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衣卿相 第107章 她是无价之宝

《锦衣卿相》第107章 她是无价之宝

作者:杨善 字数:3513 书籍:锦衣卿相

  “所以你又给她带了一份花粉?”

  “我有那么蠢吗?”周绥靖瞪她。

  苏希锦点头又趋于他的淫威,不得不摇头。

  “她让我带她见韫玉,想和他当面道歉。”

  说到这里,他似乎觉得自己很聪明。

  “这次我留了心眼,宫里唤了个太医,她也无计可施。只半个时辰后,韩少仆上门兴师问罪,问韫玉为何打妹妹。”

  周绥靖当时一脸懵逼,等明白自己又被利用了,当着韩少仆的面直接赏了她一巴掌。

  “至此,她再不敢出现在我面前。不想这么多年,又找上了你。”

  不是死性不改是什么?

  那时她才五岁,周绥靖从未见过心机如此深沉的小孩儿。

  苏希锦想起那双单纯无辜的眼睛,若非亲身经历,恐怕无人相信。

  可小孩子哪有如此心机?必定耳濡目染,有样学样。

  苏希锦看向韩韫玉,明明天之骄子一般的人物,却有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童年。

  “没你想的那么夸张,”韩韫玉无奈,“我自小跟在祖父身边,与那边来往并不多。至于绥靖说的……也只有他会相信。”

  周绥靖也是倒霉,刚来帝都就被小孩子上了一课。至今耿耿于怀。

  苏希锦不知韩珠玉打着什么算盘,自荣昌公主婚礼后,她就忙了起来。

  一方面舆图数据齐备,她花了半月将之完善,做成了一份宽十八寸,长二十寸的标准全国舆图。

  其上山川河流,矿石植被,环境气候,县镇官道,林林种种均标记在内。

  此乃世上第一张详细准确的全国性舆图,便是后世也极具考古价值。

  周武煦亲自将之与玉玺收藏在一处。除了枢密院和兵部几位大臣申请,寻常不视于人前。

  “足不出户便能眼观江山,这小丫头当真大才!”

  他捧着兵部献上来的舆图,爱不释手,视若珍宝。

  韩国栋亦双眼发亮,毫不掩饰内心的震惊。

  周武煦看了一会儿,一拍大腿赞道:“太傅当年辞官辞得好啊!”

  不辞官,哪能挖出这么一个小丫头。

  理是这么个理,但韩国栋总觉得这话别扭。

  周武煦的震惊还没完全平复,就听淮南转运使刘大人求见。

  “宣!”

  “陛下,大喜啊!”

  刘大人人未至声先到,脸上带着不能自已的狂喜。

  周武煦与韩国栋均疑惑看向他,这个老狐狸人在宫外,也知道舆图之事了?

  刘大人没注意两人的神色,双手捧着一块银白之物,“陛下,您看这是何物?”

  那是一块巴掌大小的铁块。

  许迎年张开双臂挡在周武煦身前,“刘大人这是什么意思,逼宫吗?”

  “嗨呀,”刘大人一掌拨开他,“陛下,这是铁块,用苏翰林的精炼之法得到的铁块。”

  此铁坚韧,色泽纯净,尚未开锋便能见到其中的锋芒。若是经过千锤百炼,不难想到是怎样的光景。

  他将铁块献给陛下,口里道,“臣按照苏翰林提供的图纸,搭建了简易矿炉,又以焦炭、铁粉吹至进去,虽无法做到苏大人要求的那般,但此铁已远胜寻常。”

  “更要紧的是此法得到的铁,大大缩减了炼制的时间和铁矿,且纯度不减只增。”

  刘大人喜不自禁,一口气说完,却发现大殿里一点声音也无。

  “陛下?”

  周武煦恍然回神,“此……此话当真?”

