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三休四!员工怕我破产偷偷加班 第30章 从三亚飞回来,就为了加班?!

《上三休四!员工怕我破产偷偷加班》第30章 从三亚飞回来,就为了加班?!

  林伯好像不知道累,一整天没看到他坐下喘口气,他一会跑前面剃头铺子了几眼,看看有没有客人找来,如果有客人来,他就吆喝几句:“瓢老头喝醉了,不要等他了,他醉二马三的刮不了脸,明天再来找他吧……”

  他再去院门洞子站会儿,佝偻着腰,眯着眼睛贴着两扇门的缝隙,瞅瞅巷子里的动静,巷子里没有什么变化,多了一堆稀碎的叶子,整齐点都被孩子们捡回家烧火了。院门口对着苗家的后山墙,苗家也静悄悄的,苗先生很少出门,听曲老头说他旧伤复发,唉,有时间定去探望探望苗先生,他是个好人。

  往大街上探探头,各家铺子开了门,冷冷清清,没有生意。几个掌柜的坐在或者站在柜台里,有的打着盹儿,有的呆呆注视着铺子门口,心情都刻在脸上了:百无聊赖。

  街口路旁边蹲着几个车夫,他们互相看着对方,摇摇头,嘴里也不搭话;有的贴着墙跟拐角躲着风站着,眼睛盯着行人的脚步;有的在车簸箕上坐着,把破毡帽扣在头上,深深垂着头,全凭机灵的耳朵听着近处、远处的声音。

  林伯没有什么嗜好,不抽烟,不喝酒,有时候看着他拿着针线缝补衣衫,或者把一块毛巾一剪子绞两半,用针线锁锁破碎的边,然后把一个角折起来,两边再缝上一根布做的细绳子,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婴儿肚兜。到了傍晚,街上人多了,他就把做好的婴儿肚兜拿到铺子门口,摆个地摊……瓢爷取笑他,怎么会做这玩意儿?林伯嘿嘿一笑:谁规定男人不准会针线活?裁缝铺子师傅大多都是男人,俺一个卖绸缎的多多少少会一点不稀奇,哈哈哈。

  看着他没有多少烦恼,乐津津的嘴角抿着微笑,其实他一个人静静坐着时也喜欢自言自语、念念叨叨,饱经风霜的眼角滑落一滴两滴泪,那是他在思念他的两个儿子。

  林家大小子林浩与小小子林宇相差两岁。大儿子林浩性格有点木讷寡言,皮肤细白,鼻梁坚挺,嘴角上扬,模样俊秀像个女孩子,自小不淘气,喜欢安静,喜欢坐在他母亲身边,看着他母亲穿针引线。长大了他也喜欢捣鼓针线,看到谁的衣服碎了一个洞,他好像看到了最有趣的事情,他会坐在某一个不被别人叨扰的地角,认真缝补着那个破洞。

  二小子林宇长得高大,黑眸隐藏着锐利与机灵,有时候搞怪冷酷,有时候又热情似火,也有一张英俊潇洒的脸,性格与他哥哥相反,自小爬树掏鸟窝是常事,他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青峰寺。青峰寺老主持每天清晨习武强身,林宇抓住了规律,天不亮他就跑上了青峰寺,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吃饭的时候也找不见他,晚上睡觉时林伯给他留着门,听到他蹑手蹑脚的声音,林伯母埋怨一句:“还知道回家?饭在锅里熥着呢。”

  当年林家绸缎铺子买卖景气,林伯手里有一些积蓄,看着有钱人家把孩子送去大城市上学,他和林伯母商量,送两个孩子去济南上学。两个小子不仅仪表堂堂,还德才兼备,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济南府中学堂,这是林伯走到哪儿骄傲的资本。

  因为两个孩子优秀,上门提亲的也不少。经过千挑万选,选择了在青峰镇开粮店的徐家俩丫头,这两个丫头与林家两个小子在一条街上一块长大,可谓青梅竹马,这事大人还没说出口,孩子们就同意了。

  1938年春节前一个月,两家坐在一起商量孩子的婚事,两个儿子突然站起身,吞吞吐吐说,他们要出一趟远门,婚事先放一下。双方家长都大吃一惊,以为孩子们闹别扭,互相怄气。

  第二天徐家两个丫头跑来林家说,她们要结婚,结了婚再让他们哥俩走。

  从两个丫头羞羞答答、左一言右一语、躲躲闪闪的话语里,林伯知道了两个儿子心里想什么,他们要参加抗日队伍,上战场打鬼子,打仗就会死人,儿子们不愿意耽误女孩子……两家大人一商量,遵从两个丫头的意思,在他们哥俩离开家门之前,把四个孩子的婚事办了。就这样,两个儿子被两家大人逼着举行了婚礼,办了酒席。本以为两个儿子结了婚成了家,让女人束缚了野心,大家放弃了警惕,谁知道,除夕的饺子刚下了锅,两个儿媳妇找不见各自的男人了,两个小子不辞而别。

  这一晃三年过去了,两个孙子都三虚岁了,两个小子做了爹都不知道,不知道他们哥俩在忙什么?不仅不见踪迹,更杳无音信,只从苗先生那儿得到片言只语,说两个小子挺好的,林伯心里也宽松了不少。前段时间,亲家带着媳妇和两个孙儿回了乡下,也不知乡下的日子怎么样?

