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替嫁后植物人老公宠上天 第185章 浑然天成的亲昵

《替嫁后植物人老公宠上天》第185章 浑然天成的亲昵

作者:小小大力 字数:3443 书籍:替嫁后植物人老公宠上天

  主父偃确实不是从蜀郡进长安途径秦岭,而是特意从长安到秦岭拜访卫长君。

  初到长安的主父偃并没有听说过卫长君此人。无论是在酒肆还是茶馆,主父偃听得最多的都是天子宠妃卫夫人。其次便是年前升为太中大夫的卫青。

  前年刘彻就要给卫青升官,被卫长君拦了下来。如今卫青已有十八,虽然是虚岁,但西汉就是算虚岁。经过几年学习,卫青文武都像模像样,不会叫人说他靠兄姊,卫长君便没再阻拦。

  主父偃起先找与他同来长安的友人借钱,打算给卫青备一份厚礼。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友人告诉他前往卫家没用。

  卫家只有一位老妇人和两个老奴。由于都是女眷,从不见外男。主父偃解释他休沐日过去拜访卫青。

  友人的友人告诉他,卫青极少回家,通常出了宫门直奔城门去秦岭歇息。据说他只有刮大风下大雨下大雪的时候才回去。

  主父偃又决定拜访公孙贺或陈掌。友人的友人再次告诉他,不知为何二人不但辞退了门客,还跟酒肉朋友断了往来。估计天子说了什么。

  主父偃后悔来长安拼一把。友人献计,不如去秦岭拜访卫大公子。大公子乃当世君子。有人以前去拜访卫长君,不巧赶上他忙着收庄稼,就帮卫长君干一天活。卫大公子简直把他们当成贵客,好酒好肉好招待。有人赶上他做纸,卫大公子也不担心被外人学去。但凡卫长君知道的,只要你问,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有一点,卫长君看着跟常人没二样,其实身体很虚,不能操心劳神,从不掺和政事。这一点也是听前去拜访他的人说的。有人请卫长君帮他们引荐一下天子。卫长君直言,天子每年秋都会来秦岭狩猎。见着天子他们自己问就行了。他代为传话难免说不清道不明。

  卫家众人以前是平阳侯府的奴隶,卫长君醉心农事,又为人豪爽,主父偃认为他是个不拘小节朴实的农民。

  主父偃相信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定能将卫长君拿捏的服服帖帖。以前那些人没能说动卫长君是他们无才。这就导致赵大出来说,“郎君说你不诚。”主父偃一下子懵了。

  哪儿不诚了?主父偃问自己。他老家在齐鲁大地,这些年也一直在燕、赵等地,此生还未去过蜀郡。他不是来给卫长君请安,而是特来拜访他。为此还带了长安城时下最流行的小食。据说卫长君的两个弟弟和外甥都跟他住。三弟十三,小弟十一,外甥七岁,正是贪吃贪玩的年龄。

  卫长君不缺钱不贪权,家中也没有美人,可见也不爱色。最在意的应该是家人。投其所好,他不信不行。

  然而事实告诉他,不行!

  赵大做个“请回”的手势。已经“债台高筑”的主父偃急了。可他不敢硬闯。又见赵大并没有直接关门,跟城中一些权贵家中的恶奴不一样,转眼间门主父偃决定试着卖惨。这招果然好使,老奴又帮他通传一次。

  主父偃心底有些得意,这次总该行了吧。

  随着“农闲”二字出来,主父偃傻眼了。满地嫩青,目之所及处看不见一块荒地,卫家大小四个主子,八个奴仆,哪用得着他干活。

  可是这么回去,他就只剩一条路,直接上奏天子。奏表他已写好,找友人借钱买的竹纸写的。可请郎官帮他递上去也得一笔孝敬。还不一定能送到御前。这样的路算什么路。

  “又来找我大舅啊?”

