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通房假死后,被疯批世子撬了棺材 第二百四十一章 辞官回乡

《通房假死后,被疯批世子撬了棺材》第二百四十一章 辞官回乡

作者:青悠悠 字数:1766 书籍:通房假死后,被疯批世子撬了棺材

  楚鹤川走出宋妙元的院子,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

  回到侯府之后,他立刻召见了他父亲的旧部,将宋妙元的请求转达了给他。

  楚鹤川父亲的旧部听后,立刻表示愿意帮忙。

  他与许太师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如果能借此机会对其进行打压,他自然是不会错过。

  翌日,楚鹤川父亲的旧部便将太师府门前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的汇报给了皇上。

  皇上听过之后,当即召见了许太师。

  金銮殿内,皇上高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在下面跪拜着的许太师。

  “许爱卿,你可知朕今日召你来所为何事?”

  许太师心中一紧,他已对有人在皇上面前汇报的事情有所耳闻,心中明白今日的召见必定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他低着头,声音平静的回答道,“老臣愚钝,还请圣上明示。”

  皇上冷哼一声,将手中的奏折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奏折翻飞,落在了许太师面前的地上。

  “你自己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

  许太师小心翼翼的拾起奏折,目光快速的扫过上面的内容。

  他的心沉了下去,奏折上详细的描述了太师府门前百姓聚集的情景,以及那些针对太师府的谣言。

  更令他心惊的是,奏折中还暗示了太师府与郑文之死有关,甚至指责许太师暗中操纵朝政,图谋不轨。

  “许太师,你怎么说?”皇上的声音再次响起。

  许太师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以退为进,或许还能保全自己。

  他将奏折放回原位,然后重重的叩首,“老臣自知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恐难为圣上分忧。今日之事,无论是非曲直,老臣都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许太师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他的态度恭敬而谦卑。

  皇上的眉头紧皱,“许爱卿,你这是何意?难道你以为朕会因为这些谣言而治你的罪?”

  许太师再次叩首,“老臣不敢。老臣只是认为,自己年老体衰,已经不再适合担任太师一职,愿意辞去官职,回家养老。”

  皇上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许太师会主动提出辞官。

  “你当真愿意放弃一切,回家享清福?”

  许太师心中一喜,发觉皇上有所松动,连忙回答道,“是的,老臣心意已决。”

  皇上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许爱卿,既然如此,朕就批你所请。你为朝廷效力多年,朕自然知道你的忠心。今日之事,朕会派人查清楚,给你一个清白。”

  “不过,朕希望你能明白,朕这么做,是看在你多年为朝廷效力的份上。你回去后,要好自为之。”

  许太师听出了皇上话中的警告之意,“谢皇上隆恩,老臣定当铭记在心。”

  皇上挥了挥手,“你先退下吧,朕会派人彻查此事。”

  许太师缓缓的退了出去,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他明白,今日之事如果不是他主动提出辞官,恐怕皇上不会轻易放过他。

  虽然他已经年迈,但对权力的渴望并未减退,可是面对今日的局势,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许太师辞官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中传遍了,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宋妙元的耳中。

  她有些惊讶,楚鹤川帮了她这么大的忙。

  她原本以为楚鹤川因为之前的误会会对她敬而远之,没想到他还是选择了出手相助。

  宋妙元坐在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支毛笔,眉头紧锁。

  许太师虽然表面上辞官,但他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仍不可小觑。

  更何况,他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与此同时,楚鹤川也在侯府中忙碌着。

  他必须尽快找到对策,以防许太师的反扑。

  “侯爷,有消息了。”邓英匆匆走进楚鹤川的书房,神色凝重。

  楚鹤川抬头,“什么消息?”

  邓英低声说道,“许太师最近频繁与一些官员接触,不知道在策划什么。”

  “许太师在朝多年,党羽众多。现在辞官,或许那些官员只是前来拜别而已。”楚鹤川想了想说道。

  邓英有些犹豫,“侯爷,我看未必。”

  楚鹤川的眉头紧皱,他知道许太师的辞官不过是权宜之计,以退为进,实则暗流涌动,随时可能发起反击。

  他说道,“虽然许太师表面上看放弃了权力,但是他的野心和手段都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他有任何异动。”

  邓英点头,“侯爷,我会立刻加强府中的防备,同时派人暗中监视许太师的一举一动。”

  楚鹤川微微颔首,“不仅如此,元先生那边也不可掉以轻心。许太师既然已经知道谣言之事是袁先生在背后操纵,必定不会放过他。你亲自去安排,务必确保袁先生的安全。”

  邓英领命而去,迅速离开了书房,开始布置人手。

  楚鹤川则继续坐在书房,深思着接下来的对策。

  许太师的退让只是暂时的,一旦有机会必定会卷土重来。

  他自然是不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日,竟然出奇的平静。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近日宋妙元总觉得有些嗜睡,每日午后总是不自觉的就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她将这种异常归咎于季节变化,却未曾深究背后的原因。

  直到一日,她在翻阅古籍,却不知不觉间再次沉沉睡去。

  醒来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倾洒在桌子上,给满桌的典籍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宋妙元揉了揉太阳穴,试图驱散那挥之不去的困意。

  她决定出去走走,或许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能让她清醒一些。

  走出房间,宋妙元呼吸了一口夹杂着花香的空气,感觉精神稍微振作了一些。

  她漫无目的的在院子里面散着步,直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转头望去,只见宋年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阿颂,你可算是醒了!”宋年喘着气,脸上写满了焦急,“城里出事了,你听说了吗?”

  宋妙元眉头一皱,“出事?出了什么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