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成孩子妈,奋斗成赢家 第546章 拨开了迷雾

《穿成孩子妈,奋斗成赢家》第546章 拨开了迷雾

作者:冉阿冉 字数:1784 书籍:穿成孩子妈,奋斗成赢家

  他终日都在醉乡中,口中念念有词,说来说去,就是‘人去楼空’或类似的话。”

  我心中暗骂了一声“可恶” 这也是我憎厌黄蝉和她的同类的原因之一,那一类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无所不为,可以肆无忌惮地去伤害他人,甚至祸及无辜。

  像宋自然,好好的生活,就由于黄蝉要利用他,而被破坏无遗,变成了终日在醉乡自怨自艾了。

  我伸手在小郭的面前晃了晃:“你以为我为什么叫你去查那屋子的?那个宋自然 ”

  接着,我就把宋自然和那屋子发生关系的经过,以及我推断的黄蝉的特殊身分,向小郭说了一遍。

  小郭这个人,能在他的侦探业务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有道理的 他永远有接受任何挑战的勇气。要是换了别人,一听得对方来头如此之大,一定来不及打退堂鼓了。

  可是,小郭在听我叙述时,一面频频吸气,而且现出惊惧的神情。但等我讲完之后,他却一挺胸,伸手在心口上拍了几下 并非表示勇气,而是在叫自己不要害怕,而他说的话却与他的神态相反:“好,既然事关如此高级的情报人员,我更要把这屋子的秘密找出来,你再给我三天。”

  那令我很感动,我拍着他的肩头:“小心点,在那种地方,如果你啷当入狱,不但我救不了你,你也有可能永远在人间消失。”

  小郭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他想了一想:“卫,你为什么拒绝和黄蝉见面?一见了她,她必然会向你和盘托出那屋子的秘密。”

  我早料到他必有此一问,所以立刻回答:“若是这样,怎显得出你我的手段?主动或被动,你选择哪一样?”

  小郭豪气干云:“说得好!”

  他用力一挥手,大踏步走了出去。在他走了之后,我一面喝酒,一面心中在想,宋自然在黄蝉的心目之中,已成了没有利用价值的了(利用过,失败了),为什么还允许他住在那屋子中?

  黄蝉当然不会和宋自然谈恋爱,可是宋自然却已一头栽了进去,难以自拔了,有什么方法,可以先把宋自然拉出来呢?

  我想到了宋自然的姐姐,温宝裕的母亲,这位大胖女人,有着唯我独尊的自信,由她出马,是不是可以令宋自然迷途知返呢?

  可是我才想了一想,眼前就浮现出温妈妈在那珍罕无比的屋子中,大吵大闹的情形,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寒颤,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想派温宝裕去,又怕他不知天高地厚,会闯大祸,想来想去,只好先等小郭三天再说。青年人失恋之初,终日以酒浇愁,是普遍现象,绝少人因此会蹉跎终生的,似乎不必过虑了。

  我没有等足三天,第二天,就有一个信差,给我送来了一只大信封,信封上除了我的名字之外,还有一个“郭”字。

  我一看,那是小郭给我送资料来了,急不及待打开,厚厚的一叠文件,有古有今,略微一翻,就令我喜出望外,小郭虽然不在,但我也不禁一掌拍在桌上,脱口而出:“小郭,你真行!”

  那一叠资料,全是有关那屋子的,而且有很多还是原始资料,真不知小郭是怎么找得来的。

  如果把所有资料原文照抄,那是很沉闷的,当天,我花了足足一个下午把所有资料看完,经过了归纳组织之后,对那屋子的来龙去脉,就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由我摘要覆述出来,就有趣得多。

  资料的完整性,很是叫人难以想像,它们之中,甚至包括了当年运输木料、交割货物的单据在内,年份最早的是一张建造者收到木商交来“上好檀木柱,每根长六尺,径六寸,共六十六根正”的收条,日期写的是:“至正九年元月初九”。

  同样的收据或相类似的文件,共有超过十件 这些文件的本身,已是罕有之至的文物,经我手的当然全是复印件,原件不知藏在什么博物馆中,我一面看,一面又不住称赞小郭,连这种资料都找得到,真是神通广大之极。

  在那类文件上,都有盖印,印长方形,刻的都是蒙古文字,在印旁,也有花押,看来也是蒙古文(蒙古人的签名) 那不足为奇,因为“至正”是元顺帝的年号,至正九年,是公元一三四九年,天下大乱还未开始,小乱已经形成,是金毛狮王纵横江湖,张三峰祖师武功大有所成的年代。

  那年头,蒙古人当皇帝,在应用文件上出现蒙古文字,再自然不过。

  我对蒙文所知不多,所以立刻去请教专家 当然那是我看完了全部资料之后的事,为了叙述的方便,把以后的事提前来说,容易明白。

  专家一看了我拿去的复印件,就大吃了一惊,迭声问:“这些东西,你是哪里来的?老天、这……珍贵之极,这……从来也没给人发现过。”

