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万界旅者的自我修养 第二百零七章 圣人北来

《万界旅者的自我修养》第二百零七章 圣人北来

作者:汝当谛听 字数:2351 书籍:万界旅者的自我修养

  “邹夫子,晚生龙阳有礼了,陋居简拙,夫子舟车劳顿,也不知有没有休息好?”

  “哈哈,龙阳君多礼了,老夫夜卧不过七尺而已,何况君上府邸虽算不得高广之厦,但也是一等一的福地,何陋之有啊?”

  龙阳府邸,一身灰白色对襟宽袍的老者,笑吟吟的看着面前恭谨的龙阳君。

  那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德始终说创始人,当世阴阳大家,邹衍。

  齐国自田单逝世以后,政治斗争纷乱不休。

  田单可以说是齐国的擎天之臣。

  当年五国伐齐,燕国乐毅直接攻下了齐国全境,都城被毁,齐王被杀,只有莒和即墨二城,在乐毅包围之下苦苦支撑。

  若不是燕国换王,田单利用新王对乐毅的忌惮,施了反间计,又利用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早就亡族灭种了。

  就连齐国上一任齐王,都是在田单的扶持之下即位的。

  可想而知,在齐国,田单的死亡,不亚于一场十级大地震。

  朝堂的动荡不仅影响了齐国国力的复兴,还造成了稷下学宫的衰落。

  两年前,稷下学宫祭酒荀子请辞,想要前往楚国担任兰陵令。

  齐王多方挽留,奈何荀子去意已决,无奈放行。

  此时齐楚之间边境正值争端,恰逢田单逝世,朝局动荡,有臣子为了上位,入宫向齐王进言。

  直言荀子大才,不用即斩,齐楚比邻,彼盛则我衰,齐王此资敌之举,无异于昔日魏王弃用王观澜,彼盛而我衰之时,悔之晚矣!

  齐王正被一连串的坏消息砸的蒙头转向,听到此言,又想到魏王那笑话般的作为,立时将次奉为圭臬。

  连忙唤近卫来,打算追回荀子,囚禁起来。

  齐王还不算太傻,知道荀子身份敏感,可以不用,可以囚禁,但是不能有所损伤。

  齐王想的很好,可是那个臣子进言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上位,不是为了让荀子上位。

  在得知齐王的命令后,他率先派人刺杀荀子,待齐王近卫赶到以后,荀子与他的门徒早已命丧黄泉了。

  荀子一死,稷下学宫立马掀起轩然大波,所有儒家学派的学子纷纷展开了报复。

  韩非出走燕国,李斯奔赴秦国,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策划着对齐国的报复。

  身为阴阳大家的邹衍,也因不喜齐国做派,离开了稷下学宫,去往了三晋之一,韩国。

  他此次来大梁,就是代表韩国来参加这论政大会的。

  为的是彰显韩国国力,也为三晋合一张目!

  他一周之前来到魏国,便被龙阳君接到了他的府邸,一是为了彰显魏国亲近之意,二是为了提前打探一下韩国的想法,好有个准备。

  但邹衍毕竟是一个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舟车劳顿之下,难免有些不适,一连修养了七天,才缓过劲来。

  “人年岁大了,不服老不行了,十年前老夫轻车来魏,只是歇息了半天,就恢复精神。

  哪里能想到,如今在众人护持下再来魏国,却需要七天才能缓过神来?

  老夫终究是老了,今后还要看你们年轻人的风采才是!”

  “夫子说的哪里话,夫子学究天人,晚生后辈学还学不过来,又岂敢在夫子面前争鸣?”

  邹衍听到龙阳的恭维,笑着摇了摇头。

  “大争之世,代有天骄,老夫终究一届将死之人,又哪里比得上你们这些风流人物呢?”

  龙阳闻言谦虚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邹衍见此,神秘的说道:

  “老夫可不是大言之辈,你可知老夫昨日夜观天象时,看到了什么?”

  龙阳见此,佯装感兴趣的问道:

  “哦?不知夫子看到了什么?”

  邹衍一抚长髯,自得的笑了笑:

  “老夫昨日可是看见五色云气高挂天北,五星将连,荧惑欲绽,实乃大吉之兆啊”

  龙阳对阴阳星象不甚了解,没有听懂邹衍的高论,但听到有吉兆,也是高兴不已。

  “哦?吉兆?哈哈,夫子见谅,晚生才疏学浅,未能尽析夫子之言,还请夫子为晚生解惑!”

