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792章 税收制度

《我老爹是叫门皇帝》第792章 税收制度

作者:光头李三 字数:1910 书籍: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朝会结束之后,朱见深便回到了乾清宫中。

  他坐在御案之前,手中拿着户部整理的书册。

  上面详细记载着江南新税制往年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少啊。

  朱见深看完之后,将其放下,皱起眉头,低声说道:“希望这些人,能够把把握住最后一次机会,不然……”

  用未来的眼光审视此时的大明,朱见深很是清楚新税制对于大明朝的意义,比远征海外,开疆拓土的意义大上许多。

  现在朱见深推行的新税制,实际上就是对人头税的一种废除,将国家的财政压力从普通百姓的头上转移到了富人的身上。

  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在后世,有人经常说社会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而在大明,实际上这种情况更加恶劣。

  社会从来都不缺少财富,只不过没有流向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大明为何亡了。

  不是女真太强,不是闯贼太猛,不是冰河世纪太冷……

  直观的原因就是,大明朝的财政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没有银子。

  一方面是因为宗藩的问题,吃白饭的人太多,如果把几十万吃白饭的宗室换成几十万的士兵,那历史就注定要改写。

  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对税制改革的不彻底,张居正努力过,可却遇到了问题学生的全盘否定。

  朱见深很是庆幸,自己是朱见深。

  若是换成木工皇帝之后的崇祯,他的难度也就从新手村一下子转变成地狱模式。

  这个时期是大明的中期,皇权依然强大,国家的公信力,皇室的威严,根本就不用借助宦官的势力得以彰显。

  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到死都没有想着朝乡绅士族伸手要银子,反而给百姓身上增添三大税,三大饷,分别是辽饷、剿饷和练饷,这就是一招昏旗,导致国内的流寇越剿越多,最终作茧自缚。

  当然,在他那个时期,朝廷的公信力,威望已经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了,他自己想对士族乡绅动手,难如登天。

  当时朱由检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选择做一个隐形人,合格的甩手掌柜,重用一个有能力,有手段的太监,将他作为自己的台前人,还有一些可能挽救颓势的机会。

  而崇祯皇帝的老哥,木工皇帝就做的很到位,他的台前人,九千九百岁,魏忠贤,成为了太监中的翘楚,也成为了华夏历史中做太监的顶端人物。

  可拥有魏忠贤的大明,文官们怨声载道,纷纷指责皇帝,可辽东有军饷,内部反叛少,外有将,内有臣,大明虽然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可离亡国还相差甚远。

  与老哥相比,朱由检是一个很优秀,且权力欲望很重的君主,可他掌握大明之后,却跟老哥朱由校走向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在十七年后将大明推向了灭亡,只留下一句

  当然,朱由检并不负主要责任,明实亡于万历,也决不是一句空话……主要原因,就是对张居正的改革全盘否定,走回头路。

  历史是个圈,土地兼并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谁能遏制住土地兼并,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谁就能逃过三百年大周期。

  朱见深现在做的新税制,就是遏制土地兼并的进展……就是想逃过三百年历史怪圈……

  明军不满饷,满饷则无敌……

  这可能是有点夸张,可细细想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兵吃粮,可是在明朝的后期,你吃不了粮,养活不了家人,也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撑兵卒的身后事。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死,谁敢冲锋在前……

  你死了,代表自己一家老小也都要走向终点,这就会让明军的战斗意志薄弱……

  明军并不弱,弱的只是财政,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关于抚恤的政策。

  深受儒家思想,华夏五千年历史沉淀,导致很多人都不是为自己活着的………

  或是为父母,或是为妻儿……

  这并没有什么错,人生都是要有目标,有信仰的,你把父母家人当作是自己的信仰,绝对比虚无缥缈的神灵实在……

  这些人才是他们心中的根。

  因为如此,朱见深才会对阵亡的将士采用高规格的抚恤……

  就是在告诉士兵,你只要立功死在战场了,你的家人会比你活着的时候过的还要好。

  可这一切都是需要银子的,需要健康的财政体系支撑……

  新税制就必须要推广,并且必须要持续下去。

  迄今为止,统治者都是将最残忍的一面暴露给最为普通的百姓,而不是勇敢的朝强者开刀。

  两千年的人头税,一个孩子的出生就代表着一个家庭立即要承担缴纳税收。

  这遏制了人口的增长。

  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兴起开始,农民,百姓需要承担土地税、人头税、杂赋和徭役四种赋役。

  而长期以来,更古不变的就是人头税。

  例如,西汉初期口赋为120钱,那么五口之家则需要内年缴纳600钱。秦汉时期的粮价是每石30钱,那么一家每年需要上交20石粮食。

  这个缴纳税收的点是很高的。

  根据《汉书,食货志》等文献记载,秦汉时代“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五口之家占田百亩”,相当于口赋就占据了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还是在轻傜薄赋的汉初,到了大汉中后期,人头税进一步提高,百姓的压力就会进一步加大,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愿意种地,而参加到了流浪的队伍中。

  而后历史上的一次转折,就是唐朝后期,因为藩镇割据,连年战火,朝局不稳,农民大量逃亡,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严重,传统的赋税制度已经不能持续下去,所以第一个两税法也诞生。

  两税法就是将所有的税收合并,分为夏秋两次征收。

  两税法降低了人丁税的征收数额,主要强调“按亩征税”,可做的也不够彻底。

  而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可以算作部分实现了“摊丁入亩”……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的农耕文明,即便朱见深想着将他带向外出掠夺的道路,可没有百年的沉淀,还是改变不了传统的。

  明朝的地主和官僚具有优免税收的特权,现在朱见深就要废除这些特权,减轻百姓的压力,为人口大爆发奠定基础……

  只有人多了,才能在世界各地扎根,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朱见深殖民全球的宏伟目标……

  笔趣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