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42节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42节

作者:三六九龄 字数:3350 书籍: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关大将军带着兵来了!”

  这是关琦专门找了一队大嗓门的兵士喊话的,目的就是为了震碎龙城郡内胡人骑兵的胆子,让他们闻风而逃。

  果不其然,破城后闯入龙城郡的胡人将领听见这两句话,举刀的手微微一颤,砍偏了,险些被一个汉人小将一脚踹下马背。

  “撤,快撤!”他扯着破锣般的嗓子惊叫。

  再不撤,命休矣!

  ……

  宫中御书房。

  “卫爱卿,朕所说的话你都记住了吧,”一直到后半夜三更初,云骁帝才对卫景平说道:“回去吧,天亮后即刻押运粮草赶赴龙城郡,不得耽误。”

  柳承珏在八百里加急的奏折中直言弹劾谢回,说边关战事吃紧,却迟迟不见户部转运过去的粮草,他将郡中所有的米面粮食全拿出去了,叩问这一城的百姓要怎么活下去。

  卫景平叩首:“是陛下,臣谨记。”

  云骁帝拿起前几日龙城郡送来的奏折翻了下,是纪东风上奏的,奏折上说,游牧副尉卫景明领三千兵甲出郡拒敌,大抵能拖住胡人骑兵军临城下攻城的时日……

  他忽然心生感慨,开了金口说道:“暂命卫爱卿领户部主事,负责一切粮草转运事宜,下去吧。”

  户部主事是正六品的实官,比之月余之后才兑现的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这不是给他官升一级了吗。

  作者有话说:

  搞赢了。这短小一章的高光时刻给卫三哥!

  第162章 捷报

  ◎为何朝廷没有收到这样的奏折,连一点一滴风声都没听到。◎

  卫景平花了些功夫才反应过来, 忙磕头谢了恩,从御书房退出来。

  出来皇宫地上落了一阵细雨, 夏夜的清风轻抚修竹叶叶萧萧, 一直守在宫门口的卫长海接上他,问道:“你大哥和三哥……”

  卫景平使了个眼色制止了他的话:“爹。”

  卫长海把马车调了个头:“上车吧。”

  进了家门,卫景平才浅浅道了一句:“关老将军带援军去了黑鸦谷。”

  他在御书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暗暗估摸着:这份军情奏折送到朝廷手里的时候, 援军必是行军到了黑鸦谷, 不然这绝密军情不会送出来。

  倘如此, 卫景明就有生机。

  这个消息把卫景平从深渊中拉出来一点点, 不然, 要是再等不到他两位兄长生的消息,他可能会被绝望吞噬。

  卫长海大概与他一样的心境, 听了援军的动向,缓缓说道:“你大哥或许能绝处逢生。”

  关琦用兵如神, 这他是知道的, 老将军出马必然能挡住胡人的四万骑兵, 不会叫人失望。

  他稍稍放下心来, 这才想起来问卫景平:“陛下召你进宫做什么?”

  不仅仅是为了召他进宫去听个援军的动向吧。

  卫景平说道:“陛下要我为龙城郡转运粮草。”

  卫长海一讶:“这不是户部的差事吗?”

  押运粮草,他记得打仗时是个苦差事。

  怎么落到了卫景平头上。

  卫景平:“陛下命我暂代户部主事。”

  户部主事。

  “原先的户部主事, ”是个喜讯,可是……卫长海咽了个唾沫,担忧地问:“被罢官了?”

