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陆少的暖婚新妻 第2296章 曝光威尔斯与艾米莉的关系

《陆少的暖婚新妻》第2296章 曝光威尔斯与艾米莉的关系

作者:唐玉 字数:2730 书籍:陆少的暖婚新妻

  除了林三柱,一同跟着去府城的,还有周子旭的爹周兴,孩子还小,当爹的哪有不跟着的道理。

  也是在今日,周兴终于看到了儿子嘴里常念叨的室友林远秋。

  而在此之前,对于儿子的这位室友,周兴也只是常闻其名,却从未见过其人。

  从去年开始,每次放假回家,周兴都会听到自家儿子说起同住室友的事,说室友怎样怎样的好,和自己怎样怎样的合得来,就连一样爱吃鱼尾巴的事也说了,并且还说了室友教他写诗作赋的事。

  种种这些,都让周兴非常好奇。

  他是知道自家儿子的狗脾气的,加之先前还时不时会抓些蝈蝈养在宿舍里,这样的行径,室友讨厌都来不及,哪还会与他好好相处呢。

  可这会儿周兴看着眼前的人,一身蓝青色的小长袍,头发梳至头顶,而后用发带绑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再看他皮肤白皙,倒不像农家人的娃儿。

  最让周兴惊讶的,是这个孩子的清亮的眼神,不但透着聪颖,还写满了沉稳。

  对,就是沉稳。

  这下周兴总算明白,他家儿子为何从去年开始就变得懂事了许多,不但一改先前养蝈蝈的坏毛病,还时常会去书肆拿了书回来抄。

  虽家里不缺这点银钱,可在周兴看来,孩子能养成勤俭的好习性,自然是好的。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改变,想来正是遇到了一个好榜样的缘故。

  而这样的改变,作为家长的他,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再看林远秋的父亲,说话张弛有度,不油滑,果然“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去府城的路程有些远,等到了江州府时,已快申时末,这会儿府衙那边肯定已关了门,所以报名的事,只能等到明日了。

  一行人就近找了家客栈住下,等放好了行李,林三柱并没歇着,而是向客栈掌柜打听了考棚的位置,他准备先把考府试时要住的客房给定下来,省得临时找不到合适的住处。

  周兴一听,忙也说要跟着一起过去看看,还说最好两家能住在一块儿,这样到时能有个照应。

  看到自家爹爹和林兄父亲一见如故的样子,周子旭心里自是极为高兴的,他觉得,没什么比两个好室友的爹爹也相处融洽,更让人开心的事了。

  坐了大半日的马车,林远秋只觉屁股和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话说,这时候的马车轮胎虽做了避震,可那路不是一般的难走,有时遇到坑洼的地方,林远秋可以肯定,要不是他爹摁着他,马车一震一蹦时,自己的脑袋说不定都能撞到车厢顶棚上去。

  比起先前的县试报名,这次周子旭可是放松了不少,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报名府试的,到时若是没考好,也无妨。

  是以,没有心里负担的他,一路过来都是心情极佳的。

  比如这会儿,在看到林远秋又是扭腰又是踢腿时,周子旭捂着肚子大笑之余,也跟着学做了起来。

  先前在宿舍时,每天早晨起来,周子旭就会学着林远秋做些跑跳的动作。

  听林兄说这样能长个子,也不知他是从哪里得来的道理。

  想到自己还坐在第一排的位置,周子旭便毫不犹豫跟着学做了起来,想着若是有作用的话,那他就可以换到后一些的座位,这样等上课时,自己的一举一动就不会时刻被叔爷看在眼里了。

  林三柱和周兴是差不多快吃晚饭的时候才回来的,两人已寻好了住处,定下的客栈离考棚不远,大约走上一刻钟就能到了。

  虽每日一百五十文的房钱让林三柱实在肉疼,可他也知道,这些银钱是不能省的。

  再说贵有贵的道理,比起那些须得走上小半个时辰才能到考棚的便宜客栈,林三柱宁愿多花些银子,也好让儿子少些奔波。

  今日赶了这么多路,众人都有些疲累,想到明日报名还得忙上大半天,是以等吃了晚饭,大家就都回房歇下了。

  第二日,一行人早早就去了府衙,今日正是报名人数最多的时候,不早些过去,说不定还要轮到明日去。

  等到了府衙,果然已有好多学子在排队候着了,几人也没耽搁,很快就加入到了其中。

  林远秋发现,今日来报名府试的学子,在平均年纪上,明显要比报考县试时的大上许多。他甚至看到,还有好多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也排在队伍里。

  这让林远秋,不由想起苏洵说过的那句“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话来,再结合此刻自己看到的场景,足可见科举考试的难度了。

  和报考县试差不多的流程,先是具结书,然后填表单,再由书吏填写浮票。

  林远秋看到,在自己的相貌特征那一栏,依旧写着身小,面形圆,面色白,无须。

  ......