  “当真!”刘大人斩钉截铁,“待臣回到淮南,按照图纸精搭矿炉,想必使得到精铁更纯。”

  周武煦与韩国栋喜上眉梢,有如此神铁,陈国军队武力将更上一层楼。不需几年,定能赶上辽国军队。

  先有火器,又有舆图,现在是炼铁术,以后还不知有什么呢。

  周武煦叹道,“她简直是陈国无价之宝。”

  韩国栋二人点头。

  旺家旺国旺社稷,空智大师所言非虚。

  “朕得赏她些什么。”周武煦琢磨。

  另一边,苏希锦开始编撰《资治通鉴》,却在选人上犯了难。

  国子学不乏人才,然这些官二代涉世未深,看待问题单薄,不是她所想要的。

  所以她从一开始便盯上了三馆中人。

  三馆中有许多人都是科举之后无官可做,或等着朝廷有空职顶替,或等着重参下次科举。

  这样的人正缺工作,文学素养又远超国子监的学生。自然更合适编写史书。

  然而当苏希锦去三馆寻人时,却没人愿意跟她走。

  “笑话!令我等同进士听一个女流之辈安排,简直奇耻大辱。”

  “前儿京中书院聘请我过去教书,我都没去,何曾稀罕这表里风光。”

  “也别这么说,若史书成,则名留青史。”

  “哼,便是成了又与我们何干?还不是她的功绩?”

  堂下众说纷纭,苏希锦沉默听完,记住那几个反应激烈的,起身询问,“大家当真这样想?”

  众人不语。

  “想必本官未与各位说明白,此书若成,每人榜上有名。且编写途中,每人可获得俸禄,他日有官职递补,也当比他人优先一步。”

  苏希锦说道这里有些遗憾,“皇上口谕是本官想要哪个,便选哪个,无须经过你等同意。然本官觉得编俢史书乃利国利民之事,自当各位心甘情愿才好。既然各位不屑于本官为伍,那本官也不强人所难。”

  说完踏着步子,坚定离开。

  “苏大人且等一等,”有人叫住她,“我愿为苏大人效力。”

  这声音十分耳熟,苏希锦回头,竟然是邵钰。

  “好。”她冲他温和一笑,“不是为我效力,是为陛下为社稷效力。”

  见有人出动,原本被她打动的人面面相觑,蠢蠢欲动,却不知为何不上前。

  苏希锦跟邵钰一同走出史馆,微微有些惋惜,看来真得去太学等院挑选学子了。

  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她得再费些功夫指点。

  “写史乃史馆中人毕生心愿,苏大人可知他们为何不愿跟着大人?”

  拐过一处弯道,到达一僻静之地,邵钰有此问。

  “你跟笙笙一般唤我便成,”苏希锦也注意到馆中众人奇怪的反应,听他提起,正好一问,“难不成此中还有什么文章?”

  邵钰点头,“当时圣上命大人编写《资治通鉴》时,众人惋惜自己不是国子监的学子。后来得知大人要来各馆挑选人才,个个摩拳擦掌,静候佳音。”

  “然过了一晚上,口风空前一变,众人态度隐晦。我跟同窗打听,原是上头不让大家与苏大人一起编写史书。否则下次朝廷递补,榜上无名。”

  邵钰说完,忍不住问,“你莫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能左右朝廷递补之人,非吏部与世家重臣不可。

  可要说她得罪了他们之间的谁?苏希锦一时还没想到。

  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编写史书又无关利益,威胁不到他们地位。犯不着因这点事对自己动手。

  可究竟是为了何事?

  蓦然间她想起上次晋阳途中,在驿站受到刺杀之事。虽说韩韫玉没告诉她是宫中哪位人,但她直觉与此有关。

  若史书成,她名留青史,流芳百世,加官进爵,成为侍读……

  那人仿佛很怕她升迁。

  “我知道了,”苏希锦想明白后,反而不着急了。

  邵钰问,“大人要去国子监?”

  “不必了,”既然不是他们本意,她也犯不着换人,她要的是能写史书的人,又不是忠心于她之人。

  苏希锦心中有了计较,遂将此事放在一旁。反问起他来,“你与笙笙何时结婚?倒时不要忘记送请柬于我。”

  邵钰扯了扯嘴角,笑容勉强,“原打算我中了进士,有了正经官职后,骑高头大马迎娶她。可如今……”

  同进士,说白了就是贡士,只比举人高一点。

  连自己都养不活。

  “笙笙并不在意,”苏希锦道。

  去晋阳前,她特意见过邱笙笙。对方在衙门过的风生水起,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临走时还叮嘱替她保密,不要将此事告诉邵钰。