  稚嫩的童音从身侧响起。乍暖还寒时节,主父偃禁不住擦擦额上的汗水,然后转头看去。两个相貌出众的小童,身后还跟着一位老者正朝他走来,眼看只剩五步,主父偃聪明的脑袋灵光一闪,慌忙迎上去,“小民拜见侯爷。”

  老者正是窦婴。他先前在自家书房给卫步和卫广讲兵法,结合他早年经历。书房离大门甚远,以至于两个小不点去找他,他才知道刘陵来过。刘陵心眼活胆子大,身份尊贵,又是女子,窦婴担心卫长君因为有所顾忌而吃亏,给两个关门小弟子布置好作业,就叫两个小的开路。

  窦婴满心都是“刘陵又来做什么”,没料到他靠近就行礼,窦婴险些失态,“你不是来找长君的?”

  “是。”主父偃不敢迟疑,当着赵大的面也不敢胡扯,只能把他先前卖惨那番话再说一遍,“大公子说正值农闲,家里没什么活,请小民先回去。”

  窦婴不信。

  这几年他和韩嫣没少挤兑卫长君皮厚心黑,实则他宅心仁厚,容易吃软不吃硬。八阳里的人帮他干两天活,他就叫村民砍他地头上的竹子做纸。人家照着他的耧车做出耧车,他怕人家不会用浪费钱,亲自教人家怎么用。

  在他和韩嫣看来是小事,但无论纸还是红薯藤亦或者玉米种子,都能叫八阳里脱贫致富。卫长君是个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卫长君也说过他不是老好人,可他依然这么做,说明他有良心,不喜欢欠人家的。

  主父偃都这么惨了,卫长君还能无动于衷,窦婴觉着这里面一定有别的隐情,“赵大,长君是这么说的?”

  赵大点点头:“差不多。但他没说实话。”瞥一眼主父偃,“他先前说他从蜀郡去长安,经过此地。郎君说他不诚。他才老老实实说他老家临淄。你肯定还有什么没说,否则你人到门口了,我家郎君不请你进去喝杯清茶,也不可能避而不见。”

  主父偃心里咯噔一下,难怪他觉着这个卫长君跟友人以及他从市井听来的不一样。可是也不对,他一个农夫怎么知道他没说实话。

  窦婴见他眼珠乱转,结合他和赵大的那番话,瞬间门明白卫长君为何不见此人。主父偃很聪慧,知道卖惨。但也过于聪慧。这样的人陛下或许需要,但经卫长君引荐,他自作聪明的结果可能会连累长君。

  窦婴笑道:“赵大,谁没有点秘密或难言之隐。进去吧。”

  主父偃愣一下,下意识跟进去。

  窦婴停下:“不包括你。这是长君家,我比他年长,他也把我当成长辈,可我也不能替他做主。”

  小霍去病点头:“就像我的衣服是大舅买的,可我想穿哪个不想穿哪个是我的事,大舅也管不着。”

  窦婴不禁瞥向小崽子。

  小霍去病扬起下巴,“我说错了吗?”

  孩子大了,不好吓唬了。但也分是谁,“我怎么听说你早上不想穿夹袄,长君一瞪眼,你就套身上了?”

  小霍去病气得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反驳,指着他,大声吼:“你听错了!”

  窦婴:“你大舅有没有说过不许用手指人,很无礼。”

  “我这么生气了,还跟你客客气气?”小霍去病睁大眼睛难以置信,“以后和你吵架,是不是先行礼?像这样,”拱手作揖,“可以了吗?侯爷!”指着窦婴问。

  窦婴愣了愣,然后失笑道:“可以,可以。”

  经他一问一说,小霍去病气消了。可他不甘心,使劲哼一声,拉着阿奴,“我们走!”

