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赵惠文王传 乐毅献策

《赵惠文王传》乐毅献策

作者:傲双 字数:4489 书籍:赵惠文王传

  乐氏,名将辈出。魏文侯时,乐氏先祖乐羊,带魏军跨国远征,历经三年,用武力攻灭中山国,将其纳为魏国的版图,奠定了他在战国时代,跨国远征灭国的名将地位。乐羊因功,被封在灵寿。从此,乐氏子孙定居在灵寿。

  魏武侯时,争霸诸侯,与中原诸侯交恶,中山恒公抓住机会复国。中山恒公复国后,以乐氏为将。乐氏族人,有的留在中山国,有的去了赵国。

  赵武灵王中期,为了干预齐国亡燕,以乐池为使臣,前往韩国,护送当时还在韩为质的燕王职。及至,赵武灵王灭中山时,乐氏还出了一位社稷之将,叫乐举。

  当时的中山国流传一句话:南有季,北有乐,可安天下。

  可惜,中山王厝重用司马喜、司马子期父子二人,导致季辛被杀,乐举归隐,最终杯羹亡国,落得客死齐国的悲剧。

  赵武灵王亡中山,乐氏也得到重用。其中,乐毅自幼聪颖,好兵法。因人举荐,被赵武灵王赏识和重用,也成为赵氏培养的重点年轻将领之一。然,乐毅尚未发挥他的军事才华,登上名将舞台。赵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死了很多人,其中包括赵武灵王。

  活下来的人,要么,逃离赵国,投奔诸侯。要么,归隐山林,不出仕。要么,成为李兑等人重点打击的对象。这场宫变之后,乐毅逃到了魏国。

  乐毅来到魏国,也没有得到名将的舞台。忽闻,北边的燕国,高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乐毅离开魏国,前往燕国,自谋出路。

  对于乐毅而言,去燕国是新的开始。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会怎么样。他出生在中山国,而,中山国亡了。他跟随赵武灵王,结果,赵武灵王饿死沙丘。他离赵亡魏,却没有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国亡,主君死,不受重用,颠沛了半生,这些悲剧的事情,已经发生在他的身上。那怕,去了燕国,情况又会有多糟糕。

  这时,魏国被齐攻击,魏国图存,需要盟友。于是,齐国北方的邻国燕国成为拉拢对象。

  乐毅抓住机会,主动请命,以魏国使臣的身份,前往燕国。

  乐毅来到燕国,发现这里并不是中原诸侯口中所说那样,是苦寒无用之地。他见到屹立百年,抵挡胡人南下,最坚固的城池蓟城。

  乐毅是魏国的使臣,来燕国见燕王,是为了缔结合约。两人见面,先表达了魏、燕两国友好,并达成协议,共同对齐。两人从中交谈,燕王职脑海想起了护送他归国的乐池,见乐毅知兵,好兵,认定乐毅是个难得人才。他要想伐齐,就需要乐毅这样的人才。

  乐毅从燕王职哪里,看到了赵武灵王的雄风,认定对方是一位值得追随贤能的君主。

  乐毅在燕国,还见到了很多赵武灵王时代的人物。有武将出生的剧辛,还有赵奢。看着从赵国来到燕国曾经的故人,乐毅与之交谈,决定留下来。如此,他们又能够一起并肩作战,开疆拓土。

  燕王职听身边的人说起乐毅,对他更加上心。连邹阳、郭槐等人也说,要想破齐,就要用乐毅。燕王职和乐毅进一步接触后,深知对方是个难得的人才,感觉相见恨晚。燕王职用真诚打动了乐毅,并留下了他。

  乐毅看着燕王职,还有赵武灵王死后流亡的故人,他也决定留下来。赵国可以推行胡服骑射,马踏胡疆。燕国,也可以做到。

  燕王职得乐毅,如鱼得水,十分器重。燕王职时常拿国政,请教他。乐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燕王职对乐毅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将燕国目前的现状告诉乐毅,并请教他赵武灵王是如何带领赵国走上强国之列。

  乐毅用坚定的眼神,告诉燕王职两个字:“改革。”

  燕王职静思少许,抬头看着他,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如何改?怎样改?现在能不能改?”

