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陆少的暖婚新妻 第2221章 礼服的拉链(2)

《陆少的暖婚新妻》第2221章 礼服的拉链(2)

作者:唐玉 字数:2804 书籍:陆少的暖婚新妻

  镜中人的语气慷慨激昂, 说得许多年轻人热血沸腾,上了年纪躺在塌上的老将都忍不住一跃而起,把一杆长枪耍出了残影。

  而水镜中那位骑在高头大马之上, 纵横于万军之中的宋太·祖赵匡胤, 就成了这许多将领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自诩武功盖世者更是嘟囔起来:“若是只盘点战神, 我必能榜上有名,这宋太祖武艺在皇帝里算高的, 却不是我的对手!”

  琵琶声响, 铮铮之音传彻天地, 伴随赵匡胤的一幕幕名场面,旁白适时响起——

  【倘若说刘裕是以少胜多, 所向披靡;那么赵匡胤就是冲锋陷阵,单挑无敌。】

  【倘若说刘裕在后世名声不显, 不为历史爱好者之外的大众圈子所知晓;那么赵匡胤的大名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都说他武艺绝伦, 神威盖世。小说家将他的“太·祖长拳”视作一门上乘武功,民间津津乐道于“太·祖一手长拳一手盘龙棍, 打遍天下四百军州, 打下赵氏三百年江山”。】

  【明朝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曾言“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 隐隐将太·祖长拳排在首位;大名鼎鼎的少林亦收录太·祖长拳入《少林拳谱》。千年以来,太·祖三十二势长拳演化出诸多流派, 以少林太·祖门名声最响。后世更是有人将太·祖长拳誉为“百拳之母”。】

  听到这里,宋武帝刘裕都酸了。

  他震撼地望着水镜中呈现出的一幕幕——那是千年后的世界, 留着短发穿着白色练功服的后世子孙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一招一式演练着所谓的太·祖长拳。

  输了, 刘裕感觉自己输得很彻底。

  ……倒不是觉得赵匡胤比自己更强。只是就凭对方的拳法居然能流传到千年后, 他就不得不服, 这也是另类的青史留名啊!

  “我要不要也创造几手刀法传下去。”

  刘裕忍不住琢磨起来。

  想了半天,他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招式,不就是提起长刀直接冲吗?

  这样的结果让他颇为苦恼。

  唉,都怪敌人太弱了,每次都是拎起刀冲冲冲就崩溃了,都不需要什么精妙刀法。

  同样对战神皇帝这个称号感兴趣的其他皇帝也陷入了差不多的思考中。朱元璋捏起拳头看了看:“俺好像也会拳法来着?”

  曾经一箭把大哥扎个对穿的“玄武门箭神”·唐太宗李世民:“朕于箭术一道颇有心得,不知能否著书以传……”

  各个平行时空的武将也纷纷起了兴趣,动笔写起练兵之法,谁不想留名于后世呢?

  唯有霍去病十分苦恼:“我打匈奴的战法是什么来着?反正就那么打赢了。”

  【论皇帝中谁的军略最强,唐太宗当推第一。可论谁最能打,赵匡胤有望登顶,有资格与之相争者,寥寥二三人而已。】

  【在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五代乱世,这样的赵匡胤,岂会屈居于庸人之下?】

  【倘若周世宗郭荣不死,凭他的雄才大略,或许能驾驭赵匡胤这员猛将。郭荣既然不在,七岁的天子又岂能服众?在军中威望最高的赵匡胤上位也就理所当然。】

  【显德七年正月,后周朝廷收到奏报,北汉联合契丹南下入寇,赵匡胤遂出军讨伐,行至陈桥驿,这位后周大将却被部下以黄袍披身,“强行”拱上了天子之位。】

  镜中画面昏暗,所有人就这么看着赵匡胤率领大军踏出京城,又踏入京城,出去时还是殿前都检点,回来就变成了天子。

  至于南下的北汉军队,连个影子都没有。

  “啧啧啧……”汉高祖刘邦歪在塌上,嘴里发出意味不明的声音。没想到这赵匡胤浓眉大眼一脸忠厚,还能玩出这样的花样?

  已经当上皇帝的刘邦表示学到了,学到了,大概率没用的知识学到了。

  而五代之前的野心家们却是真的学到了,一个个赶紧抄作业记笔记——这不比他们原本计划的造反方式高明多了?