  “我也不知,”卫景平顿了顿:“来不及打听了。”

  只知前任户部主事名叫周辽,余下一概不清楚。

  卫长海说道:“爹陪你一道去。”

  他虽然没押运过粮草, 但他看见过战事一起粮草的转运啊, 总比卫景平有些经验。

  卫景平:“儿子没用, 让爹操劳了。”

  论经验,老卫比他这个赶鸭子上架的新手稳妥多了。

  卫长海大手一摆:“老子再不找点事儿干干,闲出鸟儿来了。”

  卫景平:“谢谢爹。”

  得知他领了户部主事,还在等待朝考的同年一大早拥进卫家来道贺,生怕来迟了在卫景平面前刷不了脸,混不熟。

  还有人觉得卫景平一下子领了户部主事的差,这可是六品的实官,肥缺,比起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一些学问的差事,这可是正六品的实官,六部的肥缺啊。

  而他们,朝考之后有幸分到翰林院当庶吉士的,编史修书、学习公文之余,只能观摩学习六部等衙门如何运作,当满三年庶吉士之后,还要被派往全国各地“督政”,“督政”回到翰林院再熬一熬,闲得蛋疼几年后才能参与吏部的考察、推荐,运气好的,才可在头一次的考察中被推荐为乡、会试的考官……或者外放地方知州,这时才算坐上了实官的椅子,光这一过程都要三五年甚至数十年,至于进京官至六部,猴年马月的事了……

  而这许多要熬的年头,卫景平则直接跳了过去,虽说是暂领,但办差回来皇帝一高兴,这恩赐下来的权力还会收回去吗?

  想来不会。至少他们觉得卫景平在翰林院走个过程,这六部主事的官职是跑不了了。

  瞬时觉得人家坐上了平步青云的快车道,主政一方当上封疆大吏就在眼前了。

  卫景平的官运太亨通了吧,许多新科进士同年甚至是抱着沾一沾他运势的念头来的。

  托同年们来道贺的福,卫景平从他们口中得知先前的户部主事周辽被扣了个耽误战事的罪名关押进了大狱,听说他狱中不停地发癔症,嘴里喊着:“谢相爷救我,谢相爷救我……”

  周辽这人在户部是谢回的心腹,朝堂上下都在猜测,谢大人必是要受牵连了。

  朝臣还真是有一定敏感性的,知道风向往哪里刮,这几天都跟谢回非常疏离,连谢府门前都冷落车马稀了。

  卫景平一夜未睡,天亮了之后接待了一波同年,之后到户部去点卯,户部侍郎路正则一早就接到圣旨了,分毫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了与他随行的功曹等下属官员,连调取粮草的牌子都给他准备好了。

  刚点了状元郎就被委以重任,这番卫景平要是办差漂亮,回来后还不得飞升啊,不出十年,说不定就要入阁拜相了。

  谁不高看他一眼。

  卫景平谢过他,去户部的府库里提了银两,拿着调粮草的牌子提了粮草出京,遇到村子,卫长海找当地人买了十来只会抓老鼠的猫,用肉干逗着,栓到了运粮车上。

  “押运粮草的袋子这么不结实,”卫长海嘀咕:“要是连捕鼠的猫都不带,路上都被老鼠啃了。”

  怪不得户部的粮草转运困难,这家伙什一看就知道周辽根本没有转运粮草的经验,就这个运粮车,夜里老鼠闻着粮食的味道过来啃一啃,到时候粮草丢失分量不说,吃到肚子里还容易生病,得疟疾。

  他们一路日夜兼程,到了陕西府的时候,遇见驿卒骑在马上脸仰到天上去了,一问才知龙城郡打了胜仗,他送往朝廷的是捷报!

  龙城郡保住了!

  经历了八天的激战,前来进犯的胡人骑兵一半在黑鸦谷被打散,一半在攻城时死伤,余下的几千残敌风声鹤唳,逃了。

  被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鼓舞,卫景平的心口不痛了,人也不恍惚了,天不亮就赶路,夜班才宿下,等望见龙城郡的郡门时,他眼中一酸涌出泪来。

  战事了了,他眼看着一砖一瓦修筑起的城池的断壁残垣在夕阳下一照显得满目疮痍,进了郡门,卫景平听说夜里西风吹着,总听到殒身的双方将士的哭声,吓得家中没有强壮力的人家夜里都睡不安稳。

  卫景平到了太守府,他竟没认出眼前站着的形销骨立的男子是太守柳承珏,缓了半天才低沉说道:“柳大人,下官来晚了。”

