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狂啸 第五章 渔佬 安佑武

《狂啸》第五章 渔佬 安佑武

作者:哲懿zy 字数:2455 书籍:狂啸

  时间回到四年前。

  位于澜州市北部的千湖镇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

  不甘心饥食白粥咸菜的村民,年轻力壮的男丁,跑出这个鬼村子,远赴四五十公里外的市区,干点和水泥,搬砖头都能比整日摆烂在千湖镇,守着那一亩鬼地和逮两只鱼虾蟹强。

  外出务工的男丁节假日返家,不仅能带来一沓钱,还能顺带城里头的新鲜玩意,五光十色的跑马灯,科技小东西,改善千湖镇。

  四年前,那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并不通澜州市,只有逢年过节,包车归家的男人,才会使得这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渔村热闹一下。

  操家的主妇会带着老小早早等在村口,占个好位置等丈夫回来。

  他们往往提前沟通好了时间,村口小卖部唯一一部电话,节假日前是使用最忙的时候,在排队给在外务工的老汉通电话,什么时候回来,挣多少钱了。

  婆娘们的心思正经得很,该说的客套话尽让膝下的孩子过来喊一声爹,说两句好听的,支开去一边玩。

  这个时候这些上了年纪的妇女,会拿着电话,是这样咬牙切齿地警告在外务工的老汉;

  “死鬼,外面小狐狸精吃人,一个人给我老实点,敢做对不起老娘的事,回来我给你扒掉一层皮!”

  加上近来东湖村的李二狗刚死,烂得很难看,以至于被拿来当做教科书,给这群守家的妇女捋直了眼睛,一个个突然精神,传得离谱,都咬牙切齿地怀疑起自家的汉子,事情是这样的;

  刚死去的李二狗外出到澜州市务工一年,一到晚上没事干就经常去消遣那破事,半挂着裤子提不上肛,小巷子小红灯啥的。

  李二狗文化低,卫生意识不高,认定村里的寡妇神婆给他算了一副好命,百毒百邪不侵,他时常口口声声自吹自擂,要睡遍澜州市的小巷子理发铺。

  自上半年回来,这李二狗就一蹶不振,传闻他裤裆里的东西被狐狸精毒烂了,全身都烂。

  烂了的李二狗,整天吃着西湖村的土医烧的两包草灰,口口声声保证能让他起死回生。

  以至于死后的李二狗被族长拒绝葬入祖坟,说是有碍风水,只能送到十几公里外,那片长满野草的‘老人民公社’,那片专门用来存放这些有习俗偏见的棺椁,传说是另外一位巫婆神守着那里,叫‘马道婆’。

  一经送到那里的死人,这辈子将受不了后代的香火,这是是千湖镇里一个带着偏见,严厉的说法。

  见过李二狗的人都知道,他没死的时候,身上长满了麻子,终日躺在床上媳妇伺候,屎尿不能自理。

  这些文化程度粗浅的村民一致认定,外面的女人是山沟里的狐狸,水里的泥鳅精变的,总是粉得太妖娆,不像是人。

  自李二狗事件发生了之后,便咬牙切齿地警告自家老汉在外务工,不能吃的东西坚决不能吃,管好自己的腿,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脱裤子检查,找找有没有蚊子叮到的疤。

  于是敛财的土医装神弄鬼地搞了个说法,弄了一包包所谓的秘配草木方,声称能帮人辟邪,老公门前喝三碗,魑魅魍魉不能挡。

  这些信以为真的婆娘,真的就在家门口备好三大碗乌漆嘛黑的水汤,兑着从土医那里买来的草木灰,进家门前死活要老汉一口气闷下,不闷就是不干净,不喝就是心里有鬼。

  ‘你档里那玩意给我管好了,有几根我可记得一清二楚,回来要是少了,不干净,我给你净了,一了百了。’脾气暴的媳妇是这样警告自己爷们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湖村的一家世代贩鱼的破落户,父母将兄弟俩拉扯长大,哥哥出息,靠学习成绩走出了这个贫穷的小渔村。

