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463章 大婚,就藩

《我老爹是叫门皇帝》第463章 大婚,就藩

作者:光头李三 字数:2416 书籍: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朝鲜南园城。

  赵辅一直坐镇南园城,在得到朱见深的诏书后,石彪也从汉城赶了过来,为即将到来的汉王准备王府。

  而一个月后,工部派遣来的五百余名工匠也到了南园城,拿着户部的设计图纸,在照着南园城最中心的宅落处,开始了修缮工作。

  因为大清洗的缘故,这南园城最中间这块地方的人几乎都被杀光了,当然也不存在拆迁补偿的事情了。

  而赵辅也在南原府周围征调了数万名的朝鲜百姓,给了粮食,让他们干活。

  朝鲜虽然是儒家文化圈的耍家,汉城,平壤等中心大城中有着很多气势磅礴的院子,可南原府这么一个西南小城,他们城中的布置,跟房屋就想的很是小家子气,虽说的是翻修,可几乎都是要拆完了。

  本来定下来的是四个月的工期,到了半年之后才算完工。

  当然,这还是因为规格降低了不少,不然一两年都修建不好。

  朱见深在成化十三年年初的时候,就曾对徐有贞,李贤等人说过我大明拥有四海,朝廷应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应清廉自守,若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富,此乃乱国乱民之隐患,应从始至终,节俭有度,朕与宗室藩王理应起表率之用,太祖祖制给与宗室藩王太多了,朕想着应该降一级,就从汉王,平王,以及朕之所封亲王开始。

  这些话说出口来,徐有贞,李贤,于谦三人都是表示认可,并在次日的朝会上也发下了圣旨。

  历朝历代百官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告诉君王,虽富有四海,但仍要节俭,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可皇帝陛下自己想明白了这一点,并且要从最亲的兄弟,甚至是自己的皇子皇孙开始,百官们哪个不赞成。

  作为皇帝朱见深的表态,因为现在还没有动已经分封藩王的蛋糕,新的规制也就产生了。biquge.biz

  皇宫内苑按理说,要十年修缮一次,每一次的花费都要达到几十万两白银,可皇帝登基之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旨意,登基数十年来从未修缮过宫殿,实行的就是节俭治国,宫中的花费也从正统十四年的六十余万两白银,降到了二十万两白银,上行下效,永远是不变的定理。

  皇帝带头节俭,宗室藩王,武将勋贵,文官清流哪个还浪费奢侈,在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之下,礼部的对于亲王的王府修建降下了一个台阶。

  原先的王府按照太祖遗留下来等祖制,是王门前后,殿四门,城楼各一座。

  立社稷、山川坛于王宫内之西南,王宗庙于王城内之东南。

  前殿曰承运殿,中曰圆殿,后曰存心殿。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王城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宫殿廊庑库厅等共七百九十六间。

  墙门七十八处,周围砖径墙通长一千八十九丈。里外蜈蚣木筑土墙长一千三百一十五丈。

  每一座王府就像是一个小宫城,只材料费用就达到了三十余万两的白银,更为重要的是修建这样一座王府,徭役民力耗费太大。

  礼部在詹杨的奏请下,降低了标准,王门前后,殿一座两门,立社稷、山川坛于王宫内之西南,宗庙仍布置在王府内之东南方,王府的房间从七百九十六间拦腰斩断,变成三百二十五间,一千米的长度,六百米的宽度,也变成了四百米的长度,二百米的宽度,并且规定,日后藩王不管就与何地,只能比这个规格低,不能比这个规格高,不然户部不能签署文书。

  而这个制度的颁布,是为了减少民耗,减少支出。

  八日后,朱见潾成功娶亲。

  皇后张妍召见了乔晓沐,两人相聊甚欢,并在乔晓沐,也就是汉王妃离开之时,赐下了丝绸二十余匹,夏布十余匹,冬布十余匹,作为新婚的赏赐,接下来就是礼部大操大办,成婚完成之后,汉王朱见潾也没有喝多少酒,也不急着入洞房,换下新郎装扮便赶忙入宫谢恩,顺便也是辞行。