  秦始皇嬴政却不以为然:“要取天下,光明正大夺取便是。何必行此小人之事。”

  ——自己想当皇帝,偏要说成是被手下逼迫,不得已而为之,这能糊弄谁呢?

  对于赵匡胤遮遮掩掩口是心非的行为,向来堂堂正正,说灭六国就灭六国,以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就自封为皇帝的秦始皇嬴政,大大方方点了个踩。

  【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完成了从猛将到皇帝的转变。至于他本人在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懂得都懂。毕竟当年后周太·祖郭威篡位时也玩过类似的套路。】

  听仙人如此说,周世宗郭荣不免尴尬一笑,心中的恼恨之情都消散了许多。

  确实,当年郭威也是一口一个“都是手下逼我当皇帝”,然后开开心心篡夺了后汉的皇位。赵匡胤篡周不过因果循环而已。

  ……不过,即便后周灭亡是必然之事,若是赵匡胤太过分,也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这样想着,接下来的内容让他一怔。

  被人押起来的赵匡胤也是松了口气,看来自己的性命是保住了——

  【登基后,赵匡胤将郭威一系重新改回柴姓,将周帝柴宗训改封为郑王,奉符后为周太后,于西京造周六庙,命人依旧按时祭祀周陵。十三年后,柴宗训去世,赵匡胤“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陵之侧,号顺陵”。】

  【而他的三个弟弟,柴熙谨在数年前夭折,另外两位在正史中不知所终,下落不明。宋人笔录里有载,这两位被人收养,从此改名换姓。至于其余柴氏子孙,宋之崇义公,便是专属柴氏的爵位,与南宋同休。】

  看到这里,许多人并不惊讶:怎么说呢?不出意料。没被斩尽杀绝就不错了。

  哪怕是看不上宋朝那帮弱鸡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这点上也不得不承认:“论前朝皇室的待遇,宋朝确实算最好了。”

  ——至于他们大明,前朝皇室待遇也很特别,都被他们追到沙漠里吃沙子去了:)

  【坐稳了皇位的赵匡胤放眼天下,决心和周世宗一样走上一统天下之路。】

  【当初郭荣的选择是先难后易,先破辽,夺回幽云十六州,再处理南方割据政权。而赵匡胤的选择却是先易后难,先平西蜀,灭南唐,再灭北汉,伐辽国。】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两次伐北汉的战役均以败北告终,不等他三度兴兵,赵匡胤便突然暴卒,永留遗恨。】

  【他的死因,民间众说纷纭。】

  【据说,当晚赵匡胤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喝酒,宫女远远透过烛光的影子,看见赵光义时不时离席,好像起身避让,听到赵匡胤以柱斧击地,对赵光义说:“好为之,好为之!”随后解衣就寝,鼾声如雷。已而暴卒。皇后命人宣四子赵德芳入宫,来的人却是晋王赵光义。皇后心知大事已定,只能怅然言道:“此后我母子性命就交给您了。”】

  【可惜,她的心愿没能实现。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几年间,宋太祖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及四弟赵廷美,都因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人世。他们的死亡与赵光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俩之间的皇位继承真相,也因此成为一桩悬案。】

  【——后世有人说,当晚赵匡胤是在嘱托弟弟以后好好做,心中属意他为继承人。也有人以为,是赵光义做了什么丑事被发现,赵匡胤让他好自为之,而“绝命毒师”赵光义干脆在酒中下毒,弑兄而夺位!】

  【而赵光义呢,在他登基五年后,赵普上书揭开了一个“秘密”:原来当年杜太后临终前曾令先帝赵匡胤立誓,将来要传位于弟弟赵光义,这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至于为何赵匡胤生前以及赵光义登

  基之时都不曾提及誓约,直到后者登基五年后才被赵普“揭露”,其中缘由见仁见智。】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笑呵呵看向蠢弟弟:“晋王,你来猜猜看,这真相究竟是什么?”

  而闻讯入宫的赵光美(赵光义登基后才改名为赵廷美),还有赵匡胤的儿子们,此时也都笑呵呵地看向了赵光义。

  “是啊,真相是什么,晋王你怎么看?”

  在他们的强势围观下,赵光义汗如雨下。

  ——我能怎么看?我看我要死定了!