  这两人一个在衙门当差,不愿告知对方。一个在史馆当差,觉得委屈了对方。两个僵持不下。

  “我知道她不在意,”只是不愿委屈了她。

  “以你的才华,下次必中进士。再加上此次修书之功,定能谋个好官位。”苏希锦跟他分析,“可三年后笙笙就十八了,你当与她商量一番。”

  好不容易在一起,别辜负了一番缘分。

  邵钰感激她的好意。他并非白身,邵家三代为将,其父之职高过邱家。他因是幼子,不能继承父位,又不屑仰仗父荫。遂弃戎从文,另辟蹊径。

  未选到人,苏希锦回到府中,让下人去外面散播一则谣言。

  说史书编写人员有限,只有二十个名额。目前已经有人偷递拜帖与她。

  之后她就在家中,坐等有人上门。

  然等了一下午,没等到编书之人,却等到了一道圣旨。

  一道封她为翰林侍读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修撰苏希锦贡献舆图,发掘煤矿,改良刚铁,利用厚生,功勋卓著,福及社稷。特晋为翰林院侍读,享五品俸禄,并白银百两,良米五百斛,绸二十匹,四季服饰……”

  翰林侍读又一个专为她设立的熟悉官名。

  苏希锦跪地谢恩,看这架势,周武煦这是要将她固定在翰林院。

  其实她想去三省六部,六监九寺历练。

  但她哪里知道周武煦的为难,就她这个年纪,官职给低了,他觉得埋没了她。给高了,又不服众。还不如留在翰林院给他出谋划策来得实在。

  然而这道考虑众方的圣旨,却在还是在某些人心里起了涟漪。

  一般状元升迁,需等三年吏部考校,而后才调任或加官进爵。

  苏希锦却直接跳过三年,跳过吏部。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更多是阴暗的揣测,苏希锦入主后宫的流言又起了来。

  流言也并非全无好处,当夜,许多拜帖从三馆纷至沓来。

  苏希锦来者不拒,开门三日,于第四日给予众人回复。

  第二日,苏希锦在城西订的史书孤本到了,遂带着花狸等人前去领取。

  回来却碰见了两人,一人乃有过一面之缘的韩珠玉,另一人身着骑装,高挑飒爽,她不认识。

  两人点头而过,无言语交流。

  因此,苏希锦并不知道自己走后,两人之间的对话。

  “你认识那女子?”高挑女子问。

  韩珠玉心思灵活,一阵盘算,口中弱弱道,“翰林院苏大人。”

  “她就是女状元?”高挑女子眉毛一皱,不甚欢喜。

  原以为那般女子不说三头六臂,也当豪迈英气如男儿。谁知是个面容清丽,温婉文弱的美丽女子。

  难怪有入主后宫的传言。

  “嗯,她乃大哥挚友,我大哥好几次与她同乘一骑。外界都传闻他俩般配呢。”

  高挑女子眉头一拧,双目含戾,傲气冷哼,“不过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女子罢了,千篇一律。”

  “聂姐姐别这样说,”韩珠玉劝解,“大哥知道定不喜于姐姐。”

  聂吟霜听后,不由自主涌起一股厌恶,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与她争个高下。

  苏希锦出门后,并未直接回家。而是买了些滋补食材去城北探望苏希云。

  却见花狸看着后面,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身体不适?”她问。

  花狸摇头,思忖道,“方才韩小姐身边那人奴婢见过,好像是殿前都指挥史聂大人的独女。”

  殿前都指挥史从二品,与侍卫马军指挥司,侍卫步军指挥司并称三衙。掌天下禁军,低于枢密使之下。

  然能坐到这个官职的人,必定为皇上心腹,受皇上器重。

  “有所耳闻,”苏希锦拂袍落座,“据说在陈氏谋逆案中,立了不少功绩。”

  陈氏倒后,聂家城一跃而上,成了京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难怪那女子虽英姿飒爽,却有着高人一等的高傲娇纵。想必从小被家族捧在手心长大。

  只韩珠玉接近她又是为了什么?

  要知道三衙就是防止枢密使独大,军权旁落,特意分权而设。而今老师代掌枢密使一职,独步踽踽,谨慎小心,不敢有一丝错处。

  韩珠玉虽为庶女,不受韩国栋喜欢。可到底还是姓韩。

  “阿狸,”苏希锦唤道,“与韩大哥说一声。”

  花狸正打算去,又被她叫住,“算了,连我都知道,想必他早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