  林伯心里的惦念无处诉说,他不想与老伴说,自从两个儿子离开家,老伴每天走进儿子住的房间,摸摸儿子盖过的被子、用过的东西、看过的书,嘴里喃喃自语,脸上默默流泪,他不想看着她流泪;外人他不敢说,怕隔墙有耳,又怕知人知面不知心,被鬼子知道两个儿子真正去向,那还了得。

  林伯每天在门口摆个地摊不为了别的,只为了能等来他日夜思念的人。

  夕阳西下,雾气包裹着红霞,渐渐消沉。南北大街上人还是有的,做买卖的比闲逛的人还多,尤其这个时间点,下工的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斜斜歪歪走在人群里,满脸憔悴;大敞着怀,露着根根肋骨,塌陷的肚子能放一个足球;懒洋洋的耷拉着眼角,时刻瞄着地面,希望捡到一枚铜板,还是一棵小葱?

  各家老板瞪着企望的眼神,唇角嚼着唾沫星子,殷勤地招呼着从眼前走过的行人,行人没有停下脚步,只留下一阵风,携卷着脚底下一层尘土。

  苗简已夹在人群里,他长褂外面加了一件无袖坎肩,没系扣子,高高的衣领紧紧拘着他细瘦又短的脖子,给人感觉他的脖子被一根绳子勒着,脸上露出烦躁又喘不上气的表情;他一只手里抓着一本书,另一只手提着长褂,脚步磨磨蹭蹭;他缩着脖子、纵横着脊背,他的四只眼斜睨着半空,不知他在看什么,嘴里念念叨叨,像是被天空一簇簇、一片片、一翩翩雾云吸引,他自命不凡,与众不同,能独览那么美的景色;别人都是凡尘俗子,暴殄天物,只会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累。

  “你踩到我了。”前面人转过身,发指眦裂,捋袖揎拳,吓得苗简已把头塞进了胸腔。

  不大的风摇晃着路旁的树,几片孤零零的枯叶被没有水分的叶柄牵强维系在枝头,承受不了半丝风力,飘飘而落,落在行人的身上,落在苗简已的头发上,他也没有感觉到,没有人告诉他头上有一片树叶,认识他的不想说,不认识他的懒得说。他顶着那片不绿不黄的树叶继续往前走着,把手里的书夹在了腋下,眼睛不再高傲地盯着半空,小心翼翼盯着走在他前面人的脚后跟,他不怕不讲理的,他有三寸不烂之舌,无理搅三分;他怕再遇到横的与不怕死的,没地说理去。

  林伯的摊位就在门口前的路边上,地上铺了一块破布,十几个毛巾做的婴儿肚兜整整齐齐摆在上面;他屁股下面坐着一个小马扎,他的眼睛瞄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一个乞丐躲在对面的裁缝铺子门口,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破碎的洞口露着黑黝黝、脏兮兮的皮肤,鸡窝头发遮住一双大眼睛。林伯与那个人的眼睛相撞,他心里“咯噔”跳了一下,他的屁股从小马扎上抬了起来,他的上半截身子往前探着……

  “林伯,您看到了什么?”孙香香尖利的声音从苗家面馆台阶上飘了过来。

  林伯身子一哆嗦,打了一个寒噤,挪挪一只脚,“扑腾”跌坐在小马扎旁边,他赶紧爬起来,一边拍打着屁股,一边重新坐下。

  昂起头,竟然鬼使神差地向孙香香笑了笑,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少奶奶,您不忙呀?”

  孙香香也感到诧异,自从她来到青峰镇,这是头一遭林伯如此尊称她,要搁在平日,林老头见到她早把头扭一边去了,像是谁欠他似的?又好像他们之间上辈子是死对头,她也看不惯他的一副臭德行。

  孙香香把双手揣在怀里,嘴角一抽抽,瞳孔里射出两道凌厉的光;嗓子眼里“哼”了一声,心想,今儿林老头无事献殷勤,必有鬼;她纵起肩膀,往裁缝铺子的方向抖抖脑袋,少顷,眉梢拧在了一起:刚才坐在裁缝铺子门口台阶上的乞丐哪去了?明明看到他与林老头对了一下眼神,他们好像早就相识,他是谁?

