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第六章 给古代人一点小小的震撼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第六章 给古代人一点小小的震撼

  楚颐在旁边支着耳朵听八卦,忙都忙不过来,吃完瓜一回家,王翠梅却已经收拾了一口袋麦子,说是要去交田税。

  大晟实行均田制赋税,土地在百姓手里流转,按人口数分给百姓田地,男子一般是五亩水田五亩旱田,女子五亩旱田。

  她们家人丁单薄,本来田就少,她爹去世以后,他的那几亩田地也被收回另分,如今家里只有十亩旱地。

  大晟田税高昂,一亩田就得收三斗税,按她家的田来看,总共十亩地,应交三十斗的田税,还只收麦子。

  听说要交那么多田税,每天起早贪黑的楚颐可心疼死了,他们家的麦子总共也就只收了七十五斗,这都快去掉一半了。

  因为要交的麦子多,楚颐也跟着一起去了。

  两人都背着背篓装麦子,从上坪村用脚走到临裕镇,等真到了镇上,肩膀也疼,腿脚也疼。

  收田税的粮长面前排起了长队,每个人都把自家的粮食倒到他面前的工具里去量,若是没量够,还得补上。

  到楚颐家时,一袋粮食倒下去,明明看着够三十斗的量了,粮长却说不够,还得再加一斗。

  楚颐想说什么,却被王翠梅捂住嘴巴塞到身后去了。

  粮长抓起一捧麦子看了一眼,和旁边记账的人说:“成色不好,再加两斗。”

  楚颐怒火中烧,非常想问候一下这位粮长的全家,什么叫成色不好?她们家的粮食是她看着一点一点收上来的,她娘来交田税时半分不敢以次充好,都是拿的最好的麦子。

  现在她终于知道出门时,她娘为什么要多背些粮食。

  原来其中原因在这,不管粮食多好,不管够不够数,上头的人总能找到些理由再克扣些粮食。

  至于克扣下来这些粮食进了谁的口袋,大家心知肚明。

  离开时,楚颐心绪复杂,她第一次见到这样中饱私囊的情况尚且愤怒,她的母亲、大晟的人民见了那么多次,又该何其愤怒啊。

  可他们是农民,是最卑微最低贱的,谁会管他们的日子是不是过不下去,谁会管他们是不是吃不饱?

  难怪整个上坪村,没有哪家能吃得起荤腥,大家都是一样的穷,一样的被欺压着。

  离开收税的地方,王翠梅又将攒的鸡蛋拿去街上卖,还好遇到个府里夫人要生产,府中的丫环将所有鸡蛋都买了,共得三百多文钱。

  这是家里的一个大进项了,王翠梅仔细的将铜钱装好,絮絮叨叨的说得省着花。

  末了见楚颐小小一个人儿,眉头皱得紧紧的,像个大人一般忧愁,便领她到处逛逛,好让她高兴高兴。

  来到一家卖包子的店铺,铺子门口灶台上几个蒸笼摞得高高的,正在冒着腾腾热气,店家在热气后面高声招揽着客人。

  叮当,叮当……一文又一文的钱被买包子的客人投进钱匣,楚颐听得很羡慕。

  啊好多钱!钱的声音真好听!她也想赚钱!

  一个包子被塞到她的手里,蒸得白白胖胖又松松软软,咬一口,包子里面是香香的肉馅。

  楚颐吃得眼睛都冒金光了,可算吃到肉了。

  可一回头,见王翠梅没吃,她便沉默了。

  将包子掰了一半递给王翠梅:“娘,你也吃。”

  王翠梅笑着将包子又塞回了她的手里,一个肉包子要三文钱呢,给瑾娘尝尝味道就行了:“你吃吧,娘不喜欢吃。”

  楚颐一边吃包子,一边将眼泪憋回去,呜呜太心酸了,等她赚了大钱,一定天天给她娘买包子吃。

  今日这肉包子难得吃到,楚颐吃的特别仔细,末了,看着还剩下一块的包子皮,她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小麦粉揉成面团醒发,蒸出来就是包子,若是烤出来……哼哼哼,大晟人民,没吃过面包吧,让你们见识见识。

