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和死对头闪婚后真香了 第275章 老婆只有一个,妹妹可以没有!

《和死对头闪婚后真香了》第275章 老婆只有一个,妹妹可以没有!

作者:洛小七 字数:1768 书籍:和死对头闪婚后真香了

  翌日,张水生吃过早饭就独自出门去了,根据吴蔚的要求张家村有不少这样的地方,不过这些地方离张水生的家都比较远,张水生也不甚熟悉,需要先到村长那边去打听一下,像这样山地归属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是朝廷的,县里的,还是村里的,或者是个人的。

  如果是朝廷某个皇庄的土地,即便是慌着也不允许任何人侵占。

  县里的就需要到县衙去按照市价购买,村里的公地就和村长买,个人的最方便,还能讨价还价,双方到村里按个手印,送到县衙便生效了。

  张水生私心里想给吴蔚和绣娘尽可能地多置办一些土地,两个姑娘生活,家中连个男丁都没有,不容易的地方多着呢。只有吴蔚和绣娘所拥有的土地亩数足够多,佃农才愿意来干活,有了佃农就相当于家里有个能说得上话的壮劳力了,扣掉纳税的,佃农和雇主三七分粮,吴蔚和绣娘每年的口粮就有保障了。

  张水生记得吴蔚的要求,仔细观察过每一处符合条件的地方,包括地势,水路,视野……

  吴蔚帮了他们家那么大一个忙,吴蔚的新房无论如何也要让她住的顺心,况且还有绣娘呢,那个可怜的姑娘……

  想到此处,张水生都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他的心中隐约有个感觉,吴蔚怕是比绣娘更难说到婆家,而且随着与吴蔚生活日久,怕是绣娘的心气儿也跟着提升,今后也难找到一个与之匹配的婆家了。

  张水生一连忙了三天,这三天均是天不亮就走,天擦黑才回来,而在这三天,吴蔚和绣娘也没有闲着,她们去了两趟市集,把家具的漆色敲定,又去陶瓷市场定了一批碗碟,杯子,茶壶等一些东西,之后又和人谈好了鸡崽的价钱,只等房子建好,后面的事情就能水到渠成了。

  到了第四天晌午,张家人和吴蔚绣娘刚刚吃过午饭,张水生风风火火地回来了,高兴地对吴蔚和绣娘说道:“找到了,是个建房子的好去处!按照蔚蔚妹子的要求,坐落的高却并不陡峻,在缓坡的半山腰上,有一条上下山的小路已经被人给蹚出来了,很好走。不远的地方就有条河,取水也方便。而且这家人还有几亩山田,离住的地方也就二里地,田地虽然在山坡上,但已经种了很多年了,产粮数有保证,虽然不能种水稻和麦子,但能种高粱,黍米和其他粗粮,这都不要紧,等你们以后每年出粮了,可以和我家换,最主要的好处在后头呢,这批地当初是朝廷划出来给百姓开垦的荒地,说是三十年间赋税比一般的田地少收三成,现在才过了十五年!”

  绣娘目露惊喜,情不自禁地拉住吴蔚的手,略带激动地说道:“真的吗?太好了,谢谢二姐夫。”

  吴蔚同样也很高兴,问道:“这么好的地方,原主怎么舍得让出呢?”

  张水生笑着解释道:“这户人家家主姓李,大概在二十年前逃荒到张家村的,家中有一子四女,三个女儿在逃荒之前就嫁人了,小女儿来到张家村后嫁给了一个本地姓张的人家。李家清贫,一直也没有田地,直到十五年前

  才有了这几亩开荒田,他们的儿子是个游方的货郎,终日挑着扁担走街串巷,既收东西,也卖东西,没领到这几亩山田的时候,就靠这货郎养家。如今这对老夫妻年事已高,觉着耕种这几亩山田每日上山下山诸多辛苦,早就生了把山田贱卖,在平地上少买几亩地的心思了,正好碰上我去问。()”

  “?()_[(()”

  张水生说道:“才晌午,不过十几里地,咱们现在就去瞧瞧去,合适的话明日我就带着他们到村里过了户,契书送到县衙,就可以张罗人开工打地基了!”

  吴蔚看了绣娘一眼,见后者点头才说道:“走吧。”

  柳二娘子心疼张水生跑了大半天,忙说道:“饭菜就在锅里热着呢,你吃一口再走,也不差这一会儿!”

  绣娘也说道:“是啊二姐夫,这几日你辛苦了,吃了饭再去吧。”

  “好吧。”

  张水生吃了一小盆饭,还有两个地瓜和一盘子溜白菜,一盘野菜炒腊肉,连喝了三碗水后打了个饱嗝,说道:“走吧。”

  ……

  因为有绣娘在,张水生和吴蔚默契地放慢了步子,经过上次张水生的提醒,吴蔚特别留意,见这一路上走的都是缓坡,愈发坚定了买这块地建房子的心。

  只要情况和张水生说的差不多,没有什么手续上的问题,就立刻买下来!

