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国院士 第五百九十一章:阿尔忒弥斯计划,米国的反击!

《大国院士》第五百九十一章:阿尔忒弥斯计划,米国的反击!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字数:3733 书籍:大国院士

  在华国密切的研究着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时候,另一边,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顿州。

  白屋中,一场由NSC委员会和NASA航天局引导的会议正在展开中。

  会议的主题是重返月球,让米国重新伟大!

  庞大的会议室中,坐在会议桌边的议会代表和姥爷们听着他们的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女士的报告。

  报告的核心无非就是一点,伴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实现,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脚下对面的那个国家已经开始威胁到他们的国际地位了。

  他们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或手段,来掰回国际上米国声望一路下滑的局势。

  NSC,全程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自己翻译,屏蔽词打不出来),根据《米国国家an全法》成立,由总统负责主持会议,隶属于总统行政办公室,并且由副总统亲自挂帅。

  其参与成员可以说涉及到米国政治的方方面面,如国wu卿、国防、财政、能源、参谋、情报ju等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行政部门和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其他高级官员也可以应邀参加需要他们参加的国an会会议,可以说权力大的惊人。

  在卡玛拉·哈里斯女士完成了自己的报告后,NASA航天局的局长比尔·纳尔逊走上了讲台,向会议中坐着的议员代表介绍着NASA的计划。

  “先生们,女士们!”

  “作为国际社会的‘领军大国’,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二十一世纪一直不断扩大,其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简单的打了一针鸡血,比尔·纳尔逊话语一转,语气沉重的继续道:“但是,在过去一年中,在能源领域的失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不足。”

  “我相信曾经在能源领域,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上,我们米国毫无疑问是NO1!然而可惜的是,在后续的投入上,我们并没有坚定自己的决心,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这不仅使得我们在能源上的脚步落了不少,也使得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落下了很多。我们必须要审视这一点,不管我们曾经取得过怎样的成就,但无法将优势保持下去,那将毫无意义!”

  “比如现在,华国已经启动了载人航天航空工程,甚至准备载人登月,我们还要再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将航天员和脚步送到月球上吗?”

  “要知道我们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航天大国,如果在航天领域再落后,我想这将是我们不可承担的后果!”

  正在这时,会议室里传来了一道声音。

  “抱歉打断一下,我可以说两句吗?”

  被打断了演讲,比尔·纳尔逊看向了那声音传来的方向,出声的是预算局的局长,看到这位,他脸上顿时就换上了笑容,点了点头。

  “当然。”

  看了眼手中的会议报告,预算局的局长开口道:“我看了你们的报告,预算高达整整780亿米金,这么夸张的预算,能解释一下吗?”

  比尔·纳尔逊微微一笑,开口道:“这是新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所有预算,不仅包括了载人航天,人工登月,还有后续的建立永久基地,开采月球上资源、探索火星等等一系列工程。”

  “事实上,在第一阶段的重返月球阶段中,我们的预算需求仅仅只有180亿米金,这包括了载人登月、探测月冰、氦三、钛等各种资源的探测,建立绘制全月球元素/资源分布图等等.”

  并非是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第一次新提出。

  早在2017年的时候,那位发型很酷的总统先生就正式签署了《1号太空政策指令》,正式批准阿尔特弥斯计划。

  毕竟伴随着经济周期的衰落,米国的确需要一项新的计划来刺激和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声望。

  但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提出不到一年的时间,华国那边便开始了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

  随后的时间中,接二连三的各种可控核聚变阶段性突破的消息,直接让米国的国会老爷们大幅度的削弱了航天领域的投入,阿尔特弥斯计划也就这样夭折在了半途上。

  而这一次,也不知道NASA航天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们说服了NSC委员会,召开了今天的会议,试图在国会上说服所有的议员通过‘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但不得不说,在如今日益衰落的情况下,他们的确需要一项伟大的事业让米国的声望重返巅峰,哪怕是短暂的重返。

  或许780亿米金的整体计划国会老爷们不会疯狂到整体都批准,但如果是重返月球,将航天员再一次送上去,并有序的将对手拉入航天竞赛中,再一次的利用他们强大的底蕴拖慢对方的发展,甚至拖垮对手.,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正如比尔·纳尔逊所说的,在能源领域的失利已经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失去了不少的声音。

  如果再不做出一些反击的动作,打破不断下滑的趋势,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边,金陵,星海研究院中。

  前往京城报告的温远航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快速的赶了回来。

  在和徐川商议过后,金陵jun区那边快速调派了一个独立团过来,对星海研究院周边的山林、道路等区域做了一个新的部署,加强了研究所的防护。

  不过这一工作并没有大张旗鼓,部队那边的团队直接悄无声息的更换了岗位,完成了替换。

  毕竟星海研究院本身就是各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张旗鼓的动静必然会引来无数的目光注视。

  办公室中,了解了一下上面对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做出的安排和部署后,徐川点了点头,将这两天自己对星海研究院的一些管理的优化方案递给了温远航。

  “你看看这个,研究所这边的管理有些落后了,这是新的调整方案,后续开个会商议一下。”

  温远航接过方案,翻阅了一下后眼神中带着一些思索,抬头看向徐川道:“通过建立符合研究院的标准,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系统对研究过程、材料产品供应商做管控,这是准备走智能化研究+智能化工业体系?”