  乐毅告诉燕王职:“目前燕国人才济济,天下格局对燕国有利,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燕王职听到这番言论,起身,行了国士治理,拱手道,“寡人就将改革军政的事情,拜托给将军了。”

  改革是一件大事,势必会触碰很多人的利益。乐毅担心燕王职的魄力不够,问道:“赵主父推行胡服骑射,遭遇空前强大的阻力,却阻挡不住他改革之心。王上改革,也会遇到空前的阻力,不知,王上改革之心,有多强。”

  燕王职知道,目前燕国的现状。不改革,燕国迟早会被齐国吞并,或者被北胡所灭。改革,燕国能够破局,不仅能够走向强盛,还能破齐雪耻。思前想后,燕王职下定决心改,铿锵有力地说了四个字,“誓死不悔。”

  “王上要我负责改革,我有一个条件。”乐毅得到这四个字,心里有了底,“改革之事,以我为准。”

  燕王职闻言,知道乐毅的意思,是让他放权,全力支持。

  为了消除乐毅的后顾之忧,燕王职允诺道:“一切由你说了算,寡人绝不插手,也不会让任何人插人。寡人只要复国强兵,报仇雪耻。”

  乐毅负责改革,重组燕国兵种,选拔将领。为了避免在用人上私亲随爱的弊端,乐毅效仿赵武灵王,采取一种模式:只选择有功劳和有能力的人。

  并对选拔出来的官员,进行监督、考核,大力整顿吏治。

  为了让燕王职能够得到民心,从而增强燕国百姓们的凝聚力。燕王职对内吊死问孤,和百姓们同甘共苦,发展经济。对外,对齐示弱,以麻痹齐国君臣。

  乐毅专心负责改革军政,富国强军。燕王职镇守燕国,既要应对反对派,还要周旋诸侯。君臣二人相互配合,共克难关,且默契十足。转眼间,时间过去了数年。改革虽没完成,却已经初见成效。

  燕周奉命,进入燕山大营,直接来到乐毅面前,“乐将军,王上有请。”

  乐毅问道:“燕将军,国中发生了什么事。”

  燕周和乐毅交情也不错,也不隐瞒,上前凑在他耳边,压低声音说:“齐国亡了宋国。”

  乐毅闻言,神色微变。齐国亡宋,势必会影响到燕王职的心态。如今,改革尚未完成,燕王职若选择与齐国开战。这几年,这对君臣所做的一切努力就会化为乌有。

  乐毅跟随燕周离开燕山大营,进入王宫。来到殿门,燕周对着侍者道:“我奉王上之命,迎乐毅进宫。”

  侍者忙道:“王上早已吩咐,两位大人来了,直接进入。”

  “多谢。”乐毅和燕周回礼,进入大殿。

  燕王职双眼注视着屏风上挂着的堪舆图,看得仔细。

  燕周、乐毅齐声道:“臣,燕周。”

  “臣,乐毅。”

  “拜见王上。”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燕王职回过神来,燕王职转过身看着两人,“两位爱卿,不必多礼,坐。”

  “谢,王上。”乐毅、燕周行完礼,各自落坐。乐毅坐在左边,燕周坐在右边。

  燕王职落坐后左右看了一下,将目光对准乐毅,问道:“乐毅,寡人要的雄师,你练得怎么样。”

  乐毅拱手答:“王上若有令,将士们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好,好,好啊!”燕王职心情激动,等这一刻,他等了数年,总算等到了。不多时,忽见燕王职神色一边,脸上的笑容淡去,神色充满惆怅。

  乐毅见状,问道:“王上,召臣入宫,所谓何事。”

  燕王职扶着额头,长叹一口气,“燕周,你来说吧!”

  燕周朝着燕王职拱手,又面向乐毅,“乐将军,齐国已经灭掉宋国。王上,正因为这件事发愁。不知,乐将军对齐亡宋是如何看。”

  “齐国以秦称帝为由,号召天下诸侯伐秦,天下诸侯莫不响应号召,以齐为尊。”乐毅换了一口气,“诸侯的注意力皆在函谷关,却不曾想到齐国灭宋。如此,新的战事将起。”

  燕周不解地问:“新的战事?”

