙里哽咽着说不上一句话。

  “咳,那是在阴间路上讨好狗的狗食!”朱老头听了新菊嘴里的话唉声叹气。他也很难过,他摇摇头,“唉……”

  老人想解释什么,从他嘴里却只听到了长吁短叹,死人手里为什么抓着吃的离去?只因为阴间路上也有讨食的狗,不给它们吃,它们就会咬人!阴间阳间都有吃人的狗,这日子怎么过啊?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

  朱老头把新新新丽新菊带走了。

  英子一点也不饿,这两天的悲伤掏空了她的眼泪、耗尽了她的体力,天很冷,她只感觉到了冷,孤独与冷清包围着她单薄又虚弱的小身体;她的喉咙与心脏似乎被什么压着,她很沉闷,有点喘不动气,她真想把她心里压抑的痛哭大声吆喝出来,可是,吆喝出来又有什么用?谁能看见?别人看见、听见又能怎么样?

  英子忧忧郁郁地坐在楼梯口的台阶上,院里静悄悄的,楼上也静悄悄的,身后的客厅也黑乎乎的。抬起头看着冰冷的天空,天空飘过一层层乌云,在慢慢游荡,像是一个锅盖,重重压在头顶……突然云与云之间钻出一颗两颗星星,这是英子第一次看到青岛的天空上的星星,她感到非常稀奇,难道是叶祖母和叶小姐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吗?她们娘俩相聚了吗?她们正在看着英子吗?

  黄丫头慢慢蹭到英子身边,它的脚步很轻,很轻。英子抬起无力的胳膊搂住黄丫头的头,“黄丫头俺好冷呀!”

  黄丫头似乎听懂了英子的话,它把身体更紧地偎依着英子,英子把头慢慢靠在黄丫头的身上,好暖和。英子再次想起了叶家祖母,她曾多次就这样依偎着老人,老人身体虽然没有多暖和,英子却感到有一种依靠、一种温馨。

  “黄丫头,以后你还要多费心了,叶祖母不在了,叶家的院门你可要看好了呀!”

  就在这时,院门口外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那声音那么熟悉,“英子,英子,你家住哪个门呀?”

  黄丫头“腾”钻出了英子的怀抱,它一下窜到了院门口,它“汪汪汪汪”大叫。

  英子急忙站起身来,她也追着黄丫头的脚印蹿到了院门口,她惊讶又惊喜地喊,“是舅母吗?是舅母吗?”

  黑暗里传来了英子舅母刘缵花“哈哈”声,那久违的爽快又明朗的声音似乎扯开了厚厚的云层,“英子呀,你说奇怪不奇怪?俺就这样找来了,靠着俺鼻子下面这张嘴,就这样打听来了!”

  英子急忙打开院门,“舅母您快进来!”

  刘缵花高大清瘦的身影出现在英子的眼前,月光照在她的身上,她身上穿着肥大的棉裤棉袄,她头上围着厚厚的围巾,还有她的肩膀上扛着一个沉重的搭连,那个搭连就是两个布袋子系在一起,单单从她的外表看过去,似乎就是一个满大街讨饭的主儿,如果不是英子熟悉她舅母的声音,英子几乎都认不出来人是谁。

  “快进来!舅母!”英子高兴地要跳起来,她没有跳,反而大哭起来。

  “英子,俺可怜的闺女,不要哭,不要哭!”刘缵花一边往院里走,她一边抬起大手抚摸着英子的脸。

  院子里正中间有一个瓦盆,似乎有股烟味,是烧纸钱的味,刘缵花皱皱眉头。

  英子带着刘缵花走进了一楼客厅,她顺手打开了电灯,屋子一下敞亮了许多。

  “闺女,让你舅母好好看看你!”刘缵花一边放下她背上的东西,她一边把英子揽进她的怀里,她摸着英子的小脸不停地咋咋嘴巴,“可怜的闺女,你怎么啦?生病了吗?怎么这么瘦?怎么这么憔悴?”

