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刚要处斩,万民血书告老朱 第4章 朱元璋心虚,咱真的错了吗!

《大明:刚要处斩,万民血书告老朱》第4章 朱元璋心虚,咱真的错了吗!

  明镜高悬的牌匾之下,

  这些远道而来的百姓,说完他们对当朝皇帝朱元璋的状告之词后,整个公堂就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且不说没人说话,就连呼吸声都小到几乎没有,真就是应了那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唯有人们的心跳声,变得清晰了不少!

  好一阵子之后,郑士元和韩宜可才反应了过来,但他们也只是对视一眼,还不敢说出第一个字来。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一旦开口,事情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那种被架在火上烧的感觉,简直不要太明显!

  这么多人看着,如果他们一句‘大胆刁民’,就把人轰走的话,他们大明白面包公的名声不保事小,让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等同于放屁,事情可就大了去了!

  尽管这句话本来就等同于放屁,但却绝对不能在这种场合,用这种方式宣布这句话就是在放屁!

  可如果接下这个案子,他们可就大逆不道了!

  “二位大人,”

  “咱以为,你们应该接下这个案子!”

  终于,这偌大的公堂内外,总算是有了声音。

  所有人看向说话之人的同时,郑士元和韩宜可下意识的就要站起身来行礼。

  但他们看到此人微微摇头的动作,以及暗示性极为明显的眼神之后,就又停止了这足以暴露朱元璋身份的动作。

  对于朱元璋的这种出现方式,他们并不觉得多么震惊,甚至还觉得非常合理。

  本来嘛!

  他们官职虽小,但却权利巨大,所做之事也事关重大,皇帝陛下用这种方式考察他们,也合情合理。

  他们只是震惊于朱元璋竟然主动站出来,要求他们接下这个状告他的案子。

  可转念一想,也就觉得没什么稀奇的了!

  古往今来,但凡开国皇帝,大多都是一代明君,更何况这位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开国皇帝。

  想到这里,二人只是对视一眼,就默契的点了点头。

  郑士元当即拿起惊堂木,狠狠的往案桌上一拍。

  惊堂木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回过了神来,甚至还看着眼前顶天立地的背影各有猜测。

  也就在他们暗自猜测此人身份之时,郑士元朗声说道:“本官今日奉陛下圣谕,在此审判五名贪官污吏。”

  “陛下曾言,当除恶务尽,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污吏!”

  “然,有百姓为其中一名官员鸣冤,还状告当朝皇帝陛下!”

  “虽然由古至今,自有刑制以来,从未听闻以臣审君之说,然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律法之前,无贵贱之分。”

  “本官便依大明律例,依律接壮审案。”

  “如果确如原告所言,本官虽不能判刑陛下,但也会面见陛下,据理力争!”

  说到这里,跪在堂前的几名状告皇帝百姓,当即叩谢大恩,还铆足了劲夸他们是白面包公。

  公堂之外的百姓们也是如此,纷纷夸他们二人是包公在世。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借机隐于人群之中,但他的目光却始终锁定在那名大声状告他的老伯身上。

  洪武初年的朱元璋,虽然也脾气很大,但还不至于成为刀下人头滚滚的杀臣狂魔。

  毕竟现在朱标活得好好的,马皇后也身体健康!

  当然了,他之所以主动站出来让郑士元二人接这个案子,也确实有其他的原因。

  他必须要确保郑士元和韩宜可二人的大明白面包公形象不崩,他们俩可是自己杀贪官最快的刀。

  让自己的刀变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再一个就是他确信自己不会有错,除了巡检制度本就足够严明之外,狄芸的态度也实在太过嚣张。

  就凭他说的那些话,就凭他死到临头还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就绝对不是什么好官。

  还十八年后又是一个大贪官?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却是人之将死,还死不悔改!

  以朱元璋的文化程度,他只能用一句‘死猪不怕开水烫’,来形容他印象中的狄芸!

  也就在此刻,

  郑士元看向堂下老伯,严肃无比的提醒道:“本官再次提醒你,如果诬告皇帝陛下,可不是一句扰乱公堂,就能过去得了的。”

  郑士元说到最后之时,故意提高了三分音量,就差明说诬告皇帝要抄家灭族了。

  可这老伯非但不领情,还昂首朗声道:“郑大人,我们虽然没读过书,但也不是傻子。”

  “我们千里迢迢从大同而来,绝对不是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了一个贪官去诬告皇帝陛下。”

  听到这里,郑士元和韩宜可二人,只觉得突然就有种下棋被将了一军的感觉!

  郑士元之所以会在主观意识上,认为狄芸就是不折不扣的大贪官,也并不只是被告是皇帝这一个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不仅不喊冤,还死不悔改的表现!

  他前脚刚被押走,后脚就有人来说他是好官,着实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可眼前这老伯说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

  想到这里,郑士元这才语气稍缓道:“那你就说说你们狄大人好在哪里,你们又有何凭证,证明你们狄大人是冤枉的。”

  郑士元话音一落,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堂下几人身上。

  老伯率先开口道:“洪武二年,常遇春大将军带兵攻取大同,洪武三年,狄大人奉命到任。”

  “你们知道他来到的是一个什么地方吗?”

  “那就是一个被蛮元摧残百年,早已穷得衙门如破庙,民房如废墟,百姓如行尸走肉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他能贪个什么?”

  “真就是贪官来了都得落泪啊!”

  “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狄大人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就让全县百姓不挨饿,还家家户户有余粮。”

  “你们是没去城里面逛过,如果你们去了,一定会各个目瞪口呆!”

  “你们以为我们衣服本就破烂吗?”

  “我们是为了赶路,实在是没时间换洗衣服,才如此狼狈的!”

  “你们大家都好好看看,我们虽然赶路疲惫,但像是长期吃不饱饭的人吗?”

  对于老伯说的这些话,所有人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但这些不远千里来告皇帝的人,还真就是不论老少,都不像长期吃不饱饭的人。

  人群之中,朱元璋听着这些话的同时,也在认真打量这些人。

  他自然知道大明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更知道北方有多么的贫苦。

  如若不然,他也不会在听到狄芸的罪状之时,首先提出质疑!

  “难道,咱真的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