  “不错!”乐毅接过话,“臣,要恭喜王上。”

  燕王职也是一愣,问:“乐毅,寡人何喜之有。”

  燕周也认为乐毅说错了话,忙道:“乐将军,你不会糊涂了吧!齐国亡宋,怎会是王上之喜。”

  乐毅感谢对方的好意,忙问:“王上命我改革军政,是为了什么。”

  “伐齐雪耻。”燕王职见四周无他人,眸色涌出恨意。他继位至今,已经有二十八年,无时无刻不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马踏临淄,报齐国亡燕之祸。

  “王上所言,正是臣等努力的目标。”

  燕周越听越糊涂,忙问,“等等,乐将军,你到底想说什么。”

  “王上命我改革军政,如今改革已成,新军也训练完毕。我们伐齐雪耻又进了一步,难道不值得恭喜。”

  “齐强燕弱,乃不争的事实。寡人每时刻每刻都想着打进临淄,可,燕国的实力,不足以撼动齐国,更不能与之争锋。”燕王职很想伐齐,却知道燕国的实力不足以撼动齐国,又叹了口气,“田辟疆祸燕之仇,田地辱我之恨。寡人历历在目,不敢忘。寡人的国仇家恨,不知何时能报。”

  乐毅郑重地说道:“王上,我们报仇雪耻的机会来了。”

  “你说什么。”燕王职闻言,立刻来了精神。伐齐雪耻,是他一生努力的方向。那怕受尽屈辱,只要能破齐,一切都值的。

  燕周没想到一向老成持重的乐毅,会说出这样一番激进的话,立马出言提醒,“乐将军,你没说错吧!齐国强大,诸侯莫敢争锋。我们伐齐,这岂不是以卵击石。伐齐,事关重大,还要从长计议,切不可贸然与齐开战。”

  乐毅问:“燕将军,非乐毅糊涂。”

  燕王职见乐毅眼神坚定,问:“乐毅,莫非你有伐齐之策。”

  “王上,我们要感谢齐王。若非齐王亡宋,我们想要破齐,恐怕还要等上几年。”

  燕周越加糊涂,问:“乐将军,你说的,我更加听不明白。齐王吞并宋国,壮大齐国疆域。我们应该担心,为何是感谢!”

  “王上,燕将军,乐毅有一问。”

  燕王职也听得有些糊涂,“乐毅,快说。”

  “王上得知齐王亡宋,是什么心态。”

  “寡人…”燕王职止住了后面将要脱口而出的话。

  “乐将军,请注意言辞。”燕周连忙使眼色提醒乐毅,不要乱说话。

  “无妨!”燕王职吸了一口气,平稳心神,“寡人听闻齐国亡宋,有两种反应。其一,是怒。寡人为报仇,奋斗至今,却眼睁睁看着齐国越来越强大,深感无奈。其二,是怕。寡人担心齐国亡宋之后,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燕国。寡人更怕有生之年不能破齐,而被齐灭。”

  燕周忙打圆场道:“王上不必担心,天佑我燕国。”

  “寡人怎能不担心。”燕王职抬高语调,“当齐国灭宋的消息传来,你看那些大臣是一副怎样的谄媚之色。齐国就像是他们的祖宗,齐王是他们的父亲。他们除了喊寡人侍奉齐国,卖国求荣,还能干什么。长久下去,人人惧齐,寡人如何能报仇雪耻。”

  燕周接话道:“臣无能,才让王上受辱。”

  “寡人说了心中所想,该你说了。”燕王职摆了摆手,看着乐毅,“寡人新军已成,能否伐齐?”

  “齐国乃东方大国,有霸主之姿,也有霸主之业。齐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我们不能轻易与齐国开战。”

  燕王职听到这个答案,神情显得十分落寞,悲愤道:“寡人努力了二十八年,却是这个结果。寡人,不甘心啊!”

  乐毅见状,转变语气道:“王上,不必如此。”

  “伐齐,是寡人平生所愿。如今,不能伐齐,寡人怎能不如此。”燕王职越说,神情更加悲愤。

  乐毅知道燕王职想打齐国不是一天两天,既然伐齐不可避免,那就只有打。乐毅不忍见燕王职悲伤,神色事态,拱手道:“齐国亡宋,臣之所以恭喜王上,是因为王上所想,也是诸侯所想。”

  燕王职闻言,找到了一丝曙光,连忙收起眼角的悲伤,“乐毅,你的意思是说诸侯得知齐国亡宋,他们的心情也跟寡人一样。”

  乐毅点头,“臣认为,齐王亡了宋国,不仅壮大了齐国的整体实力。同时,也会让齐国临近的诸侯害怕,尤其是三晋。”

  燕周接话,“乐将军为何认为三晋会害怕齐国?”