  英子抬起泪眼摇摇头,她什么也不想说,她又把头埋进刘缵花的胸前,好温暖好温暖,她想一直这样靠着她的舅母,舅母的胸脯好像是一个火炉子,在寒冷的夜晚,让孤独无助的英子有了依靠;在英子走投无路时突然出现了一盏灯,这盏灯照亮了她前面黑漆漆的路,这盏灯就是她的舅母。

  自从父亲崔耀宗和舅舅过世,舅母不单单是母亲的精神支柱,更是英子的力量。

  许久,英子抬起头看着她舅母黑黝黝的脸,“舅母,您黑了,还瘦了!”

  刘缵花抬起她肥大的袖口擦擦泪眼,“不要说俺,俺老了,死了都没事,可是,你瞅瞅,你瞅瞅俺英子,可怜人呢,这个小脸,只有俺一半的手掌大,去了高鼻梁,小眼睛,还有什么?……心疼呀,让你娘看到,准会哭……”

  “不要告诉俺娘,千万不能告诉她呀!”英子急忙摇头摆手。

  刘缵花咧咧嘴角,“本以为青岛比家里强,看到你,俺就明白了,只要有鬼子的地方,都没有好日子过!英子,叶家里不是还有一个老婆婆吗?老人在家吗?”

  英子知道舅母是在问叶家祖母,英子鼻子一酸,眼泪又“哗哗”落下来。

  “怎么了?院子里那一些纸灰……”

  “是,昨儿正月初四祖母过世了!”英子又开始嚎啕大哭。

  刘缵花愣了,这是她万万没想到的。

  “老人呢?还在家里吗?”刘缵花以为老人还躺在家里。

  “今儿下午被宋先生他们送走了,送到城外了!”

  “宋先生,是不是书店的宋先生?”刘缵花盯着英子的眼睛问。

  英子点点头。

  “俺放心了!唉!”刘缵花长叹了一口气,“老人不容易,她养大了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叶家的,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她名字陈苏坤,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可怜的老人呀!”刘缵花心里也很难过,她尽力克制自己的眼泪,但,泪水还是模糊了她的双眼。

  “英子,吃饭了吗?那些弟弟妹妹呢?”刘缵花似乎对叶家很熟悉,让英子没有吃惊,英子猜测叶家的情况一定是有人提前告诉了舅母。

  “他们去朱家开水铺子了,朱老伯给他们做了荞麦面条……舅母,您饿了吧?”英子才想起舅母跑了一天,可能还没吃饭。

  “俺早饿了!从昨天就跑,俺去了趟城阳……”刘缵花一边说,一边摇摇头,“到现在滴水没进,英子,家里有什么能吃的,只要能塞满俺这个饭桶肚囊就行。”

  英子急忙往楼上跑,“家里还有玉米粥,两碗,俺去热热咱们娘俩喝,好不好?舅母!”

  “英子,俺来吧!你不要跑,别磕着!”刘缵花在英子身后喊,在她眼里英子依旧是一个孩子。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后,新丽新菊新新回来了。刘缵花听到院子里传来孩子们的声音,她就急急忙忙跑下了楼。

  新丽新菊新新看到一个陌生高大的女人站在叶家院里,她们眼睛都直了,刘缵花一身乡下打扮,不到五十岁的年龄,看上去有点苍老,声音却非常洪亮,她不宽不窄的脸盘,细长的眉眼,不高不矮的鼻梁,还有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嘴角上扬,满脸的皱纹,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霜;衣裳褴褛,有几个补丁,每个补丁缝制的精细,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这种花纹的棉袄;风扯着她额前两绺散发,把她脸冻得微青;一开口,“娃们,吃饱了吗?”

  新丽皱皱眉头,眼前的女人似乎早就认识他们,老相识?自来熟!竟然还知道他们去做什么了,她是谁?