  弟弟性格古怪,爱惹事生非,从小就是个败家的主,丧门神。

  今天不是打破了西村小孩的头,就是挠折了哪家小孩的手,什么流行的玩意和好看的东西,澜州市里来的,他永远都要争最多最好。

  靠游戏规则拼不过就抢,抢不过就动手,动手不过就偷袭,十几岁那一年差点把两个得罪他的小孩按在水里淹死了。

  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那点收入,总是用来敷衍儿子的罪过,直到这个小孩子十五六岁,双老在同一年去世。

  他面对突然空荡了的泥屋有些彷徨,那些让他引以为傲的勾当,和故意显摆的东西,它到了需要被置换,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活着的需要,那点自尊心此刻居然是那么渺小和可笑。

  当哥的则是默默地把双亲的丧事办理了,叮嘱了当弟弟的,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他,并给了他两百块钱,默认了他的命运,自生自灭吧。

  他管不好这个弟弟,两个人的性格是对着来的那种,一个本分老实,斯文教养与生俱来,爱娴静,爱读书。

  另一个简直就是千湖镇特色的泥特产,将这片土地野蛮的那种粗狂,不择手段地倒腾出来,更有一番做大做强的劲。

  他就像是长在村口边上,那无人耕种的野草,为了长得更高,必须挤死靠近他的东西。

  但是父母突然双亡的局面,阻碍了他的顽劣。

  或许是神灵看不惯他这副德行,或许是被他摧残过的人诅咒多了,小伙子的时运就是一下子背到了头,此刻连活着都是问题,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惩罚他犯过的错。

  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欺负自己爹娘跟打畜生一样,在被饿了两天后,脑胀眼昏地看着油腻腻的伙房。

  老父亲用茅草和泥巴堆出来的一个小角落,母亲那弯曲的背弓,终日总是忙碌在这个刚好容她得下的小空间。

  他看到了自己打破的碗,勤俭品德的母亲不愿浪费东西,没有把摔碎的碗丢掉,而是放在灶台上装点调味料。

  他笨手笨脚地给自己做了一碗吃的,水啊米啊肉啊,酱油醋盐糖一顿乱烧,迫不及待地咽了一口,呛着肺,一口大杂烩喷了五米远,这一刻饿死真的好过这碗叫不出名的东西。

  庆幸的是他身上还有哥哥留下的两百块,父母留下一点手尾钱,撑着来到村口的小卖部,勉强应付了一顿。

  自此,小伙子的人生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需要活着,需要活下去,那些争个性,抢风头的事情已经没有了意义,他逼着自己,要跳过这段青涩。

  一个人环着千湖镇游荡了很久很久之后,决定拿起父亲留给他的家当,那张破渔网,他要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此后,他打破了所有人的偏见,一改前非,学会与人相处,套近乎,藏着小心机,把所有精力经营在谋生上,赚钱,赚更多的钱,给自己保障。

  时过境迁,际来运转,后来的小伙成功地做起了千湖镇一日三餐的水产生意,他捕抓的鱼虾蟹,往往都能卖个好价钱,个大,肉肥。

  他起早贪黑,比谁都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

  他惦记老一辈那些捕鱼的,说的时气季节,河里鱼虾蟹迁居习惯,哪里哪里下网,几点几点时辰。

  他起早贪黑,不管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只要有利可图,跑在别人前面,赚最多的钱,他不吝啬一切代价,准点出门。

  以至于双亲死后的几年里,小伙子风吹日晒,皮肤黝黑,撒烂了无数张渔网,成了中湖村第一个用红砖堆起了平楼。

  时过境迁,都在称颂小伙子的能耐,并亲切地喊他的外号,调侃他年轻的顽劣和现在的意气风发,他叫做小赤佬,铁公鸡,活阎王。

  更多时候大家都叫他‘渔佬’,也就是坐在榕树下缝渔网,等着局长赵象龙上来勾搭的那个人,本家姓安,叫佑武,安佑武。

  那一个跑进去葫芦庙去找薛绫的小女孩‘安熙’的父亲,她有个妹妹叫‘安然’,今年头出生,不到一岁,会坐会爬。

  而在薛绫,赵象龙离开之后,一个清秀的妇女,拎着饭从小巷子穿了出来,径直走向安佑武,并招呼两个女儿。

  她叫‘林芳’,安佑武去澜州市打工后带回来的老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