  林伯坐正身体,自说自话:“有台缝纫机就好了,手工缝制怎么也不如机器针脚均匀,唉……”

  听到林伯唉声叹气,孙香香把探出去的头收了回来,她恶狠狠瞥斜了林伯一眼,“那个剃头师傅去哪儿了?一整天不见他的影子,上午听到好多人敲门,那些人一点素质都没有,看关着门还敲什么敲?声音震耳欲聋,让俺胆战心惊,午休都无法闭会眼睛……”

  林伯没有搭话,他故意装作没听见的样子。

  “你没听见俺说话吗?林伯__”孙香香跺了跺脚丫,声音里带着恼怒:“您老的耳朵背了吗?”

  “少奶奶,您问什么?俺没听见呀。俺真的老了,老了耳朵不好使了,一天不如一天……这天马上冷了,要准备点煤。”

  “你打什么岔?俺问你,那个剃头师傅哪去了?”孙香香声音提高了几倍。

  从苗家面馆门前走过的行人听到孙香香的吼叫,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向她张望着,看着孙香香唯我独尊的表情,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随即离去。

  这个时候,苗简已的脚步到了台阶下。林伯举起一只手与苗简已打招呼:“苗少爷,您下班了?您的头上……”

  孙香香也看到了苗简已,看到了他头发上竖着的那片树叶,那么显眼,好像存心挑衅她的威严。她急冲冲跳下了台阶,一伸手从苗简已头上把那片树叶撸了下来,她下手太快,太狠,太着急。苗简已竟然“嗷嗷”叫了两声:“你干什么呀?头发,俺的头发……疼,你拽掉俺一缕头发……”

  趁着两个人唧唧歪歪时,林伯把地摊收了,他一弯腰抓起马扎,一扭身钻进了剃头铺子。

  回到院子,林伯放下手里的包袱和马扎,抡起墙边杵立的笤帚,直勾勾盯着地上的落叶,没扫一下。

  他眼前出现了那个乞丐,那双眼睛多像老二林宇呀,那小子一双大眼睛随了他的母亲,黑眼球大,几乎看不到白眼球,都说黑眼球多胆儿大,他的确胆儿大,他这个时候回青峰镇做什么?

  几片椭圆形的石榴树叶缓缓飘落,有几片擦着他的肩膀落下,伸出皱巴巴的大手,一片叶子悠悠落在掌心里,攥起拳头,凉飕飕的感觉,又一年的秋天,不,秋天已经接近了尾巴,冬天马上就到了。

  听到林伯的声音,林伯母扶着墙走出了屋子,昂起松垮垮的脖子,使劲瞪着眼神,她的眼睛看东西越来越吃力。

  她本是一个胆大的女人,自从五年前眼睛看不清了,她的胆子越来越小,郊外的炮火隔三差五响一通,她更少走出院子,除非铺子有事,或者有人无事生非,她都要去看看,她怕她的老伴吃亏。铺子租出去了,她的活动范围只有这个院子,和后院的鸡窝。

  她也不允许林伯出门,去旁边的苗家也不行,除非苗先生让曲老头上门招呼他,她怕街上不安宁,唯恐林伯有闪失。她知道她老头脾气急,就像这秋天的干草叶子,一点火就着了。

  她耳朵不聋,上次一个女的到家里来看丫头,在院里与林伯撂了一句话,说苗家儿媳妇跟日本人好上了,她更担心了,担心院门外面有鬼子转悠。

  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就这几年的时间,她操心,操心没有音信的两个儿子,也操心住在乡下带着两个幼小孙子的儿媳妇,怕鬼子进了村子她们还在睡觉,怕鬼子烧了屋子没地方住,怕鬼子抓女人……

  “老婆子,你在找什么?”林伯有点好奇,从上午开始,她的眼睛总是看着铺子的方向。

  听到老头的问话,林伯母停下了脚步,后背依靠着窗台,面对着院子:“那个,那个瓢兄弟该回来了,今儿天不亮他们就走了,路上顺利的话,这个时候该到家了。”

  “老婆子,不要再操心了,丫头好多了,不在乎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丫头在屋里做什么呢?”

  “又睡了,她今儿喝了一碗小米粥,一碗,整整一碗,给了她一块咸菜,她说真好吃~这个光景下没有好吃的,最多加一个鸡蛋,不是那个女子送来几斤小米,都不知道给她吃什么……唉,那女子跟你说了好多话,俺哄着小九儿没听清,老头子,她说了什么?她告诉了你什么?”

