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姝谋 第471章 还有两个好处

《姝谋》第471章 还有两个好处

作者:安绵绵 字数:3626 书籍:姝谋

  君恒在秋时斋呆了快一个时辰才回去。

  回了恒王府,立马便行动了起来,整个人精神满满,行动力十足。

  按照陈老的建议,第一步把探听消息的人全部都撤了回来,集中精力把目标放在李暮身上。

  他现在认定事情是君策做的,想要把当年的事情翻出来对付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且看起来这件事已经筹谋了很久,他无论盯不盯着,结果都没有太大改变,除了让自己堵心,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当年的事情真相如何他心知肚明,最坏的结果,就是君策把五年前的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而他要为那件事情付出代价。

  五年前的巫蛊之事,涉及了已故的五皇子,还有五皇子的母妃,更重要的:是还牵扯到皇帝本人。

  因为他们用了巫蛊之术,让皇帝定时定点的头痛。除此之外,为了让皇帝相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其他还做了许多的安排。

  这些安排里,别的都还好搪塞过去,但是其中事关皇帝,便不能轻而易举的脱身。

  陈老的建议,就是索性让他们去查,让他们去闹,而他这边提供另一个结果,釜底抽薪,让结局逆转。

  当年为了策划五皇子的事,君恒用计调开了禁军统领李暮,虽说李暮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离开,但是现在想想,未必不是君策知道他的计划而将计就计。

  但是,无论如何,李暮的存在让这件事情出现了转机。

  当年的事情,通过陈老的分析,完全可以让李暮来顶罪,虽然其中有一些细节,并不很说得过去,但是,本着泼脏水容易证明清白却难的原则,时隔五年,他要的就是李暮有口难辩。

  再说了,没有证据他也可以创造证据。

  总之,一切往对方身上推就是了。

  确定了战略方向,君恒一步一步按照陈老的指引安排着,每完成一样,听到属下来报,心中的成就感便上涨一分。

  跟君策斗了那么久,这是唯一一次感受到了筹谋的快感,这种凌驾于对方做的事情之上的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按照和陈老商量的结果,这件事情,他没有再找其他的幕僚商量,而是直接吩咐安排下去。

  除了一开始来汇报事情的幕僚,对于君恒的态度转变有所疑惑,其他的人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关于这位幕僚先前报告的那件事情,陈老也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既然对方防着一手,把所有的来往证据明细都记录在案,那便让对方去查。

  反正如果他能证明这件事情不是他做的,那么无论如何严重都好,最后板子也只会落在别人的身上。

  而且事情过去五年,这种东西要造假也并非难事。

  当事人已不在,哪怕最后落到他们身上,又怎么知道这份手书不是在当事人受威胁的情况下写下的。

  没有证据链证明的证据,最后为谁所用,还真不好说。

  君恒想到陈老说的这些话,整个人都激动得仿佛要飞起来。

  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陈老的重要性,除了心中琢磨着以后如何把陈老要回来,而且还开始关心陈老的命。

  现在陈老待在君晟身边,君晟应该不会对陈老如何,但君策就难说了,这一点他一定得防着。

  还有君策那边,他动作太大,一定会引起君策的怀疑。

  按照陈老的建议,索性放开了去做,知道就知道,只不过,让别人知道恒王府在忙活是一回事,但是知道恒王府具体忙活的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

  反正现在大皇子君晟的事情正在风头上,那他便做一些事,但君策以为,他是在安排以后对上君晟如何自保,而完全不知道策王府在暗中做什么,以此来麻痹策王府。

  而恒王府便在这一应事情当中,找靠谱的人暗中安排李暮的事。

  如此一来,各处配合好,便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做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君恒把事情前前后后又想了一遍,确认没有差错,才带着人准备入宫。

  陈老的意思,他得去宫中找皇后交接一二,避免后头露馅。

  这件事,恒王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安排和计划。

  另外一边的绾宁,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绾宁听完之后,第一句问的是:

  “策王府那边可有什么异动?”

