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陆少的暖婚新妻 第1634章 你依然可以任性(3)

《陆少的暖婚新妻》第1634章 你依然可以任性(3)

作者:唐玉 字数:2600 书籍:陆少的暖婚新妻

  岁暮天寒,大雪连日。

  古城上京被风雪笼罩,大街小巷披挂银白。墙角屋檐垂挂冰棱,远远望去仿佛雪堆冰砌,同漫天飞雪融为一体。

  冷风刺骨,折胶堕指。守城的甲士藏身门洞,裹一张厚实的兽皮袍,仍难抵挡凛冽的寒风。道路上人烟稀少,除了偶尔经过的氏族马车,少见国人和庶人的身影。路旁隆起零星雪包,形状大同小异,全是冻饿而死的奴隶。

  尸体冻结在地面,僵硬堪比石头。巡城的甲士召来奴隶,命其推来大车,冒雪将死者送出城外。"雪大天寒,真是要了人命。"

  奴隶不敢反抗,只能埋头铲雪,试着将尸体抬到车上。

  他们缺衣少食,一个瘦弱不堪。身上裹着破旧的麻布袍,脚上穿着草鞋,脚趾冻得失去知觉。每次弯腰,从领口现出结痂的伤疤,那是前几天挨的鞭子,动一动就会扯到伤口,钻心地疼。

  “快些,休要磨蹭!”甲士耐不住寒冷,不停跺着脚,口中连声催促。

  奴隶不想挨鞭子,立即加快动作。雪铲到一半,几人试图用棍子撬起地上的冰块。只听咔嚓—声,尸体一动不动,凸起毛刺的棍子从中折断。

  甲士眼睛一立就要呵斥,城头忽然传来鼓声,连续三下,中途加入苍凉的号角。

  “诸侯国入觐!”

  自入冬以来,诸侯国的队伍陆续抵达。因是小觐,车队规模不如大觐,更不及诸侯朝见。

  上溯二十年,四大诸侯率群雄朝见天子,那才是声势浩大壮观无比。上京众人每次回想起,都不免为记忆中的场面震撼。

  好奇入城的队伍,甲士顾不得鞭打奴隶,喝令他们继续干活,转身朝城门走去。

  雪下得太大,相隔数米看不清人面。

  距离城门渐近,他努力睁大双眼,也只能看到排成长龙的车队,以及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淄旗,玄鸟纹,是晋。"

  车辆鱼贯入城,车轮压过积雪,留下并排辙痕。从车辙的深度判断,车上装载之物重量可观。全副武装的甲士护卫在车队两旁。

  和别国甲士不同,他们全部骑马,马上配备独特的鞍具,上京众人从未曾见过。

  为首的车辆上,赶车的马奴收紧缰绳,车厢门敞开,黑袍锦带的晋国大夫递出金

  印,一名下大夫双手接过,确认无误立刻放行。

  "请往驿坊。"

  下大夫送还金印,侧身让到一旁,态度十分恭敬。

  晋国大夫略微颔首,颇有几分傲慢。随着上京衰落诸侯崛起,每逢大诸侯国入觐,类似场景时有放生,上京众人已经见怪不怪。

  车队继续前行,穿过长街驶往驿坊。

  下大夫目送车队远去,转身召来甲士,吩咐道:“速去禀报宫内。”甲士抱拳领命,城门处冲出快马,飞速驰向王宫。

  驿坊位于城西,常年冷清,唯有诸侯国入觐时才会变得热闹。

  晋国一行人抵达时,坊内已有二十多个小国使臣,并有越、楚两国人员下榻。听到动静,廊下传来脚步声,接连出现人影。

  发现是晋国来人,超过半数使臣上前问候,态度十分热络。余者闭门关窗,连寒暄都舍弃,将敌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越、晋是同盟,两国同楚有嫌隙,隔三差五发生摩擦,边境战火从未熄灭。

