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霸神 第291章:无名光球

《一代霸神》第291章:无名光球

作者:倚弓长 字数:2371 书籍:一代霸神

  竟然是李格非?

  李格非面露苦笑, 似乎夸人没有这么夸的。

  他并不理解明远言语中为何竟流露出惊喜,他一个混迹汴京的平凡青年,应当没什么人听说过他吧。

  “小弟明远, 字远之。”

  明远飞快地介绍了自己,随后好奇地凑近李格非,望着他的双眼, 柔和地问:“兄台是否远处的物品看不清晰, 是否只有将物品举至自己面前才能看清?”

  李格非惭愧地点点头:“啊,让远之兄见笑了。”

  明远端详一阵,又问:“文叔兄是否是因为读书刻苦,操劳过度, 这眼神一天天就不好了呢?”

  他得判断一下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李格非摇摇头:“非也, 小弟天生便是如此。家父得韩相①关怀,曾带小弟遍寻名医,药石无效。但小弟也不算是全瞎,就这样也活得下去……”

  明远:感情还是先天的。

  “走!文叔兄, 小弟带你去见一人去。”

  明远一扯李格非的衣袖,拉上他就走。

  李格非万万没想到,在大相国寺偶然遇见的陌生人竟对他这般热情。他不善交际, 张了张嘴,却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能被动地紧紧跟在明远身侧, 并且转头去叫上他那个不知在哪个方向上的伴当。

  好在明远没带他离开多远,而是在资圣门附近一个摊子跟前停了下来。

  “宫六丈, 是我。”

  明远自来熟地拖过一张小马扎, 让李格非先坐下, 然后自己坐在李格非身边。两人顿时将一只摆满了各色水晶玩器的狭小摊位给完全堵上了。

  被明远唤做宫六丈的老汉顿时笑着招呼:“明小郎君。今日可是看中了我家哪件东西?”

  “宫六丈, 我是说,上次和您说过的那项工艺,您打算试试吗?”

  宫六双眼细长,眼神狡黠,盯着明远:“郎君可是找到了合适的人?”

  明远笑眯眯地,扭头看看李格非。宫六会意,点了点头。

  李格非却茫然不知明远和宫六在谈论什么。他低下头,仔细观察面前摆着的东西——原来那些都是水晶摆件,多是花草水果形状的,也有不少是动物。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再加上都是由水晶制成,件件晶莹剔透,反射着头顶大树叶逢里漏下的一点点阳光,幻化出五色光芒,简直美不胜收。

  “真是巧匠啊!”

  李格非发出一声由衷感叹。

  宫六笑着说:“不错,有这句话,老汉我愿意试试。”

  “等等,”明远赶紧拦住宫六,“这位的情况有些不同。”

  他取过宫六铺子上放着的一只炭笔,随手抓来一张今天的报纸,在空白处画下一个两面突,中间凹陷的剖面图。

  “这样的镜片,宫六丈能做吗?”

  宫六端详了一下,“嗐”了一声,道:“这不就是换个打磨的方向?”

  明远笑眯眯地应是。

  宫六想了想又说:“嗯,要事先好好计算一下,免得到时候磨得太薄,破了。”

  可怜坐在一边的李格非,到现在都没有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明远到这大相国寺逛的次数多了,偶然发现了宫六这名水晶匠人。宫六擅长雕刻打磨水晶,能将水晶雕刻成为异常逼真的玩器摆件,水晶在雕刻后,经过打磨抛光,几乎完全透明,纯无杂质。

  但是水晶器皿在这个时代却并不能算是什么畅销商品。

  宋人承袭前朝审美,都喜好玉石,喜欢那种温润半透明的质感。

  除了玉石之外,就是金银。但凡有头有脸的正店与脚店,供应食客的器皿一概都是金银器。甚至像丰乐楼这样财大气粗的酒楼,连供应外卖都是用银器盛放的。外卖小哥送起来绝对拉风,回头率拉满那种。

  瓷器也已开始大行其道,只不过市面上最便宜的器皿,走进寻常百姓家,却还未登上大雅之堂。

  水晶这种材质,便属于高不成低不就,向上比不了玉石与金银,向下又因为原材料问题,始终无法像瓷器那般便宜。

  所以宫六风雨无阻地在大相国寺摆摊,收入也不过是养活他和两个徒弟。

  而明远在与宫六交流的时候,明远发现,这位匠人,雕刻水晶并不是纯粹手工,竟然也是用器械的。

  宫六设计的器械类似一枚转子,安装有手柄和磨石,只要转动手柄,磨石就会在指定位置一圈一圈地旋转,打磨固定在器械上的水晶——在明远看来,已经有点儿现代车床的雏形了。

  因此这种活计根本不需要宫六多费心,只要他两个徒弟,有那耐心一点点摇手柄就好啦。

  与宫六谈过之后,明远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做“放大镜”。

  然而他自己却不需要这件物品,毕竟视力好得很。

  他身边的朋友,也进是些有志青年和有志中年,还没有使用“放大镜”的需求。

  因此明远还没有动力主动去做这个。

  然而前一阵子明远为了帮助平蓉和郝眉,一下子将他的蝴蝶值用得几乎不剩。如今他整天想着要做些什么创新又有意义的物品。

  结果今天就让他遇见了李格非。

  明远激动之余,没忘了提醒宫六:李格非这不是远视眼,而是近视,所需要的也不是凸镜,而是凹镜。

  他以为这会增加难度,谁曾想,这在宫六看来,是换汤不换药,只需要调整一下磨石和镜片摆放的方向就可以。

  一时明远与宫六商量好了工艺,宫六随手拿过一片事先就磨好的圆形水晶片,开始摆弄器械。李格非才渐渐反应过来。

  “远之兄,要……为我做某件东西?”

