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影视之炮灰配角逆袭记 第49章 四合院之杨蕴福 49

《综影视之炮灰配角逆袭记》第49章 四合院之杨蕴福 49

作者:迹部逗樱木 字数:1053 书籍:综影视之炮灰配角逆袭记

  他抱着双膝,小脸有些无精打采。

  “舅父心肠太软了,这样不好。”

  “就算朕当了皇帝,也不可能让天下每一个人都不饿肚子。舅父怎么会做得到?”

  “舅父就不能过得自私一些,多想想权势财富这些令人高兴的东西吗?”

  “而且赵国迟早会被朕灭掉,舅父对赵国平民感情这么深厚,到时会不会与朕敌对?”

  嬴小政自言自语,语气有些委屈。

  舅父对自己好、对舅母好就够了,怎么连不相干的人都要放在心上?还要为那些人哭泣?

  舅父这样,会不会伤心病倒?

  嬴小政戳了戳自己的虚影:“你不是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吗?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保护好舅父?”

  虚影根本不会说话,只是一个数据库。

  嬴小政气鼓鼓地又戳了戳自己的虚影,并骂了一句“真没用”,然后下线睡觉。

  什么皇帝的智慧啊,还不如我等会儿给舅父一个抱抱呢。

  离开梦境房间后十分“聪慧睿智”的嬴小政,果真给了朱襄一个爱的抱抱蹭蹭。哭过一场后已经调整好心情的朱襄果然很高兴,笑着与嬴小政玩了半天的举高高。

  现实很无奈。朱襄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神灵圣人,救不了所有人,仍旧像以前一样做力所能及的事。

  他优先帮助自己的邻里乡亲,然后是邯郸周围有地、有劳动力的农户,再之后是普通的赵国平民。至于流民,他假装没看见这些人的存在。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感情也有亲疏远近。理想是一回事,但朱襄是个能看清现实的人,他不会因为理想而影响手边该做的、能做的事。

  朱襄的情绪和努力,在七国中,甚至在赵国中都是微小的涟漪,无关大局,也不会影响国事。

  唯一的变局,大约就只是廉颇在长平尝试种土豆,以替代部分军粮了。

  廉颇所做的事传到了秦军那里。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将秦国上下变成了一个耕战机器。在秦国,平民只能选择种田或者打仗,如果擅自做别的事,比如经商,都会被罚。

  秦国如此重视耕战,秦将王龁一听到赵将在营地里种植没听说过的粮食作物,立刻警觉起来。

  哪怕王龁现在还在攻打上党,离长平还很远。他也派斥候去打探消息。

  斥候付出了一半的人,成功挖来几株土豆。

  王龁和一群将领围在土豆旁抓耳挠腮。

  “这个怎么吃?”

  “据说是吃根。”

  “我看这个有些像芋头!”一个来自巴蜀的将领道,“它是不是种在水边?”

  斥候道:“种在旱地。”

  来自巴蜀的将领道:“能种在旱地的芋头?这是好东西啊,虽然不能替代粮食,但饥荒的时候能果腹!”

  王龁皱眉:“赵人在营地种植土豆,恐怕这个土豆不仅能果腹,还有能不经过精耕细作也可以结果的本事。”

  一个副将道:“赵人补给本就比我们更容易。廉颇擅长守城,再加上土豆,粮草更不缺,恐怕会成为大患。”

  王龁何尝不知?他就是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点,才会派斥候去偷土豆。

  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已经打了两年多,消耗极大。赵人突然横插一脚,在军势上就是以逸待劳。如果赵人要靠着充足的粮草和坚固的城墙且战且退,死死拖住秦国的兵锋,以秦国目前的补给情况,恐怕会被拖得不败而败,无奈退兵。

  廉颇在军营中悠悠哉哉地种起了土豆,这很明显不是要出兵和秦国决战的架势,而是要和秦国打持久战,拼补给了。王龁想想就觉得头大如斗。

  “写信回咸阳,请君上定夺。”王龁最终选择放弃思考。

  他只会打仗,打仗背后那些复杂的事,还是交给朝中其他人吧。

  最好把他家主将,武安君白起将军派来继续给他当主将。他多想什么都不思考,武安君说怎么做,他闭眼照做就成。

  王龁的信快马加鞭送回咸阳后,秦王立刻召集范雎和白起前来商议。

  范雎听到土豆的事后,沉思了一会儿,道:“这土豆有些耳熟,似乎和公子子楚在赵国的好友有关系。”