  邹衍没有在意,摇晃了一下头脑,畅然说道:

  “此乃圣人北来,盟约将成,战事将起之像,想来会有一位自北地而来的圣人,推动我等合盟,并率领主导诸国战事。

  正值六国合议伐秦之时,逢此天象,岂非大吉之兆?”

  邹衍说的志满意得,龙阳听得却凝重非常。

  龙阳慎重的思索着,突然想到邹衍之前的话,连忙开言问道:

  “夫子之前说的代有天骄是何意,可是从天象看出来的?”

  邹衍闻言一讶,随即笑道:

  “确实如此,此天象乃是初生之像,想来这圣人也不会像老朽一般,是这老残之躯!”

  邹衍看到龙阳君紧紧凝着的眉头,好奇的问道:

  “嗯?圣人虽非你我二国生人,但终究是我等助力,君上何故愁眉不展呢?”

  龙阳被邹衍的话惊醒,敷衍的笑了笑。

  “呵呵,夫子见谅,龙阳只是在好奇那圣人是何等人物而已,别无他意!”

  邹衍闻言没有深究,略作思索,游移不定的说道。

  “方今天下的后进之士,能够自北而来的,想来就是那燕国的公子非了,但不知君上此次大会有没有邀请于他?”

  龙阳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

  “那是自然,公子非乃是当代法学集大成者,晚生岂敢忽视?但是...”

  龙阳的语气非常慎重,听得邹衍有些摸不到头脑。

  “但是什么?”

  “不知道夫子有没有听过一个传言?”

  “什么传言?”

  “传言那秦国陶邑被秦先君昭襄王封给了一位年轻人,据说那年轻人是秦昭襄王最为信重的封君!”

  “秦国陶邑?”

  陶邑此地绝非寻常,位于魏国之北,乃是上古帝尧之封国,春秋战国时期,陶邑是天下通商的枢纽,合纵连横的子午要道!

  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陶邑原是曹国封地,曹国被宋国吞并后,陶邑也一并被吞并,后来齐国灭宋,陶邑便辗转到了齐国。

  直到五国伐齐之时,诸国会盟画疆,陶邑被分给了秦国,被昭襄王封给了当时的权臣,穰侯魏冉做却为封地。

  后来魏冉的败亡,很难说没有陶邑从中作梗。

  就在几年前,秦赵长平之战后,兵围赵国,信陵君窃符救赵,魏王也趁机出兵攻占了陶邑,陶邑至此归魏国所有。

  但是好景不长,魏王与信陵君矛盾激化,魏王对信陵君的戒备上升到了极点,因而将驻守陶邑的兵卒,尽数撤回本国,秦国趁机派兵进驻,秦国自此再次获得了陶邑的实际掌控权。

  邹衍实在无法想象,视陶邑为战略命脉的秦昭襄王,怎会舍得将到了手的城池在分封出去,其中秘闻,不由让他心生好奇。

  “不知君上所言乃是何人?”

  龙阳君紧闭双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睁眼说道:

  “此人学究天人,通晓百家之要,我魏国的论政大会,就是因此人而再度复兴的!”

  邹衍眉头一皱,开言问道:

  “君上说的,可是那观澜先生?”

  龙阳长叹一声,点了点头。

  “正是此人!”

  邹衍见龙阳如此模样,好奇的问道:

  “此人老夫倒是听过,据传君上与这观澜先生私交不错,但不知他的那些传言,哪些是真?”

  龙阳苦笑这摇了摇头。

  “夫子有所不知,若说其他人,大都是名大于实,唯独这观澜先生,却是实大于名,他的那些事迹,就连市井传言都编不出来,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龙阳君起身看了看天边如血的朝阳,沉声说道:

  “晚生早有预感,此次论政大会,观澜必然不会缺席。

  今日听闻夫子之言,想来观澜已然入城。

  除他以外,晚生在想不出何人能担得起这圣人名号了!”

  龙阳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几近自语。

  邹衍看着龙阳的背影,心下也升起了兴趣。

  他观了一辈子天象,这圣人出世的天象也是头一次见,他到想看看,这位天定圣人究竟是何等风采?

  能不能如同上古传闻一般,为这天下黎民百姓,开一番太平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