  主父偃叫一老一小弄得无语又想笑。但经过小不点这么一吼一闹,主父偃确定他是卫长君的外甥,“小公子,等等。这个给你。”

  卫长君前世没少听人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妹妹不是他女儿,她们成亲时,卫长君依然给很多可以兑换成铜钱的金子,便是担心她们因为囊中羞涩委屈自己。但他也不赞同穷养儿子。

  弟弟大了,卫长君在弟弟面前表现的视金钱如粪土,他们以后身居高位也不会在意身外之物。小霍去病还不知道钱有用,卫长君就给他和阿奴压岁钱,两个小不点没为钱发过愁,以后也不会干出中饱私囊甚至贪污军饷这等丑事。不过比起弟弟和妹妹,两小儿太小,卫长君考虑到他们正是贪吃好玩的时候,每次进城都会买些好吃的。久而久之,两个小不点不爱钱不贪吃,被卫长君养的只剩一个爱好——玩!

  卫长君打算等他们大一点,三天两头叫卫步和卫广带他们进山。等到霍去病和阿奴十七八岁,应该也不贪玩了——安安分分办差,老老实实保家卫国。

  小霍去病看也没看就摇头拒绝。

  主父偃:“这是给小公子买的。不值钱,都是一些长安小食。”

  “可是我不饿啊。”小霍去病不假思索的话叫主父偃愣住。好在主父偃脑子活,瞬间门就反应过来,“不是饭菜是零嘴。”

  小霍去病点头:“我知道小食是零嘴啊。”他是七岁不是三岁,连“小食”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太笨了。

  主父偃投向窦婴,“侯爷,真不值钱。”

  窦婴微微摇头:“难怪长君说你人不诚。老夫要是没看错,这小食是用纸包的?这两年城里城外做纸的多了,可由于费时费工,除了茅房用的手纸,其他纸还跟粗麻布的价格差不多。这叫不值钱?”

  主父偃无言以对。小霍去病忍不住说:“我大舅最讨厌说谎的人。你求我大舅,还敢说谎,你比我还厉害啊。”

  窦婴笑着颔首:“在这点上去病是深有体会。”

  “我还在生你的气。”小不点大声提醒。

  主父偃拎着糕点拱手:“侯爷,小民初到长安,过于着急,请侯爷见谅。”

  窦婴:“你又不是来找老夫的,老夫不跟你计较也没用。”

  主父偃打听到秦岭卫家只有四个主子,最小的便是霍去病。他见霍去病拉着阿奴,那他不是卫家人,就是窦家或韩家小主子。

  阿奴一直没开口,看起来比霍去病乖巧好糊弄,主父偃就打开纸包,蹲下去,“这位小公子尝尝?”

  阿奴后退一步。主父偃不死心,“真的很好吃。这个叫发糕,软而糯,这个是红薯糖,甜而香。都是昨天和今早刚做——”看到两个小孩睁大眼睛,主父偃心中一喜,拿两块一个小不点一块。

  两小儿不约而同地看向窦婴。

  主父偃顺着他的视线看到窦婴一脸复杂,也顾不上窘迫,觍着脸道:“侯爷尝尝?”

  窦婴没接还想叹气。

  以前窦婴家中门客众多,并非他人傻钱多,而是有的真走投无路。要说当过大将军上过战场,当过太子的老师经历过政斗,还当过丞相,窦婴不该有心慈手软一面才对。可他一生太顺。打记事起,碍于窦太后的缘故就没人敢欺辱他。

  窦婴从未缺过钱,也从未为升迁求过人。他少时家风极好,成年后几乎没经历过黑暗,以至于年过半百依然心有慈悲。窦婴仔细打量一番主父偃,衣服还行,但有点不合身,可能是找人借的。里衣衣领磨起毛了,看来家境清贫这点是真的。

  这两年常跟村民打交道,窦婴很清楚寻常人家培养出一个学文识字的人多么艰难,不免动了恻隐之心,“看来你是很着急。若是你再打听打听,一定能打听到,长安的红薯苗最初皆来自秦岭。这发糕是红薯做的?”

  主父偃一时没能理解。

  赵大指着南边,“知道地里那些一个梗几片叶的是什么吗?红薯!”