  虽然子楚请求范雎帮忙,但对于范雎而言,秦王是他的伯乐和恩人,他优先考虑如何为秦王尽忠,所以立刻就把子楚“卖”了。

  秦王让人叫来子楚,询问土豆的事。

  子楚心里有些生气。

  他特意对范雎说朱襄对自己的重要性,希望范雎能想出办法保护朱襄。范雎却在丝毫没有与自己通气的情况下,直接把朱襄的事告诉了祖父。

  子楚并不是认为范雎应该瞒着祖父,而是先缓一天,与自己通通气再说,也不会影响大局。

  显然,范雎被自己祖父宠得目空一切,完全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子楚心里生气,但他知道自己在祖父心中的地位远不如范雎。长久的质子生涯让他的演技十分好,心里再生气,外人也看不出他半点真实感情。

  子楚恭恭敬敬道:“君上,朱襄擅长种地,能让平民田地增产两至三倍。他为了救荒,多次入山寻找能食用的植物。土豆出自他之手,极有可能。”

  秦王疑惑:“如此能人,怎未听你提起过?”

  子楚实话实说道:“朱襄年少时被蔺相如所救,他知恩图报,蔺相如还在赵国,他就不会离开赵国。他不能为秦国所用,孙儿又不忍心他被人所害,所以就故意隐瞒他的存在。赵王昏庸,蔺相如多次举荐朱襄,赵王都因朱襄只是一介平民轻视朱襄。蔺相如已经老病,孙儿想过不了几年,他就能离开赵国了。”

  子楚犹豫了一下,补充道:“孙儿的长子目前就在朱襄家中,被朱襄收养。不过朱襄并不知晓孙儿的身份。”

  他将自己如何隐姓埋名与朱襄结识,又如何发现吕不韦送来的妾室中有朱襄的长姐,于是与朱襄结亲的事告知了秦王。

  这些小道手段,如果秦王不问,子楚不可能说。

  但秦王问起朱襄的事,子楚便将自己的小伎俩一口气全坦白了。

  他知道自己的祖父城府极深,且掌控欲极强。

  祖父不会轻视他质子的身份,因为祖父自己也曾是质子。祖父会很欣喜自己在吕不韦眼皮子底下搞的小手段,认为自己是可造之材。而自己对祖父全盘托出自己的小计划,祖父就会更信任和喜爱自己。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子楚很习惯不动声色地讨好别人。

  秦王深深地看了子楚一眼,那双明亮如鹰的双眸,好像将子楚的内心看得一清二楚。

  半晌,秦王失笑:“能屈能伸,你做得很好。”

  背后已经被冷汗浸湿的子楚勉强维持住平静的表情,俯身叩谢秦王的称赞。

  “既然朱襄与你有亲,那迟早是我秦国的人。待此次战胜赵国,就让赵国把秦国质子送回。朱襄身为质子的看护者,也该与你的儿子一同回秦国。”秦王问道,“你长子叫什么?”

  子楚道:“我长子名为政。”

  秦王颔首,将朱襄的事暂时放到一边,继续询问白起和范雎该如何处理廉颇之事。子楚乖乖跪坐在一边旁听。

  既然知道那位很会种地的人会来秦国,秦王就不在意了。

  至于土豆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发挥多少作用,秦王一点都不担心。土豆只是小道,重要的是做出了坚守之态的廉颇。

  没有土豆,以秦国后勤空虚而赵国补给线更短的实际情况,廉颇多守一日城,秦国败退的几率就高一分。

  换句话说,只要把廉颇换下,让赵国主动出兵与秦国打野战,就算赵国的粮草堆积如山也没用。

  赵国和秦国的兵锋还未正式相交,秦王和范雎、白起已经商议如何让赵王换下廉颇,如何引诱赵将主动出击。

  他们反复斟酌赵国现在能领兵的人。

  白起沉吟许久,道:“赵王亲政以后,弃赵奢、廉颇而用田单,可见赵王对老臣老将并不信任。若要选接替廉颇之人,选未在赵惠文王时出仕过的将领最为妥当。”

