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爷爷镇南侯,开局逼我起兵造反! 第100章 温度出发

  短短一句话宛如一声惊雷,三人呆若木鸡,卫夫人的兄长可能吗?不可能居住在荒野之中。若不是富家公子又怎么可能一次买八个奴隶?他们八人不贵,可一天两顿吃糠咽菜也得不少。何况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

  卫长君:“你们房前屋后转转熟悉熟悉这个家。”转头问老奴,“出油了吗?”

  “快熬好了。”卫家老奴不禁夸他,“郎君在哪儿买的锅,比城里家中的釜好用多了。”

  卫长君:“机缘巧合得来的。改日我再买些肥肉和油罐,你熬上一些给母亲带回去。”

  老奴脸上的笑容凝固。卫长君知道她不想回去,“还得过些日子。你总要教她们家里的规矩。回头天热了,你们可以叫阿母搬来,然后跟来伺候她。”

  老奴重拾笑脸,步履轻快地去拿木柴。赵大三人没敢离开。见卫长君同伺候他的老奴说话时面带笑容,又觉着他其实是个和气的人。对他们不假辞色,那是他们初来乍到跟主人还不熟。

  卫长君看向他们,三人退出去熟悉新家。

  突然面前多了一个蹴鞠,三人抬头,看到不远处有个三四岁大的童子。饭前他们见过,听说叫“去病”。赵大捡起蹴鞠送过去。小霍去病晃悠着小手,“踢来,踢来。”

  赵大放地上,轻轻踢一下。小孩气得蹦跶一下,没有站稳往后踉跄了两下。赵大身后的男奴上前,大力一脚到他跟前,小孩满意了,指着赵大:“你啊,不行!”抱起蹴鞠往东跑。

  赵大笑了,“这个小公子不怕生?”

  伸脚的那个叫孟粮:“小公子的姨母是卫夫人,小公子不可能没去过皇宫。人小见的不少。”

  赵大深以为然,“贵人就是贵人,种的庄稼都和咱们不一样。”随后绕去屋后,又看到红薯秧,三人盯着看好一会也没认出来。从屋后绕到西边菜地,种的菜也是乍一看似曾相识,再一看全然不识。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怕。当一个人活了半辈子,自认为庄稼地里的东西没有他不认识的时候,碰到不认识的且不止一种,就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心。赵大是,孟粮等人也是。

  卫长君趁他们三人去山边的时候,前往西院叫嘟嘟买些各种杂粮杂面。嘟嘟联系卖方用大缸装。几眨眼的工夫,偏房里就多了五口大缸。

  嘟嘟提醒他,[这么多东西可以糊弄新来的这八个,但没法糊弄一直在你身边的老奴。]

  [那老奴不傻,看到纸也猜到我非常人。何况还有她从未见过的铁锅以及红薯和玉米。她不过求个安稳故作不知罢了。再说了,我是主人,我叫她好她才能好。]

  嘟嘟又忘了奴隶没人权,卫长君打了杀了官府也不追究,[以后买东西不用避开她?]

  [我又不是真神。她真把我当神仙,日后遇到困难向我求救,我救不了她不得怀恨在心?保持神秘她心生敬畏,唯恐说错一个字亵渎神灵。]

  嘟嘟啧一声,[论装逼我不如你。]说完迅速消失。

  卫长君哭笑不得,怂包!

  正院厨房里上百斤黄豆,磨豆浆做豆腐发豆芽可以吃很久。菜多了,主食就吃的少了。卫长君寻思着厨房的杂粮杂面够赵大一众吃半个月,就把西偏房门锁上,等粮食没了再来。

  卫长君到厨房见老奴正把油往罐子里舀,交代她带四个女奴挖点野菜,回来用油锅煮点面汤,吃了再烧水洗漱睡觉。

  新来的这些人也习惯了一日两餐。待卫长君去东边寻外甥,叫许君的女奴就问卫家老奴,“晚上还吃?”

