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85章各诸侯埋头发展

《三国之徐州枭雄》第185章各诸侯埋头发展

作者:醉酒西风 字数:1817 书籍:三国之徐州枭雄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

  400年的风雨侵蚀着大汉衰颓的根基,然而在摇摇欲坠中,大汉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和平的一年。

  普通百姓欢呼雀跃,大汉似乎又一次要中兴了。

  但那些有识之士明白,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到来之前的一点点宁静罢了。

  大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三大诸侯都在积蓄力量,只要有机会,谁愿意三分天下呢?

  而真正的胜出者,又怎么可能与大汉朝廷共存?

  除此之外,还有三股小的势力,他们尽管小,但不排除野心,而且是很大的野心,那就是西凉马腾韩遂,益州刘璋刘备,以及交州的士燮。

  当然,他们想要撼动三大诸侯是不可能的,最大的野心,也就是偏安一隅。

  从正月开始,徐州就是一片喜庆,早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下邳城更是让人感到,仿佛天天都在过年。

  大将军、吴侯陶应,难得的全家都在这里过年,州牧府当然要庆贺一番了。

  而这种庆贺,从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准确的说是从陶应一家回到下邳的时候就开始了。

  因此,大汉天下许多客商全都云集到了徐州,庆祝必然要花钱,花钱那他们就有了商机。

  何况在今年,新书推出之后,文人、世家、官员之间的送礼,便将新书作为最高级别的礼品。

  而新书只能在徐州、扬州和荆州买到,而且徐州最为丰富。

  其实,新书的制作,大家发现并不难,雕刻一副底板,代价也不是很大,尽管北方的书法大家没有南方多,但也不是没有,现在的每一个文士,都算得上半个书法家了。

  关键是左伯纸贵啊!

  本来都已经是紧俏商品了,而自从新书问世之后,更是供不应求。

  没有纸,怎么印刷?

  假如高价买来,那又能有多少利呢?

  商人无利不起早。

  至于说造纸,那方法完全掌握在陶家和糜家手里,就连徐州其他世家,只能参与一些份额,根本不可能见到配方。

  所以新书还得到徐州去买。

  刚刚经过大战的益州,也比往年喜庆了一些。

  赵韪的叛乱被平息之后,刘璋也一改以往暗弱的形象,举起了手中的刀,向那些在叛乱过程中,明确的站在赵韪一边的世家大族动了手。

  蜀郡、广安、犍为、永昌等地,一下子血雨腥风,数千人被杀,上万人为奴、为婢、或充军,家产皆被没收。

  对于刘璋,此举没有人阻拦。

  世家大族在乱世都有他们安身之道,那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不要轻易站队。

  你可以暗中支持赵韪,也可以暗中反对刘璋,比如说派一些子弟去他们阵营中为官,但不能这样明目张胆。

  如果那样,赵韪败了,大不了个别人特别被杀,影响不了家族。

  既然你这么做了,赵韪如果成功,那你就会凌驾于其他世家之上,一夜之间变得尊贵无比。

  反之,你就得承受这种灭族之灾。

  大清洗之后,益州终于只有一种声音。

  那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绝对支持刘璋。

  杀过之后,自然要安抚,因此,这个年对益来说是喜庆的。

  刘璋对麾下官员的封赏,几乎做到了前所未有。

  对于刘备,他是信任有加,扬威将军,兼领益州校尉,名义上可以掌管益州的所有兵马。

  以前赵韪和张任的部分权利都给了刘备。

  东州兵经过大战之后,已经不足两万,刘璋采纳了刘备的建议,从南蛮当中招募了一些,扩充到了五万,并命名为无当飞军,由刘备亲自统领,吴班吴懿为其副将。

  和刘备刚来成都时不同的是,现在吴班吴懿真的是在做刘备的副将,而不是监督和架空刘备。

  跟陶应打仗,让刘备明白了,什么样的兵才是强兵。

  陶军可以从山越募兵,那么他们也可以从南蛮募兵,这些蛮人个个悍勇,只要操练一段时间,其战力绝对会超过东州兵。

  法正被封为汉中太守,徐庶被封为犍为太守,庞羲被封为广汉太守。

  关羽、张飞的兵马都得到补充,而且他们镇守在非常重要的乐山和涪县。

  这样的安排让刘璋麾下的一些官员不满,包括长子刘循。

  从事王累向刘璋建议,让他收回无当飞军的指挥权,这关乎到成都安危,应该亲自统领,或者由长子刘循统领。

  黄权也支持王累,但别驾张松认为,现在最大的敌人是陶应,而要挡住陶军,必须要依靠刘备,此时剥夺刘备的军权,会寒了益州人心,到那时,如果巴郡的鲁肃张辽突然出兵,谁又能去挡呢?

  刘璋觉得张松说的有理,而且他本身对刘备是非常信任的,于是渐渐对王累和黄权有所疏远,长子刘循也被他打发去镇守雒城。

  当然,刘璋并非没有判断,关键是刘备到现在还没有儿子,妻妾已经有十几人,可就是生不出来儿子。

  没有儿子,又怎么能够有野心呢?即使将来成就霸业,谁来继承呢?

  若论和刘备有亲缘关系,那就是他了。

  听说刘备在寻找合适的义子,刘璋甚至想着,时机成熟就给刘备过继一个儿子,反正他除了长子刘循之外,次子刘阐也很优秀,假如能过继给刘备,那就更放心了。

  南方消停了,北方自然不会起战火,曹操夹在袁绍和陶应之间,小心谨慎,埋头发展。

  天子的名分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袁绍几次想联合陶应,南北夹击曹操,但麾下的谋士基本都不同意。

  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挟天子,有大义的名分,另一方面,沮授陈宫等人觉得,现在陶应实力太大,灭了曹操,对袁绍不利。

  曹操在中间,正好可以挡住陶应北上。

  现在最重要的是利用北方的优势,增强实力。

  北方的优势自然就是战马了,要有充足的战马,建立强大的骑兵,首先就是要让外族臣服。

  建安三年,唯一的战事便是,袁绍以麴义为统帅,田丰为军师,征讨乌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