  好在龙城郡后来死地逢生,柳承珏的精神还是不错的,他和从前一样咧嘴笑着重重地拍了拍卫景平的肩头:“卫主事。”

  两个大男人之间情绪起来也很快被压到心底去了,都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卫景平同他交付了粮草、银子:“麻烦柳大人签字画押。”

  交接手续走完之后,卫景平陪柳承珏喝了盏茶,又吃了点烤小麦籽,好在胡人攻进城之后很快就被打了出去,保住了龙城郡的农田,这极让人欣慰。

  柳承珏向他道贺:“你高中状元的消息传过来,郡里还摆了三天的酒宴为你庆贺呢。”

  卫景平有很多闲话同他拉扯,但不是今日,他虚虚应了句客套话便告辞出来,见他两位兄长去了。

  在黑鸦谷与胡人骑兵狭路相逢,卫景明的三千人马折得所剩无几,他射出最后一支箭羽后,被一个胡人骑兵从背后劈了一刀,刺透了腰侧从马上栽了下去。

  要不是关琦的援军赶到杀过来,那骑兵随手再补他一刀,他就活不成了。

  活着是活着回来了,但他受了极重的伤,是被援军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剩一口气抬回来,多亏韩素衣日夜照顾,喂药喂水,直到前天他才从昏迷之中转醒过来,退烧了人也有了丝生气,从阎王手里争了条命回来。

  “爹,四弟,”卫景明见到老父亲和幼弟,强撑着说道:“我没事。”

  卫景平握着他大哥掌心指上全是厚茧的手,没哭,他只是嗓音颤抖地叫了声:“大哥……”

  又见立在一旁的卫景川几乎没受伤,金灿灿还喘着气儿,卫景平的心在这一刻才总算放到肚子里了。

  翌日,卫景平帮着太守府的同僚们清点了阵亡的将士名单,统计了伤亡的百姓,打扫了战场,收了阵亡将士的骸骨……由关琦亲自带着几个壮汉夜里四处巡逻,这才让郡中百姓日渐安稳下来。

  装殓纪东风时,关琦拍着棺木放声痛哭:“纪老弟呀你死的亏呀,你是个文官呀……”

  纪东风一个书生怎么都不该死在战场上啊。

  朝廷放着他们这些沙场宿将不用,却叫个文官来送死,这是何等悲伤的事。

  有人在下头嘀咕纪东风当日不该站在城墙上,关琦满腔悲愤,气得跳起来揍人:“放你娘的屁!”

  你当纪东风不知道主帅要坐镇军中不能有任何闪失吗,他是鼎元十六年的探花郎,满腹学问熟读兵书,怎能不知这条大忌。

  可是当胡人骑兵敲响攻城的战鼓时,戍军一个个吓得跟鹌鹑似的,提都提不动兵器了,他要是不站在城墙上,别说守城五日了,只怕这两万多戍军都成了摆设,胡人早就长驱直入了。

  “纪公为文臣时不爱钱,当武将后不惜死……”是夜,卫景平在油灯下为纪东风写祭文,一个没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笔都握不稳了。

  后来在整理纪东风的遗物时,卫景平发现兵书里夹着一张废弃的稿纸,他展开一看,是纪东风上奏折时打的草稿,一眼扫过去他瞪大了双眸:

  北夷和西羌兴兵之前,北夷王霍恰曾派人来索要银两,说只要给他十万银两或者折成同等价值的茶叶和布匹,否则就要提兵南下攻打龙城郡,让他们不得安生。

  十万两银。

  卫景平算了算,比起打这一仗的代价,这个数可以给。

  哪怕只换一年的苟安。

  这一年里,他们可以坚固城池,操练兵马,甚至能等到马场里的马驹儿长大……本不该这么仓惶开战的。

  为何朝廷没有收到这样的奏折,连一点一滴风声都没听到。

  作者有话说:

  这张还是悲凉的调调,下章会欢腾些~

  第163章 丢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