  在没来星海研究院之前,他本就是科学技术蔀战略规划司的办公室主任,对于社会各行各界的发展都有一些基础的了解,理解徐川提出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徐川点了点头,道:“没错,虽说目前的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领域还起不到什么太大的帮助,但做一些数据统计、筛选、分析的工作没什么问题。”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这些原本需要繁琐人力去完成的工作解放出来,无论是对于研究来说,还是对于产业链的配合来说都能提高不少的效率。”

  温远航点了点头道:“行,这件事我会处理好的。”

  徐川笑着道:“麻烦你了。”

  “客气了。”

  在将后续的工作安排处理妥当后,徐川将重心放到了空天发动机和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两个项目上。

  不过他的心倒也没有之前的紧迫,因为相对比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这个近乎完全陌生的领域来说,后两者的研究在国内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

  空天发动机的本质是电磁推进,在这方面,华国的研究还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天空号空间站上,使用的就是电磁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进器,其设计运行功率达到100kW,推力能达到5牛。

  数字虽然小,但里面包含的技术却是世界顶尖行列的。

  有这一份底蕴存在,再加上晚上的理论,他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空天发动机的进度。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川都航天航空基地和九泉航天基地的技术支持下,空天发动机早已经完成了设计,目前正在组装中,等待后续的测试。

  至于大型强粒子对撞机就更不用多说了,在对撞机这一块,华国有着完整的技术储备,缺少的只是顶级的探测器技术而已。

  在这方面,徐川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不过却一直都没时间去做。

  正好现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有了突破,在完成最终的航天飞机之前,他有数个月的时间可以去研究和突破探测器技术。

  “说起来,我感觉你忙碌时间就没停止过的样子。”

  星海研究院的食堂中,郑海端着一份午餐,坐在了徐川对面,忽然开口说道。

  “怎么突然说这个?”

  徐川停下筷子,看了他一眼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只是觉得你应该要休息一段时间了,太累了对身体不好。”郑海摇了摇头劝解道。

  原本他以为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有了突破,这位应该有一段的休息时间的,没想到他转身就又投入了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一天都没有停歇。

  想到前段时间这位从圣彼得堡回来后就累垮生病的场景,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他注意身体。

  徐川笑了笑,道:“我也想休息,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无论是航天航空的发展,还是对撞机的修建,都是事。”

  虽然搞学术研究是他的兴趣爱好,他也乐于沉迷于其中。

  但不得不说他现在的状态早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学术研究范畴了,就算是兴趣爱好,也很难让一个人这样连轴不断的工作。

  毕竟他现在的状态不说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研究,但他生活中除了研究和学术,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但这个点,倒不是说他不想休息,而是现在还他没法休息。

  正如他自己说的一样,无论是航天航空的发展还是对撞机的修建,都是等着他去做的事情。

  如果说一些管理上的工作还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完成的话,那前沿技术上的突破,就真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他去完成了。

  没办法,他已经走在了科学的最前沿,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没人比他更熟悉,只能自己亲自去推进。

  比如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小型化,如果不是他果断的将研究方向从托卡马克装置路线转向了仿星器路线,并且成功的做出来了改进型超导材料和设计了永磁体仿星器.小型化的突破还需要多久的时间,谁也不知道。

  或许需要十几年,也或许只需要几年。

  但不管进度如何,像现在这样,短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将聚变堆做到一辆SUV轿车大小,恐怕是谁都想不到的。

  不可否认星海研究院在其中的贡献,但最为核心的东西,说到底,还是他做出来的。

  虽然徐川也挺想将理论转变成应用技术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做,但以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没法脱手。

  毕竟很多东西不是他给出理论或者说给画张设计图出来就能造出来的。

  理论上的成果他能做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上的研究应用也能很快的跟进。

  就像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上个世纪理论就已经完善了,实际应用在他重生回来之前却依旧是永远的五十年一样。

  在大部分的时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科学的突破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技术发展,而技术的突破又能反向的带动科学理论的延伸。

  只是正常情况下,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

  但徐川没法等,他不可能等上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等待技术的突破。

  毕竟一个人的黄金学术生涯就那么长,如果留下一堆的理论却又没法通过技术的验证的话,那未免也有些太让人惋惜了。

  所以他只能自己‘抗在’第一线,带领研发团队去将自己的理论转变成实际技术。

  这也是自从回国后,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都没什么休息的时间的原因。

  饭桌对面,郑海沉默了好一会,长叹了口气后开口道:“但你这样也未免太辛苦了一点。”

  徐川笑了笑,道:“其实倒也还好,对我来说,搞科研和普通人打游戏差不多,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顿了顿,他接着道:“说起来你今天怎么怪怪的,忽然关心起这个了?”

  郑海摇了摇头,刚欲张嘴说话,耳边就传来了另外一道声音。

  “徐院士,紧急情况。”

  “NASA航天局在刚刚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投入一百六十亿米金,重启‘阿尔忒弥斯计划’,实现载人登月,重返月球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