  制作面包其实并不难,楚颐在现代时经常下厨研究东西。

  它的制作过程不复杂,难的是没有适合的烤制工具。现代烤面包用的是烤箱,再不济也有用明火的面包炉。

  但是她家只有灶房里的一个土灶,以及土灶上的一口铁锅。

  但这没有磨灭楚颐想要靠面包赚钱的决心,没有面包炉,她就用一个铁盆扣在铁锅上进行密封,模拟封闭环境下面团被加热的过程。

  今年新收的小麦用碾子磨得又细又白,若是平时,楚颐都舍不得吃,这次烤面包才舍得用。

  小麦粉加水加糖揉成面团,再盖上湿布,静置醒发半个时辰。

  醒发好的面团扯开时像蜂窝一样,一扯就拉丝,让楚颐想到了现代的水晶泥,那玩意儿也是这样。

  将醒好的面重新揉搓,排出空气,然后擀成片状,卷成长条形再切几刀,典型的吐司面包就完成了。

  再醒发两刻钟左右,就可以将面包放入锅中,盖上盖子烘烤了。

  从来没有用灶台烤过面包,为了不浪费珍贵的面粉和糖,楚颐将面包分成了几小块,用不同的火候来烤,就算这样,也失败了很多次。

  断断续续实验了几天,才掌握好了烤面包的火候,烤出不错的面包来。

  这天吃完饭以后,王翠梅就见自家闺女神秘兮兮的拎出一个篮子,隔着布巾,从篮子里透出一股小麦被烤熟以后的香气,但又和王翠梅在镇上见过的炊饼香气不同。

  只见楚颐从篮子里拿出一个表皮有些焦黄的面团,塞给王翠梅:“娘您尝尝好不好吃?”

  王翠梅接过面包看了看:“这几日我看你总往灶房跑,白面揉了一团又一团,家里平时吃饭都不舍得掺白面,娘还以为你在浪费粮食,差点都要骂你了。”

  楚颐挤到她娘身旁,古灵精怪的眨眨眼睛:“那您怎么又不骂我了呢?”

  王翠梅给她捋了捋头发:“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不会干出浪费粮食这种混账事来。”

  楚颐没脸没皮的笑了一下,不管哪个时代,娘总是无条件的对她好,相信她。

  王翠梅拿起面包,仔细端详,这面团表皮微黄,不像烧饼那样硬,松松软软的像棉花一样。

  她撕下一点来送入口中,微甜中带着一股麦子的香味,和以往吃过的包子和馒头都不同。

  “这面团确实烤的不错,娘从来没有吃过,倒是个稀罕玩意儿,这叫什么?。”

  楚颐捂嘴偷笑,别说您,整个古代都没人吃过,她说:“这叫面包。”

  王翠梅问:“往日里也没见你这么做过,这是哪来的做法?”

  楚颐知道不好解释,她如今的身份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半大女孩,既接触不到书籍,也不可能看到别人做。

  所以她便扯起了神学的大旗,神秘兮兮的对她娘说:“娘,我这几日夜里,总会梦见有人做这个,像是在教我一般。”

  王翠梅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是这么个原因,她皱眉问楚颐:“真的?”

  “是真的,怎么揉面怎么烤,示范得可清楚了。”

  王翠梅略一思索,就问她:“这话你同别人说过没有?”

  楚颐赶紧摇头:“没有没有,我怎么会同别人说呢。”

  王翠梅便思索起来:“……当年给你算命的道长也说你命格奇特,生来就异于常人,没想到你竟能梦到这些……或许这就是道长说的异于常人。”

  楚颐松了一口气,好了,她娘已经帮她找到解释的理由了。

  楚颐便趁热打铁同她娘商量:“娘,您说镇上有人卖包子,那是拿面揉的,这也是拿面揉的,我们能不能拿去镇上卖?”

  王翠梅先是皱眉:“这……妇道人家怎可抛头露面学商贾做买卖?”

  大晟共分“士农工商”四种阶级,官老爷、秀才举人受人敬仰,商贾最末,有些做买卖的大商贾虽然家财万贯,却也很少被人瞧得起。

  再说,王翠梅一个寡妇,抛头露面去做买卖,容易被村里人背后嚼舌根,说些难听的话。

  楚颐也知道她的顾虑,但为今之计,只有让家里先富起来,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王翠梅一人操持家里外面,身体早已累垮。

  有时在夜里,她能听到她娘腰疼得睡不着,一直在轻轻给自己捶腰的声音。

  于是楚颐便仗着自己只是一个七岁小孩,开始撒娇打滚:“不嘛不嘛,人家都有花头绳,瑾娘也要花头绳,娘我们去做买卖嘛好不好?好不好?”

  王翠梅就这么一个闺女,再加上楚颐小小的人儿又是眨巴眼睛,又是扒着她的膝头撒娇,她一时没顶住,便同意试一试。

  王翠梅也有自己的私心,自从孩子没了爹,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连想要根花头绳都匀不出银钱来买。

  这次去镇上卖面包,若是真有人买,能做成生意,她王翠梅便豁出这张脸去了也要卖。

  别人爱怎么讲就讲吧,她权当听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