  我道:“你先说说印子是什么。”

  专家深深吸了一口气:“这印子的印文,奇特之极,刻的是‘中书右丞相派专使’ 唉,我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官职。”

  专家是真正的事家,正由于如此,在研究了半生之后,忽然发现竟然还有自己全然未曾触及的领域,自然难免沮丧。

  我安慰他:“听来那不是官职,只是那中书右丞相,兴之所至,派了一个私人代表,替他办事。”

  专家侧头想了半天,点了点头,勉强同意了我的意见。我道:“至正九年,脱脱才拜相,莫不就是他?”

  专家道:“当然是他,脱脱在历史上,地位甚重要,他为丞相之前,已着手修宋史、辽史、金史。这个蒙古大官很是仰慕汉文化,他自己取了一个字:大用。他的伯父是著名肆虐的大丞相伯颜。脱脱设计,除去了伯颜。他要诸王子学汉文 奇怪,看来,当时他正在盖房子。盖一所房子,何必那么大阵仗?”

  我无法回答专家的问题,人类历史上,疑团实在太多了,谁能一一尽解?

  这一批最早的文件,证明那幢木结构的屋子,是脱脱右丞相在至正九年(公元一三四九年)开始建造的。而且极受重视,由丞相特派使者监收木料。

  以元帝国的版图之大,脱脱丞相的气势之豪,自然普天下珍贵的木料,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了。

  只怕宋自然也想不到,造屋子会有那么大的来头。

  屋子有那么大的来头,在地方志之中,竟会不提及,当然其中大有隐秘,那也就更引起我的好奇。单是最早的一些文件,已经有这样惊人的发现,整件事,自然更是引人入胜。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翻阅各种资料,如痴如醉的情景,犹有回味无穷。

  早期资料显示,屋子工程的进度很慢,一直到五年之后,才有一页残缺的记载,好像是什么人的日记,记著:“丞相败张士诚,顺道监视,屋已略具规模……”

  张士诚是元末起义的群雄之一,据江苏省高邮称王,国号大周,在至正十四年(公元一三五四年)被脱脱率兵征剿,张士诚大败。

  经过了五年,那屋子才“略具规模”,可知建筑工程之艰难。

  脱脱丞相后来不得善终,被削爵流放云南,就在岭南被另一大臣哈麻,假借诏命赐死。

  一直到脱脱死了之后,这屋子还未曾建成。有十来件残片,笔迹一样,是同一个人的记事,那个人可能就是特派专使,总之,那个人是长时期参加了屋子的建造工程的,所以他的记述,极有价值。

  除了记述脱脱曾在大败张士诚之后巡视建筑工程之外,还有许多记述。

  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是有约两百字,记述了“移植白楠树两株于前庭”的记述了,说它不可思议,是由于记述之中,清楚说明那两株白楠树“高一丈五,主树干围五尺二寸”。

  那是接近一人合抱粗细的大树,谁都知道,这样的大树是不可能移植的。

  可是记述中却说这两株白楠树,来自桂(广西省),沿途由千人照料,历时九个月,才运到了目的地,沿途观看者逾百万人,枝叶繁茂,端赖有原植地之大量沃土,培植其根云云。

  就算有丰富的想像力,也很难想像要把这样的两棵大树,千里迢迢运来的艰难情形,更何况还要令它保持“枝叶繁茂”。

  为什么要运两棵这样大的白楠树来,种在那屋子的前庭呢?

  那是我在一看到了这段记载之后,第一个想起的问题,这个问题倒很快有了答案 不过虽有答案,但我仍然一点也不明白。

  这种情形,乍一听,像是很怪,但其实也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不懂答案的意思。

  也是同样的记述,说这两棵白楠树,是“树神所居”,还有进一步的说明:“树神者,东方乙木之神,众木之灵也,居于树中,与树合为一体,又俨然独存,为万古奇观之象。移植前庭,令神木居为万世之基。”

  这一段文字,个个字都识得,可是凑在一起,所传达的讯息,却是扑朔迷离之至。

  像什么是“树神”,它不解释,倒还可以意会,一解释就叫人如坠五里云中,“东方乙木之神,众木之灵”倒还可以理解,“居于树中”也易明白,但接下来的形容,就不知所云了,只是可以知道,那“树神”现象,是“万古奇观”。

  元朝帝国,版图幅员广大,见识自然也广,可知那“树神”确是一种奇异之极的现象,只可惜究竟真相如何,记述不详。

  从记述中知道。那幢屋子的名称是“神木居”,由宋自然的形容来看,这“神木居”的称号,倒也当之无愧,可是接下来,“万世之基”,又是什么意思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