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秋谁与度 第二卷 二十一,花市灯如昼 4

《千秋谁与度》第二卷 二十一,花市灯如昼 4

作者:澜若般若 字数:2147 书籍:千秋谁与度

  眼见少女喜气洋洋,美目流盼的模样,阿蛮微笑点头,不忍扫她兴致,又与她谈得半晌音律诗画,到长日将尽,才终于将话传完:“吹花小筑需得加固防护,修缮院墙,三公子已经搬到朴园暂住,你还在养伤,怕是离太医近点更方便。”

  耳边似有飘渺的歌声响起: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青山亘古如斯,兜兜转转,你我终究也只得这般。少女如珠似玉的小脸,光华在一刹那流散。

  他到底是个君子,绝然离去时,也考虑到我的感受,怕我撑不住,便拿阿爹的名义来牵扶我,说不定还会有些藕断丝连的话。

  阿蛮悠悠的叹息在耳边忽近忽远,断续空无:“他说对不住你,不曾体谅你的难处,然,他确实需要一段时间。”

  少女抚上胸口,紧贴肌肤的是他赠与的玉佩,那是一颗鲜活的心,伴随着她的,在深情地跳动。

  “我懂,三哥哥做什么我都懂,他已然,很好很好了。”少女的声音,如疏烟淡日流过天空,轻得几乎让人不易察觉。

  他原本是许给我一生一世的,是我德浅福薄,配不上他,忠孝节义的岳氏门楣,怎能容得下格天府的后人?

  无限凄苦地刚要取出玉佩,想起赵懿那字糙理不糙的话:两个老头吃的饭,让你我去跑茅厕,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我与赵家哥哥都不曾做错什么,三哥哥是明白道理的,他没有怪我,兴许,他是真的,需要时间。

  他不曾归还我送给他的玉绾,是不是意味着有一日,我还能替他梳发?他说过,不管我是谁,他永远都是我的三哥哥。

  上元节的夜幕,就在她千回百转的心思中缓缓拉开,那是灿烂的星空,降落在了人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大街上光影陆离,弦管笙歌,车水马龙,州府在最繁华的花市,仿照皇帝陛下与民同乐的金瓯酒,设置了银杯饮。

  衣香鬓影,欢声笑语,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在三五成群地赏月,看灯,猜谜,观戏,品酒,听曲……

  岳霖瞧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宴席后兴致不减,也披上大氅,陪他们出门看元夜的热闹。

  红莲不近不远地跟着,所有的心思都在意中人身上,他一如既往地,微笑得体,言语温和,被访客和侍卫簇拥,却,彬彬有礼地关照到每一个人。

  那些难以言说的期盼与情愫,都随着她的每一次顾盼,落在他如刀裁成的鬓角,清逸俊朗的侧颜,蓝色氅衣上的缂丝墨竹……

  忽然,他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得一顿,嘴角的微笑,些许僵凝。

  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琉璃瓦檐下,古雅露台上,有一双并肩而立的壁人。

  少年英姿挺秀,仪度翩翩,华丽的雀金鹤氅,衬着他脸上的舒展笑意,让人无端便想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类的诗句。

  少年凝视着少女,少女却翘首看月,清晖映在她不施粉黛的素颜,清绝秀雅,若灵若仙。许是迎风立在高处,宽大的羽缎斗篷,掩不住她的身形妙曼。

  碧宇青天,圆月清晖,仿若来自上界的神仙眷侣,将正梦想着如此这般站在梦中人身旁的女子,看得说不出的羡艳和期盼。

  正几分失神,但见少年微微侧头,目光与岳霖视线一触,便扬起下颌,半是倨傲,半是意味深长地向他展开一个极为灿烂的笑容。

  然后,他张开双臂,簇拥着少女的肩头,走向室内,清凉的风声,隐隐送来他温柔的话语:“外面风大……”

  红莲回头看向意中人,却见他已垂下眼帘,面无表情,似乎什么也不曾看到,什么也不曾听到。

  她自然听不见,他的心在被刀刺后寂寂流血的声音,只皱起眉头,走向负责外围护卫的余成龙,低声发问:“余大哥,刚才那少年?”

  吹花小筑先前曾公开求药,护卫森严,后来张灯结彩地过节并非秘密,但内情究竟如何,她却不知晓。

  “北地来的贵公子,慕名与三公子文武比试,各有胜负,都挂了小彩,想是心里仍就不服。”忠诚的侍卫不因私情而忘记对外统一口径。

  三公子聪慧过人,文韬武略不输任何翰林院的才俊。红莲忽然记起阿舅所言:当然也因为他曾遭遇大难,毅力非凡之故。只,如此心性,怕不会主动向女子示爱,你要自己找机会。

  脸色微微一红,只觉寒浸浸的月光,在半空烟花和灯光的映照下,也泛起说不出的馨香和温暖。

  一晃几日过去,这天打听到他好容易有一个时辰空闲,忙将精心养育的一盆水仙捧到他住的小院。

  刚进月门,便听到小书童在响铃声:“三公子,这篇《岳阳楼记》今天已抄过两遍了。”

  接着便是意中人清朗有质感的嗓音:“仅抄诗文不够,要学文正先生的德行。”

  “我晓得,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公子是先小铃子之忧而忧。”小书童的话引得女子莞尔,也让男子语中一丝难得笑意:“你究竟,何事不悦?”

  小铃子顺竿子往上爬:“我在朴园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要见公子也不易,公子还是让我回吹花小筑吧。”

  不料他的请求未被批准:“既来之,则安之,小小不适,便好生克服,不要逃避,外面何人?”

  话音未落,人已行到檐下,看见女子手中的盆花,腊蕊素瓣,冷艳幽香,一时不禁有些发愣。

  水仙,那是乐乐在冬日的最爱,她说它在岁暮天寒,花事岑寂之时,能增色入画。曾经,他每日凌晨都要摘下一朵,为她簪在发髻。

  恍然间,她又在眼前,用那双情致缠绵的明目看他,用那甜蜜得要融化他心灵的语音唤他。

  分别不到十日,她夜夜入到他的梦中,那里,他曾一拳将她击下万丈深渊,更多时候,却是用力地将她拥进自己的怀抱。

  不要逃避了。他在心里再次重复,他不能将她遗忘,也舍不得就此与她分离。

  可她,是格天府那奸贼的骨血,这件事,我如何向义父,阿娘,二哥和义军各首领提及?

  红莲看着梦中人的眼光落在花盆,几许柔情,几许迷惘,心里的欢喜快溢满出来,尽力克制住急速的心跳,问:“三公子可也是喜欢水仙?”

  ——————

  注:宋朝的元宵节有一个惯例:天子与民同乐,以示亲民。一首宋代小词写道:“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说的便是宋朝皇帝与民同过元宵的情景:一起观赏花灯,看相扑、蹴鞠、百戏等节目,让百姓可以瞻见天表。小贩守候在门外,等皇室中人叫买小吃零食,有幸运的,一夜之间就发了财。“有一夕而至富者”。

  徽宗年间,皇室还在皇城端门摆出御酒,叫“金瓯酒”,那看灯的百姓,休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尽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有一年某女子饮酒后,顺手牵羊将金杯放进怀里,想偷走。被皇室卫士发现,女子说:“夫君平日管得严,我将金杯带回去,做个证物,说是皇帝御赐的酒,夫君就不敢有意见了。”宋徽宗便将金杯送给了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