  从府城回来后,林远秋就全心投入到了备考之中,特别加量了杂文和策论的练习。

  对于这次府试,林远秋也不去多想自己到底有几成的把握,他只要做到不负所学就成。

  江州府共有七个县,那日报名,林远秋就听有人大致估算了此次府试的报考人数,按每个县两百多人计算,那么七个县就有一千四百多人。

  和县试一样,府试的录取名额也是五十人,等同于近三十名学子里面取中一个,这难度绝对不亚于前世的国考。

  今年三门亭这边的几家私塾,包括长亭书院在内,共有一百二十九名学子参加府试,而这些人里面,并没有林文延、林文庆,还有林文进堂兄弟三人,因为不久前的县试,他们三人虽有报名参加,可并无一人中榜。

  这让一心盼着好消息的林金财和金氏,还有林全河他们都失望不已。

  也真正体会到了试举的不易。

  这几日,林金财正琢磨着要不要把大孙子和二孙子转到族学来念书,毕竟,在他的认知里,二弟家的小孙子之所以能考中县试,肯定跟王夫子的教学本事脱不开关系。

  文延和文庆这都连着两回没考中了,他总要试试别的法子才行。

  原本在林金财看来,凭自家大孙子、二孙子在镇上跟着秀才夫子读书多年,那考试啥的肯定都是捷报频传的,可现下,唉!

  对于老伴的想法,金氏头摇成了拨浪鼓,至于拒绝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哪有人念书往回念的道理,若是转到族学,你让文延和文庆怎么好意思!”

  显然林全河林全江,还有张氏她们,也都和金氏一样的想法。

  少数服从多数,林金财的打算也只能泡了汤。

  ......

  大半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在忙碌的复习中,很快就迎来了考府试的日子。

  为了能多些适应的时间,和先前考县试时一样,林远秋他们早在七天前就到了江州府。

  而这几日,除了下楼吃饭,林远秋基本没外出过,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林远秋看来,越临近考试越是不能放松。

  为了不影响孩子看书,白天的时候,林三柱都没待在客房里,除了到楼下大堂和其他陪考的家人聊天之外,他还会去街市上转一转,等看到好些铺子里都有书套卖后,林三柱的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感觉,是自豪?还是无奈?

  应该都有吧,毕竟看到自家儿子想出的好点子能被大家认可,他这个当爹的哪有不骄傲的道理。

  而无奈,当然是因为学得人多了,自家挣的银子就少了啊。

  再看到有些书套上绣了更精美的花纹,林三柱不免感叹起做绣品的竞争压力。想着等这次回去后,他得再想些巧思的绣品出来才行。

  还有那笔套和水筒套,林三柱准备也用卖书套时的法子,等多存一些再往书肆送,否则很快被人学了去,自家想再多挣些银子就难了。

  至于往后,林三柱想到了那座新买来的山,上面已种上了好多棵柿子树,林三柱觉得,或许等满山的柿子开始结果时。他们家就不用再为挣银子的事而发愁了。

  ......

  四月二十七。

  亥时正,参加府试的考生就提着考篮出了客栈,纷纷往考棚而去。

  林三柱和周兴两人各自提着一个考篮,在他俩的前头,则是快步向前的林远秋和周子旭。

  有了考县试的经验,两人都知道早一些进考场,就能多出好些睡觉的时间,就算睡不着光坐在号舍里养神,都比长时间待在考棚外头等着进场的强。

  林远秋还清楚记得上回考县试时,自己光等着进考棚,就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当时他的手里还拎着一个考篮呢,那酸爽的滋味,林远秋可真不想再来第二遍了。

  好在住的近的好处此刻完美体现了出来,这不,等快到考棚时,林远秋就看到门口排着队的学子并不是很多,当下心中就是一喜。

  衙役在路两旁设了卡,再往前,送考的人就不能跟着进去了。

  听到其他送考之人一句句“儿啊,你一定要好好考,家里都指望你”的话后,

  林三柱摸了摸儿子的头,笑道,“等酉时出场时,爹爹过来考棚这边接你,晚饭咱们就吃红烧鱼。”

  嗯嗯,林远秋朝林三柱点头,“爹爹,您快些回去补眠。”

  担心会睡过了头,林三柱可是都没敢睡觉呢。

  一旁的周兴对着儿子自是一通叮嘱,什么中午吃点心记得喝竹筒里的水,不然太咽嗓子。什么进号舍时一定要先查看角落,可别有蜘蛛虫子啥的。

  原本周兴还想来上一句,“用心考试,可千万别有错漏”的话,结果在听到林三柱对儿子的叮嘱后,就自动收了回去,等再说出口时,已变成了“晚饭咱们也吃红烧鱼了”。

  看着儿子提着考篮往前走的背影,林三柱突然发现,他的狗子不知不觉已经长高了一些,因为这次提着考篮时,不用再担心会挨到地上,而用力往上使劲了。

  ......