  “您是谁?”新菊语气小心翼翼。

  新新紧紧拉着新丽的胳膊,他从新丽身后探出头看着刘缵花。

  “俺,俺是,俺是你们祖母找来看家的舅母!”刘缵花本来想说她是英子舅母,她没有说,她怕孩子们心里有隔阂。

  “祖母认识您?”新丽大吃一惊,她疑惑地盯着刘缵花那双细长的眼睛,这双眼睛很实在。

  “自然,俺是你们叶小姐的大嫂,你们是不是应该称呼俺一声舅母呀?”

  新丽点点头,这点亲情关系她还分的清楚。

  “祖母死了!”新丽和新新突然张大嘴巴大哭。

  “知道,孩子们,舅母知道,如果不是你们祖母死了,俺也不会万里迢迢来青岛照顾你们!孩子们别哭,你们的祖母以后不会再挨饿了……快上楼洗洗睡觉吧,你们英子姐把热水给你们准备好了!”

  睡觉时,孩子们都不愿意去叶祖母的卧室,她们害怕。

  刘缵花看着三个孩子一张张幼稚又可爱的小脸,她轻轻摇摇头,“有舅母保护你们,再说,祖母也不可能出来吓唬你们,平日里她老人家都很爱你们对不对?”

  三个孩子使劲点头。

  “明天你们英子姐还要去上班,你们谁愿意跟着舅母睡呀?”

  “俺!”看着高大又说话温和的刘缵花,新新心里就踏实了许多,“俺跟着舅母睡一个屋子。”

  “好,舅母睡祖母的大床,新丽新菊跟着俺睡,新新是男子汉,自己睡一个小床!”

  “以前我们就是这样的!”新菊嘟囔着。

  “好,舅母是你们的保护神,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舅母都会保护你们左右!现在,咱们马上去睡觉,不要打扰你们英子姐休息,大家还要指望她挣钱养活咱们,不是吗?”

  “是!”

  三个孩子都很懂事,让刘缵花眼眶湿润。她也已经听说了英子每天工作情况,每天天不亮起床,每天晚上七点左右下班,九点左右到家,还要给裁缝铺子编凤凰扣子,英子真的很辛苦。在乡下,如果没有什么事儿,早上天不亮不起床,太阳一落山就睡觉,可怜的英子为什么没长个子,她原来每天昼出夜归,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不仅吃不饱饭,还要做着最劳累的活计。

  刘缵花的到来,叶家重新有了生机,甚至比叶祖母活着时更热闹。

  宋先生来了,他见到了刘缵花,他很早就听说刘缵花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女人,还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女人,更是大泽山游击队的后备力量,每个战士都随着崔英昌喊她舅母,都说她是铁娘子,她能把鬼子忽悠的团团转,还能在鬼子眼皮底下把鬼子抢来的粮食送到大泽山,今儿一见的确如此。

  刘缵花手里拿着一支细长的烟袋杆,烟锅里没有烟,看样子她似乎是老烟瘾,其实,这根烟袋锅是她丈夫生前留下来的,是她的念想,她偶尔拿出来看看,然后假装吸一口,那是她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也为了时刻提醒她自己,要报仇,要为丈夫报仇,要杀鬼子!

  “您就是宋先生?”刘缵花把她手里的烟袋锅子放到了桌子上,她认真端详着宋先生。

  “嗯,您好,刘缵花同志!”宋先生向刘缵花伸出双手。

  刘缵花有点不好意思,她也伸出双手,两双手握在一起。

  “以后,麻烦您啦!”宋先生说。

  “您坐,您是文化人说话就不一样,什么麻烦,俺应该做的,这个中国大地又不只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也有俺一份,有俺一份,俺就要与日本鬼子斗一斗!”

  宋先生笑了,他慢慢坐到桌子旁边的凳子上,他又抬头看着刘缵花,“刘缵花同志,您有什么要求吗?”

  “没有要求,英子都能够做到舍己为他人,俺更没的说,俺这两天出去转了一圈,那个开水铺子的朱老头大儿子在面纱厂上班,还能跟厂长说上话,俺心思就找他,然后,俺去面纱厂上班,这样就能更近地接触那儿的工人……”

  宋先生笑了,“您与俺想到一块去了!没想到,您刚到两天就把周围情况摸清了!您的工作态度让俺敬佩!”宋先生向刘缵花一抱拳。

  刘缵花摆摆手,“俺怕闲着,宋先生,以后您别客气,有话直说,也不要拐弯抹角,俺一个乡下人,习惯直来直去!”