  老奴回道:“吃点夜里不饿。清晨起来有力气做活。”顿了顿,“大郎君脾胃弱,以前又受过重伤,晚上只吃易克化的。以后你们不许乱做。大郎君病了,卫夫人饶不了你们!”

  许君等人已知卫长君乃卫夫人长兄,因为卫夫人才被馆陶公主的奴仆重伤。以致于对老奴的话深信不疑。

  老奴带她们挖野菜回来,叫三人洗菜,一人烧火。她打开面缸,一看到用细箩筛过的白面,停了下来,以前只有她跟着郎君,一天三顿也吃不了一斤。如今多了八个人也叫他们吃白面,这些还不够他们吃三天。郎君身子骨不好,总不能三天两头去城里买白米白面吧。

  八阳里又没这么精贵之物。

  老奴犹豫再三,决定给她们说说规矩。反正大郎君先前叫她教她们洗衣做饭,她多说两句也是应该的。

  老奴叫四人过来,指着面缸米缸,“这是几位郎君和小公子的口粮。我们的在这儿。”指着小米糜子大豆高粱面等物,“别看都是粗粮,大郎君妙手仁心,杂粮也能拾掇的很美味。”

  许君很是诧异:“大郎君会烹调?”

  “这是自然。大郎君聪慧,学什么都快。我也会,大郎君教的。用了晚饭我就教你们怎么做。”老奴舀一瓢白面,“现下先做面汤。”

  烧火的女奴问:“我们用哪个锅做?”

  卫家老奴:“像这种面汤一口锅里吃。明日早午怎么吃,我得问问大郎君。”搅好面疙瘩,老奴又把没用过的碗筷拿出来,告诉四人,这些是她们的,以后跟主人家分开。大郎君以前是奴隶,变成贵人也没高人一等,她不能没规矩,否则叫外人看来去,还以为卫家奴不奴主不主呢。

  吩咐好了,锅里的水也开了,老奴把细小的面疙瘩倒进去,加入猪油和盐,随后打四个鸡蛋,盖上锅盖。鸡蛋焖熟,老奴把鸡蛋盛出来,放入野菜,翻滚一下熟了,就盛面汤和野菜,最后叫四人端过去,她拿箸和勺。

  卫长君和两个弟弟以及大外甥开吃,老奴叫来赵大等人,厨房两间很宽敞,九人就蹲在厨房里吃。

  呼啦啦喝着面汤,老奴告诉几人,“大郎君说你们以前饥一顿饱一顿,头几天不能吃太硬也不能吃太油,也不能吃太饱,否则拉肚子。过几日我再教你们蒸炊饼。”

  这些人就没吃饱过,也没吃过好东西,还是头一次听说吃太油闹肚子。卫长君既然舍得给他们喝白面汤,想来也不会计较几口杂粮。

  老奴注意到小孩的头发湿了,又提醒他们要干净。家里不缺水和柴,每三两天洗一次头发,身上汗渍渍的就自个烧水洗。至于那个小孩,老奴叫赵大照顾。顺嘴问他是不是赵大的孙子。

  小孩摇了摇头。

  赵大:“他爹去了,娘叫人买走了。买家嫌他太小,还得再养两三年才能干活,也不一定能长大,就,就——”余下的话同样卖身为奴的赵大说不出口。老奴是过来人,也懂,“叫什么?”赵大:“太小没起名。”

  老奴沉吟片刻,“我回头问问大郎君。”

  饭毕,老奴盯着四人刷锅洗碗把他们的碗筷和卫长君几人的分开才去正房找卫长君,告诉他她以后跟那八人一起吃杂粮,用大铁锅做饭。

  卫长君笑了,这老奴真不错,“赶明儿你们去八阳里把糜子磨成粉,我教你们做粑粑。蒸高粱炊饼的时候加点白面。我想换换口味也省得和面蒸了。泡豆子了吗?”

  老奴:“等一下就泡。还有一事,那个小孩没名,郎君是不是给他起个名?”