  林伯知道老伴是问许连姣,他沉默了片刻,岔开话题:“俺也不认识她,她什么也没说,一个朋友托她送点小米给丫头。这件事你最好忘记它,少操点心,如果想让你知道,俺绝不会瞒着你……丫头嘴里没味,咸的刺激味觉,说明她好了,早知道不让他们去坊子碳矿区了,那儿有鬼子的驻军……”

  “哪儿没有鬼子?丫头说,她两年没见到她的父亲了,真可怜,瓢兄弟他们若真的能把丫头的爹找来,让他们爷俩见一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林伯母说着说着又想起了她的儿子,两个儿子离开家三年了,这三年发生了多少事情呢?他们还好吗?……想到这儿,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滑到了她的腮帮子。就在这时,几架飞机从天上飞过,“突突突”的声音似乎在头顶,震得耳朵“嗡嗡嗡”响。

  林伯把手里笤帚扔在墙根下,踮着脚尖,手搭凉棚,抻着脖子往天上眺望着,乌黑的天空飘起几缕白烟,弯弯曲曲、延延续续,漫延过远处的青峰山。

  飞机往前又飞了一会儿,从它的肚子里跳出几个大“跳蚤”,“轰隆轰隆”擦亮了半边天……不知有多少人被掩埋在那轰隆声里?小白瓜的父亲就是被鬼子飞机炸死的,他的娘也可以说被鬼子逼死的。小白瓜每天吃过早饭去妓院上工,不到天黑不回家,为了填饱肚子,为了那口吃的,小小年纪要看人脸色行事。

  想到这一些,林伯把伛偻的身子往上挺挺,站得笔直,像要与谁拼命似的;清瘦的双腮就像拉紧的弓弦扯着脖子上那点皮,又像绷紧的弹弓,皱巴巴的脑袋就是一枚弹珠,蹦出一声长叹,随着风跑向了半空,追着远去的飞机。

  他多么希望那飞机是中国的,中国飞机扔炸弹把鬼子在镇子外面的炮楼炸了。近段时间,进出镇子的人少了好多,鬼子在镇子四个进出口设了岗哨,不知鬼子为什么这么紧张?发生了什么?

  少顷,林伯无可奈何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瞬间垂头丧气,他也明白,他一个人站直了没用,需要大家都能够往前站,携起手来,就像那一些抗日将士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

  “老头子,你想起了什么?”林伯母以为老伴和她一样想起了他们的两个儿子。“想起了咱们儿子,是吗?孩子们结婚,左邻右舍都来贺喜,亲朋好友的马车挤在巷子里,好多人埋怨无处下脚,那天的热闹席面历历在目……鞭炮声响了一上午,红色的纸屑飘满街头巷尾。”

  林伯垂下了头。

  半天,林伯母没听到老伴的回答,她也明白,她的话戳中了他的泪点,老伴嘴里虽然不说思念两个儿子,他心里的牵挂不比她少,她不想让他难受,她往前摸索着走了一步,叨咕着:“这天冷了,今天比昨天冷,俺感觉到了,冬天的煤也该买了。等瓢兄弟回来,让他和你一起去,两个人互相有个照应,俺也放心。”

  林伯点点头,老婆子说得对,无论怎么样,这几天都要去镇外的柳家煤场跑一趟,把今年冬天的煤买回来,越往下拖,天越冷,煤就会涨钱,鬼子又不愿意把煤卖给中国老百姓,这煤是中国的,为什么是日本人说了算?

  “这事不用你操心,瓢兄弟不在俺就不能去买煤了?这两年孩子们不在家,还不都是俺自个去的……进出镇子要去办一个通行证,明天俺就去办一个。”

  小敏醒了,院里林伯与林伯母的对话她听在心里,她提醒自己不能再躺着了,必须起来,应该做点什么,哪怕去捡点劈柴减轻林家一些负担。想到这儿,她一手抓着炕沿坐了起来,感觉身体轻快多了,不知道是郎中的药的作用,还是林伯今天烧的桃树枝管用了?她把双腿耷拉到炕下,把抓着炕沿的手挪到墙边的桌子上,趿拉上鞋子。把眼睛穿过窗户,外面的天黑了,屋里也黑了,她伸出手从桌子上拿起火柴。

  屋里的灯亮了,颤悠悠的灯苗跑到了院子里。

  眼前的屋子并不大,炕靠着南墙根,炕上铺着两床褥子,上面铺着印花床单,被子也是绸缎的,这都是林家铺子自己卖的布料,有点掉色,一看就知道好多年了。

  炕西头是木柜子,三层隔断,第一层放着一个笸箩,笸箩筐里放着针线剪子之类;中间有几个抽屉,抽屉里放着烂七八糟的什物;最下面一层又宽又长,是空的,不睡觉的时候,铺盖卷卷起来塞到那里面去。