  “知道,知道,这是在城里,不如在乡下邻里邻居都是知根知底的,这儿可很复杂呀!”

  “嗯,俺也清楚这点,英子说西边那户还是日本人,咳,的确复杂,俺心里有数,小心驶得万年船,宋先生,俺先去面纱厂摸摸底,可以吗?组织说,叶小姐已经发展了面纱厂很多爱国工人……”

  “是呀,只是叶小姐牺牲后,他们群龙无首,还要小心他们里面夹杂着汉奸,这是一份艰巨的任务,弄不好全盘皆输,甚至连累叶家这几个孩子!”宋先生皱着眉头,他心里没底,刘缵花是不是能胜任这份任务,毕竟城里不是乡下呀。

  “嗯,俺会小心的!”刘缵花信心十足。

  宋先生点点头,他相信上级领导的判断力,如果刘缵花没有两把刷子,上级领导也不会安排她进城。

  新菊新新见了宋先生又蹦又跳,他们还左一声右一声在院里喊,“舅母,待会您和宋先生说完话,就教俺做陀螺!”

  孩子们似乎与刘缵花相处的很融洽,只两天时间,孩子们已经认可了刘缵花,可见这个女人不简单。

  寒气依然侵袭着城市,侵袭着高低不平的街道,还有走在路上的每个人。

  “呼呼呼”的北风在柳巷子里穿梭,窗户上软皮纸已经泛黄,不胜风力,索索发抖;风载着煤灰像脱缰的野马,在巷子里乱窜;不知道谁家的煤炉子倒了,还有马桶在坑坑洼洼的地面上滚着,还有脸盆与各种家把什的撞击声;那风在树枝之间吹着哨子,干枯了一年的树枝经不起哨子的那点点力量,“啪嚓”被风砍了下来;小路上的人多了,那是捡树枝的孩童和几个老人,他们迎着风,抢拾地上的枯树枝,一个小小的枝针他们也不放过。

  路北的几处矮院墙上的栅栏门在风里“吱呀吱呀”,似乎就要被风力带走,它们坚持着、勇敢地坚持着。

  灵子母亲走出了她家的小院,她的手搭在她的额头,她皱着眉头,也许她总皱着眉头,她的两条细细的眉毛之间多了两条深深的竖尾,她黯然神伤的目光在马路上、在巷子里扫过,她在找人?她不可能是在找灵子,她的女儿灵子这个时候已经在卷烟厂工作半天了,每天早上她都要目送着灵子跟英子去上班。今儿,她在等她的儿子,她的儿子昨天晚上没有回来,她心里有阴影,她害怕她儿子出事,她的心和手都在哆嗦,决不是风吹的。

  朱老头在他的铺子门前收拾着劈柴,他手里一边忙活着,他嘴里絮絮叨叨骂着什么,他的身上是一件大棉袄,用一根玉米皮编制的绳子捆着他的腰,他的腰上还系着一条黑乎乎的围裙,围裙遮盖着他的肚子和他腿上的大棉裤,他腿上的棉裤又肥又厚,棉裤前面已经破碎,露出里面黑乎乎的棉絮。

  “朱师傅起得早!”巷子里有人与朱老头打着招呼,“您老又与谁生气呢?”

  “还能有谁?”朱老头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他也知道家事不外扬的道理,他的话只说了一半,然后他弓着背,转过身去,他慢慢迈进他的铺子。

  朱家开水铺子不算太宽敞,除了那个高高大大的水炉占了半个房间,还剩下只能坐下两三个人的空间,这个空间有一个小门,小门通着后院,院子里还有三间瓦房,瓦房不高,院子不大,只能放下一辆自行车,那辆自行车是朱家老大的代步工具,这辆自行车也是这个柳巷子里唯一的一件值钱的电器,每天它的车铃一响,就知道是朱家老大出去上班或者出去玩,剩下的就是他回家睡觉,朱家老大好像永远睡不醒,他回到家、直到他离开家门他都在睡觉,除非他不回家。

  “阿爸,您不能消停一下,您说俺不做人事,那个,那个叶家舅母的工作谁帮忙找的?现在找份工作那么轻松吗?人情,人情您老应该比俺明白!”