  卫长君哪会起名。当年,当年还是黑天白夜翻字典找的。

  嘟嘟闪出来,[我有一个名字,合适寓意也好。]

  老奴在跟前,大外甥在怀里,弟弟在两边,卫长君不敢看它,[甭卖关子!]

  [阿奴,又名寄奴,随你姓。]

  卫长君想想,他大外甥叫“去病”,他更直接——长君,给个小奴起的太好听也不太合适,“叫阿奴吧。改日我去长安县丞把他们寄到我名下,阿奴就叫卫寄奴。”

  老奴愣了愣,不敢相信,“随郎君姓?”

  卫长君:“随我姓卫不可?若不是子夫有幸被封为卫夫人,‘卫’也不过是很寻常的一个字。再说了,他这幺小到我卫家,不叫他姓卫,改日他家人找来,为他赎身,我岂不白养了他这么多年。”

  那小孩的母亲叫有钱人家买走了。若是被男主人看上,真有可能来寻儿子。思及此,老奴又觉着姓“卫”极好,日后离开卫家也是卫家人。

  老奴:“奴婢替阿奴谢郎君。”

  卫长君抬抬手叫她免礼,“关好门窗就洗洗睡吧。对了,提醒他们夜里别出去。给他们找两个旧盆当尿盆。”

  老奴回到厨房告诉他们夜里有狼群出没。但在屋里不用担心,院墙高狼进不来。顺嘴又跟八个老老小小显摆,这大院是陛下令皇家工匠造的。此言一出,卫长君在他们心中顿时变得异常高大。

  小霍去病好奇地问:“谁是阿奴啊?”

  “下午陪你玩蹴鞠的那个小孩,跟舅舅一样姓卫。”

  小孩愣了愣,一下站起来,不可思议地问:“他是舅舅?”

  卫长君哭笑不得。小孩见他笑了只想哭,“我我我——那么多舅舅?”

  卫步和卫广憋不住扑哧笑出声来。小孩气得跺脚,大声吼:“不许笑!”

  “不是你舅舅。”卫长君把他拉到怀里,“他看起来比你还小。他叫你公子,你叫他阿奴就好了。”

  小孩又不依了,“我叫霍去病。”

  “公子是对你的喜欢。好比老奴喊我郎君。我本叫卫长君。听懂了吗?”

  小孩似懂非懂:“听我话啊?”

  “他听我话。”

  小孩想想,“叫卫阿奴,听舅话?”

  卫长君不知道他又想做什么,先点头不回答,看他怎么说。小孩没叫他失望,立刻说,“叫霍阿奴,听我话?”

  卫步服气:“你是个小人精。”

  小人精很是得意地看着他大舅。他大舅又要让小人精失望了,“他吃的住的都是我的钱买的,所以听我的话。跟他跟谁姓无关。”

  小孩失望地一屁股坐到地上。卫长君拉着他起来,“洗脸洗澡去。玩一天身上全是汗,不洗晚上又翻来覆去不睡觉。”不容他挣扎,抱起小崽子出去吩咐老奴多烧两锅热水。

  赵大见他给霍去病洗澡,也抱起小阿奴去大门边的浴室给小孩洗澡。

  卫家老奴叫四个女奴把黄豆泡好,锁上厨房门。老奴多嘴说一句,因为她以前也误会了,“大郎君不是怕咱们偷吃。大郎君是贵人,不缺仨瓜俩枣两口米。猴子手脚灵巧,摸进来找到吃的它得天天来。以后外面也别放吃的。”又恐她说的话没人听,护着油灯到女奴住的房间门外,指着北墙,“那个爪印就是猴子留下的。盖这六间房的时候大郎君想用稀泥抹平,八阳里的里正劝郎君,留下这个爪印也能提醒自己出来进去关好门。大郎君这才留着它。”

