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海沉浮 第六十八章 艺术享受

《医海沉浮》第六十八章 艺术享受

作者:妙手秀才 字数:1800 书籍:医海沉浮

  第一,陈浩从来不会问联系他的科主任,会诊费用是多少。极端的几次,陈浩半夜去会诊,处理好病人,才拿到100元的会诊费。连丹萍也觉得,这样的费用,是不是太低了,是不是贬低了陈浩的技术和劳动的价值了。

  其实,陈浩心中有一杆秤,他对丹萍说,有钱的人,如果给多,我照拿不误,没钱的人,给少一点,也无所谓。

  是啊,缓达县之行,自己儿时的所见所闻,让陈浩对这些被贫穷折磨的病人,有着天然的同情心与同理心。

  第二个特点,就是对会诊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一次会诊,陈浩不仅解决医疗问题,有时候,还为请会诊的科室来一次小小的讲课,令当地医院的医生们感到十分高兴。

  当然,陈浩这样做,也会间接的,使请他会诊的医生,能够更好的,对陈浩会诊的病人,进行跟进和治疗

  有时候,如果陈浩觉得有必要,他会在当地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接着观察病人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等病情稳定后才回家。

  如此负责任的态度,在各个医院间广为流传,这样一来,请陈浩会诊的医院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陈浩一周可能有三到四次外出会诊。

  为了方便,陈浩经过观察,锁定一位他认可的出租车司机,只要陈浩有会诊,必定会打电话给他,这样一来,便解决了临时找司机难的问题。

  来回地奔波,陈浩很累,但是,陈浩觉得,这种累,这种辛苦,很值得,这种钱,他拿得心安理得。

  通过这样的会诊,陈浩的经济收入,开始大幅度提升,生活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陈浩同样在意的是,通过会诊,他能够接触到平时在附属医院无法接触到的病人,或者某些特殊的情况。正因为如此,陈浩的医术,在这会诊中得到迅速的提高。

  当然,遇到明确告诉他,病人是脑室出血的,陈浩会带着穿刺工具去会诊,符合适应症的,陈浩马上动手为病人进行穿刺引流。

  很快,远离江州市的橘洲市人民医院内科的祖主任,抓住这个契机,在陈浩的指导下,也掌握了这门技术,成为继缓达县人民医院后,第二个掌握这门技术的基层医院。

  陈浩的这种势头,苏承庆看在眼里,也开始动起了心思。

  时间到了1998年,陈浩的势头依旧不减,苏承庆更加坐不稳了。

  苏承庆当时没有跟着陈浩学习穿刺技术,现在,看见陈浩因为这门技术名声大振,他也想学习这门技术,可是,他又不好开口请陈浩教他。

  苏承庆苦苦思索,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

  一天早上,交班结束后,苏承庆将医生留下。

  “病房有一位脑实质内出血的病人,血肿很大,很靠近皮层,而且,血肿周围的水肿明显,如果要等血肿自行吸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我想请陈医生为这位病人做血肿穿刺引流,大家伙也跟着陈医生,好好向陈医生学习穿刺技术,也请陈医生一边做,一边详细讲解。”

  此时的陈浩,早就将穿刺技术延伸到血肿的穿刺上,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苏承庆的目的很明确,先抓住现有的病人,学习好血肿穿刺,他也准备多点外出会诊,在会诊时,遇到合适的病人,可以为这类病人进行穿刺治疗。

  苏承庆的要求,陈浩无法拒绝。

  这个病人,虽然不是陈浩分管的,但陈浩却很清楚病人的情况,如果在翟向文时代,陈浩早已请缨为病人做手术了。

  现在的科室情况,已经与翟向文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最近两年,从外面调进了两个人,一个为主治医师,一个为刚晋升不久的副主任医师,还有几个从江州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神经内科的年轻医生。

  这些人,都没有见过陈浩亲手为病人做手术。是的,自从陈浩将这门技术一代一代传下去后,他很少在科室内出手了,他要将这样的机会,留给年轻的一代。

  虽然陈浩依旧年轻,但他却是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这门技术的鼻祖,科室里,资格老一点的人都知道,陈浩就是一座山,是一座在这方面没有人能逾越的山。

  此时的神经内科,已经搬迁到新的住院大楼,病人的住院条件,医生的值班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陈浩走进治疗室,亲手取来需要的器械放在治疗车上,然后再仔细清点一次,做到万无一失后,才推着治疗车,准备往这个病人所在的病房走去。

  “陈医生,你亲自动手?”护士长佘娟问。

  “嗯,我亲自做。”陈浩随口应道。佘娟是1995年换届时,从其它科室调过来,接替梁英的工作的。

  佘娟来到神经内科后,与陈浩基本没有什么交流和接触,陈浩只知道,这位佘娟,人长得漂亮,皮肤白净,身材高大丰腴,年龄比陈浩还小一点,仅此而已。

  但佘娟却不同,她知道陈浩的厉害,知道陈浩在神经内科医生中的地位,早就想一睹陈浩的技术风采。

  “好,我也去看看。”佘娟听说,很是高兴。传说中的能人,究竟有多能,她今天终于有机会看一看了。

  病人的家属的思想工作,苏承庆早已做好,家属也非常高兴。

  住院的病人,都会相互打听,哪个医生的医术高明,哪个医生为人好。这个病人的家属,早已打听清楚,陈浩是神经内科最好的医生,技术好,人品好。

  陈浩来到病人的床前,护士早已按照苏承庆的吩咐,备好了皮。

  陈浩娴熟地进行定位,标记穿刺点,消毒,戴手套,铺巾,打麻药,穿刺,破硬脑膜,进针,当血肿内淤黑的血流出来后,再用注射器轻轻地吸一下,将血肿腔里残余的瘀血抽出来,然后留置引流管。

  整个过程,陈浩一边做,一边讲解,流畅而自然。

  “嗯,确实是,你看他那手,十指纤纤,非常灵活,每一个步骤,一丝不苟,动作轻柔又显得刚劲,难得,实在难得。”佘娟连连赞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