  明远顿时笑:“今日我与文叔兄志趣相投,一见如故。”

  可不是志趣相投吗?看中了同一只青铜盘。

  “文叔兄如此视物,想必有些不便。小弟一直有个想法,但不知能不能成功。因此想着做出来给文叔兄试试。”

  “请放心,费用都是小弟出,文叔兄这里绝对分文不取。”

  “其实小弟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成功,但万望文叔兄不要推辞。”

  明远诚恳地说。

  李格非:“啊这……”

  他还真没有理由推辞。

  他还没有谢过明远今天帮他避开了一桩注定被骗的交易,省下了650贯的巨款。

  明远已经在打算送自己一件“见面礼”?

  李格非受宠若惊,一动不动地坐在明远身边,老老实实地听着宫六手中的器械发出吱吱呀呀摩擦的声音。

  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制作镜片的经验,而且谁也不能给李格非“验光”,测试李格非的近视程度,因此只能由宫六磨一会儿镜片之后,就先抛光,让李格非试试看合不合适。

  试了两回之后,李格非喉咙里发出古怪的声响,他发觉,透过这枚专门为他磨制的水晶镜片,他眼前的世界,似乎清晰了一点儿。

  明远将刚才用来画草图的那张报纸塞到李格非面前。

  这回李格非没有将整张脸都凑到报纸上,他一手扶着透明水晶镜片,一边读出了报纸上的内容:“川西瓦子……目连救母?”

  “哇——”

  明远一跃而起,满脸喜色。

  “原来真的能行!”

  他当然知道是能行的,但是在宫六和李格非面前,还不能表现得那么肯定。

  果然,李格非移开挡在眼前的透明水晶镜片,问他:“远之是如何想到,用这种方法能够让格非看清眼前的呢?”

  明远当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生而知之”,反而望着宫六,说:“当初与宫六丈聊天时,不知怎么,就聊到,说是两四周薄,中间厚的镜片,放在报纸跟前,能令报纸上的字迹变大——这是小弟有一次偶然试过发现的。”

  “当时就想试一试,磨出这样的镜片,许是也能让人看书读报容易些呢?”

  “可是……”

  李格非敏锐地察觉到明远描述的这种镜片,和他刚才拿在手里,四周厚,中间薄的镜片不大一样。

  “因为听说有些人年纪大了容易视物不清,眼前的字看不清,远处的风景反倒尚可。”明远微笑着继续。

  “然而文叔兄的情况似乎是反过来,幼时便是如此,而且是远处的物事看不清,凑近了反而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就想到,或许应该反其道行之,将镜片打磨成,四周厚,中间薄的形状呢?”

  李格非张着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过了半晌,他才醒过神来,连忙从那小杌子上站起身,冲明远一揖,感慨道:“远之兄,我真的没想到,世上竟有你这般聪明的人。”

  明远哪里有这厚脸皮来接受李格非的夸赞?

  他赶紧偏过身体,对李格非说:“文叔兄,你也应该谢谢宫六丈,世上竟有他这样机巧的手艺人!”

  “对!”

  李格非激动地转身,冲宫六也行了一礼。

  李格非是穿着文士襕衫的书生,说话行事又都是文雅有礼,显然是一名读书人。

  一名读书人,当众向一名手艺人行礼,虽不能说是绝对没有,但在这个时空里绝对不常见。

  连宫六本人也呆在那里,发了好久的呆,这才回过神,笑着摇手:“不敢当,这老汉可不敢当!”

  明远也笑,对李格非道:“文叔兄可别着急。这镜片还得细细地磨,要等到这镜片磨到完全适合文叔兄才行。”

  因为缺少验光手段,这个时空里就只能使用笨办法,一点一点地磨镜片,每磨一点就让李格非试一试,还不够清晰就继续磨,一直磨到能看清为止。

  等到一枚镜片磨完,就要给李格非磨适合另外一只眼睛的镜片。

  李格非一时有些担心这其中所需的费用,明远却要他不要担心。

  既然是明远提出的“试验”,那自然是明远一力承担所有的成本和宫六的人工。

  谁知宫六听了两人的对话,已经在旁边笑开了。

  “明小郎君放心!”宫六笑得像是一只老狐狸,“老汉只会收您一点儿材料钱。”

  毕竟用的是水晶,这种材料不算便宜。

  但是宫六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自然希望不止是李格非一人成为他的主顾。

  若是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借助他的水晶镜片看清书页上的文字,那以后宫六还愁什么生计?

  都是聪明人,明远马上明白了对方的意思,顿时拊掌大笑,连声称好。

  他也没想到,要推广这水晶镜片,竟如此容易。

  这回总算能再赚一点的蝴蝶值,补偿此前帮助朱家桥瓦子而造成的亏空。

  “远之,又发现了什么好东西?”

  那边苏轼不知此前逛了什么,正与蔡京并肩过来,一见到明远在摊子跟前与人说话,立即脚下生风,一溜烟跑过来,想知道明远是不是又淘到了一挺廷珪墨。

  明远见宫六磨水晶的进度相当缓慢,知道这件事急不得,干脆先将李格非介绍给苏轼和蔡京。

  谁知李格非听了苏轼之名,还没能看得清苏轼的人长什么样子,已经面露万分激动,冲着苏轼所在的方向一揖到底,声音发颤地开口。

  “后学末进李格非,拜见苏眉州先生。”

  明远:什么?他这是……把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给直接“提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