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零二章 :第二轮经济危机

《帝国崛起:西班牙》第二百零二章 :第二轮经济危机

作者:疯艺炯龙 字数:4002 书籍:帝国崛起:西班牙

  在西班牙这边小学义务教育进行的火热的同时,巴尔干半岛之上,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整个半岛,覆盖了这片土地生存的所有民族。

  对于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混乱和衰弱,俄国政府秉持着幸灾乐祸的态度。甚至俄国还在外交方面大力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几个附属国,包括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以及门第内哥罗等国家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上一次俄土战争,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各国关于巴尔干半岛局势所签订的合约。

  其中有这么一条,各国要求奥斯曼帝国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实行部分改革,包括给予这两个地区民众宗教自由的权力,降低这两个地区的税收并且进行税制改革等等。

  当时的奥斯曼政府对此表达了赞同,并且表示愿意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实行相关的改革。

  但好景不长。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奥斯曼帝国的改革不仅没有任何动向,反而还愈加残暴的镇压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起义和叛乱。

  这不仅加剧了巴尔干半岛各民族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仇恨,同样也让以俄国为首的欧洲列强有机会参与到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当中。

  在俄国的大力支持和号召之下,巴尔干半岛的诸多国家和民族联合了起来,纷纷表达对奥斯曼帝国的不满,并且加入武装叛乱当中。

  目前的巴尔干半岛除了希腊王国之外,剩下的所有国家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任何一个附属国对奥斯曼帝国来说都形成不了威胁,但要是所有的附属国联合起来,有着俄国人在背后给予支持的话,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就已经是相当大的威胁了。

  在七月初,奥斯曼帝国和巴尔干民族之间的武装叛乱就已经开始进入对峙阶段。

  奥斯曼帝国拥有来自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叛乱民族这边的武器装备也丝毫不差,纷纷来自俄国的提供。

  奥斯曼帝国对于这些巴尔干民族之间的叛乱可没有丝毫容忍,对于这些叛乱分子更是只有一个处理方式,那就是动用军事力量残酷的镇压。

  仅仅在七月一个月的时间里,奥斯曼帝国就多次调动军队武装镇压巴尔干民族的叛乱,共计消灭的叛乱队伍人数高达数百人,更有上千人受到了波及,面临漫长的牢狱之灾。

  虽然奥斯曼帝国比较腐朽,但奥斯曼帝国的背后,站着奥匈帝国和大英帝国两大欧洲传统列强,在武器装备方面保持着大幅度的领先。

  哪怕巴尔干民族积极踊跃的参与反抗奥斯曼帝国残暴统治的叛乱和武装起义当中,仍然不能对奥斯曼帝国造成太大的威胁。

  只要俄国这个列强不亲自下场,目前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就是能接受的。

  这也是包括奥匈帝国和英国等列强都在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俄国人是否会亲自下场?参与这场已经引起整个欧洲关注的冲突当中呢?

  参与与否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对于沙皇俄国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俄国和欧洲列强之间有着两大矛盾存在,分别是和奥匈帝国关于巴尔干半岛之间的矛盾以及和英国关于中亚东亚之间的矛盾。

  而这两大矛盾又关乎到俄国的另一大缺点,那就是俄国虽然国土庞大,但缺少天然不冻港。

  俄国目前主要的三个出海口分别面对着波罗的海,黑海和日本海。

  日本海位于远东,对俄国在欧洲的布局起不到任何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两个出海口都面临着被敌人封锁的危机。俄国想要从波罗的海前往大西洋,就必须得经过丹麦控制的海峡,并且路过英国控制的北海海域。

  要是想从黑海进入印度洋或者地中海,也得经过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君士坦丁堡海峡。

  想要解决波罗的海出海口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毕竟波罗的海的邻国众多,还有着德国这样贵为欧洲五大传统列强之一的强国。

  就算控制了波罗的海也没用,波罗的海再往西就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英国海军仍然能够封锁波罗的海。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孱弱的奥斯曼帝国就成了沙皇俄国拓展出海口的唯一选择,也是俄土战争爆发多次的原因。

  对于亚历山大二世来说,这是绝不可放过的大好良机,也是俄国彻底将手伸进巴尔干半岛,谋求控制君士坦丁堡海峡的最好机会。

  说起亚历山大二世,他所推动的废除农奴改革对俄国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但与此同时,他的改革并不彻底,俄国本质上仍然是那个腐朽的帝国,只不过被续命了短暂的时间。

  将整个沙俄帝国比作一座蓄水即将达到可承受能力极限的大坝。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就是让大坝的高度又加高了几米,让大坝蓄满水的时间推迟了那么几十年。

  但大坝始终还是要蓄满水的,当水被蓄满的那一刻,也就是腐朽的沙俄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刻。

  目前从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双方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的组成来看,沙皇俄国是具备绝对的优势的。

  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俄国的常备步兵数量达到了恐怖的72万人,并且拥有接近3000门火炮,组成16个军分布在俄国广袤的领土当中。

  而奥斯曼帝国这边,虽然经过一些改革,但整个帝国拥有的兵力只有40万出头。相较于拥有超过3000门火炮的沙皇俄国来说,奥斯曼帝国的火炮数量只有800门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较为落后的火炮。

  不过考虑到英国的援助正在源源不断抵达的原因,实际上奥斯曼帝国军队和俄国军队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会越来越小。

  俄国的72万军队分散着俄国广袤的地区,能够动用在巴尔干地区的军队数量并不多。

  而奥斯曼帝国也差不了多少。虽然号称拥有40万军队,但巴尔干半岛部署的军队只有28万左右,剩下的接近13万军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隔了一个君士坦丁堡海峡。

