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后周有我,赵匡胤休想黄袍加身! 第281章 晋阳来信

  数百年后,由三地两馆掀起的技术革新浪潮,席卷了整个大周,大周亦由此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此时此刻,工学馆与数学馆还因招收学子不足的原因,令柴宗训十分头疼。

  “陛下,圣人求见。”

  柴宗训正疑惑,为何此时李纯妍会突然前来,待她开口后,方知她也是为了学馆一事前来。

  “陛下,若是允许招收一定数额的女子入学,臣妾相信,不出数年,这学馆的报名人数,定然再也不必令朝廷烦扰。”

  如今学馆人数不多,女子入学,也并非不可。柴宗训思考了一会后,便点头同意了。

  本以为李纯妍得到允准之后就会离开,柴宗训倏地听她开始提及晋阳,明里暗里都是在担心晋阳夫妻二人,膝下尤空,着实令人担忧。

  张永德之孙张文蔚与晋阳成亲许久,二人仍无一儿半女,柴宗训原本打算,让国医部派人前往东女国一探究竟,结果好几次都被李纯妍给拦了下来。

  这会李纯妍突然提起此事,柴宗训还以为她终于答应了他的提议。

  “陛下,臣妾敢问,若是晋阳一直未能诞育子嗣,是否可在宗室领养一女,继承东女国君之位。”

  “皇后所说的宗室之女,不知是何人?”

  “晋国大长公主之曾孙女,方才出生不久,可堪为晋阳养女。”

  李纯妍实在是聪明,尽管晋国大长公主乃太祖血脉,但她半句都没提到过,晋国大长公主的曾孙女,同时也是张永德的后人。

  柴宗训自然知道皇后李纯妍打的是什么算盘,可他早就有言在先,这个国君之位怕是由不得李纯妍决定。

  “皇后怕是忘了,朕在东女国建国之时,已经定下了国君之位的传承之法。若非大周天子之女,注定无法成为东女国君。”

  柴宗训也想晋阳尽快诞育子嗣,稳住东女国政,可若是事与愿违,柴宗训也不可能违心地接受李纯妍的建议。

  按柴宗训当初所设想的方法,眼下能够接过东女国君之位的人,朝阳算一个。

  再者,若是柴宗训已然归天,承继帝位的元明,也可让其亲女接过姑姑晋阳的国君之位。

  不过眼下,大周天子仍是柴宗训,这个人选非朝阳莫属。

  听罢,李纯妍恨得几乎咬破了自己的嘴唇,因为这几乎是一个死局。

  晋阳因当年之事,早已无法孕育子嗣,可这个秘密李纯妍没有向任何人提及。

  至于晋阳本人,多年来身体的异样,早已令她夫妻二人察觉到了不妥之处,只是晋阳还尚未与他人说开而已。

  远在东女国的晋阳,正在提笔给柴宗训写信,内容就是东女国君之位的传承。

  “晋阳,你真的决定了吗?”

  一旁站立的正是晋阳夫婿、东女国王夫张文蔚。

  二人成婚后不久,晋阳便从东女国太医口中,得知了她不孕的事实。

  数年来,夫妻二人一直瞒着朝廷与张家,就是想看看是否会出现奇迹。

  眼看一剂一剂的药汤下去,她的身子毫无半点起色,晋阳再也不想沉默下去,擅自将东女国的前途和命运,寄于她一人之身。

  “东女国是父皇好不容易拿下来的,日后如何安排自然要他来决断。”

  “你大可等到太子登基,将王位传给新帝之女,又何必急在这一时。”

  晋阳拿笔的手稍微停顿了一下,张文蔚的话不错,可这个提议如果成真了,那可就代表着柴宗训已然驾崩或是退位让贤。

  “母后来信想必你也看过了,太子那儿的问题,不比你我眼下要面对的简单。太子妃与两位太子良娣至今尚未传出喜讯,我又何必将东女国的前程托付给尚未出生的侄女?”

