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闺令 第613章 昭王父子想逼绥王反

《青闺令》第613章 昭王父子想逼绥王反

作者:江上渔 字数:1828 书籍:青闺令

  李全藩仍是笑而不答。

  闻仲三望着于志敏道:“还是请小兄弟替他说了吧,省得他还以为秘密哩!”

  于志敏也笑道:“人家的秘密,我怎好把他说穿?反正再等一会就知道,倒不如先把酒菜吃了,省得又要回锅失去原味!”

  于志强笑骂道:“看你就像饿鬼似的,专讲吃,我量你也不知道李大叔说什么,不过装出那知道的样子,吓吓人罢了!”各人也忍俊不禁,认为李全藩说话的声音是那么低,纵然于志敏的听觉灵敏,也听不出什么来。

  那知于志敏盯了志强一眼,接着说:“想不到你还会用激将法,可是激不到我,你问问李大叔稍会是不是要找很多人来?还有李大叔带来那个袋子,现在还是无价之宝,再过一会就是一文不值?我也懒得说穿,让你去打哑谜去!”

  这时,各人的眼睛都注视在李全藩的脸上,等候答复。李全藩笑道:“小兄弟说的全都对了!”但是,各人仍然不懂,于志强和车长祝心机较灵巧,倒也想出一点蛛丝马迹。各人知道纵然再问,李于两人也不会说,索性依于志敏的话,吃喝起来。

  酒到半酣,各人就听到门外人声嘈杂。柳营走出门外一看,果然看到杜老实率领三四百人烘烘乱乱地朝福星酒店走来,不消片刻,店门外已经挤满了人群,把店里挡得发黑。李全藩立刻走到店门,扬声道:“各位乡亲父老,请静一会,听我李全藩几句话!”门外的人群骚动了一下,立时鸦雀无声。李全藩见各人已静了下来,接着说:“过去找李某走错了路,很对不住乡亲父老,以致各位痛苦颠连,但是,我李某得到了骆老英雄宽恕和规训之后,现在已经觉悟了,决心痛改前非,而且希望各位乡亲父老,能够原谅我!把我当做各位的子侄,兄弟,一样看待!”人群里又是一阵骚动。李全藩把带来的一个大布袋高举过顶,又说:“这个袋里装的是:借据、田契,除了兄弟初来本地,公平交易买下一所庄院和田产之外,历年来各位乡亲向我借的,典给我的,租给我的,卖给我的,都装在这个袋子里。可是,我现在要把它焚毁,也许还有远路的乡亲不在此地,可也请各位代为转告:从今天起,以前向我借的,或者典给我的,租给我的,卖给我的,一律无息退还原主耕作,请各人认明自己的产业,自行处理!”立刻就把那个袋子交到杜老实手上,教他拿到外面去当众焚毁。

  李全藩把群众遣散,回座笑道:“痛快!痛快!今天我才是做了毕生来最快活的事了!”在座各人无不称赞。

  各人离开酒店,走到街上的时候,街上的人群都向他们投以欢悦的眼光。倒使李全藩这不可一世的魔君显得有点忸怩,显然地,在内心既感到人类的温情,同时也觉得有点愧作。

  于志强兄弟本是携着手,在后面跟着,刚刚出了墟口,志敏忽然道:“我去去就来来!”摔脱了于志强的手,迳向一丛山竹的方向跑去。于志强眼望着他绕到山竹的后面,以为他是内急解手,倒不在意,就在路上边走边等,那知道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于志强忍不住,索性跑向那丛山竹,嘴里还在嘟噜嘟噜说:“我看你是疴出血来了哩!”等到朝竹丛后面一看,那里还有人影。再往地面一看,也没有半点潮迹,知道于志敏是借故走了,可是想不出他为什么要走,而且这一丛山竹,四面都是田野,只有左面四五十丈远的地方,有一个疏疏落落的林子,但是从竹丛到达林子的路,正对着原先所走的大路,要是一个人从那条路经过,万无看不到之理,心里只是惶惑,只好垂头丧气,跟上骆中明等人。

  骆中明原是看到于志敏匆匆走向竹丛,后来于志强也跟了去,但是只见于志强一个人回来,脸色也有点不大对,已明白就里,仍然忍不住问道:“你的兄弟呢?”

  于志强苦笑道:“丢了!”骆中明不禁好笑,虽然觉得于志敏不告而行,是有点不对,可是知道他不会出什么岔子,也许他另有所见,所以追下去了。

  惟有李全藩几个听说于志敏丢了,一时联想不起来,诧异道:“他好好跟在我们后面,那就会丢了?”

  骆中明笑道:“那里是丢?还不是给他看到了什么古怪,连招呼也不招呼一下就走了!

  这孩子从小就古怪,现在学到一身绝技,更加顽皮了!”接着就把自己心里的怀疑,告诉了各人,李全藩等也都赞同骆中明那种看法,一齐回了石虎庄。

  到了掌灯的时候,李全藩忙着肃客入座的当儿,忽然灯影一晃,于志敏已回到厅上,不待各人开口,就喊道:“快快迎接,快快迎接!”各人就是一愕。于志强一肚子没好气,跳过来就给他一捶,骂道:“我看你还会溺遁!”惹得各人一阵大笑。

  于志敏正色道:“别闹!别闹!”回头又对于志强道:“你师父快要到了,还不去迎接?”

