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秦摄政王 第76章 在那个时代,有且只有一个天骄。

《大秦摄政王》第76章 在那个时代,有且只有一个天骄。

作者:风姓天幽 字数:1729 书籍:大秦摄政王

  毕竟代郡一带,虽然也不小,但是就食二十多万大军,压力还是很大的。

  代郡不比邯郸。

  若是邯郸郡,自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以国都之力,供养二十万大军,数月都不是难事儿。

  郭开神色肃然,他不想过分地得罪大秦,但是也不会坐视赵国灭亡,他无比的清楚,他的一切都来自于赵国。

  一旦赵国灭亡,他所有的权力都将烟消云散。

  赵军与秦军的交锋,一直都在上演,彼此暗中的交锋,只有彼此的主将才能洞悉。

  转眼三天时间就过去了,邯郸之战,进行得如火如荼,自然也是各国以及各大势力的斥候得知,从而不胫而走。

  黑冰台带着杨端和信件,来到了咸阳,秦王政看着眼前的信件,不由得神色微动。

  他在灭赵之战上,再一次看到了赵术这个名字。

  “假借上将军蒙恬之名,以一己之力指挥南北两军,强攻邯郸,胆大包天之极。”

  嬴政望着信件,神色复杂,他可是清楚,他的上将军蒙恬就在九原坐镇,策应王翦攻伐李牧。

  而且赵术胜利,自然一些都好说,若是失败了,这一战便是蒙恬一辈子的污点。

  一念至此,嬴政朝着赵高,道:“将尉缭与李斯找来。”

  “诺。”

  看着赵高往出走,嬴政语气幽幽,道:“让黑冰台关注邯郸之战,寡人要详细地奏报。”

  “诺。”

  望着赵高离去,嬴政缓缓闭上了双眸,事情已经发生,他只能等着结果传来。

  现在就算是将蒙恬调集而下,亦或者制止都做不到了,这种让战局脱离掌控的感觉让嬴政有些不舒服。

  但是他心里清楚,只要不在战场前线,就无法预知战争的走向,就算是赵术如此疯狂,但杨端和以及辛胜甘心于其下,并且配合,这一切都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大秦的武将,虽然在国中的权力不大,但是镇边武将的权力极大,可以应对任何的战争状态。

  如今的赵术与杨端和等人更是身处战场,自然一切以杨端和等人的决断为主。

  片刻之后,李斯与尉缭两人先后赶到章台宫:“臣李斯,尉缭见过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

  嬴政抬起头,看着两人微微颔首,道:“方才黑冰台传来消息,邯郸之战已经开始。”

  “杨端和,辛胜,赵术合谋,假借上将军蒙恬之名,以赵术号令三军。”

  “杨端和与辛胜率领大军进攻北门,而桓齮与李信率领大军进攻南门,以求一战而破之。”

  “两位爱卿,觉得邯郸之战有多少把握?以及这件事当如何处理?”

  面对战争,嬴政也没有过多的寒暄与隐藏,而是将所有的事情都摆在了台面上。

  甚至,因为赵术是李斯的人,他这次没有将王绾等人找来,而是找来了李斯。

  听到嬴政的话,李斯与尉缭都陷入了震撼之中,他们不久之前,刚刚知晓赵术之名。

  结果,现在又给了他们一个惊吓。特别是李斯,心中直接是七上八下,他背后发凉,整个人心惊胆战。

  作为大秦廷尉,李斯自然是熟悉秦法,他清楚,这件事可大可小,全靠秦王政一念之间的决定了。

  这一刻,李斯与尉缭对视一眼,然后朝着嬴政,道:“王上,我军南北夹击,只要是配合妥当,再加上赵军主将不是廉颇,我军必胜。”

  “唯一的疑虑便是这一战,我军能够以多少的损失拿下。”

  “关于这件事,臣以为邯郸之战若是大胜,当略加斥责,然后予以封赏。”

  李斯朝着嬴政语气冷冽,道:“可若是失败了,没有达到王上的预期,当按照秦法严惩不贷。”

  一旁的尉缭摇头,反对,道:“赵术之谋,确实有夺帅之实,假借上将军之名,对于蒙恬将军有影响。”

  “但是,在当时的邯郸,想要统摄两部,就只有上将军蒙恬与王翦亦或者王上亲至。”

  “王翦在井陉关对决李牧,蒙恬在云中镇守匈奴,王上人在咸阳,统筹灭赵之战。”

  “故而,赵术等人只能出此下策,只有南北两军统一指挥,才能在短时间内,以最少的伤亡攻破邯郸。”

  说到这里,尉缭朝着嬴政拱手,道:“王上,从各种消息来看,赵术此人有经世之才。”

  “而且他的身份又是老秦人,当加以培养,未来将会是另外一尊武安君。”

  这一刻,李斯与嬴政都不由得看了一眼尉缭,他们都没有想到,尉缭竟然给了赵术这样高的评价。

  毕竟大秦武安君之名,天下共知,那可是压制了一个时代的天骄,曾经让秦王的光芒都被压制。

  在那个时代,有且只有一个天骄,那便是大秦武安君。

  白起。

  “爱卿对于赵术有这样高的评价?”嬴政笑了笑,好奇的看向了尉缭,他想要知道尉缭这样评价的原因。

  此时,李斯也是竖起了耳朵,他也有些好奇。

  他将赵术从骊山陵区带出去,但是,赵术的表现,让他感觉到了惊讶,赵术一入军中,简直就是龙入大海。

  见到嬴政与李斯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尉缭喝了一口凉茶,朝着两人,道:“王上,廷尉。”

  “根据可靠消息,赵术此人,乃是骊山瑶役,虽然有王族血脉,但家道中落,而不是家学渊源。”

  “其先在骊山改制采石器具,这便是其聪明智慧的体现,而入了军中,先是武安之战,在死士营中崭露头角。”

  “他作战悍不畏死,指挥恰到好处,而且成长极快。”

  “武安之战后,赵术已经率领千人作战,与辛胜一起伏击了颜聚的骑兵主将,随后攻破信都。”

  “这一路上,都可以看出,赵术在飞速地成长,这种成长速度之快,简直罕见。”

  “其在信都的所作所为,做事手段霸道凌厉,而行事布局缜密,性格更是果断,此人从此算是彻底的成长起来了。”

  “现在更是能够指挥二十万大军,协同进攻邯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