  主父偃福至心灵,然后是不可置信,看看手里小食又看看窦婴,接着看看两个小孩。

  小霍去病小脸上尽是无奈和同情,没见过这么笨的人,比东方先生还笨,“发糕和红薯糖是跟我大舅学的啊。”

  主父偃脸色通红,手足无措,然后把发糕和红薯糖裹起来,结结巴巴道:“叨扰了。”说完就走。

  “等一下!”

  主父偃停下,然后看窦婴。

  窦婴:“我没叫你。”朝大门睨了一眼。

  主父偃看过去,门边站着一位身材高大,长相俊美,仪态不凡的公子。主父偃听人说过,卫家大公子长相俊美,不愧是卫夫人长兄。

  主父偃激动的同手同脚。他没听过“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一定忍不住唱出来,“大大,大公子?”

  “大大,大公子?”韩嫣没好气地学一遍。

  先前赵大出来韩嫣就想看热闹。可他到堂屋门口才发现从堂屋门到大门还隔着两道门,赵大出来进去都把正院前后两个房门关上,以至于他什么也看不见。

  卫长君叫他坐下喝茶,韩嫣喝了一肚子水也不见赵大进来,忍不住出来一探究竟。他听到“红薯糖”就想出来嘲讽。可他没想到主父偃选择告辞。

  韩嫣冲在堂屋门口等他的卫长君招招手,出来叫住主父偃,“可惜我不是大大,大公子。”

  主父偃忘了尴尬和激动,“您是——韩上大夫?”

  韩嫣很是意外地“呵”一声,“脑袋转的挺快,”

  “不敢!””主父偃不敢再卖弄聪明。

  韩嫣:“陛下初掌权,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主父偃大喜过望,“我还没说完。你先前说给长君当长工?现下地里没活,但家中有活。你若真想在此等陛下,以后跟赵大他们住一块,家里的牲口就交给你了。”

  “谢韩上大夫。”主父偃激动的又差点嘴瓢。

  韩嫣提醒:“赵大是长君买的奴隶。”

  赵大:“对。跟老奴住,主父偃,你再考虑考虑。”

  若是在城里,主父偃会认为韩嫣故意侮辱他。可在卫家门口,给主父偃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嫌弃,“不用考虑。我穷的快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了。”说到此,想起什么,不禁看窦婴,然后又看看韩嫣。

  韩嫣见他欲言又止,跟便秘似的,“说!”

  窦婴笑道:“我方才同他说,长君把我当长辈,我也不能替他做主。韩嫣,你是长君什么人?”

  “传话的人。”韩嫣朝北看去,一脸嫌弃,“你不能走快点?”

  “又不是我急着面圣,那么快做什么。”

  如清风朗月般的声音传出来,主父偃大为意外,他难道就是卫长君。可卫长君成天种地又受过重伤,当了二十年奴隶,声音不苍老也不该如此干净。

  主父偃禁不住朝大门看去。

  瞬间门,韩嫣身边多个人。那人身着短衣,并没有被身着锦袍的韩嫣夺去光彩。气质比声音更干净,相貌跟他听说的一样,也比他想象的更年轻。

  “大公子?”见到真神主父偃反而不敢作揖。

  卫长君:“住下可以。但有一点,我不会帮你引荐。你这人脑子太活,而我又不知道你以前做过什么,不想给自己添麻烦。”

  “是是。”主父偃连连点头。

  卫长君:“你可以回去收拾一下,我也叫赵大他们给你腾出晚上睡觉的地方。我这里不缺笔墨纸砚,你有什么想对陛下说的,也可以回来再写。”

  “谢大公子。”主父偃拱手抱着发糕和红薯糖拜下去。

  卫长君想了想,“我不希望此事有更多人知道。这里是我家,不是救济场。”

  “大公子尽管放心,此事你们知我知。”

  卫长君微微颔首。

  主父偃看了看手中的东西,一脸为难,“再拿回去?”