  在上京遇到,晋越自然是同气连枝,同楚国针锋相对,分庭抗礼。

  依附三者的小国各自站队,态度始终如一。

  摇摆不定的处处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以免被大国抓住,沦为杀鸡儆猴的工具。

  晋国大夫出身雍氏,名檀,是家主雍楹的幼子。性格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屡次出使皆顺风顺水。

  唯有一次遭遇挫折,便是当年送公子珩入上京。

  天子强索质子,各国公子入上京,无一不受折辱。这份屈辱深压心头,长年累月,雍檀从不曾忘。

  此次入上京,他表面云淡风轻,实则心中早有谋划。想起途中接到的消息,雍檀不由得冷笑。

  天子用心昭然若揭,然晋国这份大礼也要看他受不受得起!大车在门前卸下,木箱分批送入库房。

  越国大夫一边同雍檀寒暄,一边打量着晋国的队伍。瞧见马鞍和马镫,双眼登时一亮。"此物名何?"

  雍檀回头望一眼,笑道:“马具,便于骑士。”

  见越国大夫还想再问,雍檀主动握住他的手臂,自然扯开话题:“此次入上京,本意呈送请立世子的奏疏,不想事情生变,着实令人为

  难。"

  提及册立世子,越国大夫果然心生好奇。留意到雍檀不欲多言马具,他顺势接过话头,询问道:"因何为难,莫非晋君改变主意?"

  “非也。”雍檀摇摇头, “事情说来话长。”

  他不想在大庭广众下多言,向越国大夫示意,暗指楚国一行人所在的厢房。后者侧头看了一眼,心领神会,和他一同穿过庭院,去往清理过的厢室。

  两人背影消失,楚人所在的厢房传来钝响,半开的窗扇合拢,隔绝室外冷风,也闭锁了一墙之隔的人声。

  驿坊多是夯土建筑,室内光线昏暗,白日仍需点灯。

  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自分封之初就已存在,哪怕几经修缮,建筑仍带有上古遗风。尤其是门窗上的雕刻,线条粗犷豪放,同上京今日崇尚的奢华有天壤之别。

  室内阴冷,奴仆提前铺上兽皮,移来火盆,仍无法彻底驱散寒意。

  两人入内落座,除去身上斗篷,在火盆边搓了搓手指,饮下半盏热汤,身体才逐渐暖和起来。见雍檀迟迟不开口,越国大夫只能主动询问:“君言变故,能否详细说一说?”

  雍檀不再卖关子,放下杯盏,道出不久前接到的消息。

  “我在途中得知国内有变,国君出走都城,如今公子珩掌权。请立世子不妥,理应呈报天子册封国君。"

  “什么?!”

  越国大夫想过多种可能,唯独没想到这个答案。并非他大惊小怪,实在是情况离奇,令人难以想象。

  质子归国方才多久,晋国竟已翻天覆地。

  公子煜有越侯支持,尚且举步维艰,迄今在和两位叔父角力。梁氏貌似沉寂,然根基未损,不过短暂蛰伏以待反扑,

  再观楚、齐、蜀等国,围绕世子之位,前朝宫内皆起风浪,短时间内难分胜负。如此情况下,公子珩竟然一举成功,直接掌握晋国大权?简直难以置信!

  晋侯出走都城是何原因,莫非是公子珩发动政变赶走了父亲?果真如此,兵力从何而来?

  越国大夫越想越是费解,脑子里仿佛线团缠绕,乱糟糟一团,压根摸不清头绪。"君所言确为实情?"他禁不住问道。话出口便感到后悔,所幸雍檀并未放在心上。“千真万确。”雍檀托起杯盏,

  将盏中热汤一饮而尽,想到送信人口述以及信中所写,脸上不由

  得挂上微笑, "公子珩得国人拥护,晋人盛赞其英明睿智,忠孝大义,事情绝对不假。"