  南墙中间是一个大窗户,窗棂上的牛皮纸已经泛黄,硬硬的、脆脆的,风一吹“哗哗哗”响;炕下面西墙根放着一张四方桌,桌子上方的墙上有一个书架,书架从桌子这头连到北墙,上面摆着书籍,还有砚台和几只毛笔,还有高高的一摞线装的“四书”、“五经”之类;桌上有一盏玻璃灯,火苗静静燃烧,照得屋子亮堂堂的;北墙边有两把椅子,椅子中间是一个高过椅子扶手的茶几。可以想象这间屋的主人坐在椅子上的情景,翘着二郎腿,一只手里捧着一本书,一只手里端着一杯茶,眼睛里闪着火炬般的光,嘴角上扬,微微一笑很欢喜的表情。

  此时屋里散发着浓浓的中药味,一张口钻进喉咙,咽一下口水,都是苦的。

  正中间屋子左右砌着灶台,有一个通院子的屋门,屋门对着院子的石基路,直通门洞子。

  窗外的林伯母眼前闪过一丝明光儿,像是天忽然亮了,屋里有挪动脚丫的声音,她一惊,招呼她的老伴:“快去看看,丫头好像下炕了,她把灯点亮了,让她再躺会儿,不要动……”

  “她才十几岁,扛得住病魔,让她出来透透气也好,俺去烧点水,多喝热水,再熬点粥……老婆子,你也不要着急,这半个多月不接收地气,正常人也会生病,你在这儿待着别动,让她自己出来,活动活动对她没有害处。”

  小敏走到屋门口,探着头往院里撩一眼,风夹着一层尘土在院子墙角旮旯里盘旋;屋里的灯穿过了窗户,落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干枯的枝条上挂着几片恋恋不舍离去的焦叶,如履薄冰;张牙舞爪的、枯窘的枝条在地上、墙上摇曳,像不甘平庸的困兽不愿意随萧瑟的秋风落入尘埃,抵死谩生。

  躺了半个多月,没想到郁郁葱葱的石榴树已经凋零。小敏往前走了一步,身体虚弱无力,头晕脑胀,好像在做梦。躺着的日子里,她多次梦到母亲,母亲在梦里嘱咐她好好活着,找到两个姐姐。细心算算,与二姐相认一年多了,二姐这个时候一定见到了大姐,大姐长得漂亮吗?像谁?像父亲吗?还是像娘?二姐说她不记得娘的样子,只记得娘从来不大声说话,声音绵软润泽、温柔细腻……大姐也许会记得娘的样子,不,大姐离开家时不到三岁,她怎么会记得娘的样子?有一天自己要把娘亲的模样绣下来,让姐姐们看看娘有多漂亮,有一天带着两个姐姐给娘亲去上坟,娘亲地下有知一定会高兴。

  风撩起小敏额前的几缕散发,她缩了缩肩膀,打了一个冷战。骤然眼前出现了许家孙小姐许连姣的影子,非常清晰,她不知那是不是梦?睡梦里孙小姐的手拂过她的额头,那双小手软绵绵的,很温暖。

  想到这儿,小敏看着垂着头准备踏进屋子的林伯,林伯的额头布满深深的皱纹,眼睛里透着混浊的光,两条灰白的眉毛皱蹙在一起,兀自郁郁不乐,不知他想起了什么?在灯影下,沟壑纵横的脸颊涨得通红。

  小敏想问问林伯:是不是许家孙小姐来过了?在她迷迷糊糊躺着的时候,听到孙小姐与林伯说话,孙小姐说今晚上爹就到了青峰镇,不知是自己想爹了,还是耳朵听岔了?

  院门口传来小白瓜的呼唤:“林伯伯开门……”

  林伯收住脚步,关切地看着小敏说:“丫头,别到院子里来,有风,在屋门口站会就可以。待会俺去做饭。”林伯说着扭身往院门口走去。“白瓜,林伯伯来了。”

  林伯母扶着墙边,一步一步靠近屋门口,举起粗糙的手往前伸着,她想摸摸小敏的头。小敏赶紧把一只小手送到老人的大手里,老人用另一只手爱惜地抚摸着,絮絮叨叨:“这小手太瘦了,还可以,有热乎气了……”

  林伯母的手在抖动,有点凉,小敏往老人身上看了一下,老人身上只有一件薄薄的夹袄。“林伯母,您冷吗?”