  骆中明喝道:“不要胡说!”

  于志敏笑道:“我一点也不胡说,我拿这个来骗伯伯做什么?”

  骆中明看他的表情,倒有几分相信,正待招呼各人到门外迎接,已听到哈哈的笑声,门外已现出明因师徒的影子。骆中明连忙和各人迎上去招呼,各人见说面前这位头发皤白,身躯高大,双目放光,面目慈祥的老尼,就是二十年前绿林闻名丧胆的明因师太秦寒梅,无不肃然起敬。经过了入座引见之后,骆中明笑问:“师太在什么地方遇着志敏这孩子?当志敏来说贤师徒要到的时候,我还斥他胡说,那知师太果然来到了!”

  明因师太笑道:“今天我师徒算是栽到家了,如果不是小友及时赶到,恐怕今生已经难以相见哩!”

  骆中明闻言大惊道:“难道凭师太绝顶的武功,还会落到别人的手里不成?”

  明因师太苦笑道:“老施主不要恭维贫尼太过份了,反使贫尼不安。像贫尼这一点功夫,那能够称得上绝顶两个字,如果和小友这种艺业比较起来,贫尼只算是才才入门哩!……”

  “老前辈你可不要恭维我!”于志敏喊道。

  各人见明因师太这样推崇于志敏,自然不是无因,不约而同地望于志敏一眼,但是,于志敏只顾低头吃菜。蝉儿和志敏像是冤家似的,看在眼里,指着于志敏对罗凤英笑道:“师姐!你看他就像是从饿鬼道出来一样,吃得那付凶相,也不怕人家笑话!”

  蝉儿说话的声音本来很小,可是于志敏是何等人物,能不听得一清二楚。罗凤英正待答言,已听到于志敏咕噜咕噜道:“你不吃才是傻瓜,五脏庙不修,什么都不能做,连到孔夫子都考究吃,何况我?”一面说,仍然是头不抬气不透地在吃。

  蝉儿又笑道:“你看啊!他又要拿出孔夫子来顶扛了。”停一停,又对于志敏道:“孔夫子考究吃?你可拿得出证据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夫子自己说的!”于志敏冲口而出。

  蝉儿原来也是书香之后,她的父亲柳仲元在她四岁那一年,全家从金陵南迁,在洞庭湖误乘贼船,全被惨戮,因为当时群贼见她年小,而且聪明活泼,一时不忍下手,却被明因师太巧遇,杀退群贼把她救了下来,后来探悉群贼是洞庭湖君山水寇,闹江龙白道生的手下。

  明因师太人单势孤,只好带她回琼崖隐居,平日除了教她锻链武技之外,也指点她读些佛经,古学,所以对于于志敏说这两句,倒也不见得生疏。当下好笑道:“吃!吃!算你嘴强,有理!”于志敏望了她一眼道:“这才是啊!”又吃了起来。

  骆中明也见于志敏吃得有点不大雅相,笑道:“这孩子大概是在山上饿慌了,所以一见这些美味,就不管伯伯们笑话,吃个不停!”于志敏听了,把筷子往棹上一放,笑道:“伯伯也要拿我笑话,其实我在山上才好哩,烤蚺龙、炙野猪、烧鹧鸪、烹兔子、炖鹿肉……那一样不是奇珍美味,不过,今晚上我还有事,所以吃饱一点罢了!”骆中明和于志强都诧异道:“你有什么事?”

  “天下人管天下事,除非不管,管起来就多啦!不过,今夜的事是天机不可泄漏,现在也不便说!”于志敏故示神秘。

  明因师太微笑道:“你还想到分水町去?”

  于志敏笑了一笑。

  骆中明急于要知道明因师徒遇险的缘因,问道:“师太在什么地方遇上敌人了?”明因师太笑道:“说起来话长哩!”接着把遇险的经过说了出来。

  原来,明因师徒走在骆中明的后面,两者相隔也不过是一天的路程。这一天的中午,明因师太在梅关用了午餐,向山下走来的时候,忽然,从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转眼之间,已到了明因师徒的身后。明因师徒急忙向路旁一闪,让那些快马过去,这时,才看出来的这九匹骏马,上各驮一位壮汉,而这九名壮汉都是一律黑色的劲装,肩上都斜插着一枝长剑。看起来,都是一时的豪雄人物,尤其是,最后一匹赤骝马上,骑着一位年约三十岁的壮汉,长得蜂腰猿背,广额虎颔,太阳穴高高地鼓起。他经过明因师太的身旁,有意无意地扫了明因师徒一眼,坐骑似乎缓了一缓,鼻孔里似乎“哼”一声,飞驰过去。

  明因师太虽然有精堪的内功,可是被那人双目扫到,也觉得精光照人,心里就是一懔,暗道:“这些人不知道是友?是敌?倒不可以轻视哩!”但是,表面上仍然不露形色,等到他们走远了,才对凤英、蝉儿两人说:“我们要小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