  随着时间来到1876年的9月,塞尔维亚和门第内哥罗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变得越来越焦灼。

  是的,就是战争。以附属国为存在的塞维亚和门第内哥罗,已经在几个月前宣布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宣战理由为收复被奥斯曼帝国非法占领的法理土地。

  眼看着巴尔干半岛的火焰越来越猛烈,奥匈帝国和英国只能呼吁双方保持理智,同时尽可能支援奥斯曼帝国,确保奥斯曼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具备优势。

  仅仅在9月一个月的时间里,英国就向奥斯曼帝国运输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奥斯曼帝国也凭借着这些武器装备和塞尔维亚以及门第内哥罗打的有来有回,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还能占据上风。

  英国的这些宝贵援助对奥斯曼帝国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一般。因为早在去年年底,奥斯曼帝国就因小亚细亚半岛发生大饥荒的原因,导致帝国财政崩溃,甚至无力维持现有的军队。

  奥匈帝国这边,在巴尔干半岛战争打的异常热闹的时候,奥匈帝国已经在考虑俄国介入战争之后的处理办法了。

  从目前掌握的现有信息来看,俄国人很难不介入这场战争,除非英国直接宣布帮助奥斯曼帝国平叛。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有足够的利益,否则英国人不可能主动的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

  就算英国人真的愿意加入到这场战争,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吗?恐怕未必。

  有着英国的亲自下场,奥斯曼帝国肯定能够很快结束平叛,并且还不用担心俄国人的危险。

  但之后的奥斯曼帝国肯定会被英国人渗透,奥匈帝国方面想要再渗透巴尔干地区,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目前的奥匈帝国处于比较模糊的态度。如果非要说的话,奥匈帝国的态度更像是希望参与巴尔干半岛局势的俄国和英国全部消失,这片土地只留下奥匈帝国一个列强才好。

  奥匈帝国罕见的在巴尔干半岛局势方面保持了中立,耐心的等待英国和俄国新一轮的外交斗争。

  同时,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又命令奥匈帝国的军队随时待命,确保奥匈帝国可以在任何时刻介入到巴尔干的战争当中。

  虽然奥匈帝国并不打算干涉这场战争,但本着见者有份的原则,不管是谁获得了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都要保证奥匈帝国能在其中吃到一口肉才行。

  如果俄国打败了奥斯曼帝国,那么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会选择和英国人联合,甚至不惜用战争威胁来逼迫俄国人退让,将巴尔干半岛三分,而不是全部任由俄国人吞并。

  如果奥斯曼帝国打败了俄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不仅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可以维持原状,也能进一步挫败沙俄帝国的野心。

  但这个想法的可能性远比第一个想法更低。虽然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都是衰弱的帝国,但奥斯曼帝国明显已经行将就木,沙皇俄国虽然苟延残喘,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自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可能是欧洲近段时间来最热闹的新闻了。

  也正因为如此,巴尔干半岛不仅吸引了三大列强的关注,同样还吸引了大量的报社媒体以及关注此方面新闻的欧洲人。

  西班牙在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一方面大力推动小学义务教育的推广,在加泰罗尼亚和马德里两个地区做好试点工作。

  另一方面则暗中联系奥斯曼帝国和俄国,为西班牙的武器装备寻找出口的机会。

  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包括粮食在内的其他战略物资也可以出售。西班牙近几年的环境是比较稳定的,粮食产量也在节节攀升,拿出一部分粮食用来出口还是没问题的。

  眼看着巴尔干半岛俄国和奥斯曼帝国一时半会打不起来,卡洛也逐渐开始关注其他的事情,特别是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方面。

  正如同年初的内阁会议上所说,经过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预估,今年是有很大概率引发第二轮经济危机的。

  事实也果然如此。在2月到3月期间,英国的经济迎来了新一轮波动,这场波动也促使第二轮经济危机的爆发。

  好在西班牙对此早有应对,经济危机的波动并没有造成太过严重的影响。

  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的欧洲仍然在经历经济危机的原因。

  第一轮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只能说减弱了,但经济危机本身并未结束。截止到1876年年初,还是有很多的欧洲国家经济一塌糊涂,工业生产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轮经济危机虽然影响到了很多国家,但相较于第一轮经济危机来说已经并不致命了。

  那些无法扛住经济危机的企业早就在第一轮经济危机中就已经破产,剩下的能够坚挺的企业大多都有着政府的帮助,扛过第二轮经济危机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说第一轮经济危机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德国,美国和奥匈帝国的话,那么第二轮经济危机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英国和法国了。

  英法靠着大量殖民地在第一轮经济危机中坚持了更长的时间,经济危机对工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也远没有其他国家那么严重。

  但在第二轮经济危机开始之后,英法纵使能靠着殖民地吸血,也明显无法再坚持下去。

  不过好在第一轮经济危机已经破产了许多根基并不牢固的企业,第二轮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实在有限,对英法这种经济和工业相当庞大的国家来说更是不值一提。

  在第一轮经济危机中,德国和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间段,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厂停工,有接近一半的工人面临失业的危机。

  而在第二轮的经济危机中,英国所有停工的工厂加起来也只有总工厂的五分之一不到,这还是两轮经济危机叠加造成的影响。

  当然,对于大英帝国来说,第二轮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果没有第二轮经济危机的话,大英帝国支援奥斯曼帝国的力度都能大很多。但现在,英国因为国内的工业和经济也遭受波及的原因,支援奥斯曼帝国的力度并不大,也压根没有动用军队干涉这场战争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