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零九章 :俄国参战

《帝国崛起:西班牙》第二百零九章 :俄国参战

作者:疯艺炯龙 字数:3796 书籍:帝国崛起:西班牙

  1877年4月,来自沙皇俄国的一条消息震惊了整个欧洲,也让巴尔干半岛立刻成为备受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国军队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罗马尼亚的土地,顺着多瑙河发起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因为没有充足准备的原因,当奥斯曼帝国军队被俄国军队进攻的时候,他们显得慌乱极了。

  一直和塞尔维亚等叛军作战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从来没有感受过沙皇俄国军队带来的压力。

  虽然俄国经过这几个月的动员,前线的军队也只有20万出头,但这20万军队的战斗力明显和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军队是不一样的。

  因为有着好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沙皇俄国进攻奥斯曼帝国一共兵分两路。第一路共两个军一共十万人组成高加索集团军,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弟弟米哈伊尔尼古拉维奇为集团军总司令,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奥谢济亚等地的民团军队也加入了高加索集团军。

  而在欧洲战场上,多瑙河集团军的预计人数高达30万人。虽然还有超过20万士兵正在赶来的路上,但已经奔赴前线的十万军队再加上并入多瑙河集团军的保加利亚民团,短时间内用来抗衡奥斯曼帝国也完全足够了。

  多瑙河集团军虽然人数暂且不足,但俄国为其配备了上千门大炮,比奥斯曼帝国全国的大炮数量加起来都要多。

  这也让奥斯曼帝国刚碰面就吃足了苦头,因为火炮火力不足的原因,导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和俄国军队正面交战的时候,被炮火压制的根本不敢伸头。

  火力方面的差距导致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得寸进,这也影响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俄国军队势如破竹一般,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将原本威胁到罗马尼亚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打退到十多公里之外。

  沙皇俄国参战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这其中也包括时刻在关注着巴尔干半岛的奥匈帝国和大英帝国。

  两国都没有想到,俄国人居然有这样的决心。在英国有可能参战的情况下,俄国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加入战斗。

  从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双方的纸面军事实力来看,这是两个完全不成正比的国家。

  俄国常规部队共拥有48个步兵师共计72万人,装备的火炮数量超过3000门。

  而奥斯曼帝国全军加起来也只有40万人,火炮只有850门出头。

  虽然奥斯曼帝国的步枪质量高于俄国步兵,毕竟这些步枪是由英国和奥匈帝国提供的。但在重火力方面,俄国却保持着绝对的领先。

  奥斯曼帝国850门火炮中,英国和奥匈帝国提供了超过300枚火炮。但没办法,奥斯曼帝国原本的工业底蕴实在太过薄弱,短时间内能够武装到超过850门火炮已经是英国人大力支援后的结果了。

  俄国虽然在五大传统列强中工业不强,但相较于其他非列强国家来说,俄国的工业还是很有规模的。

  72万军队武装超过3000门火炮,这一水平别说是奥斯曼帝国了,哪怕是陆军强大的德国和法国,也不敢说在纸面数据上能够超过俄国。

  更重要的是,俄国的军事实力绝对不止表面这么一点。在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俄国能够武装出数百万的军队,这也是俄国被其他欧洲国家忌惮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的人口远不如俄国,真正属于核心的土耳其人则更少。这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在得知俄国参战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进攻转为防御,并且向英国和奥匈帝国进行求助。

  当沙皇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的消息传到西班牙的时候,已经是战争打响的第二天了。

  时任西班牙首相的塞拉诺大公一脸惊讶的找到了卡洛,带来了这个卡洛早已经预料到的消息。

  “英国人的反应如何?”卡洛面带微笑的询问道,并不因为这次战争的爆发而慌张和担忧。

  “英国政府暂时还没有任何反应,但不排除他们会宣布加入这场战争的可能。”塞拉诺大公回答道:“陛下,如果英国人宣布加入这场战争中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如果结合历史来思考的话,这个问题反而不应该诞生。

  “英国人大概率不会加入这场战争,除非奥斯曼帝国崩溃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迅速。”卡洛微笑着回答道。

  别看英国是现在的世界霸主,英国人同样也不愿意面对强大的沙皇俄国。

  除非俄国要占领君士坦丁堡,或者在巴尔干的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否则英国人大概率是不会站出来的。

  欧洲搅屎棍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这也是这个时代大英帝国让人厌烦的一点。

  塞拉诺大公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可惜。

  卡洛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他当然明白,塞拉诺大公在想什么,那就是收复西班牙南部的一小片土地,直布罗陀。

  自从英国人趁着西班牙危难之际占领了直布罗陀,直布罗陀就成了西班牙所有将领心中的一根刺,无时无刻都想要拔除。

  但可惜的是,英国占领直布罗陀以后,国力是越来越强大的。而西班牙自从损失了直布罗陀,从一个强大的列强国家逐渐衰弱,并且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说西班牙强,欧洲随便都能找出比西班牙更加强大的国家。说西班牙弱,相较于那些真正的小国家来说,西班牙又显得是那么的强大。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的尴尬地位也让西班牙一直没有存在感,不管是在后世的欧盟中还是在世界大舞台上。

  作为西班牙的国王,卡洛当然想要收复直布罗陀,这也是普通的开疆扩土根本无法比拟的政绩。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卡洛能够收复直布罗陀,卡洛就将成为西班牙最有影响力的君主之一,也不再会有任何家族能够威胁到萨伏伊家族在西班牙的统治地位。