  在张保的引领下,朱见潾进入了乾清宫。

  烛火之下,皇帝陛下的的身影出现在了朱见潾的视线中。

  他正站在藏宝架旁,擦拭着一只青花瓷瓶。

  “臣弟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见深听到声音之后,转过头来,看着跪在地下的朱见潾,将手中的青花瓷瓶交给了身旁一直侍奉的太监手中。

  “今日是大喜之日,洞房花烛之夜,怎么跑到朕这里来了。”

  “臣弟是来谢恩的,也是,也是给陛下告别,臣弟明日就出发前往朝鲜。”朱见潾赶忙说道,实际上,朱见潾从最初的不愿意离开京师,到最后见了朱祁镇,感觉到老爹是个坑儿子的主,立马就坚定不移的想要离开京师,走的远远的,永远不在回来。

  所以大婚前夕,朱见潾就去找了老师詹杨,让他安排行程。

  “起来吧。”

  “谢陛下。”说着,朱见潾站起身来。

  而朱见深看着朱见潾,笑了笑说道:“现在比朕还要高一些了,肩膀也宽了,该担重任了。”

  “臣弟谢陛下给臣弟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朱见潾赶忙说道。

  “到了朝鲜,要稳定周边局势,体谅爱民,去朝鲜就藩之王,没有在大明境内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若是有不平之事,也可上奏与朕,无需顾虑太多。”

  “臣弟知晓。”

  “还有一件事情,朝鲜是新征之土,到了之后,既要有天朝大国亲王的威仪,也不可作威作福滥用民力。”

  “臣弟不敢。”

  “襄王在谷州城,你到了朝鲜就藩稳定下来之后,可要求赵辅护送你前去拜会,怎么说,襄王也是咱们爷爷辈的王爷,他自主请缨前往朝鲜,实为高风亮节之举,你可向他好好请教一番。”

  “是,陛下,臣弟知晓。”

  朱见深朝后摆了摆手,那名小太监便拿着青花瓷瓶到了朱见潾的跟前。

  “这个青花瓷瓶是朕六岁的时候,平汝郡王送给朕的,当时,朕很是欢喜,对其也是非常喜爱,可过了两日,很多大臣都送了一些名贵的瓷器到了司礼监,朕深知其后患无穷,从此之后,在也不在人前表示,喜爱瓷器字画,你可知为何?”

  “天子不应表露喜好,不然臣子逢迎,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百姓。”

  “能有这份见识,朕放心了,你大婚,朕作为皇帝给了你赏赐,可作为兄长,朕还没有表示,这枚朕六岁的时候,最喜欢的青花瓷瓶便赠与你,你带着它去朝鲜就藩吧。”

  “臣弟不敢受之。”

  “有何不敢,拿着吧。”朱见深说完,便缓步走向御案,坐了下去。

  朱见潾听完之后,也不敢再推辞了,当下双手从小太监的手中接过了这枚青花瓷瓶。

  “你就藩在即,应该也知道,在朝鲜的藩王每年所得恩赏岁币降了大半,心中不会有所不快吧。”

  “臣弟不敢,臣弟知道大明的难处,朝廷的难处,臣弟也知道皇兄的难处。”

  朱见深笑了笑,但并未说话。

  朱见潾余光看到了皇帝陛下高兴,立马又跪了下去赶忙说道:“陛下,臣弟只有一事相求,恳请陛下聆听。”

  “说说看。”

  “陛下,臣弟的母亲,臣弟的母亲只是皇太后宫中的宫女,也是罪人之后,从小就入宫,吃尽了苦头,虽孕育了臣弟,但也没有什么名分,臣弟,臣弟也不奢求陛下能给予她名分,臣弟希望陛下能在父皇百年之后,让臣弟能够把母亲接到朝鲜恩养,让臣弟与王妃尽尽孝心…………”朱见潾断断续续的说道。

  站在一旁的张保听完之后,脸色一变:“汉王殿下,这不合礼制啊。”

  “臣弟知道,可若是不奉养母亲,臣弟一生都不得安宁,才想着跟皇兄说一说。”

  张保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见深摆手打断:“为人子者,实属应该啊…………”

  “陛下…………”张保低声说道。

  “汉王,朕现在不能答应你,不过朕记在心里面了,等到父皇百年之后,你再上奏请求吧…………”

  “谢陛下…………”

  笔趣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