  【当年的一切真相已经掩埋在历史之中,后人亦无从分辨。倘若赵光义立下如唐太宗一般的功绩,又有谁在乎他如何上位。遗憾的是,关于他究竟是否弑兄的疑云,要随着他拉垮的战绩永世流传了。】

  【赵光义即位后,先后两次大败于辽国——】

  【他先是费了老大功夫才消灭国力衰弱的北汉,又不顾战士疲惫,也未及时封赏功臣,便想一鼓作气攻打辽国。偏偏赵光义指挥不当,终是惨败于高粱河,还被射中大腿、只能乘驴车飞快逃跑——这家伙一个人坐驴车跑得比大军还快,诸将都找不到他,便想立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为天子,以稳定军心。事后得知此事的赵光义顿时一顿阴阳怪气,逼得赵德昭自刎而死。】

  水镜中光影流转,只见赵德昭来到赵光义面前,提醒他:“虽然攻辽落败,然而灭北汉的大功,陛下还没有封赏呢。”

  赵光义神情阴鸷,冷笑着回答:“等你当上了皇帝,再封赏他们也不迟!”

  ·

  看到这里,赵匡胤生生气笑了。

  赵光美也是阴阳怪气:“想不到晋王你还有这种本事,可惜太仆养的多是战马,没有驴车,不然倒是可以让你去太仆发挥长处。”

  被挤兑的赵光义脸色又是白又是红,他低下头去,眼中的杀机都快隐藏不住了,语气却是十分之低落,连声为自己叫冤。

  “民间野史传闻向来捕风捉影,岂能尽信,你这是半点兄弟之情都不念了吗?”

  赵德昭“哦”了一声:“那侄儿我呢?三叔亲口说的话,也是民间捕风捉影?”

  “……”赵光义一抬头就对上水镜中神情阴冷的自己,实在是没办法睁眼说瞎话。

  ——他心里疯狂埋怨,未来的自己干嘛要做下这么落人把柄的事!就算想解决赵德昭,也不必弄得后世全天下都知道吧?

  不等赵光义再多说什么,赵匡胤已经猛然起身,沙包大的拳头向他砸了过来!

  ——不论最后怎么处置赵光义,现在不揍这臭弟弟一顿,他就要先被气死了!

  赵光义的惨叫之声顿时远远传开。

  伴随惨叫声,水镜中展开了赵光义再次征辽败北的全程。画面十分生动,配合赵光义本人的惨叫声,食用效果极佳——

  【后来,见辽圣宗年幼登基,萧太后女主执政,他又以为有机可乘,却被孤儿寡母打得满头是包,从此不敢再言北征!】

  【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后,继位的宋真宗赵恒更为不堪,别说北上伐辽收回幽云,还反过来被辽国南侵,好不容易打退敌军,却与辽国和谈,定下《澶渊之盟》,与辽圣宗约为兄弟,从此每年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岁币“赐”辽国,作为助军旅之费。】

  【——说得好听,表面上是兄长给弟弟赏赐,实际上不就是上贡吗?只是名义上尊宋朝皇帝为兄长,便能获得连年上贡,辽国当然是一千一万个愿意。放在后世,别说叫声哥,有些人连叫爹都不介意呢。】

  【通过上贡买来和平的宋真宗竟还效仿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属实没有自知之明。】

  “——仙人说什么?”汉武帝刘彻大幅度扭头,不确定地去问群臣,“泰山封禅?”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更加表情扭曲。

  “此人也配泰山封禅???”

  秦始

  皇嬴政陷入沉默:“……”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被一个怪东西扑上来碰瓷了。

  ……朕泰山封禅的荣誉,它脏了呀。

  泰山:……有没有可能,脏的是我呢?

  【随着宋太宗、宋真宗父子接连败绩,北宋对辽国的态度也转为全面防守。】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之时,为防止五代十国武将夺权之事再发生,曾收回功臣兵权,赐予荣华富贵,强干弱枝。其中或许有些弊端,却有利于当时的局势,使北宋不至于重蹈五代之覆辙。】

  【随着时移世易,后继之君本该对军制加以修改,去除其中弊端,可患上恐辽症的大宋天子却只顾一个劲地重文轻武,给赵匡胤这位开国之君从头到脚叠满了黑锅。】

  【武将夺权的内患倒是没有了,边患却永无休止,最终被异族铁蹄踏破河山!】

  云雾飘散,所有的画面都开始淡去,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叹进了每个人心底。

  【从此,一位武功绝伦的帝王所开创的王朝,却因软弱而留名于史,为后人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