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52章司马防鼎力相助

《三国之徐州枭雄》第52章司马防鼎力相助

作者:醉酒西风 字数:1766 书籍:三国之徐州枭雄

  “司马防,他从哪里冒出来的?”陶应有些意外。

  他率领兵马刚到温县,就派人去打听司马家的情况。

  现在的温县司马家只是河内的一个大世家,放在整个司州,并不出名。

  可是作为后世的人,谁又能忽略司马家呢?

  尽管现在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朗也只二十岁,而那个灭了曹家,将能屈能伸演绎到极致的司马懿,只有十一岁。

  但陶应觉得,还是应该重视一下。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司马家全都逃难走了。

  可没想到自己刚拿下了孟津和小平津,这个司马防又出现了。

  “让他进来!”

  “诺!”

  很快,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来到了帅帐,尽管年龄大了,但是精神却很好,这司马家的人还真是长寿,而且这家伙也能生,八个儿子啊!

  “草民司马防,参见陶校尉!”司马防向陶应行了一礼。

  “司马家主不必多礼!”陶应摆了摆手。

  毕竟对方年龄比较大,该有的尊重还是必须要有。

  “陶校尉大军到此,不知可有草民能帮忙的地方?”

  “司马家主,听说你们全家都已搬走,你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陶应说完之后,眼睛直盯着司马防。

  司马防脸上明显出现了一丝意外,不过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关东兴义师,草民怕殃及池鱼,姻亲黎阳校尉赵威孙,乃温县之人,请草民及众乡亲前去避难,其他乡亲不愿前去,唯草民年老怕事,与赵咨全家搬到了黎阳,暂避战乱。只是听闻陶校尉率领一支偏师,来到温县,想到陶校尉为除国贼董卓,解救陛下,不顾个人安危,孤军深入,草民觉得不能袖手旁观,否则枉读圣贤书,故而前来相见!”

  如今世家的家主,果然个个都是老狐狸啊!几面都不得罪。

  陶应心中暗想。

  “司马家主为国之心,令本校尉佩服,如今,黄河渡口已被本校尉拿下,只是现在确实有些困难,若司马家主能够相助一二,本校尉非常感激!”

  “陶校尉兵马到了温县,相助本是草民分内之事,还请陶校尉吩咐!”

  “一是渡河需要一些船只,这二嘛,本校尉的兵马远离汜水关大营,粮草供应非常困难,还请司马家主筹集一些!”

  “请陶校尉放心,五天之后,必然完成陶校尉的吩咐!”

  “如此多谢司马家主!”陶应向司马防拱了拱手,“诛杀董卓,解救陛下,有司马家主一份功劳!”

  黄河水势湍急,不利于大船行驶,整个流域也很少建立水军,渡口一般都是渔船和非常小的商船。

  在温县,司马家的影响力确实很大,五天之后,几百艘渔船全部驶到了渡口,加上孟津、小平津原先的船只,共有一千多艘。

  帮助义军渡河的船夫和渔民也有一千多人,粮草两千石。

  条件成熟,陶应下令渡河。

  黄河南岸不远,便是北邙山,过了北邙山,就是洛阳城。

  小平津之战,陶应的兵马折损并不多,从俘虏当中补齐各营之后,还有一千青壮,全都编入了典韦的虎贲卫中。

  现在,他的兵马是一万三千多,加上粮草,整整用了五天时间才渡过了黄河。

  当然,陶应并没有急着过河,不然会更快一些。

  他的这支兵马根本不可能攻破洛阳,只是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因此不着急。

  这个渡口非常重要,如果情况有变,必须从这里撤兵。

  因此,陶应命令徐晃的骁骑营驻扎在此,镇守渡口,同时,也将孟津、小平津,以及司马防送来的粮草全部囤积在这里。

  而自己率领长水营,以及典韦的虎贲营进入北邙。

  洛阳,大司马府。

  李儒这些天可忙坏了,迁都不是一件小事情,要准备的太多了。

  太师府、朝廷都要搬走,兵器、甲胄、粮食、钱财、书籍、贵重器具等这些东西,装起来之后的车队,就有几十里长,而所有大臣的家眷、下人、护卫、私兵等,就有好几万人。

  皇宫就更多了。

  尽管许多朝臣都不同意,但是该准备的却都在准备。

  李儒不担心他们到时候不听话,西凉军将刀架在脖子上,他们还有选择吗?

  你们不是自诩为陛下的忠臣吗?陛下都要走了,你们还留在洛阳。

  如果真是这样,不介意让你们去陪先帝。

  “禀报大司马,孟津、小平津失守,李蒙王方战死,一支义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北邙!”一名都尉急匆匆的冲进了大司马府,禀报道。

  “义军出现在北邙,为什么此时才报?”李儒一听脸色大变,北邙紧临洛阳城,义军都到了这里才发现,牛辅到底是干什么的?

  “孙坚率领一队兵马过了广城关,牛辅将军率军驻扎在伊阙关、大谷关和万安山一带,因此忽略了北边!”

  “一南一北,威胁洛阳,而同时又派人游说马腾韩遂,看来联军是早有计划啊!”李儒微微皱起了眉头,“北邙有多少义军?”

  “大约一万!”

  “一万?”李儒听到这里,整个心都放下来了。

  一万兵马,孤军深入,即使到了洛阳城外,也起不了作用。

  “太师现在在何处?”

  “已经离开汜水关,向洛阳而来!”

  “告诉董越校尉,加紧准备,如若还有朝臣不听号令,杀!”

  “诺!”

  太尉府中,此时也聚集着许多朝中大臣。

  杨彪、王允、种辑、伍琼、周毖、董承、伏完等。

  “杨太尉,王司徒,李儒和董越逼得越来越紧,我们该当如何啊?”

  “难道真的要迁都长安?”

  现在杨彪和王允是众朝城的主心骨。

  虽然说两人也是董卓的心腹,但大家都清楚,他们只是和董卓虚与委蛇。

  “联军虽然出现在了孟津和大谷关一带,可那只是偏师,城外有牛辅的大军,城里又有董越的飞熊军,根本不可能威胁到洛阳城。董贼执意迁都,我等若是违背恐怕会对陛下不利啊!”

  “王司徒言之有理,听闻董卓老贼已经离开汜水关,迁都之事已成定局,为了陛下,为了大汉,我等只能忍辱负重,暂且随董贼前往长安!”杨彪也想了想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