  张文蔚不再相劝,眼见晋阳将他们二人子嗣艰难一事,写进给柴宗训的信中。

  大周元圣六年,即东女国晋阳九年,柴宗训收到了晋阳亲笔所书的那封信。

  信中,晋阳委婉地向柴宗训道出了自己不孕的事实,言道极有可能是因当年之事落下的后遗症。

  晋阳有感此生或难再诞育子嗣,特请求柴宗训将朝阳定为东女国君的继任者。

  信中的内容,晋阳事先并未与皇后李纯妍商议,直至此刻她还当李纯妍不知当年之事。

  未免皇后李纯妍为了晋阳伤心难过、担惊受怕,晋阳十分体贴地没有将送信给柴宗训的事告知李纯妍。

  晋阳在信中言道,若是柴宗训推行此事时,遇到什么阻拦,大可将她的难处公之于众,柴宗训便可免受群臣施压,将一切原因归咎到晋阳头上。

  “速传皇后见驾!”

  只见柴宗训看完信后,啪地一声将信反扣在了御案之上,很显然是生了大气。

  见状,童海也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便派人去请了皇后李纯妍前来见驾。

  待皇后李纯妍进殿之后,柴宗训猛地开口斥责于她。

  “你是不是知道,晋阳的身子早已不适合生育,此事为何不早告诉朕?!”

  见柴宗训戳破此事,皇后李纯妍先是向其请罪,直言当时晋阳年纪还尚幼,若日后调理得当,并非没有机会。

  “你好好看看!这是晋阳寄来的信,她一知道自己难再有孕,便写信来告知于朕,让朕早日决断。晋阳尚且知道以大事为重,你难道不知?”

  李纯妍实在没想到,她隐瞒了多年的秘密,最后竟是由晋阳说破。

  她也不想再去“责怪”晋阳,事前不曾与她商量,毕竟这事一开始错的就是李纯妍自己。

  皇后李纯妍不想分辩,也无法分辩,她最初的想法,本打算让晋阳稳坐国君之位,待日后再由太子之女承继王位便是。

  奈何,不仅仅是晋阳,就连太子元明至今也是尚未得子,又何谈继承晋阳的王位。

  “臣妾无话可说,晋阳一事,确是欺君,臣妾甘愿领罪。只是这东女国君的位置,陛下可否再等一等,不管怎么说,晋阳还年轻,况且太子……”

  “皇后是想等朕哪日暴毙,太子登基,自然顺理成章让太子之女继承国君的位置是吗?朕只想你知道,有朕在一日,太子只是太子……”

  见柴宗训猜透了她的心思,皇后李纯妍只好暂时作罢,不再开口,交由他来决断。

  当年之事,晋阳确实是受了不少的委屈,可也不能因此而置大周的利益不顾。

  眼下,东女国早已成为扶桑洲与大周之间的贸易中转站,有不少原材料都是在此处加工之后,再运往大周。

  此外,大周东部战区与海军两股力量在东女国境内布置的军事据点,已成为大周不可或缺的军事战略支柱,使得大周海军可以自由往来大洋东西两岸。

  柴宗训之所以执意拿下南洋,就是为了将大周海军的战略前置,再进一步将大周的影响力扩展到更西的地方。

  如此,东女国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正位于大周对外战略支撑的重要一环。这就代表东女国内的一切必须平稳,尤其是这国君之位,更要平稳过渡。

  数日后,柴宗训直接在朝会上提起此事,内阁与枢密院皆猜到了晋阳送来的信中,绝非仅让柴宗训定下东女国君继任者这么简单。

  想必其中,定有什么不可宣之于口的秘密,令柴宗训急于定下人选。

  “陛下,当初在东女国建国之时,您就已经言明,非大周天子之女不可承继国君之位。如今,唯有李贵妃所出的朝阳公主,可堪为东女国储君人选。”

  出列的不是别人,正是张永德。

  晋阳会有此请,张永德貌似并不感到意外,可能他自己也从张文蔚的家书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晋阳公主是君,张永德是臣。若按辈分,晋阳公主也得喊张永德一声祖父,此事由他来加一把火,最合适不过。