  林伯母颤巍巍摇摇头,“不冷,不冷,春捂秋冻,你不可以,你不可以,你刚刚好点,千万不能再冻着。”

  “谢谢您!”小敏双手离开了门框,扶在腿上,深深鞠躬。这是她这半个多月最想说的一句话。

  林伯打开院门,小白瓜怀里抱着一堆东西钻了进来。

  “敏姐姐,你起来了,太好了,那个莹霞小姐给你几个苹果,她说感冒了吃了苹果就好了,她还说她有时间来看你。”小白瓜滔滔不绝地嚷嚷着,欢欣雀跃跑近小敏的身旁。

  莹霞是谁?这个名字似乎听到过,是小白瓜第一天去妓院上工回来那天晚上,他说那个莹霞姑娘给他一块面包……这个莹霞姑娘认识她?

  “林伯,今天您没出去摆摊吗?”小敏想问问林伯在街上摆摊看到什么人没有?她总觉得,在她生病之前,有一个女人的身影在尾随她,凭感觉那个身影像个女人,不想坏人。那天孙香香要用顶门杠砸她,如果不是那女人吆喝了一声惊动了瓢爷,她不可能活着,她为什么生病?就是因为那天受到了惊吓,再加上白家的那场大火,让她雪上加霜,一下被击倒了。

  “去了,回来了,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人,心情不好,就回来了。”林伯语气轻巧。小敏没有多问,她猜测林伯看到了孙香香。

  吃罢饭,林伯母带着小九儿和小白瓜早早睡了,林伯披着衣服坐在院子里,月光撒在屋顶,朦朦胧胧,像被水泡着,不是透亮的水,更像雨,似雨水沥沥拉拉撒在玻璃窗上,模糊不清。

  敏丫头屋里的灯亮着,灯光把她忙碌的小身影投在窗户上,她一只手里攥着绣棚,另一只手飞针走线,她要把那一些婴儿肚兜上绣上几朵石榴花,和几个石榴果,有了这一些花样定会吸引客户,总比单调颜色好卖。林伯想把心里话告诉小敏,他不是为了卖几个婴儿肚兜而去摆摊,而是在等他离家多年的两个儿子。

  想起孙香香那双怀疑、狡猾的眼神,林伯心里簌簌发抖。他不是害怕,而是担心,担心自己的儿子有危险。

  夜还没有进入三更,风凉了。院门真的被人从外面敲开了,他知道瓢爷回来走铺子的门,走院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傍晚看到的小小子,他真的回来了。

  林伯激动地站起身,他的腿有点哆嗦,他嘱咐自己不要弄出响声,落脚轻点,轻了抬不起来。他弯腰在自己大腿上使劲拧了一下,提醒自己镇定,不要忘了南边邻居住着苗家,苗家不害怕,最可怕的是孙香香,她能不费吹灰之力让荣婆子的大烟鬼丈夫永远闭上嘴巴。

  荣婆子失踪半个多月了,她的那个大烟鬼丈夫天天到苗家面馆蹭吃蹭喝,还四处张扬要把孙香香告了。没过几天,那个大烟鬼的尸体就躺在了狮子桥下面,身上有几个枪眼,只有日本人和青峰镇警察有枪,警察没有日本人的命令不能替孙香香杀人,只有一个可能,杀大烟鬼的是日本人。听说孙香香与日本人睡进了一个被窝,这事真假不知道,街口人们在偷偷议论,有议论就不是空穴来风,这个岁月,没有闲情逸致抟空捕影。

  “爹,您在。”林宇的声音压得很低,他的脚步比他爹还轻,可以说落地无声,听口气沉着冷静。

  “在,在。”林伯说话走调了,结结巴巴。

  门开了,一袭月光迎面而来,林伯有点不适应,他眯眯眼,把一扇门开的大点,一个直溜溜的影子一闪身进了院子。

  林伯站在原地没动,他忘记了关门。

  林宇转身轻轻推上门,把门栓横在两扇门上。“爹,您别害怕。”他一边说着,一边拉着他爹的手往院里走。

  “你,你怎么回来了?”林伯半天才问出一句话:“不走了吗?”

  林宇摇摇头。林伯没看见,不是因为天黑,而是他一直垂着头,紧张、害怕、担心、又激动,三年了,总有一个活着回来了。

  往前走了几步,他猛然停下脚步,用颤抖的双手抓住他儿子的胳膊,孩子比他高出一个头,他昂起头才能看清儿子的一双大眼睛,“让俺看看你,没少点哪儿吧?”

  林宇笑了笑,他的一双眼睛在夜色里闪着星星之光,“没有,爹,俺好好的。俺大哥也很好,他让俺带话给您和俺娘,不要担心他。”

  坐在北屋炕上的小敏听到了院里的声音,她以为瓢爷和宝儿回来了,仔细听听,又不像,是林伯和一个青年说话,声音很小,她沉默,把手里的绣活儿往桌子上的灯下展展,翻来覆去看看,收回来,继续一针一针上下穿着线。

  “爹,瓢爷回来了吗?”林宇的问话吓了林伯一跳,听儿子话里意思与瓢爷很熟。

  “没,俺正在等他们。”林伯没有说出心里的疑问,近段时间他隐隐感觉瓢爷不是一般人,不仅神出鬼没,做事有见解。今夜儿子一席话,他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待会俺跟着顾大叔回石河村。”林宇的话再次让林伯大吃一惊。难道近段时间林家发生的事情儿子都了如指掌,他一直在青峰镇?