  几人还有些将信将疑,盖因以前住的地方离山远,只见过猴子,无法想象猴子进家。

  三更天,除了玩蹴鞠累一身汗睡的很沉的阿奴,七人全被虎啸吓醒了。点着油灯查看门窗,关的严严实实依然不放心,用衣柜堵住门,蒙上头,许久才进入梦乡。

  翌日天蒙蒙亮,卫长君起来,问了嘟嘟才知道将将卯时。

  卫长君蹑手蹑脚到院里,卫家老奴也醒了,要叫赵大他们起来。卫长君小声阻止,“近日可能有老虎春心荡漾,昨晚又有虎啸,他们不习惯兴许刚睡,再叫他们睡半个时辰。今日青弟过来不用吃太早。去病阿奴饿了就先喝一碗豆花。你们也喝点。身体养好,过些天红薯长大我也省得花钱请人。”

  这笔经济账卫长君还是会算的。其次人死了很麻烦,烧只能用木柴烧,不烧还得埋的远远的。近了可能会生出各种病菌。若是给他们做个棺材也需要一笔钱。

  卫长君不想因为一把黄豆给自己留下这么大麻烦。如果只是头疼脑热也就罢了,万一成了流感,几个小的别想幸免。春天又是疾病高发期。

  卫家老奴不知道着凉生病也能传染,越发觉着他仁义。随卫长君走出正院,老奴就去西院东偏房拿草把牲口喂上。随后打些水,浇露出头的蔬菜瓜果。

  老奴一会一趟,没过多久那八人就被吵醒。

  小霍去病昨晚在他大舅怀里睡的很踏实,睡够了等厨房有动静他也醒了。小孩趿拉着嘟嘟给他买的千层底布鞋跑出去。

  凉风一吹,身着里衣的小孩抱着小小的肩膀缩着脑袋喊舅舅。老奴的声音从厨房传出来,“郎君带着孟粮他们下地锄草去了。”

  小孩听到声音移到厨房,看到角落里站着的阿奴眼中一亮。厨房温暖,小孩松手跑过去拉住他。

  老奴听到动静回头,惊呼道:“小公子,怎么穿成这样就出来?”

  卫步赶紧出来:“他又怎么了?”急慌慌到厨房门口,“又想生病!”接过他就回堂屋。小孩还记挂着他“小弟”,勾着脖子冲阿奴招手。

  “他不会跑!”卫步吼他,“还得大兄打你!”

  小霍去病顿时觉着手疼,不敢挣扎,由着三舅给他穿上短衣,又把他乱糟糟的头发梳成两个小小的发髻。其中太短的头发束不起来,卫步也没管。绑的太紧顶多一炷香他就会扯开,届时又得变成疯娃娃。

  老奴等卫步舀水洗漱的时候问:“黄豆快磨好了,喝不喝豆花?”小霍去病伸出小手:“我,我喝。”

  卫步把他拉回来,“每次都你喝,你喝过几口?最后不是给大兄就是给我们。没听她说,豆浆磨好还没煮。给我过来洗脸。”拽着小孩的胳膊朝脸盆走去。

  大舅不在家,母亲和姨母又回城了,“无依无靠”的小孩不敢皮,乖乖洗了脸,抹了他不喜欢的面脂,又用水漱漱口,才敢拉着阿奴玩儿。

  卫广去厨房舀热水的时候看到四个女奴的手裂开,总担心她们和面的时候手上的皮或血会和到面里头,终于明白他大兄买面脂的时候为何不介意给他家老奴捎一罐。随后想想他还有一罐没拆,给卫家老奴,叫她给她们。

  老奴以前无所谓,而卫长君真嫌弃。她又见卫广拧着眉头瞥那四人的手,接过面脂给她们,也不敢叫她们做豆腐,而是先让她们看看怎么做。

  这点小事终于叫四位女奴意识到她们和卫家人之间的差距。以致于也不敢把卫家老奴叫她们勤洗澡勤洗头的那番话当个屁给放了。

  话又说回来,茅房是卫长君前几天清理的,木柴和水不缺,孟粮几人无事可做,卫长君见他们跟木头桩子似的傻站着,这才叫他们下地薅红薯地里刚刚露头的草。

  红薯地长点草没什么。卫长君担心草长大有了种子,等到秋天落满地,明年地里小麦没草多。

  这几日太阳好,草除掉也没往外扔,留在地里叫太阳晒两日就死了。

  卫长君除草没蛮干,出一点汗反而舒服多了,像是身上的筋骨打开了。回到家把锄头交给赵大,卫长君靠墙拉伸身体。

  小霍去病终于有个听他话的玩伴很珍惜,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看到卫长君也拉着阿奴过去,盯着他打量,“舅怎么了?”