  “去你的人情!不务正业的东西!丢人现眼,邻里邻居的你不应该帮忙吗?你也不想想,以后还要靠邻居多说好话不是吗?瞅你这德行,游手好闲,哪天做过件好事?就这点小事你都絮叨好几天了,俺这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阿爸,您老看着俺不顺眼,俺无论做什么您都有一箩筐的理由絮叨俺!真没劲!”

  朱老头的笤帚疙瘩甩了过去,“听着没劲,你就堵上耳朵……你就不出去访访,听着那一些嚼舌根的,俺这老脸都臊得慌!”

  “您老什么意思?是哪个王八蛋在您老面前说三道四?”朱家老大一边嘴里埋怨着,他一边还不忘了他的那辆自行车,他一边狠狠抓起他的自行车车把,一边推着往外走,他一边回头瞪着他的父亲,“这个家俺不回来你们还挂着,回来,没有一次好好说话的时候,不是骂就是打!俺走还不行吗?”

  “走,快走,再也不要回来了!”朱老头抬起他的腰,蹍着他的脚,使劲昂着他松垮垮的脖子,在他儿子身后狠狠地甩着手里的笤帚疙瘩。

  “吆,大兄弟,您这是去哪儿?”刘香娥扭着身子迈出了她家的小屋。

  “俺去哪,你操哪门心?”朱家老大嘴里没好气地嘟囔着,他心里的气正没地方出,他狠狠瞥视着眼前的女人,“先管好你自个的事儿吧,俺没时间搭理你这个女人!”

  “吆,大兄弟,别着急走呀,俺想求大兄弟,俺想拜托您给找份工作,不行吗?”刘香娥向朱家老大抛着媚眼,“咱们可是实实在在的邻居,不差眼前这六尺距离就是一家人,低头见抬头也见。”

  “谁跟你这个女人是一家人?不要大清早的自找不自在!”

  “这话咋说呢?俺只是想求您帮忙找份工作,也没有别的意思呀!您生哪门子气呀?”

  “你还用干活?你十指不沾阳春水……让吴穷吴莲兄妹养着你就行……”朱老大嘴里的话很不好听,他又怕他身后的父亲听到,他没有说出口来。

  “你说那个小丧门星呀,那天送走叶家老太婆,他再也没有回来,俺看呀,他不会再要这个家啦!”

  “丧门星?!谁,你吧!”朱老大斜眼怒视着刘香娥,“俺看那小子不错,嫉恶如仇,敢说敢做,俺佩服!”

  “哼!”听了朱老大的话刘香娥不高兴了,她一扭身钻进了她家屋子。

  刘香娥只说对了一点,那天吴穷跟着出殡的队伍出了青岛再也没有回来,他跟着家云和朱家瑞走了。孔阅先本来想把吴穷带回城,倔强的吴穷摇摇头,他说他要跟着朱家瑞,他认识朱家瑞,小时候他经常跟在朱家瑞屁股后面玩,那次他们去火车道扒火车上的煤时被鬼子发现,朱家瑞掩护幼小的吴穷逃走了,朱家瑞被日本鬼子抓住了,就在鬼子要就地枪毙朱家瑞时,家云和崔耀宏路过,他们从日本鬼子手里救下了朱家瑞,那次崔耀宏为救朱家瑞还负了伤。

  朱家老大虽然是一个花花公子做派,他也不喜欢刘香娥那种女人,也许他心里还有一丝丝善良的存在,其实他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朱家老大骑着自行车往兴隆路的棉纱厂飞驰。

  突然他看到南京路上围着好多人,还有几个持枪的鬼子兵吆五喝六,这一大清早不知发生了什么?