  但可惜的是,大英帝国的实力太过强大,光靠西班牙的力量根本无法收复直布罗陀。

  此时得罪英国人明显不是一个好的决策,更何况英国人大概率不会加入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的战争。

  要说真正能够收复直布罗陀的时机,除了让英国人投入甚大的布尔战争之外,或许也就只能等到一战或者二战,在英国忙于应对世界性的大战的时候用利益交换的方式来收复直布罗陀了。

  沙皇俄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之后,欧洲各国都在关注着大英帝国的态度。

  要是英国人也加入其中的话,那么巴尔干的这场战争就将立刻演变成两大列强之间的较量,战争的影响也将扩大到整个欧洲。

  但要是英国人不参战的话,沙皇俄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奥斯曼帝国,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巴尔干半岛。

  同样对巴尔干半岛虎视眈眈的奥匈帝国会允许沙皇俄国这么做吗?要是大英帝国不参战的话,奥匈帝国会加入其中,阻止沙皇俄国的扩张吗?

  巴尔干半岛不愧是欧洲火药桶。虽然距离一战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此时的欧洲火药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威力。

  一连过了好几天的时间,英国政府对此都没有相当明确的表态,态度相当模糊。

  奥匈帝国自然也不可能独自跳入火坑当中,这也导致巴尔干战场变成了沙皇俄国的一枝独秀。

  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奥匈帝国已经在紧急询问大英帝国的态度,同时确保自己的盟友德意志帝国和西班牙王国对自己的支持。

  对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来说,巴尔干半岛是奥匈帝国绝对不能丢失的势力范围。

  要是让俄国的势力扩张到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将会被完全限制在现有的领土范围当中,永远只能是一个中下等的列强。

  都说德国位于四战之地,实际上奥匈帝国的地理位置比德国也好不了太多。

  奥匈帝国一共有五个邻居,北面和东面的邻居都是同样作为欧洲五大传统列强的德意志帝国和沙皇俄国。

  西南面的邻居是新成为列强的意大利王国,南面则是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两个邻居。

  在所有邻居当中,只有巴尔干方向的奥斯曼帝国和罗马尼亚是比较好欺负的。

  哪怕是小小的意大利,对奥匈帝国来说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了。

  在意大利没有统一之前,奥匈帝国还占领着意大利的大片土地。但意大利统一之后,奥匈帝国想要再向意大利方向扩张就变得极为困难。

  虽然意大利只是一个末等列强,但末等列强同样也是列强。虽然意大利的实力远不如奥匈帝国,但其他国家明显不愿意让奥匈帝国吞并意大利王国。

  向德国和俄国两个方向扩张更是不可能,这两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没有一个弱于奥匈帝国。

  面对着这大陆上唯一一个能够扩张的方向,奥匈帝国绝对不允许自己失去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哪怕敌人是更加强大的沙皇俄国。

  甚至,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已经做好了在没有英国人支持的情况下干涉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要是英国人真的不参与的话,奥匈帝国就只能迎难而上了,至少保证自己在这场战争中也能获得足够的利益。

  没错,奥匈帝国的想法并不是帮助奥斯曼帝国打败俄国,而是趁着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和俄国军队主力交战的时机,发兵入侵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至少也得占领这两个地方。

  当然,这是在确定英国人完全不干涉这场战争的情况下才会去做的。

  如果有着英国人的支持,说不定奥匈帝国不需要发动战争,就能从俄国人的口中抢下一大块肥肉。

  西班牙作为奥匈帝国的盟友,自然也在奥匈帝国的联系列表当中。

  奥匈帝国并未透露自己的行动计划,只是请求西班牙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当中支持奥匈帝国。

  作为回报,奥匈帝国会将之前西班牙所有的贷款全部转变为无息贷款,并且向西班牙提供新一批工业和资金方面的援助。

  这些工业和资金方面的援助对西班牙来说还是很有作用的,卡洛当然不介意在外交方面支持奥匈帝国。

  虽然英国人是搅屎棍,但在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英国人的立场还是很坚定的。

  不管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怎么发展,俄国想要独占巴尔干半岛是根本不可能的。支持奥匈帝国对西班牙来说不会有任何坏处,奥匈帝国提供的一些好处也是现在西班牙比较稀缺的。

  不管奥匈帝国暗地里怎么准备,在明面上,英国和奥匈帝国都是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的。

  这也导致巴尔干各民族对于打败奥斯曼帝国的信心愈加膨胀,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等国家和地区也在俄国宣战几天之后宣布加入俄国一方,共同应对奥斯曼帝国这个敌人。

  从巴尔干各民族对这场战争的期待也能看出,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确实不受到欢迎。

  主要还是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各民族的政策太过残酷,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味的镇压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长时间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也让巴尔干各民族拥有了骁勇好战的血脉。这也让巴尔干各民族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后来独立的那些巴尔干国家军事实力也都不容小觑。

  巴尔干各民族加入俄国一方之后,欧洲战场上俄国方面的军队就已经迅速超过了20万。

  作为对比,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集中的军队也只有20万出头,这也代表着奥斯曼帝国已经失去了人数方面的优势。

  而在高加索战场上,奥斯曼帝国同样不具备人数优势。穆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指挥的亚洲军队只有12万人,俄国方面的高加索集团军加上各民族的民团联合起来的士兵数量同样超过12万人,双方在士兵人数上是站在同一水平线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