  “舅舅练功。”卫长君胡扯,“别打扰我。”

  小霍去病乖乖点头,然后到大门另一旁,跟卫长君学下腰拉手臂和腿。可他三头身丁点大,低下头,一脑袋扎到地上——懵了。

  卫长君吓得赶忙过去拉起他。没摔疼小霍去病没哭,回过神异常想不通,怎么跟他大舅不一样呢。

  阿奴回过神,控制不住嚎啕大哭。

  赵大吓唬他不准哭。三四岁大的孩子哪知道什么是奴什么是主,反而哭的更凶,小脸都哭红了。卫长君抬抬手叫赵大退下,“霍去病,看你把阿奴吓的。”

  小霍去病也被阿奴吓一跳,有什么好哭啊,差点五体投地的又不是他。

  卫长君觉着这孩子记玩不记打,也不能天天把他打的哇哇叫,就把阿奴拉过来,“不许吓唬他,哄好!他哭是以为你摔伤了,心疼的。”

  小霍去病拉住阿奴的手,学卫长君哄他哄阿奴。随着阿奴哭声渐小,小霍去病长舒一口气,累死他了,小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啊。

  卫长君也没离开,站在一旁看,“以后还敢吗?”

  小霍去病可逮住机会了,“舅舅怎么做的?”

  “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好比我吃一碗饭,你只能吃半碗。没什么技巧,就这么简单。”

  小霍去病不问了。

  卫长君挑眉:“我还以为你会说骗人。”

  小霍去病又觉着手疼,“舅,我们玩儿去。”拉着阿奴往屋里跑,赶紧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离开危险的人。他有预感,再多嘴又会中计,然后舅舅再打他一顿。别以为他小就不长记性。

  可惜小霍去病临走之前没忍住瞥一眼他舅,只是这一眼就叫卫长君看出他想什么,不禁笑骂:“小混蛋!”随后转向赵大,“以后他俩闹你别管。去病不听话,我正好用阿奴给他收收性子。否则他能上天。”

  虽说卫长君也是临时想到的,但并非夸大其词。他不穿过来,小霍去病的童年也就家和皇宫两点一线。来到荒郊野外,天大地大有山有水又有飞禽走兽,任由他野蛮生长,指不定捅出多大篓子。

  赵大应下,然后问饭后做什么。

  卫长君看一下木柴棚,“你和孟粮他们多弄些木柴。再过二十来天就忙了。午饭后随我下地。现在把车推出来,许君她们会拉糜子去八阳里磨糜子面。”

  听到脚步声,卫长君习惯性回头,看到老奴朝他走来。卫长君随她进去,“怎么了?”

  “韭菜还做吗?”

  卫长君:“洗好了?”

  “洗一把。”

  卫长君思索片刻,“切碎加点鸡蛋进去。你再和点面,鏊子拿出来,我用鏊子做韭菜盒子。你们饿了就先吃豆腐脑喝粥,我等青弟。”

  老奴不会做,但她看卫长君做过几次。到厨房一边和面一边教那四人准备韭菜,擦鏊子等等。

  卫长君去堂屋,往西一看,禁不住乐了,他大外甥正给阿奴擦眼泪:“还在哭?”

  “你哄!”小霍去病站起来,无奈地瞥一眼无声抽噎的阿奴。

  卫长君事不关己:“我吓的?”

  “我我——我不知道啊。”小孩声音很大,但心虚的不行。

  卫长君:“就知道跟我学?没你不学的!咱家没铜镜,你也去打盆水照照你多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