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阿传 第一章 道说阴阳离别苦 魂断太虚落遗孤

《太阿传》第一章 道说阴阳离别苦 魂断太虚落遗孤

作者:逊孑 字数:3435 书籍:太阿传

  始分清浊天地现,道化阴阳坤与干。

  鸿蒙蕴炁源因果,万物方形得生衍。

  德仁昭明启圣心,智显慧依载人间。

  造化溢功争乱起,磐维平世定青天。

  闻天地始成,阴阳化序,因果生衍万物之时,有龙凤腾蛇,走兽飞禽,山野精怪之属。亦有绝天地之邪神、坏神机之魄巫、擎苍穹之神木、趋利弊之瑞兽至有无尽之数。有循天地物生之道者:盛昶群欢堪妙谛,性净悦好祝繁茵。有悖德性寰理之常者:皆根熄魂灭居无定,祖殇众荡堕微尘。天地之数至于丑会之时,有事以天地之物生而循,游以兵者之伐衰而斗者域以成势;又感天地之德,炁灵之住,至衍阴阳六化之功,元灵御摄之法,强身健体之能,擒精斩怪之术,至丑终而寅会之初,渐成斯文,乃至为人。

  却说天地既生万物因果,自循轮回之道。虽只物形之别,自有生死所惧,蠹文之殇。至于戌会之时,龙凤相争,麟兽迹绝,百兽称恶,玄黄泣血。以致地裂天崩,水河绝流,魅行世间。而那百族为恶之时,亦有人皆为善,容以百恶,奈何天地之劫,孰能躲过?更有龙族势镇汪洋,气盖天地,已有凌绝万族之势。再过九千岁时,龙族侵入神州之地,使:冢离子散人凋零,百城楼空声无应。万里青山忠骨铸,冥月腥风叹幽情。幸有《平乱剑典》功,破天地之以为阻,横断人龙两界,方有今日薪火传。

  且看:

  碧秀峰色无限好,绿屏霭间挂虹桥。

  云海伏瑶遮花影,风起斜阳苍声啸。

  那峰顶风声渐起,一耄耋老道得乘凉意,快意焕发,依伴桃花身侧,举酒直饮,兴之所至道:

  江山亦旧云恒碧,浮愁难改朝东流。

  往事如烟今如酒,清风徐然叹悠悠。

  峰岭叠彩凌绝世,袖挥风云踏星楼。

  笑劝千古风流士,莫使空樽对白头!

  闻听既忧且释、虽隐还愁。蓦然间流云归娴,继而泛出一人来。只见其:雄姿白发剑眉傲,风采飘逸精神浩。虚云匍地托仙体,流光显圣浮英材。若问何人此中溢?青州绝士轩辕奇!

  那老道横依花前自饮酒,喜见友来更添杯。却听轩辕奇笑道:“道友果真气志高绝!不想当年别过,竟避世归林间,已作种花人矣!”那老道道号天谕,自与古洲一战以来,飘零山湖,隐世居野已近千年,今见轩辕奇寻来,正趁酒兴,举樽乐道:“兄不远万里而来,何不尽饮邪?”于是两人相顾对饮,交谈甚欢,乃至箪壶见底,意至酣时,天谕方才问道:“兄今寻至这碧秀峰上,乃为何事?”

  轩辕奇叹曰:“昔阳樾山西,岁月催人老。何日复我志?唯扻有用身。可怜时不予我!虽苦行千年,终却业竟未成。如此而去,虽身不足惜,心却难安矣!”天谕道:“天地无为,乃有万族之兴;人世有为,方有今日之续。天地造化今相适,何愁青霄无良人?兄又何苦自恼?”轩辕奇连饮数樽才道:“道友幽居山野,却不知离水渐平,天堑将逝乎?”天谕笑道:“吾虽居于山野,然此间之事,岂有不知?”见轩辕奇深眉寄忧,天谕缓言道:“自剑仙平乱以来,已过千载。百洲之地虽无恶龙之虞,然却尔乱骈伐,其乱者,又与当年何异?以吾观之,百洲之敌在于人心,而非彼端也!”轩辕奇道:“道友所言,非无不是。然当年龙凤之战,山河破碎至百洲,凤禽麟兽几绝迹。如今天堑将逝,若恶龙侵临,如何应之?人灵之续,可有望乎?”