  越国大夫默然不语。

  雍檀言之凿凿,可见公子珩掌权合乎礼法,绝对同谋反篡位扯不上干系。

  公子珩雄才大略,以雷霆之势完成权利更替,避免长期纠葛内耗,于晋国而言是一件幸事。于他国而言,本就是大国的晋,威胁性变得更强。哪怕双方是盟友,盟誓多年,越国也需警惕一

  二。

  "如此,先要道一声贺。"越国大夫态度真诚,表情完美到无可挑剔。“谢君之言。”雍檀微笑回应,同样不失礼节。

  两人再度把盏,面上笑意盈盈,言语甚欢。心中如何想,唯有自己才最清楚。车辆卸载完毕,主簿入厢室禀报。雍檀有事需要处理,越国大夫知趣地起身告辞。

  “慢走。”

  雍檀起身相送,两人在门前话别。

  越国大夫返回下榻处不久,晋侯离国及公子珩掌权的消息就传播开来。驿坊内议论纷纷,楚国使臣尤为焦心。

  "定要速报君上。"

  确认消息属实,楚国大夫提笔写成书信,派人连夜出城飞驰归国。其余诸侯国的使臣有样学样,接连给国内送信。

  随着一匹匹快马飞驰出上京,晋国生变的消息传遍各国。林珩渐为诸侯所知,从默默无闻摇身一变,以英才伟略闻名天下。

  上京宫内,执政突然觐见。

  “罢乐。”

  天子遣散歌舞,挥退妻妾美人,翻开执政带来的竹简。侍人恭立在阶下,时刻关注天子动静,动作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点痕迹。

  数盏半人高的铜灯立在殿内,铜铸的人俑托起灯盘,盘中并非灯芯,而是儿臂粗的牛油火烛。火烛里混合香料,燃烧时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

  烛光跳跃,照亮金碧辉煌的大殿。

  天子手捧竹简,看清里面的内容,神情变了几变。他猛然扣上竹简,隔着桌案抛到执政脚下,起身咆哮:“亚公,我从你言放归质子,如今来看,

  分明是纵虎归山!"

  >竹简摊开在地面,赫然写明晋人暴动,驱逐国君,拥立公子珩诸事。

  肃州生变的细节字字清晰,甚至推断出背后由公子珩推动,整件事极可能是他亲手布局。

  面对天子的怒火,执政泰然自若。

  他不慌不忙上前半步,弯腰拾起竹简。卷中内容是他亲笔所写,根据情报揣摩,同真相相去不远。

  “陛下稍安勿躁。”执政登上台阶,又将竹简放到案上,劝说道, "公子珩有谋略手段,一举掌控大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天子怒火难抑,对执政的话嗤之以鼻, "他在上京不声不响,毫不出奇,骗过你我的眼睛。回国后有此作为,这般心计性情,岂非心腹大患?!"

  天子仍记得林珩在冬日落水,自己的儿子是始作俑者。林珩无能平庸且罢,如今展示出能力,记仇势在必然。

  长虺成蛇,猛虎在侧,如何不令他寝食难安。

  “陛下,且听臣一言。”执政侧了一下头,避开天子咆哮时喷出的口水。待对方气喘吁吁落座,才慢条斯理开口。

  "公子珩固强,终究年轻。此番动作震慑人心,却也会为人忌惮。""你是说?"

  “晋越同盟,两国与楚世代为仇,迟早将有国战。一旦分出胜负,同盟必不复存在。晋同邻近各国亦有摩擦,有强敌在侧,诸国岂能不防备一二?"