  “俺娘好吗?爹,俺有点饿,家里有没有能吃的?”

  “有,有,锅里还有一碗小米粥,还有几块饼子。俺这就去给你拿……”

  “爹,您和娘都好……”林宇跟着林伯进了屋子。

  小敏听到了林宇嘴里喊着爹娘,她猜测是林伯的儿子回来了。她住的这间屋子就是林伯儿子住的,他回来了,她必须给人家腾出来,想到这儿,她把手里的绣活放在炕沿上,把双脚踏在地上的鞋子上,走到门口,挑开门上的布帘子,屋里的灯照在一个蓬头垢面的青年身上,这个青年身材高大,不胖,虽没有竹清松瘦,也胖不多少,但非常有精神,脸上露着宽厚的微笑。

  “你好!小丫头。”林宇温和地笑了笑:“俺这身衣装不会吓着你吧?”林宇见到小敏没有吃惊,小敏的事情他已经从姚訾顺那儿了解了一些。这次他赶回青峰镇是为了跟着顾庆坤去石河村,接替崔耀宏夫妻的工作。

  “没,”小敏摇摇头,躬身行礼:“您好。”

  林伯趴着身子掀起锅盖,从蒸篦子上拿起一块饼子放在一碗小米粥里,又从筷子笼抓起一双筷子,递给林宇,“吃吧,饿坏了吧,你坐屋里吃吧,丫头正好还没睡,丫头,待会儿你爹要来,你要等着。”

  “真的?是真的?俺爹要来。”小敏语气里带着激动,听到爹要来,她发自内心的兴奋。

  林宇真的饿坏了,他双手捧着碗,坐在屋子的椅子上,埋着头大口大口往嘴里扒着米粥。林伯和小敏站在炕沿边上,看着狼吞虎咽的林宇都没有说话。

  林伯眼泪汪汪,他心疼,不知儿子多少天没吃饭了?他抬起衣袖擦擦脸,准备去给儿子倒杯水来。

  小敏这才打量了一下林宇,这个男人最多二十几岁的模样,满脸污垢,一身露着肉的衣服,还有一堆烂七八糟的头发,不知他在哪儿弄得这么狼狈?林伯也不知道给他找身干净的衣服换上。

  东间屋里的林伯母听到了她儿子的声音,又惊又喜,她慌忙赤着脚摸索着溜下炕,踢蹬上鞋子,走到屋门口,她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耳朵上。

  就在这时,铺子那边传来了脚步声,两个高大的身影一前一后进了院子,沿着屋檐快步绕进屋子。

  林宇放下手里的空碗站起身,向前迈了两大步到了正间屋,与两个进屋的人打了一个照面。

  玻璃灯上的火苗穿过了屋门,照在两张风尘仆仆的脸上。瓢爷红光满面,汗水浸湿了他下巴颏上一缕胡须,鹳骨上的汗珠子大颗大颗往下滚着。

  顾庆坤一身脏兮兮、灰不溜秋的衣服满是煤灰;额头上的汗水从浓长的眉毛上坠落,从菱角分明的脸上一直滑到他宽大的下巴,像铺着霜气的耕田,被犁杖翻起了一层层带霜气的硬泥块,一垄垄的。

  “是瓢爷,是顾大哥吗?”林宇上前一步抱拳施礼。

  瓢爷和顾庆坤同时站住身体,愣了一下,抱拳回礼,问道:“您是?!”

  林伯从林宇身后挤到瓢爷二人眼前,心里藏不住的欢喜,弯弯着笑眼:“是,是我二小子林宇呀,他回来了。”

  “林宇?二少爷。”瓢爷向林宇伸出了大手。

  小敏扒着门框往外探着头,她看见了爹站在锅灶旁边,她愣了,愣了好久,她以为这是梦,她不相信这是真的,抓起衣襟擦擦眼睛,忽然立起身来窜出了门槛,喊了一声:“爹!”

  听到女儿的呼唤,顾庆坤身体哆嗦了一下,他顺着声音奔过去,蹲下身体,敞开双手,“三丫头,我的三丫头,是你吗?”

