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陆少的暖婚新妻 第2252章 他曾消失的几天

《陆少的暖婚新妻》第2252章 他曾消失的几天

作者:唐玉 字数:2806 书籍:陆少的暖婚新妻

  “骇人听闻, 实在是骇人听闻。”

  因为古代的技术力有限,即便是走官道去关中,燕国的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也花了两三个月的事件, 正好卡在秋收进宫。

  彼时的刘启忙着下地表演亲农形象, 然后召见少府与内史询问关内的收成, 以及内帑的进账, 所以在宦官令上报燕国的肥如县令觐见时,刘启还想让他等等。可是听说随之觐见的还有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时,刘启就是再没脑子也能意识到燕国出事了。

  然而当他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 并且看完郢人交上的奏疏后, 整个人都震惊得不知该说些什么。

  考虑到状告燕太子的人是宗室女性,而且还与燕太子关系亲密, 所以是在太皇太后的长信宫里召见她们, 并且请了太史令, 廷尉, 还有以红侯刘富为首的关中宗室。

  就连因伤病辞去一切职务的前任宗正平陆侯刘礼都拄着拐杖出席听证, 忍不住在苦主还未结束发言时就喃喃自语道:“真是畜生, 畜生……”

  说罢, 平陆侯刘礼还看向刘启,焦急又固执地下拜道:“陛下, 此事涉及天家颜面,还望陛下……”

  平陆侯的话还未说完,上座的窦太后便打断道:“老侯爷的话孤也明白,可是这事不仅关乎天家颜面, 更是关乎人伦纲常。”

  窦太后显得非常强硬, 甚至不惜落了平陆侯的颜面:“ 此时压下是保天家颜面, 可是对于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而言, 这公平吗?平陆侯与孤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若是今日负了苦主,为了保住天家声誉而压纲常,来日又该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先帝,高祖?以及诸多圣贤?”

  “孤同意太后的话。”薄姬也随之表态道:“这事既能传入关中,而且是由肥如县令带着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过来控告,想必是在燕国的核心圈子里小范围地传开了。若是为了保住声誉而压下此事,孤怕赵国那边有好事者借题发挥,污蔑关中与燕国沆瀣一气,然后把燕太子的屎盆子扣到皇帝头上。”

  比起窦太后张口闭口的伦理纲常,薄姬的话可要一针见血的多,也更能戳破在场者的核心利益:“彼时的关中就算有心解释也无力回天。”

  说罢,薄姬还看向平陆侯,眼神里流露出“别以为遭殃的只有皇帝,你们这些定居关中的宗室也逃不了”的意思。看得平陆侯哑口无言,只能低头退下。

  “至于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薄姬看着底下抽泣的几人,眼里流露出怜悯:“虽是情有可原,但是以女告父,以娣告伯实属大逆,恐怕尔等在燕国也无处容身。”

  “既然如此,不如在关中找个僻静的宅子让三位乡主安稳生活?”窦太后少时曾与家人在战乱中走散,之后寄居亲戚家里也是备受委屈,所以明白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想反抗,而是来不及反抗:“至于宁侯夫人……若是宁侯不介意的话便继续生活,若是宁侯介意的话便和离搬到关中与三位乡主一起生活,也算是替孤和太皇太后尽尽女性长辈的责任……”

  “太后,不可啊!”窦太后的话一说完,底下的某位年长宗室便焦急说道:“《周易》有言,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宁侯夫人既已嫁入天家,即便是有天大的委屈也不可像无知黔首般和离单过。”

  老人向上拜了拜,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若是让天下的有志之士听了,一定会对陛下的决定产生异议。”

  “这就有意思了。”窦太后知道这人尚儒,而且还是最讨厌的鲁儒,因此对其冷笑连连:“尔等在书里阅着君君臣臣,怎么到了皇帝这儿又处处要教皇帝做事?”

  窦太后瞥了眼支持老者的宗室,冷笑道:“合着有志之士不想着驱逐匈奴,造福百姓,而是想着怎么折腾一个受到委屈,维护纲常的女人!!”

  “依孤看,先贤们的脸都被尔等丢尽了。尔等也别去研究为臣之道了,直接在里胥(处理乡间事物的小官)的手下呆上几年就能位列九卿,直至三公!”

  不发一言的刘启见状也是赶紧打圆场道:“太后与卿的意思朕都明白,只是这于情于理都不是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的错,朕要是为此做不出公的判断,让苦主承受更多非议,以后又以何种颜面主持公道?”

  “是啊!三位乡主和宁侯夫人好歹贵为宗室,还有肥如县令这般正直之人拼死相助。”某个持反对意见的边缘宗室出于自身考量也是站在窦太后这边道:“以往向陛下寻求公道者或为忠臣家眷,或为黔首流民,几乎没人像宁侯夫人和三位乡主这般地位不俗,能与天使搭得上话。若是她们承受着诸多非议而被一句‘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弄得难得公正,那么对于信任陛下,想求天家主持公道的弱小者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你这是强词夺理。”

  “我这是就事论事,何来强词夺理一说?”那名宗室火力全开道:“今日为了妇人的贞洁而不让三位乡主与宁侯夫人脱离苦海,那日后摊上主公淫|乱或有大不敬之言,下仆与亲眷们是否还得为着忠义助纣为虐?如若是这般,那桀纣与汤武……”

  说上头的宗室对上刘启锐利如鹰的目光,也是收住了大逆不道的话。

  是啊!若要层层加码,那汤武作为桀纣的臣子咋不在革|命后赶紧去死,也好全了君臣之义。

  “依孤看,凡事都得论个理,但也要分小义与大义。”薄姬适时打圆场道:“当务之急是将燕王的恶行告之各位藩王,然后将燕太子带到关中受审。”

  “诺。”在座的宗室闻言,又是讨论了下谁去燕国押送燕太子,要不要召集藩王入京同审此事。

  然而没等宗室们吵出个结果,燕王的讣告与袁盎的奏疏便紧随而来,震得关中直接停了种种讨论,立刻召集藩王入京,共同审理汉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例弑父案。

  同时在楚国地区,得知燕国的三位乡主入京状告生父一事的楚太子握紧双拳,决定效仿远房堂妹状告生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