  殿外狂风骤起,呼啸着敲打门窗。砰地一声,窗扇被风荡开,重重拍打在墙上。

  冷风灌入室内,卷动燃烧的烛火。火光撕扯摇曳,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瞬间蹿高,险些点燃垂挂的丝绦。

  侍人转身关窗,动作稍有些慌乱。

  执政扫过去一眼,天子眸光微闪,当即挥手命人退出殿外。"退下。"侍人不敢违背,弯腰退出殿门。

  待门扉合拢,殿内仅余两人,执政才继续开口:“四大诸侯多年平衡,骤然打破将会如何?陛下可静观时日,待到时机成熟,自能再施以离间,则诸侯自相征伐,上京安枕无忧。"

  执政面容清耀,长眉耷下眼角,不见慈祥仁和,反而蛇蝎为心,尽显阴狠毒辣。听完这番话,天子骤然冷静下来。他双眼微眯,凶

  狠之色一闪而过,终化为一声狞笑。

  “善,便依亚公之言。”

  执政叠手施礼,留下写满字的竹简,转身离开大殿。刚刚迈出殿门,身后就传来天子的声音。

  “来人,重开宴!”

  执政双拳紧握,压制住回头劝诫的念头,一刻不停穿过廊下,迈步走下台阶。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脚下传出咯吱声响。执政短暂停下脚步,到底忍不住回头,在雪中凝望辉煌宫殿,眉心紧锁,无声叹息。

  "陛下,心腹大患何止晋国。"

  四大诸侯国力鼎盛,各自雄霸一方。膝下血脉不堕先祖之风,少时锋芒不露,遇风便能鹏程。晋国的公子珩,越国的公子煜,楚国的公子项和齐国的公子弼皆是大才榱槃,天纵英才。小国中亦不乏有为公子,怀才抱器,智计过人。

  反观上京,同日渐强盛的诸侯国相比,完全是背道而驰,沦为两个极端。

  执政突感一阵乏力。

  他仰天长叹,冷气吸入肺中,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双肩颤动下垂,一步一步走向宫外,苍老的身影消失在雪幕之中。身后留下的足印也被雪覆盖,再也了无痕迹。

  上京连降大雪,诸国入觐的队伍部分耽搁在途中,赶在最后期限堪堪抵达。

  使臣们奉命入宫,雍檀走在队伍前列,环顾四周,看到其他三国的使臣,在楚国大夫身上短暂停留,旋即收回目光。

  台阶上,两名王子分左右而立,盛装迎接诸国使臣。雍檀随众下拜,除履入殿。

  他手中捧着两只木盒,一只装有入觐的礼单,另一只则是中途送来的奏疏,非是册立世子,而是请天子册封晋侯。

  "拜!"

  礼乐声起,编钟轻音缭绕。

  礼官声音悠长,暗合乐声韵律,在殿前传出,于风中回荡。同一时间,晋国境内,一批刑徒被押送边境。

  他们是参与叛乱的氏族私兵,林珩下旨免死,代之以边城服役,终生不得回。队伍出城时,道路两侧挤满人群。耳畔充斥唾骂声,令他们抬不起头来。

  "逆贼!"

  "为虎作低,发往边城便宜了你们!"

  刑徒不

  敢作声,更不敢回嘴,只能低头含胸顶着骂声走出城门。晋侯宫内,林珩高坐大殿,群臣分坐下首。

  比起平日里的朝会,殿内位置空缺—大半。

  缺席的人要么被押在大牢等待处决,要么随晋侯西逃,要么就是殒命城内,死在乱军之中。

  诸人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左班以鹿氏为首,赖氏吕氏位次前移,取代了公牛氏曾经的地位。

  右班前列依旧是智氏和陶氏,而费氏—改韬光养晦的做派,初次现出峥嵘,大有一争高下之势。

  礼乐告一段落,氏族们正要起身禀奏,林珩再次打破常规,没给众人开口的机会,而是直接宣读诏令,打了群臣一个措手不及。

  诏令内容不长,主要是对谋逆众人的处置。

  “公子长车裂。”“

  “有狐氏族诛,姻亲连坐。“

  旨意一道道宣读,群臣缄默不言。

  林珩扫视众人,抬手示意马桂稍停。

  待氏族们的目光聚集过来,他才缓慢开口,一字一句道:“行刑之后,勒石为铭,证国人之义。铸刑鼎立于城内,法告于民,氏族犯法与国人同罪。”

  一言石破天惊。

  群臣惊愕当场,殿内—片寂静,落针可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