  天谕笑道:“兄之所忧,亦某道所虑也!前人虽逝,其志不衰,必有后杰相承。人力有穷尽,然志无穷也!兄不必颓忧!”轩辕奇道:“如此幸甚。余常念前圣之志,今虽元寿将至,愿行一事,然天下多事,未敢轻动也!”天谕道:“万物皆属天地造化,无有类别,任其所得,终而未得。是非因果,任由强示,终自尝也!心由所住,便为所往,亦拘其时也!古今有违道者,可能长乎?如此,兄可了然乎?”轩辕奇恍而笑道:“道友高论,吾不及也!今见道友胸有良策,吾身虽去,心无忧矣!”

  天谕问道:“兄此可是为陇洲而去?”轩辕奇答曰:“陇洲晏虚那厮近年自绝天地,不知使了何种邪术篡夺天地灵机,以致陇洲、青洲物生凋零,旱行民间。如今陇州枯骨遍野,若放任之,陇洲之人岂不绝迹?我既时日无多,愿以此残身,剿灭此贼!”

  天谕闻之取出一剑道:“奇兄胸襟,吾不及也!此剑名‘太阿’,乃由天晖所成,可破世间万法。那晏虚盘桓陇洲千年,绝非易于之辈,愿以此剑相赠,助兄一臂之力。”

  轩辕奇接剑拔出,稍以气相御,便已割破天空,万灵俱兢。遂连声称赞道:“难怪道友避隐于此,以你法力,再借此剑之威,早已凌绝世间矣!”轩辕奇取出一墨尺递与天谕道:“此尺伴我一生,妙用无尽,感念天谕兄赠剑之义,便以此尺作谢。”天谕接过乾坤尺只觉通体温软如玉,其中不时传出丝丝暖意直沁灵台,端是神异非常。

  轩辕奇端详着宝剑心中思虑一转又道:“此剑凶威非常,余今一去,不知凶吉。若使落入宵小之手,岂不为祸世间?”天谕笑道:“奇兄勿虑!此剑成形之时,曾拘天地明灵之气,藏阴阳秩序之法,自御天地之正,剑灵循正气天成,非胸持大善者不能御之!”轩辕奇笑道:“道友百年磨一剑,想必所图甚大,我一将死之身,若能成道友之谋,乃幸也!”

  天谕忧叹道:“此番别去,世间再无如奇兄者也!”举酒意语又罢,虽相逢甚欢,却知是绝别。只推盘饮盏三百杯,尽化别思落腹愁。相顾大笑,乃至别去。天谕手持乾坤尺满是别思,又见此尺燎光泛泛,灵性非常。心中一动,告知道:“世人皆有死,前志不可绝。当今天下,吾以天眼观之,多为奸恶之徒。虽有能人称圣,然为汹尘障目,必不能达也!后进有学,又皆录门墙。唯陇洲一难童苏长宁者,生性淳躬,虽处绝境亦不忘圣训,吾遍观天下,无出其右者,其行深合我心。汝既有灵,应从护佑,幸勿负我!”乾坤尺端是神奇,遥西三挆,似是拜别先主之意,随又面天谕一弯,听从其言,收敛乌光,不知何处去也。

  却说这洪荒天地中,陆洲不尽,渊海无涯。不管天地浩浩,良机延巘,却七分归龙族,竟不足道也。因其地势浩大,便以“古”字概之。不言古洲浩浩不尽,只因此缘起于陇洲。陇洲地处百洲西北,贺洲之东,原属贺洲妖类,只因当年剑仙力隔天渊,断绝古洲来路,使其残寇攻伐无果,逃离无路,被迫残留陇洲。通明群贤念残肃之敌难以为祸,又因陇洲乃妖族地界,是非良多,若能因陇洲故,使妖、龙两族交恶,倒也便宜,便由其任之。不料贺洲妖类不欲与争,反将陇洲作情相赠,示以交好。使陇洲遗割妖人两界,龙族遗祸反倒逍遥自在于此。百洲百战初歇,元气未补,亦不敢再与贺洲妖类捭阖,便使轩辕奇留驻青洲与其相隔,以作警戒,至今已近千年。

  那陇洲本为妖类所聚,其乱象频生,凶兽肆虐,群妖伐斗,戾气弥天。自龙族遗祸驻留,不过百年,在那晏虚一龙之威下,却使宇澄寰清,万山妖王,竟也乖顺甚至,各守清静,再不敢为祸他方,小妖依大妖,大妖奉妖王,凶兽亦蛰伏,鬼窟也绝隐。便是吃人,也当悄声细气,再不敢屠灭乡里,乡隅俗人,倒也乐得。一副清平世态,盛泽仙莱气象。天广物欣人方聚,山险势岖水才流。漫漫千百年间,陇洲凡容逐盛,妖魔偶有相扰,也非大患,真真个:千山万洞妖魔地,人间太平第一洲。