  这件事的重点就在于策王府,她加快事情进度,就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

  那个君策找到当年放东西进大皇子府的下人留存下证据的消息,是绾宁放出去特地给恒王府的,策王府被蒙在鼓里,并不知情。

  杜若摇头,回答,“小姐放心,恒王府那边都已经安排妥当,我们在私底下又做了一些事情,传到策王府的消息是:恒王为以后和大皇子合作对付策王的准备,不会让策王联想到当年的巫蛊之事。”

  绾宁嗯了一声,这件事她主要打了一个视觉盲区。

  因为站在君恒的立场,他没理由去帮君晟证明清白,无论是为了他自己的事情不被暴露,还是为了以后面对君晟的时候,手中能有对方的把柄,他都不会主动去帮君晟证明清白。

  有了这个理论盲区,君策想当然的就会忽略掉这个事件。

  而且君策想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君晟可以出府正常社交,后面两次早朝,那些老臣们也没有穷追猛打要结果,这些乐观因素也会让他想当然的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

  绾宁给君策描绘了一个太平的假象。底下却是手脚不停的在为这把火添柴。

  趁着人睡醒之时,要把这把火烧旺起来。

  杜若把手中的消息送了上来,是陈老整理过之后的资料,全是他从君恒口中探出来的消息。

  绾宁需要这些,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把握机会,不遗漏任何一处细节。

  当年事情真正的真相,背后是谁动手,对于局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不是君晟做的,要还君晟清白。

  绾宁仔仔细细的把陈老的消息全部看完。

  当年的事情,之所以会认定是君晟的手笔,第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他去过一趟江南,和当时的南疆人有过一些交流和来往。

  而事情发生之后,证据是从大皇子府搜出来的,所以他被理所当然的认定成为了凶手。

  这件事情里,具体发生的那些事情,比如五皇子的死,五皇子母妃的死,皇帝定时定点的头痛,还有宫中出现的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只是在证明一件事:

  巫蛊之事的可怕。

  当年的君恒和皇后,就是利用大家对巫蛊之事的恐惧,来促使皇帝下的那个决定。

  若不是君晟当时在朝中有些人脉,还有君逸从中周旋,君晟的命怕是就保不住了。

  绾宁起身,走到案前,把消息里面的重点圈出来,重新列了一张纸。

  脑中一边琢磨着,各件事情的交错和安排。

  君晟去过江南,见过南疆之人,不能直接说明他就是宫中事变的凶手。

  最紧要证实他是凶手的,是在大皇子府搜出的那些东西。

  加上期间皇后和恒王做的其他一些安排,所有的事情凑在一起,便让君晟百口莫辩。

  如今,这件可以直接定罪的事情,她利用了君恒的手,推给了李暮。

  按照君恒的手段,并不保险,她必须背后再多做一些。

  还有当年其他可以侧面证明君晟有罪的细节,她也要一一推翻,找出所有可往李暮身上靠的,全部推给李暮,顺便……可以把淑贵妃也拉下水。

  有君恒在前面挡着,她能做的事情,空间还算很大。

  而且这样一来,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加速君策和君恒的矛盾,事情过去,按照她对君策的了解,君策绝对奋起反击。到那时,结局也该明朗了。

  二是可以保证陈老的安全。因为上一次君恒去看望陈老,暴露了陈老,若不是最近事情太多,君策早就对陈老采取行动了。

  这次事件一出,君策一定会怀疑是背后有能人帮君恒出谋划策。

  但是现在,陈老去了大皇子府,而且她让人隐去了这次陈老和君恒见面的痕迹,君策便会怀疑另有其人,上一次是误会,再加上君恒在君晟提议要陈老的时候,君恒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如此一来,陈老几乎便安全了。

