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陆少的暖婚新妻 第5858章她想得寸进尺(1)

《陆少的暖婚新妻》第5858章她想得寸进尺(1)

作者:唐玉 字数:1635 书籍:陆少的暖婚新妻

  蓬蓬蓬!蓬……”身后突然传来低沉的渔鼓声,和着他的吟唱,有节有拍。

  “你的渔鼓有点古怪。”他扭头微笑道。

  “拍蓬拍蓬拍蓬蓬……”渔彭有了音阶不同的变化,节奏也略有改变。

  “像是鼍皮所造。”他又说,脚步并未慢下来。

  那是一个穿灰衣走江湖唱道情糊口的中年人,干瘦清瘦,满面风霜,与他那些老同行一样,似乎都患了长期营养不良症,一张忧愁的脸孔,一双难得呈喜怒哀乐的老眼,一具渔鼓一只被包袱浪迹天涯。

  大明朝已是奄兹晚境,与过去的朝代走上同历史旧路,当朝的帝王一代不如一代。

  目前,正德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嘉靖帝收拾不起来,加上严嵩用事,内忧外患字内沸腾。人口膨胀的结果,最明显的是流民日众。

  官吏们的俸禄永远跟不上物价,县太爷的一月俸给,买不了十天粮,总不能一家大小喝西北风,钱从哪里来?

  浪民日众的现象是:江湖浪人一天比一天多,捉不胜捉,杀不胜杀,只好任其自生自灭不加过问了。

  这位唱道情的浪人,那具渔鼓真不简单,间木精制,不是传统的竹筒。

  渔鼓通常用蛇皮或蛙皮蒙制,用噩皮的从没听说过,遇这种古代大爬虫,快被杀得绝了种啦!

  唱道情的跟在他身后,用沙哑的嗓音说:“小兄弟,你是个识货的。”

  “夸奖,夸奖。”他世故的说。

  “你唱得很好,音量宏,音域广,低噪特别佳,有一种令人沉醉的魅力。”

  “天生的嘛!”

  “唱道情,像你这种有天赋低喉的人不多,如果你肯吃这一门饭,你将成为这一行的顶尖人物。”

  “我种地好得很,为何要去唱道情流浪天下?别开玩笑,老兄。”

  “你会肯的。”“为何?”

  “因为我看上了你,你必须跟我走,收你做衣钵传人。我的嗓门坏了,眼看要砸破饭碗喝西北风。”

  “那是你的不幸,是你的难题,改行吧,老兄。”

  一阵低沉的动人心弦渔鼓声,充溢在天宇下,那么低沉,那么苍凉,令人心中发酸,心弦抖动,悲从中来。

  似乎那孤寂的鬼魂正在向你诉说,古老的、凄凉的、万般无奈的不幸和辛酸故事。你会感情脆弱地同情他的凄苦,与他分担心灵的痛苦和哀伤。

  荀文祥站住了,缓慢地、庄严地转过身来,清澈明亮充满智慧的大眼,亮炯炯地注视着这个来历不明的江湖卖唱者。

  唱道情的左手紧挟着长有两尺的渔鼓,用灵活双掌,拍出阵阵神奇的节奏,老眼不再漠然,冷电四射,紧吸住苟文祥的眼神。

  片刻,卖唱者的目光渐变。

  渔鼓声更低沉,节奏也在变。

  “不要再拍那玩意了。”荀文祥忍不住发话:“你的迷魂魔音很够火候,可借你碰上道行比你深的我,告诉你,我是学道的。”

  “见了鬼啦!”唱道情的停止拍击渔鼓:“你阁下真人不露像,岂有此理,你怎不穿道农?”

  “我学的道不是天师道。”他挥手:“你去另找传人吧,但我劝你不要用诱拐胁迫的手段来达目的,不然你会自食其果。”

  “依你。我姓汤,名青。”

  “呵呵!你干脆就叫清扬好了,表示你肚子里一无所有、”荀文祥与对方开起玩笑了:“你来到敝地,不是来卖唱的吧?唱道情该在黄昏时分到人多的村集找主顾,这一带会是些一姓庄,不欢迎浪人进入。”

  这时,他们已接近祥云庄。

  庄在路有约百步,一条车道笔直地涌向在门,路口竖起一座木牌坊,匾额刻了三个漆金大字:祥云庄。

  他们跟路口的牌坊不足五十步,路两侧槐树成行。

  “倒了嗓,还卖什么唱?”汤青苦笑:“小兄弟,你贵姓大名呀?”

  “荀文祥。”他简要的答,向祥云在一指:“你是为祥云庄而来?”

  “有这个意思。”

  “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他好意地说:“邓庄主邓国安大爷,曾经是开封威远嫖局的首席镖师。也是义勇门武馆的二馆主,在少林俗门人中,是很了不起而且声誉极隆的白道名宿,他手中那把九环刀,绝非你这瘦小的鸡脖子能经受得起的。”

  “你想到哪儿去了?”

  “你想到哪儿去了?”

  “你不是打祥云庄的主意?”