  卫长君:“那就当你的住宿费。”然后给两个小不点使眼色。

  小霍去病和阿奴伸手。主父偃把发糕给霍去病,红薯糖给阿奴。两个小不点低头闻闻,就转手给赵大。

  卫长君想生气又想笑:“你俩是好的吃多了。”

  小霍去病摇头:“没有大舅做的好吃。”然后转向主父偃,“别买啦。除了烤红薯,城里红薯做的零嘴都没我大舅做的好吃。”

  “小公子教训的是。”主父偃同卫长君等人告辞,就牵着他租来的毛驴回城。

  到城里友人问他如何,他直言在八阳里租间门屋子等天子驾到。主父偃的友人也曾这样想过,但秦岭脚下的日子太枯燥,三天就浑身难受。

  窦婴问卫长君:“他会干活吗?”

  卫长君:“不会就学。”

  窦婴见他说的铿锵有力,显然不担心,改问他刘陵又来做什么。话说出口,卫长君的脸红了。窦婴疑惑不解地看韩嫣,什么情况这是。

  韩嫣不客气地说:“小瞧女子导致的。具体细节,您老就别问了。”

  窦婴见他人好好的,就带着两个小的去他家。

  小阿奴向赵大伸手要两块发糕。到窦家,小阿奴就把发糕给卫步和卫广。兄弟二人正长身体,正巧饿了,忍不住夸阿奴懂事,比霍去病强。

  小霍去病指着阿奴的小额头,“你就卖乖吧你。”

  阿奴不以为意地笑笑。霍去病瞬间门没了脾气,阿奴笑的太乖。再说下去像欺负傻子。小霍去病改问两个舅舅,“好吃吗?”

  卫步摇头,“有股说不上来的味儿。”

  窦婴在一旁查看二人功课,“城里糕点做的再好也不如你家刚出锅的。何况凉了,又包在纸里捂了几个时辰。若是三伏天,这会该馊了。”

  卫广好奇谁买的。虽然没出去,他也不信这东西来自常来的刘彻或突然回来的二兄。他们来秦岭从不买熟食。

  窦婴:“一个很聪慧,脸皮也很厚的人。下午你们就见着了。”

  主父偃怕迟则生变,到长安还了驴就租车收拾行李。赵大刚把他的午饭盛出来,主父偃就来了。赵大没去烦卫长君,带他去卧室放下行李,然后带他洗去一路风尘就给他盛一碗小葱炒豆腐和一碗野菜汤,又给他拿三个玉米饼。

  主父偃在城里吃过豆腐,挺贵,不禁说:“我跟你一样就行了。”

  “一样。”天热的时候赵大等人会端出去吃。如今风凉,卧室有两张矮几,赵大和孟粮等人就在屋里吃。室内光线暗,主父偃先前没看到。赵大把他的碗端起来,主父偃看清楚了,也不敢相信奴隶吃玉米饼和豆腐。

  孟粮解释:“咱们的菜和汤跟郎君一样,只是饼不同。郎君吃白面饼。但偶尔也吃玉米饼。郎君说,五谷为养,五菜为充。好东西也不可能可着一样吃。”

  主父偃心头大震,面上不显,拿起勺舀一勺小葱炒豆腐,竟然比他在城里美味。主父偃不禁感慨:“大公子竟然有一手好厨艺。”

  大公子这顿饭可不踏实。他以为刘陵跑那么快,等他用午饭的时候,刘彻不来也该遣个黄门问他究竟怎么一回事。

  安静的真让人心慌。

  翌日也没人来,卫长君总觉着像暴风雨前的宁静。

  早上吃了杂粮粥和带有咸菜和萝卜干的炊饼,且想吃多少吃多少,主父偃也心慌,卫家的伙食太好。他不知道宫里什么样,但他觉着宫里也不过如此。

  若是他的文章无法打动陛下,他在卫家当长工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