  小敏流着泪扑进爹的怀里,她心里有千言万语化成了连绵不断的泪,泪水一串串打在顾庆坤的肩头。

  顾庆坤哭了,眼前就是他日夜牵挂着的三丫头,她长高了不少,身形清瘦,看着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心生可怜。

  路上瓢爷把小敏在弥河城隍庙认识巴爷,在潘家村与潘嫂生活了一年,潘嫂牺牲后她带着一个月大的小九儿到了青峰镇…发生的一切一切都告诉了顾庆坤,顾庆坤都蒙了,他没想到他的三丫头小小年纪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还把巴爷的儿子安全带出了被鬼子包围的潘家村。此时,面对着他的三丫头,他想说,这才是俺顾庆坤的丫头,他没说,只有高兴的眼泪,高兴他的小丫头还活着。

  他用大手轻拍着女儿单薄的后背,“丫头,别哭,别哭,爹在这儿。”

  东间屋里,林伯母已经涕不成声,突然炕上的小九儿“哇”一声哭了。

  瓢爷脑子里冒出了巴爷,他的大眼睛盯在林宇的脸上,“那个巴爷呢?他还好吗?”

  林宇垂下了头,嘴里喃喃着:“那天为了引开鬼子,他……鬼子追他到了黄河边上,他跳了黄河,他说我们还年轻……”

  听到林宇说巴爷的事儿,小敏哭的更伤心了。在她的心里一直盼望着巴爷还活着,这一刻,这个消息像山崩地裂,小九儿失去了娘,又失去爹,他那幺小。而自己还有爹,爹就在眼前,“爹……”小敏用胳膊搂着爹的脖子,把下巴贴在爹的肩头,泪水就像奔腾的小河,她为巴爷哭啼,为小九儿哭啼,为自己能与爹相聚而哭啼。

  林宇的话音没落,院门口的两扇大门被人从外面敲响,“咚咚咚”,是拳头和枪托砸在门板上的声音,还有杂乱的脚步声,还有拉枪栓的声音,在这黑夜里那么刺耳。一时,大家面面相觑。

  “鬼子?!”林伯一激灵。

  瓢爷“腾”从怀里掏出了枪,他又放了回去,屋里还有这么多人了,还有四个孩子,“林宇,你跟着顾庆坤走,从后院跳墙走……快!”

  林宇犹豫了,他想见见他的母亲。

  林伯母在东间屋里早听到了大家的对话,她也从她儿子嘴里听到了是巴爷救了他,他的命不只是属于林家,儿子在做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事,是好事,她不能拖后腿。林伯母认字,更认理,分得清孰轻孰重,她猛地把挡在眼前的布帘挑起来,踉跄着奔出屋子,她的脚被门槛挡了一下,掉了一只鞋子,她顾不得回头找回那只鞋子,嗓子里含着泪水:“二小子,娘看到你了,你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你快走吧!

  “娘~”林宇面对着他娘的方向“扑通”跪下去,“娘,儿不孝……”

  “快走,跟着顾师傅快走!”林伯母的一头银发散乱,几缕耷拉在她的嘴边,被泪水黏在脸上,她赤着一只脚,慌乱地弯下腰,哆嗦着伸出手,她想摸摸她儿子的脸,她揪住了林宇的衣服,她碰到了林宇的肩头,她真想抱抱自己的儿子,三年不见呀,她每时每刻都想看看自己的儿子,眼下,鬼子在门口叫嚷“开门……”她不能看着儿子被抓,她只能狠心地把他推开,“儿啊,快走,你好,娘就好。”

  “爹……”小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刚与爹相聚又要匆匆分手,她的一双小手多想拉住爹的大手,够不到,爹高大的身影疾速地绕过了火山墙,头也不回地往后院而去。

  听到女儿的哭喊,顾庆坤的脚步迟疑了一下,他真希望带女儿回家,眼下不是时候,鬼子在院门口叫嚣。

  “丫头,等着爹,下次,爹下次来再带你走……”

  “嗯,爹,丫头等着爹。”

  目送着顾庆坤他们离去,瓢爷低头看着小敏,说:“丫头,咱们没时间哭啼,去炕上躺着,瓢爷希望你把自己的角色演好。”

  小敏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泪水,向瓢爷使劲点点头,转身窜进屋子,踢掉脚上鞋子,跪着爬上了炕。

  几个青峰镇的警察带着几个日本鬼子闯进了林家,他们手里拿着手电筒,一束束光照在前来开门的林伯的脸上,林伯连连后退。瓢爷往前一步,把林伯拽到他的身后,往前挺挺胸膛,然后退后一步,用衣袖遮挡着刺眼的光线,卑躬屈膝,战战兢兢说:“太君,您好,您辛苦了。”

  “吆,这不是瓢师傅吗?白天怎么没看见您?”孙香香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金丝绒的旗袍紧紧包裹着她凹凸有致的身体,她的双手抱在胸前,她的腰身扭成了麻花,猩红的大嘴像刚刚嚼过死人似的,流着血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