  不料那晏虚却非安分之龙。手握太虚印,胸藏擎天云。逆窃天地郅,意窥长生门。世间万物皆有死,此间众生谁不惧?倒也无碍了。只是这晏虚屠了他万余龙子龙孙不说,却竟以此为引,勾赚天地元心,窃了陇洲造化,妄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也倒无碍。人生数十载,仙龙千万年。天地无为,自予万物无别,这些生灵之中,但有强于别,莫非窃取。然生灵私欲终不足,晏虚竟窃一洲之造化,故使轩辕奇不忍,要来寻他晦气。

  轩辕奇白须飘逸若云舒,西辞已逾十万里。足下白泽羽翼生辉,金蹄奔雷,不过半晌便已达陇洲之外,复要再行,却被轩辕奇止住,一人一兽就此分别。太虚境外阴月当空地昏暗,山色朦胧无彼此。轩辕奇白发剑眉,一身白袍赫赫风中,双目警视平添其威严之气,袖口鼓荡,气机凛然,令人望之生畏。正是:

  末身搊乱世,夕阳亦未迟。

  何以慰平生?唯有英雄志。

  那所谓晏虚之人身却是一枯瘦老头,双目浑浊,衣衫褴褛,手足如木柴,乱发似杂棕。眼见灵池渐满,欣喜愈发,却感大敌临近,只得相迎。才出太虚境,便见轩辕奇,遂笑道:“当年一战,已过千年,孰能奈何?如今你大限将至,不思身前身后事,来我境作甚?”

  “晏虚,本不欲杀你,你却自寻死路。此境夜深时,汝可曾闻听万千生灵之哀呴尔?”轩辕奇正声说道。晏虚一笑道:“生灵与否,不过天地之气机所现,欲成大事,何止于此?你我如此年纪,何故恍言生死?”

  “今人不掸往事,晦明不忘夕仇。当年若非通明群贤劝阻,岂能由你安枕千年?汝之罪恶,今日便尝吧!”两人话不待言,只见两道光芒乍现,不片许,业已拼过千招。杀威破苍穹,凶惊震四海。法力奔腾如云海,神通四射如流星。天下何人心不惊,四野窥目胆更寒。南边个小妖,只见突现双日,煞气蔽空,吓得破土而眠。北海个巨凶,惊得翻江倒浪,沉水万里。云霄山林之间,多有瞠目结舌之妖,百洲之地,竟生豪情壮志之人。

  一人一龙跃上苍穹,星河斗汉,日行月涌,此时竟不比两人灿烂。茫茫星辰,煌煌暝迁,竟无两人迅捷。不知斗了多时,仍是难分伯仲,轩辕奇虽法力如海,然元寿将近,不敢久峙。遂持太阿与之相斗,剑气芒芒,光寒如霜。星海翻腾,神印朗朗。天上霞光闪闪,地下流星漾漾。今夜剑河流尽,次晨日月无光。

  不知斗了多久,陇洲之人只知半月之间不见日月分晓。方才复明,一金足碧身之白泽异兽口衔一剑向西而去,其速甚疾,有如电闪。天地千年太平,如此异象,却无人识得,只当天文趣事,延以聊叨。当日所去两人,尚不见得回。

  数日之后,太虚境中,一道微光飘飘而行,随风所往,终于飘至一女子前。细看下,却是晏虚之孙晏舒妘,那道微光之中,俨然是条金色老龙,自是晏虚无疑了。原来那日天外一战,两人皆是魂飞魄散,尸骨无存,只这晏虚偷些法力,护着余魂归了这太虚境中。只是如此,待法力殆尽,魂也自然散罢。那晏舒妘眼见晏虚如此模样,自是心痛欲绝,不待她举袖掩泪,晏虚之魂与之说道:“今日之果,皆乃往日之因。汝不必悲切。吾身虽去,然这千年之果不可废弃,只是以你修为,尚还难当。需寻一阳性生灵,重塑因果,方可无碍,只是自此,你二人双体同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矣!”晏舒妘连声应下,晏虚却如风中残烛仰天道:“既生因果饶,何匿长生道?若有作弄心,自该堕萧渺。”

  那女子伤心泪中,道是:夜风习习,风去烛弃。万山巍巍把月遗。珠光熠熠,往事难觅。千水潺潺落秋溪。却道俱往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