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后周有我,赵匡胤休想黄袍加身! 第5章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后周有我,赵匡胤休想黄袍加身!》第5章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作者:言页 字数:1854 书籍:后周有我,赵匡胤休想黄袍加身!

  冬日里的汴京,比平时多了一份宁静。

  初雪过后,赵府门前的柿子树原本还有几个没来得及摘的果子,被雪一打,各个像戴了一顶沉甸甸的雪白尖帽,重的直把最高处那几个大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赵府书房内,赵匡胤及其弟,几位谋臣武将围坐在一起,不远处燃起的炭火不时用碎裂声打断几人的沉默。

  “检校,在下与匡义小弟只是想警告军中将领,并没有别的意思,陛下那里是否多虑了?”刚刚升任节度掌书记的赵普不由地在心里捏了一把冷汗,自己也是看后周孤儿寡母,怕万一局势有变,这才暗地里在年轻将领中帮赵匡胤积累声望,哪承想“黄袍加身”这套小动作早已入了皇家的眼。

  “是啊大哥,那都是我们平日里的胡言乱语,做不得数的,陛下应当不会怪罪我们吧?”赵匡义搓了搓自己微微发红的双手,不知是冻的还是热的,大哥这棵大树还不能倒下。赵匡义羽翼未丰,自然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不然也不会在陛下即位之初,在市井中散布一些流言蜚语诋毁他。

  “两位皆是检校的亲近之人,在此新旧更替之时,更应谨言慎行。”作为赵匡胤资深幕僚的刘熙古开口了。

  赵匡胤此时心里想的是,军中不少跟随过太祖郭威的将领,都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在先帝世宗眼里自己或许构不成威胁,可如今的新帝或许不这么看。此处的结拜兄弟,指的就是曾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的“义社十兄弟”,其中石守信、王审琦皆是宋初名将。

  “检校,如今您已经是陛下的武师傅,授课之时可以多向陛下表表忠心,当今天下未定,陛下还用得着我们这些人,应当不会对您有什么动作,不必过于谨小慎微。”一旁的石守信从武将的角度出发,说了一句略微客观的话。

  “指挥使言之有理,检校可先安心授课,以不变应万变。”赵匡胤谋士沈义伦也赞同石守信的说法。

  “不日我将入宫授课,既来之则安之,陛下如今得顾命大臣辅佐,太后又是敏捷聪慧之人,你们的小动作不要太多,免得令武将太过惹眼,引得朝堂关注。”

  赵匡胤心里明白,“黄袍加身”是目前最简单、最快速的夺权方式,待到来年,自己凭借一则假军报,再拉拢一位宰辅,拉着军队出门,再杀他个回马枪,兵不血刃便可拿下汴京城,现下看来赵匡胤还是将局势想得太过于简单了。陛下虽然年纪小,却精明得很,太后和朝臣也都站在陛下这边,武将虽说是有兵权,但这兵权陛下可以给,也可以收回,如此一想,按兵不动最好。

  第二日,福宁殿内授课已毕,魏仁浦正与柴宗训说道:“陛下可知,您即位之初,民间曾频繁传出一些流言蜚语,试图动摇我大周江山,幸得陛下在朝堂上屡屡展示明君之相,这股声音才慢慢压了下去。”

  柴宗训当然知道,民间纵有不同的声音,也很难汇成一股洪流,除非有人暗中推波助澜。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操作,柴宗训不用想就知道八成是赵匡义那小子干的。

  “朕知道,朕早在登基之初就已经与母后达成一致,在朝堂上共进退,不允许任何人小看了我们母子二人,朕想让所有人看到,既然先帝世宗选择朕来继承大周江山,朕就有能力守住。”

  魏仁浦听到柴宗训一番明志之言,眼眶不禁闪过先帝世宗的身影,那是一个多么英明神武的君主,不料英年早逝。好在当今陛下明事理、好读书,加上自己一番培养,陛下他日定能成长为一代明君。

  “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做到!不知陛下对当前之势有何见解,可以说与臣听,臣再为陛下解惑。”

  “如此甚好,朕这几日也提前做了些功课,大致了解了大周目前的难处,南北皆有未定之处,先帝世宗驾崩前,仍在对辽作战,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陛下所言极是,目前大周北有辽、北汉,南有蜀、唐、南汉等,可谓是四面楚歌,尽管我大周拥有中原大部,但统一之路尚远,陛下可知如何破局,方有利于大周周旋与各国之间?”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八个字是先帝世宗制定的统一之策,也是当下最稳妥的办法了。朕也会按照这个方向走,不知魏相公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文官之中大多也是认同这个策略,南方的几大势力都处在分崩离析之间,而北方辽国势力还很强大,日后可再寻找最佳攻辽之法,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对于大辽,柴宗训确实放在了心上,这个草原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日后会成为自己乃至大周的心腹大患,必须找到最稳妥的方法,削弱甚至灭掉这个草原政权。

  至于南边的势力,也该轮到赵匡胤手下那批人上场了。柴宗训将赵匡胤点为帝师,就是想趁这个机会摸一摸他的底,在统一方向上、南征人选上与赵匡胤达成一致意见。这样一来,等到诸将凯旋,柴宗训就有机会通过调任、升任等方法,瓦解赵匡胤的军中势力。

  “依魏相公之言,朕还需要与武将们达成一致,才能在大军南征之时事半功倍,‘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朕如今就怕武将中间会有不同的声音。”

  “陛下请放心,依臣所知,各地节度使与禁军之中,大多赞成先南征、后北伐。明日便是赵检校当值,陛下也可亲问其意见。”在魏仁浦看来,先帝世宗余威尚存,军中将领对南征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异议。

  柴宗训听罢,顿时对赵匡胤的反应起了兴趣,若是自己亲口问他,他怕是也会举双手赞成。柴宗训前不久才敲打过赵匡胤,他定是有所收敛,生怕自己看透他早就想要兵变夺权的心思。

  “今日辛苦魏相公了,统一之策待朕问过赵检校后,会在朝堂上公议,还望魏相公能先去探一探另外两位大相公的话,如有异议可私下先来与朕详说。”

  “臣遵旨!那臣就先告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