  朱家老大用腿和脚支撑着自行车停在路边上,他探着头往人群里张望,他看到了几个日本兵抓着一个年轻人,那个年轻人身上穿着中国老百姓的衣服,一身棉裤棉袄裹着他瘦小的身材,往脸上看,这个年轻人至少也有二十多岁的年龄。这个年轻人嘴里说着日本话。毕竟朱家老大天天跟日本人打交道,他听得懂日语。

  朱家老大又好奇地往前探探身体,只见地上还躺着两个女孩,两个女孩衣服破乱,她们胸口有刺刀窟窿,鲜血从她们身体上“咕嘟咕嘟”往外冒着。两个女孩显然已经死了。女孩旁边还躺着一个日本兵,那个日本兵胸口还在跳动,似乎没有死,还有呼吸,那个日本兵的额头上还鼓着一个大血包,有血水从他头上那个包里溢出来。

  朱家老大皱皱眉头猜想,被日本士兵押着的年轻男人做了什么?他们都是日本人,何必自己人为难自己人呢?

  只听那个年轻男人说,“你们放开我,我是日本人,也是军人,不是胆小鬼!你们不应该杀害她们,她们是无辜的……”

  一个日本军官模样的鬼子嘴里喊着,“我们找了你很久了,你就是一个叛徒!”

  “我没有做叛徒,我不想打仗,中国老百姓不是军人,我不想杀中国老百姓!你们这么做会遭报应的,我有妈妈,有妹妹,他们中国人也有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是猪,是猪就可以被宰!”

  日本军官嘴里的话激怒了一旁的朱老大,他想发怒,再看看西周凶神恶煞的鬼子兵,他使劲克制自己心里的愤怒与悲哀,一扭身他狠狠挎上自行车走了。

  路上,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军队里也有逃兵,也有为中国老百姓说话的日本人?

  “啪”身后传来了一声清脆的枪声。朱老大一激灵,他脚下停止了动作,他就这样挎着自行车静静地站着,他想再回头去看看,看看那个年轻的日本男人怎么啦?他没敢那么做,他害怕,他害怕那一些疯狂的鬼子再继续杀人。

  傍晚,朱老大回到柳巷子时,柳巷子对过的日本邻居家里传出了哭声。

  “你去,去给那家送壶热水,再送点白棉纱,还有,家里有一碗荞麦面,都给他家!”朱老头垂着头低声絮叨,他没有正眼看看一脸沮丧的他的大儿子。

  朱家老大今儿特别特别听话,他第一次没有反驳他老父亲的话,他第一次踏进日本邻居家。

  灵子家很干净,房屋是古式建筑,楼上长廊通连着几个房间,不算宽敞,每间窗户都是木格棱;楼下比楼上宽敞整齐,客厅宽大的格子门下连着楼梯的拐角;从院子往前走,有一段平整的、不算宽的石基路通着楼下客厅。

  朱家老大踏进灵子家时,灵子家院门敞开着。灵子家客厅的拉门也敞开着。站在院门口就能看到屋里的情况,客厅地上直挺挺躺着一个男人,那个男人身上穿着日本和服,他旁边有一个日本女人跪坐在那儿,那个女人的双肩不停地抖动,她在哭啼。

  灵子家里还有一个人,是英子的舅母,她站在那间屋子里就像一座塔,那么敦实,她满脸气愤填膺。

  朱家老大把他手里的东西交给了英子舅母,他探身往前瞄了地上躺着的男人一眼,他一愣,那张年轻的脸他早上见过,日本鬼子真的把他杀了?!

  朱家老大没有多说话,他匆匆离开了灵子家。

  从那天开始,朱家老大开始沉默,无论朱老头怎么骂他,他都不会反驳,更不会乱发脾气,他开始学着思考,思考大丈夫怎么能消极沉沦?怎么能视倭寇在自己国土横行霸道而无动于衷?思考这天地与天底下的人命,日本鬼子不是人,甚至连畜生都不如,在他们眼里人命如蝼蚁一般,有一天自己也许也会被他们无缘无故地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