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是传说中被天怜爱的孩子(鹊家传奇) 双向情感障碍

  “鹊妙春!我的课你都敢睡觉?给我站起来回答问题。”讲台上的老教师一头银发。

  紫发少年不屑的站起来,带点悠闲懒散。

  “双向情感障碍。”教师轻叩黑板。

  “双相情感障碍(BD)又名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抑郁发作时,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

  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情绪低落或者高涨反复、交替、不规则呈现的同时,伴有注意力分散、轻率、夸大、思维奔逸、高反应性、睡眠减少和言语增多等紊乱症状。还常见焦虑、强迫、物质滥用,也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症状等精神病症状。

  病程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徙性、潮起潮落式病程不一而足,比如3个抑郁期跟着2个躁狂期。间歇期或长或短,间歇期社会功能相对正常,但也可有社会功能损害,多次反复发作后出现发作频率快、病情越发复杂的情况。”

  双相情感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2011年,WHO发起心理健康调查计划,包括我国深圳在内的美洲、亚洲和欧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2.4%(双相情感障碍I型、II型和未特定型终生患病率依次为0.6%、0.4%、1.4%)。

  年龄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调查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情感障碍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

  性别

  双相情感障碍I型男女患病率几乎均等,而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II型则以女性常见。

  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而女性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者病程中更多表现出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发病时间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可能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类型?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

  双相I型障碍

  至少1次躁狂发作。

  双相II型障碍

  从未出现充分的躁狂发作;至少出现1次轻躁狂发作和至少1次重性抑郁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患者表现为多次发作的轻躁狂症状,和多次发作的抑郁症状;不过,症状期的严重程度、广泛性或持续时间不足以符合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完整标准。

  双相及相关障碍

  物质/药物所致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表现为高涨、异常欣快或易激惹心境,可以伴或不伴在物质中毒或戒断期间,出现抑郁情绪。”

  “不错,你的学习态度还有待更进,坐。”教师挥挥手,鹊妙春坐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