  绾宁前后想了许多,又分析了一遍事情发展的路径,补充了一些安排,让杜若交代了下去。

  做完这些,绾宁才在椅子上躺下,闭上眼睛,身体有些虚脱感。

  明明也没有做多少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事情到了最后节点,心中多少有些紧张,便感觉到了疲惫。

  半夏见状,连忙过来给绾宁按额头,语气心疼,

  “小姐累了便睡一会儿,奴婢就在一旁守着。”

  绾宁嗯了一声,整个人放松下来,这时才闻到屋子里有淡淡的栀子香,沁人心脾。

  “如今已到冬日,如何会有栀子香。”

  杜若轻轻地帮绾宁按着头,轻声回答到:

  “小姐忘了,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带着奴婢去了几次慧慈庵,让奴婢摘了好些栀子回来,通过熏蒸得了露水,储存起来的。”

  绾宁这才想起来:四月份的时候,因为周六小姐的缘故,去了两回慧慈庵,还有一次是带着苏梨出门散心。

  见山上的栀子开得正好,想起前世后来很流行的一种叫蒸馏的法子,可以把花瓣变成香露储存起来,她闲来无事时也做过,还记得流程,便让丫鬟们去采摘了许多。

  和半夏说了蒸制的方法,之后事情太多,便把这件事情给忽略了,也一直没有问起,原来半夏已经把东西做出来了。

  半夏一边按一边又开口,

  “小姐说的法子,奴婢一一记了下来,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小姐说的做的。

  一开始只觉得那香露有淡淡的香味,奴婢还以为过些时候就散了,封在瓶子里在阴凉处存放,一直放在玲珑坊中。

  上一回小姐让奴婢去玲珑坊的库房给郡主挑礼物,奴婢瞧见了便拿了两瓶回来,今日才刚用,小姐闻着可喜欢?”

  绾宁嗯了一声,“做了有多少?”

  半夏想了想,“都用小瓷瓶子密封着,有十瓶,上一回奴婢去拿了两瓶出来,那里还有八瓶。”

  绾宁:“送一瓶给阿梨,还有谢家小姐,周六小姐,还有十三公主。”

  半夏应了一声是。

  绾宁顿了顿又道,“再送一瓶给李清云。”

  半夏愣了一下,李清云是西凉二皇子,一个男子,小姐怎么会想到送这个?

  不过小姐说的就是对的,她照做就是。

  “是,小姐。”

  绾宁又想到什么,嘱咐了一句,“让杜若派人去送吧,她知道应该怎么送。”

  像郡主府和谢府,还有周太师府可以直接光明正大的送,但楚幽和李清云却是要悄悄的送。

  不过饶是如此,也不能让人留下把柄。香露这种东西,现在还没有人做,而冬天的栀子何其珍贵,用在身上,有心人一闻就能闻出来,绾宁不能给人有前后联想的机会。

  “再放两瓶去玲珑坊,不必卖出去,只让人知道这个东西市面上有售就行,实在有人要买,那便价高者得。”

  只要外面有流通,被人发现有其他人在用,也不会轻易让人怀疑。

  半夏听着,一一记下。

  郡主一瓶,谢家小姐一瓶,六小姐一瓶,十三公主一瓶,西凉二皇子一瓶,上回带了两瓶回来,再玲珑坊放两瓶……

  “小姐,如此一来,那便只还留下一瓶了。”

  绾宁嗯了一声,“无碍,明年多做一些就是。”

  她想了想又开口,“如今入冬,又已经落了初雪,再过小半个月,怕是梅花就要开了,到时候如法炮制,再做一些梅花香露。”

  半夏听着眼前一亮:“好的小姐,奴婢记下了,小姐这举一反三的法子,实在太好了,奴婢完全没有想到。”

  绾宁依旧闭着眼睛,嘴角微微露出一抹笑意。

  屋子里烧了地龙暖融融的,漾着浅浅的栀子香,染上几分春日的气息。

  绾宁放松下来,放空心绪,不一会儿,便沉沉睡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