  这几日吴蔚总会不经意地出神,倒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她的确是从水中穿越过来的,之所以穿越不回去,会不会是水“不够多”呢?

  很快就来到了张水生说的地方,一切都如张水生所言,上山的路早被人蹚了出来,大概能容两人并肩通过,山中的植被茂盛,空气很好,在半山腰上有一块空地,隐约还能看到地基和篱笆院墙的痕迹。

  张水生解释道:“那户人家最开始逃难过来的时候,就在半山腰上安了家,之前这边都是树,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整理成现在这副开阔的样子,后来他们家的货郎赚了些银钱,就把老房子拆了,到山下建房子去了,你看看……这块地建一个两间的瓦房绰绰有余!”

  “那地契呢?”吴蔚问道。

  “这块地,连着二里外的田地都是朝廷划出来给百姓的开荒地,妹子放心,我问过很多人了,只需到村长那儿办妥文书即可。”

  “绣娘,你觉得怎么样?”吴蔚问。

  “二姐夫,水源在哪里?”绣娘问。

  “你们俩跟我来!”张水生带着绣娘和吴蔚往西走了大概二三百步,果然看到一条山泉涓涓流淌着,张水生指了指不远处的坡上,说道:“那边,李家已经垒出了一个小水池,山泉水流到那边先把水池蓄满了才会继续往下流,你们拿着桶到那个位置打水就行。”

  “冬天会结冰吗?”吴蔚问。

  张水生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我都帮你们问好了,冬天水流没有这么大,偶尔上面会蒙上一层积雪,拨开就好,不过秋天的时候可能要时常

  () 清理一下落叶,

  要不水池里的水会不好。”

  吴蔚看了看水池,

  又看了看未来家的方向,发现两处存在高度差,水池的位置高,住的地方低一些,此地比义庄那边更冷清,连个邻居都没有……说不定可以在地下埋个水管,利用势能转化为动能,直接把水引到院子里!

  “下了山再走十里地,就是咱们张家村自己的市集,虽然不如镇上的市集东西全,应付日常的也足够了!”

  吴蔚和绣娘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满意,吴蔚点了点头:“二姐夫,就这里了!”

  “行,那我就去谈了!”

  下山的时候张水生直接找到那户人家,约好了明日巳时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碰面,一起去把过户的文书办了,届时会请村长作证,当场钱货两讫。

  ……

  绣娘和吴蔚很开心,回去的路上牵在一起的那双手不时摆动起来,看到美好的画面吴蔚还会念一两首诗出来。

  了却一件大事儿,张水生感觉浑身松快,放慢了步子走在吴蔚和绣娘后面,看着二人自打下山就没分开的双手,说道:“你们小姊妹两个感情还挺好的。”

  吴蔚和绣娘齐刷刷地转过头,笑了。

  ……

  翌日清晨,李家父子等在张家村村口的槐树下,张水生带着现银与张老爹一起出现,到村里办了相应的文书,在村长的见证下钱货两讫。

  张水生把地契田契交给张老爹带回家,自己则去村里找人去了。

  张家村里不少壮劳力都和张水生的关系不错,建新房的事儿张水生一早就打好了招呼,只等他一声令下大家伙便能参与进来。

  连着建房子的地基和山间的十亩山田,总共才花了十三两银子,按照原来的算法吴蔚和绣娘能买到三四亩地就算不错了,结果大大超出了预期,这与吴蔚独特的选址条件是分不开的。

  张水生领着人牵着几辆牛车直奔市集,将之前一早定好的建房子所需的材料一次性都拉了回来,这阵仗惊动了半个张家村。

  虽然此时田里大都完成了播种,农活还是有很多的,随时有可能用到耕牛,能一次同时借来这么多牛车的人家,放眼整个张家村除了村长和里正外,屈指可数。

  可见张水生父子这些年不计得失,与人为善积累下来多少。

  回到村里帮忙的人就更多了,过年需要杀猪宰羊的大都是人丁兴旺之家,这些人家哪怕一家出一个壮劳力加在一起也是不少人呢。

  张水生心中无比感激,但只选了七个人,这是一早就约好的,对于那些个听到消息自发来帮忙的人,张水生把每一个人都记在了心里,今后也要同样对待人家。

  虽然建房子用不上他们,出一把力气还是可以的,众人见张水生一次拉回这么多材料,纷纷跟着牛车一直来到山下,几人一组将所有的建材扛到了半山上。

  其中不免有人问起,张家为何要搬到这样偏僻的地方来,张水生按照事先想好的说辞集中解释了一番,顺便拜托大家伙多照顾照顾绣娘和吴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