  白起所说的事,是赵王刚亲政不久,所自己决定的第一件国政大事。

  赵惠文王为当今赵王留下了很深厚的班底,文臣武将如廉颇、赵奢、蔺相如等,都是秦王眼睛都馋红了的大才。

  但如今的赵王为了证明自己是个雄主,对赵惠文王留下的班底和赵威后信任的老臣都比较冷漠,更希望提拔只属于自己的班底——在其他国君手下干过活没关系,只要没在他父王手下干过活,都算是他的班底。

  当年乐毅差点灭齐,被齐将田单所阻。乐毅被燕惠王排挤后,出走赵国终老。田单设“火牛阵”,大克燕军,收复齐国失地。

  当今赵王便拿出三个大城池在内的共五十七个城池,换取田单为赵国攻打燕国,之后还立田单为相国。

  赵奢强烈反对此事。他劝说道,田单是齐人,攻打燕国壮大赵国,赵国就会成为齐国的威胁,所以田单绝不会尽心尽力为赵国卖命。且赵国有他和廉颇等忠于赵国的优秀将领,由他们带兵去攻打燕国绰绰有余。弃用赵国自己的大将而用齐将,这无异于“覆军杀将”,会破坏赵国的士气。

  但赵王和辅政的平原君都无视了赵奢的反对。

  田单入赵后果然消极怠工,老死之前只为赵国攻打下三座小城池。

  赵王如此愚蠢的举动,很好地体现了他人性中的弱点——英明且不相信他才华的父王是他很深的心理阴影,所以他更信任没有在父王手下做官的人。他认为这提拔这样的人才,才能显示出他的本事。

  “赵奢曾多次成为我秦国的威胁,赵王亲政后却对其逐渐冷淡。但赵王并非不知道赵奢的能耐,只是不愿意重用赵惠文王的老臣。恐怕他吃过苦头之后,才会醒悟。”范雎捋了捋胡须,嗤笑道,“武安君言之有理,臣以为,赵王既要用没出仕过的人,又要寻找一个不惧怕秦国的人。赵奢的儿子赵括不就很合适?”

  白起眼中闪过一抹嘲笑:“那有名的马服子?确实很合适。”

  秦王犹豫:“马服子年轻气盛,若他领军,确实最为合适。只是马服子资历尚浅,赵王怎么会让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人担此重任?”

  范雎拱手道:“君上,此事交给臣。廉颇想要坚守不出,肯定会且战且退。待廉颇战场失利几次,臣保证让赵王用马服子换下廉颇!”

  秦王十分信任范雎,温言道:“寡人相信先生,先生且去做,需要什么,不需问过寡人,可直接支取。”

  范雎受命。

  白起道:“末将会装病。待赵王用马服子换下廉颇后,立刻星夜兼程前往上党。”

  秦王道:“寡人会严令军中保守秘密,违令者斩。将军放心。”

  范雎看着秦王对白起的重视,心中略有些警惕。

  不过白起表现得十分恭敬,范雎心里稍稍舒服一些,将警惕暂时放下。

  子楚默默在一旁旁观着一切,心中若有所思。

  范雎和白起告退后,秦王才将子楚召到身前,问道:“你可看懂了什么?”

  子楚知道祖父终于开始看重他了,心中十分激动:“战争一事,不仅在战场上。在战争开始之前,胜率恐怕就已经决定了三四分了。”

  秦王微微颔首,继续问道:“还有呢?”

  子楚想了想,隐瞒自己对范雎和白起可能不合的猜测,道:“其他就看不出什么了。”

  秦王并未失望,道:“寡人虽命你拜吕不韦为师,但吕不韦眼界远不如先生,你可多向先生请教。”

  子楚激动不已:“谢君上!”

  秦王把范雎护得紧,他肯让子楚去向范雎请教,便是认可子楚为继承人了。

  秦王又询问了一番子楚平日的功课,关切了一下子楚的生活后,才让子楚离开。

  子楚离开之后,已经告退的范雎从一侧帷幕中走出来。

  没有外人在,范雎在秦王面前自在许多:“君上,为何突然看中公子子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