  子时一到,龙门就缓缓打了开来。

  很快考生们开始有序进场,接着是廪生唱保,再然后是搜子搜身检查。

  林远秋发现,府试的搜查要比县试更为细致,不但让考生脱光了衣衫解散了头发,还让人叉开腿在原地跳上几下,也不知这样做到底能查出些什么来。

  此时的林远秋,万分庆幸解开了头发,这样有发遮脸,倒是让人少了很多窘迫。

  等穿好衣服到了自己的号舍,林远秋就忙把考篮里的油纸包打了开来,刚刚他就看到搜子拿着小刀在那里切啊切的,这会儿再看油纸包里的栗子糕,哪还有一丁点糕的形状,说是栗子粉都不为过。

  林远秋也没啥不满的,反而觉得这种严格的防作弊行为,对真正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是绝对的公平。

  把栗子糕包好,林远秋用发带把披散的头发重新绑好。而后点起蜡烛照了照角落,嗯,还挺干净的,想来府衙已经安排差役打扫过了。

  林远秋拿出考篮里的抹布,擦去台板上的灰层,等吹灭蜡烛后,就趴到木板上,闭目养神了起来。

  迷迷糊糊中,耳边响起三声鼓想,这是关龙门了。

  趴着睡觉总归不太舒服,等林远秋换转了不知多少个侧脸后,就听到有人走动的声音,这是开始发卷了吗?

  迷迷糊糊睁开眼,才发现天已经亮了,林远秋看到,有挑着担子的衙役,挨个把筐里的试卷发到每一间号舍里,很快,林远秋也收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

  醒了醒神,林远秋打开考篮,拿出砚台和墨条后,就开始倒水磨墨。

  提前准备好这些,尽量保证充足的答题时间。

  约摸过了两刻钟,就听一声铜锣响,葵卯四月二十八江州府第一场府试开考。

  这一场考得是帖经,林远秋没急着动笔,而是把十几张试卷先大致浏览了一遍,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此时若发现答卷有不妥之处,如答题模糊不清,或是有损坏,都可以向外帘官重新调换,可若是发现不及时,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等所有卷子都无错漏后,林远秋就拿过草稿纸,而后提笔蘸墨,开始写起第一道答题来。

  刚刚他已看到了第一道答题的内容,正是尚书《无逸》篇中的小段: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林远秋写下后半段: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其实只要熟读了四书和五经,第一场的帖经并不难,考生只要做到把答题填写工整,注意不要有错字、有遗漏,就可以了。

  本次府试共考四场,除了帖经和墨义,还有杂文和策论,而考墨义的这场还另加了诗赋一首。

  而给出的诗题却是《天香云外飘》,要求按题意作诗七言绝句一首。

  林远秋一愣,写诗作赋对自己来说并不是难事,且“云外飘”的意思他也懂,可“天香”到底是啥香来着?

  难道是哪种花香?

  林远秋可以肯定,这“天香云外飘”绝对是一句诗句来着,也可以肯定,这首诗自己在族学和私塾念书时绝对没学到过。

  天香云外飘,天香云外飘......林远秋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总觉得有些熟悉了起来。

  前世自己因为常给画作提字落款,曾读过不少诗句,所以自己应该想得起来才对。

  等林远秋又默念了几遍后,突然想起,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那首《灵隐寺》,里面不正有句“天香云外飘”吗,所以这“天香”应该就是佛香来着,也就是祭拜神灵的香。

  审对了题,剩下的七言绝句对林远秋来说并不是难事。虽他平常很少以佛香、神灵写诗作赋,可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只要抓住平起、首句、韵型,这些实质性的特点,照样能写一首七言绝句出来。

  林远秋提笔先在稿纸上打着草稿,然后一遍遍修改润色,最后终于把诗写了出来。

  再三确认无误后,林远秋拿过答题卷,用工整的馆阁体,把一首新鲜出炉的七言绝句誊抄了上去:雨后禅峰山寺净,尘埃不染烟山里......

  等考好了第四场,林远秋感觉自己出考棚时,走路都有些飘了,再看那些花白头发的老考生,脸上竟没有一点疲色,这让林远秋一时有些愣怔。

  随后细想,觉得应该是上了岁数本身觉少的缘故,哪像他如今的年岁,真是缺一觉都不行啊。

  见自家狗子一副马上就要打瞌睡的样子,林三柱忙蹲下身子招呼道,“快到爹爹背上来,咱们吃了晚饭,就立马睡觉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