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暖山 第一百零五章 绳细处断

《暖山》第一百零五章 绳细处断

作者:南棠听风 字数:1817 书籍:暖山

  那日谭溪宁正带着孩子们早读,张金秀带着一个妇女走到教室门口。

  妇女穿着一件宽大的破羽绒服,头上裹着一块头巾,身上还扛着一个大蛇皮袋。

  谭溪宁一眼就看出妇女要出远门,她走了出去:“张老师怎么了?”

  “这个是你们班的……谭老师自从你来了,我对你们班的同学都不熟悉了么。”张金秀转头问女人道,“叫啥?”

  妇女往教室里看了一眼:“杨春娟。”

  “杨春娟的妈妈,她家在那个山后头。”张金秀把妇女往前推了推,那妇女不好意思地笑笑,又说了几句谭溪宁听不懂的彝语。

  谭溪宁看孩子们在教室里开始窃窃私语,转身走进教室里吼了一声,孩子们立刻就乖乖地开始继续早读。

  “两位去办公室说吧。”

  “我们走远一些说就行。”张金秀把谭溪宁往操场上拉了拉,“她是杨春娟的妈妈,现在的情况是杨春娟的妈妈要帮杨春娟办走读。”

  谭溪宁抬头看看树,树上挂着晶莹的露水,那是前夜里结起的冰,太阳出来以后晒过后就变成露水。

  “为什么要走读?我们普沙村希望小学就是因为孩子们上学不方便,这才让孩子们住校,这样方便统一管理。最主要还是安全问题,马上就要入冬,南方的雪下不大,但下雪就下雨,雨才地上冻成了冰。上下学的路上,这幺小的孩子我也不放心。”

  谭溪宁不同意孩子走读,安全问题最为重要,除了安全还有教学的问题,现在她的班级四年级,眼看着孩子们的学习一次考得比一次好,这下如果有人走读了,如果家在得远一点,早读不一定赶得上,为了让孩子在天亮前回到家,下午上完课就得让孩子回家。算起来少了早自习,下午的补课,还有晚上的晚自习。

  她在普沙村里当老师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孩子们只有在学校里才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回到家里以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是家里的劳动力,他们要做饭洗衣还要养猪喂鸡,多的是做不完的事情,那还怎么读书?

  杨春娟不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绩在中上游,但在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里,她的成绩进步最大。

  谭溪宁看看妇女,心里有些不高兴:“这位家长……杨春娟在我们的班上成绩进步得很快,我作为她的老师,希望她能继续住校。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让她走读,每天花费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我希望你们能再想想,有什么事情是比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呢?”

  妇女看看张金秀,一边用手无措地比画着,一边说了好大一堆话。

  张金秀拍拍她的肩头,又说道:“谭老师,是这样的哈,她家出了点特殊情况么。杨春娟爸爸么在流水线工作,前几天晕倒在机器上压断了手掌。人么算工伤已经送去医院,诊断下来呢……晕倒的原因是脑瘤。她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么,她妈妈只能去找她爸爸。现在打算是她妈妈去那边工作,一边照顾她爸爸。娃娃现在还不晓得事情,大人也没打算让娃娃知道么。”

  谭溪宁心里有些不忍,这就是绳子专挑细处断吗?

  她看看妇女说道:“哦……这样啊,那没事,她去就是,杨春娟我会负责照顾。”

  张金秀摇摇头:“谭老师,主要是他们家里么还有一个奶奶和一个弟弟。她奶奶半身瘫痪在床上,整个家只有杨春娟能来照顾她奶奶,么得办法么,这个情况你签字以后我去找校长说。”

  谭溪宁还想说什么,妇女拍拍张金秀,指指自己的手腕。

  张金秀拿出手机让妇女看,妇女叽叽哇哇地指着校门叫起来。

  张金秀做了个去的动作:“行行行,你赶紧去,娃娃的事情交给我么。”

  妇女拎着笨重的蛇皮袋,艰难地朝着校门外小跑着离开。

  谭溪宁想说点什么,张金秀拉住她的手臂:“她老公是跟着劳务派遣的公司出去的东莞么,现在正好有一趟车要把劳务工送过去,她要是迟了还得自己花车费。杨春娟的事情板子上钉钉子,么得办法谭老师,我晓得你心里面不忍心,可是我们村里面哪个家不是这种困难?”

  “去办公室。”谭溪宁从走廊边走过,从窗外往教室里扫了一眼孩子们,杨春娟坐在最靠墙的位置,把课本放平在书桌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用食指指着读,丝毫没注意到教室外面的动静。

  学校里面装着的是孩子们的梦想,教室外面露出的是无奈的现实。

  谭溪宁收回目光,朝着办公室走去:“麻烦张老师把走读同意书拿去给王校长签字,我去看看这孩子的家在哪。”

  “好。”

  谭溪宁拿出一张白纸,将杨春娟的情况说明,又在下面写上班主任批准的字样,再拿给张金秀。

  简陋的课桌嘎吱声越来越明显,课桌脚也不再是垫上几张报纸就能不晃。

  谭溪宁将课桌往前推去靠着对面的桌子,又伸手从桌肚里拿出那本早已经翻旧的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记录。

  杨春娟的名字并不难找,只是翻了两次就精准地找到了资料,家庭成员调查,一共五口人,弟弟奶奶爸爸妈妈,就业情况,爸爸打工,妈妈务农。人均纯年收入一千二。

  谭溪宁在备注上写上两个字:走读。

  “谭老师,米线都已经抓好咯,就剩你了。”张云龙扶着门口往办公室喊。

  谭溪宁收起记录表,从办公室若无其事地走到教室:“杨春娟同学,一会儿吃完来一下办公室。”

  “好的老师。”

  孩子们纷纷看向杨春娟,有人用彝语互相搭这话。

  谭溪宁听见又折回来:“在学校里统一说普通话,出了学校你们想说什么话没人管你们。一天天的,普通话都没说明白,以后你们去读书,那些写了梦想是老师的同学,你们的普通话要达到二乙,其他同学要达到三甲。现在不好好练习,你们怎么考?真是的。”

  孩子们立刻往碗里埋下头,专心嗦米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