  “我国最近几年以齐为尊,齐国不会找我国的麻烦。”乐毅停下来,见燕王职没有说话,继续说,“齐王被秦国怂恿,称为东帝。他已经被挑动帝者之心。齐王亡了宋国,野心勃勃,想要称帝,就要东出称霸。齐国要东出称霸,第一个要打三晋。我国害怕,三晋更害怕。”

  “如此说来,齐国和三晋,势必交恶!”燕王职松了一口气。如此,他能够和三晋结盟,共同对齐。

  “齐王亡宋,看似走了一步高招,实际是走了一步险棋。齐王亡宋的代价,就是得罪天下诸侯。如今的齐国,不是天下霸主,而会成为天下诸侯要共同声讨的对象。”

  燕周摆手,忙道:“天下诸侯以齐为尊,怎会讨齐。”

  “齐王亡宋之举,背盟诸侯。这口气,诸侯岂能忍。齐王亡宋之时,就已经与诸侯关系开始恶化。”

  燕王职问道:“乐毅,就算你说的对。可,谁敢去挑战齐国。”

  燕周也道:“齐国不惧天下任何一国诸侯,谁敢,去惹齐国。”

  乐毅不答,笑着问:“王上,还记得楚怀王亡越之事。”

  “此事不远,寡人当然记得。”燕王职语调充满敬仰,又有点惋惜,“当年的楚怀王雄心勃勃,攻灭越国,将楚国的疆域东扩大海。怎知,遭到天下诸侯围攻,楚国四五分裂,楚怀王客死秦国。”

  “如今的齐王,正如当年的楚怀王。齐国已经是强国,又得宋国膏腴之地,天下诸侯怎能不怕。”

  燕王职摇头道:“诸侯怕,也不敢找齐国的麻烦。”

  乐毅信心十足地道:“有怕,就会有怒。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大诸侯的愤怒。一个诸侯,打不赢齐国。再加几个,就会有胜算。”

  燕王职神色很激动,“乐毅,你的意思是想合纵诸侯伐齐。”

  “不错!”乐毅胸有成竹地道,“我国要想战胜齐国,就要借助天下诸侯的力量。齐国亡宋,就是我们联络诸侯伐齐的契机。只要我国牵头伐齐,诸侯为了战胜齐国带来的恐惧,定会纷纷加入。到那时,我们定能战胜齐国,洗刷王上的耻辱。”

  “好,好。”燕王职从这番话看到了破齐的希望,“寡人总算等到这一天。只要能够打齐国,寡人做什么都愿意。”

  乐毅问:“王上,齐国是当今强国、大国,我们联合诸侯,不一定能够战胜。如果失败,这后果…”

  燕王职举手打断,豪言壮语道:“田辟疆亡燕之祸,不可不报。齐王小儿辱寡人之耻,不可不雪。男儿,生于天地,不报灭国之仇,日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那怕赔上了整个燕国,寡人一定要伐齐雪耻。”

  “好。”乐毅听到这番话很受鼓舞,“那我们就联合诸侯打齐国。”

  燕王职平复心境,问:“乐毅,你打算如何将诸侯的愤怒宣泄出来,进而缔结合纵,共同伐齐。”

  乐毅愿助燕王职完成大业,主动请命道:“臣,南下中原,游说各诸侯,分说厉害,与他们缔结合纵,共同亡齐。”

  燕王职闻言,连忙起身,走到乐毅面前,眸色含有泪光,对他行了隆重的国士之礼:“亡齐雪耻的任务,寡人就交给你了。”

  乐毅不愿辜负燕王职的重托,眼神明亮而坚定,“臣,定不能辱使命。”

  燕王职大喊,“来人,准备摆宴。”

  乐毅笑道:“王上,等我成功联络诸侯,共同伐齐。我们再痛饮,也不迟。”

  “哈哈哈,好。”燕王职大笑,“寡人在宫中备下美酒,等你佳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