  “胡说八道。”“那你……”

  “我只是想向邓庄主打听一些消息。可是他在中的人拳头大胳膊粗,态度傲慢无礼,不许在下拜会,拒绝接受拜贴,说是庄主已到开封去了。苟老弟,邓大爷神刀邓国安,是否真的到开封去了?”

  “我从来不理会旁人的事,更不知道邓大爷到何处去了,你找错人啦!”

  “这……”

  “你还是走吧,庄门那位看守已经注意你啦!”

  苟文祥说完,转身继续他的行程。

  汤青随后跟上,仍在呼叨:“邓家的大少爷邓忠,曾经夺得许州龙虎擂的冠军,予会群雄恭送他入云龙绰号,轻功之佳武林罕见,他目前是否在家?”

  “你也不必枉费心机,真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自己的事已经够忙,哪管他人的闲帐!”

  “你是有意不说。”

  “废话!祥云庄的事与我无关,邓大爷对我可说毫无好感,我又何必替他隐瞒什么?况且邓家也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虽则邓大爷为人并不怎么大仁大义。”

  “你一定知道,所以……”

  荀文祥身形突然向前滑文外,头也不回笑道:“所以你想抓我道问,少陪。”

  汤青的确是想擒他逼问。

  不仅是想,而是已付诸行动,出其不意伸手,食中二指闪电似的点向他的身体要害,认穴奇准。

  但他像是背后长了眼,指尖距体不足一寸,他已突然前沿,点穴术落空,危机间不容发。“咦!”

  汤青讶然叫,伸出的手僵住了。

  他已展开脚程,连奔带跑去了。

  “我浪迹天涯不信邪,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辈能跑得掉?哼!”场青咬牙说,起步急追。

  他脚下如行云流水,不徐不疾遥遥领先,口中在小吟:“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疏狂。曾批给露支敕,累奏留云借月……”

  转过一处林角,歌声袅袅,他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天涯浪客骇然止步,张口结舌,咦了一声说:“好家伙!这双老眼已不中用。好,把信息传出,查他的底该无困难。”

  前面鬼影俱无,天涯浪客扭头回望,目光落在庄中高耸的瑞云楼上,眼中冷电再现,阴森森地冷哼一声,向右岔入另一条小径。

  荀文祥已料定天涯浪客不会追来,绕过林脚便不奔跑,洒开大步向前走,神态悠闲若无其事。

  久久,他似乎想起什么事,哺哺自语:“唔!不知那位守在门的人,是否看到我奔跑了?大概没看到,不然以后我可能会有麻烦。”

  附近的乡中近邻亲友,皆认为他是个没出息的书香门第败家子,有福不知享,却去替卖药的老道做守炉童子。

  一表人才,却无生劳碌命,如果让人知道他身怀绝技,尤其是不小心让邓家的人知道,真可能有麻烦。

  今天他一时兴起,有意摆脱天涯浪客的纠缠,无意中露了一手轻功脚力,说明他童心仍在,修养有限,道行不够。

  他真要是一个平凡的人,日后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祥云庄距仙翁山仅有两三里地,其间有一道长坡,坡上长着一片嫩绿的树林,小径从坡上向北岔出,通向山西麓的登山小径。

  而从县城来游仙翁山的人,则走山东面的另一条小路,春丹并游葛仙宫,其实游山的人并不多。

  刚接近岔路口,路旁的树林中踱出一个青袍飘飘的书生,年轻、英俊、魁伟,面如冠玉,剑眉人鬓,一双使目明亮有如午夜朗星。腰悬一把古色斑斓的长到,手中有一把没张开的玉骨折扇。

  他一征,暗中喝了一声彩:好俊的年轻书生。

  但他也感到奇怪:这书生躲在林子里干什么?

  紫云书院那四五十位书生,包括附学生在内,他全都认识,都是本县的子弟,他哪能不认识?这位书生他却感到陌生,大概是远道来游学的吧?但他心中明白,这位书生来头不小,所佩的剑不是饰剑,而是真正的杀人家伙,书院的书生哪有这种凶器?

  “你过来”书生向他说,用扇子向他一招,读书入地位高,普遍受到人们尊敬。乡巴佬见了学舍中的准秀才,毫无理由地便感到自己低人一级。

  他不介意对方的傲慢,顺从地离开道路,向书生走去,脸上绽出世故的微笑,问:“公子爷,找小可有事吗?”

  书生目光灼灼有神注视着他,目不转瞬。

  “好锐利的眼神!”他想。

  书生的目光柔和了些,沉静地问:“你家住在哪里?”“山上。”他向山一指。

  “这一带你一定很熟悉。”书生笑笑说。

  “差不多,附近的庄子并不多。”

  “我向你打听一个人。”

  “公子爷要找的人姓甚名谁?”

  “姓名不关紧要,多年不见,也许他已经换了姓改了名。”

  “哦!这……”

  “这人瞎了左眼,年约花甲,高颧骨鹰钩鼻,右手有六指。早些年,他姓赵,名兴。”

  “哦!他目前仍然姓越,名却改为隆。”他不假思索地说。

  书生大喜,欣然说:“好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