  张永德出列之后,一旁的女阁成员皆以晋阳公主尚且年轻,子嗣可不必急在一时之类的话,试图将这个话题蒙混过去。

  柴宗训一听便知,她们八成是得了皇后李纯妍的懿旨,阻挠柴宗训定下人选。

  皇后李纯妍笃定,柴宗训绝不会朝会上戳破晋阳不孕一事,揭晋阳的短。

  再说,晋阳怎么说也是柴宗训之长女,自幼得宠,他也不忍心道破此事。

  可皇后李纯妍很明显看轻了柴宗训,他作为大周天子,考虑得自然更加全面。

  “诸位所说的皆有理,但朕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晋阳确实年轻,但请旨让朕替她定下继任者,也是晋阳自己的意思,朕不好拂了她的意。”

  最终,柴宗训下旨,即日起,将朝阳定为东女国君之位排名第二的继任者。

  若是出现了排名第一的继任者,自然就由此人来担当东女国君之位。

  不过若是这个排名第一的继任者一直没有出现,那么朝阳就是那个当之无愧的国君人选。

  柴宗训的做法,打了皇后李纯妍一个措手不及。

  大周朝臣一听,皆认为柴宗训的法子再好不过,如此一来即使日后晋阳诞下子嗣,也不会影响那孩子承继国君之位的资格。

  听罢,女阁也只好点头同意,不再坚持。

  此事过后,柴宗训顿感女阁中人皆已被皇后李纯妍把控,已然偏离了他当初设立女阁之时的初衷。

  思及此,柴宗训便着手开始准备,替换女阁中人,将其改为天子直属,借此机会削弱皇后李纯妍手中权力。

  不过此事宜缓不宜急,万一操之过急,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朝会散会,一时之间最难接受这个事实的人,正是朝阳。

  “东女国君?”

  朝阳刚刚散学归来,便听李云烟提及此事。

  为了尽快让朝阳了解东女国,日后她还必须学习《东女游记》等有关东女国的书籍,为继任国君之位做准备。

  “怎么会是我呢?大姐姐的孩子才应当最有资格,去继承她的国君之位!”

  “陛下圣旨已下,你当我舍得让你怨远赴东女国?”

  李云烟虽未开口,但心里仍是有些埋怨柴宗训。

  此事柴宗训根本没有与她商量半句,便在朝会之上匆忙定下了,压根没有给李云烟母女俩说“不”的权利。

  朝阳一时之间还不知道该怎么接受,她日后要成为东女国君这一事实。

  “你也不必过于担忧,你父皇说了,你只是排名第二的继任者,若日后晋阳生下了女儿,你也就不必去了。”

  “真的吗?!那女儿就天天祈祷大姐姐早日……”

  李云烟看着一会喜一会悲的朝阳,宠溺地摇了摇头,这丫头哪有半分国君的样子,她也觉得这事八成不可能成真。

  当晚,柴宗训驾临睿思殿,当面与李云烟说起此事。

  经过白日里的思考,李云烟此时对柴宗训的怨言,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陛下若是觉得朝阳能担当此任,臣妾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凭天意而已。”

  柴宗训清楚,李云烟还寄希望于晋阳能够诞育子嗣,只有他自己知道,朝阳说是排名第二的继任者,实际上已是板上钉钉了。

  “朕信你一定会将朝阳,教养成一位勤政爱民的明君。”

  当晚柴宗训宿在睿思殿的消息,传至坤宁殿后,皇后李纯妍第一次对殿内的瓷器动了手。

  看着满地的狼藉,皇后李纯妍自问,正位中宫多年她皆以大周为先,以陛下为先,为何如今连一个东女国君之位,都不得不硬生生地让了出去。

  李纯妍不知,在晋阳看来,不论是朝阳,亦或是太子元明之女,与晋阳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最终由谁承继东女国君之位,晋阳都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国君之位一定得紧紧地握在大周手里。

  将近十年担当东女国君的经历,已经让晋阳蜕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国君,她所看到的东西,远远不止一个国君之位,而是大周长远的利益。

  “这个月太子妃的信送来了吗?”

  “回……圣人,还未……”

  一旁的宫人也是第一次见皇后李纯妍失了理智,回话时嘴里不由地打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