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闺令 第463章 她睡着了

《青闺令》第463章 她睡着了

作者:江上渔 字数:1813 书籍:青闺令

  李临闻言手指顿了一下,指腹按在茶盏上稍稍用了一些力气,脸上的表情却丝毫不变。

  他心想,他最近到底是犯了什么忌讳,这个想给他找个儿子,那个想给他找个徒弟的,他像是要给别人当爹当师父的人吗?

  “世子说笑了,李某素来自在惯了,实在是没有想要收徒弟的想法。”他的表情平淡,似乎是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再说东赵人才济济,若是想要寻个名师,那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换做旁人,想要找一个名师拜师,需得千辛万苦,更需得得到老师的赏识才行,但若是有昭王府引路,谁人不给昭王府一个面子。

  名师确实也有本事,也高人一等,可也是要吃饭的。

  窗外说书先生的声音起起伏伏,雅间内有茶烟袅袅,边角的四周还放着一个冰盆,使得这屋子更加的清静微凉。

  赵明展饮了一口茶,这才开口:“李公子何必忙着拒绝,不妨先听听我说的。”

  赵明展又看了一眼屏风,李临将茶盏这放在了桌面上,声音平淡:“她睡着了。”

  赵明展:“......”

  苏莞:“......”

  她手抖了一下,手中的茶盏差点掉了,当下羞得脸都红,她心想,我有没有睡着,你心里没有点数吗?

  其实这人,相处久了,苏莞也知道一些,私底下也没那么风光霁月,惹了他也会生气,会事后算账,而且有时候心眼很小。

  他和远游回风这些护卫们感情还算不错,也不单单只是主仆,还有一份相扶成长的情谊,他会将这些人当成兄弟或是朋友,有时候也任由他们胡闹,或是收拾烂摊子。

  在还未成亲之前,她也知道一些,他对待外人的时候,端的是一位端方公子,风光霁月,随和宽容,少有情绪。

  可是与她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会说很多的好话来哄她,哄得她眼里心里只有他,觉得世间的郎君公子,再也没有一个能与他相比的。

  李临道:“世子请说吧。”

  赵明展闻言心中有些踌躇,也不是他不愿,实则是不能,他好不容易寻了机会将九皇子带到了皇帝的面前,让皇帝知道这个小儿子是个可造之才,愿意一试。

  但事关九皇子的安危,他也不愿让太多的人知道,他对苏莞了解的不多,更不知道她得知此事之后是否能守口如瓶,若是消息一旦传出去,九皇子怕是要危险了。

  他原本是想着,绥王和明王要如何斗,那就斗吧,九皇子如今年纪还小,就让他好好学习,待学成归来,再说其他。

  李临见他犹豫着要不要开口,伸手给对方添了茶,笑道:“其实世子何必纠结,在下知晓的事情,也等同于她知晓了,若是世子当真是不想说,那也可不说。”

  赵明展仔细一想,却确实也是如此,如今这两人已是夫妻,夫妻之间哪里有那么多的秘密可言。

  “是我想岔了。”赵明展喝了一口茶,斟酌了一下词句才道,“其实我今日前来,是为了九皇子所求的,东赵名师诸多,可九皇子若是能有阁下教导,日后定然是不差的。”

  “九皇子?”李临心中微微诧异,他倒是知道东赵还有个九皇子,只是年纪尚小,母族出身低微,就是个透明人,绥王明王,甚至昔日的东宫太子都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过。

  赵明言如今和他说这话,这言下之意,是想培养九皇子,扶他上位。

  “正是九皇子,也不知阁下可是愿意收下这位徒弟。”

  李临的手指在茶盏的边沿来回摩擦了几下,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声音不紧不慢地开口:“景元以为,眼前就有个现成的,何必舍近求远,大费周章。”

  李临自然也是希望东赵将来上位的能是一位能君明君的,他没有与东赵交恶的打算,也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绥王太过功利自大,明王更是愚蠢,甚至之前的太子赵明启,也是个自私自利狂妄无知的,这三人上位,天下如何到底是难说。

  若是赵明展上位,东赵的将来都是能看得见的,若是东君不蠢不瞎,自然也看得见。

  赵明展闻言脸色不变,只是笑笑:“东赵的皇位可比不得离城李氏,许多时候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明展不想做这天下的主,却想做自己的主。”

  做皇帝虽好,却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对自己眼前的境况已经很满意,权势富贵皆有,娇妻幼子在旁,想要为国效力,为百姓做事,在他这个位置上也足够了,何须再往上一步。

  他不想自己呕心沥血一生,却连自己最珍爱的这些,都保不住。

  “九皇子在下观察过一段时间,性情还算不错,若是好生培养,日后定然能担得起这天下。”

  “那便好好教导就是了。”李临笑了笑,“若是东赵能再有一位明君,李家定然是高兴的。”

  赵明展又问了一遍:“那不知李家主可否愿意收下这位徒弟?”

  李临又笑了笑:“东赵的储君,自有东赵的名师和东君亲自教导,再不济还有昭王与世子你,我一个外人,便不掺合了,若是我教了,没能将人教好,莫不是要成了这东赵千古罪人。”

  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人才会去做,莫不是将他当成傻子。

  赵明展道:“李氏延续二百余年,子孙代代皆是能人,个个皆是天骄一般的人物,只要阁下愿意,焉有教不好的道理。”

  李临闻言却笑了起来,语气温和:“世子或许不知李家教养子孙的方式,也不是什么秘密,与你说说也无妨,孩子养到了六岁,父亲便会带着孩子出门游历,需得行遍天下路,看过这人间百态,受过世间苦。”

  “父亲是父,也是师,领着他走这一路,教导他书册上的知识,领他看这世间的道理,这一路,足足需得走六年。”

  “孩子养到十二岁,需得他一人出去,天下之大任由他走,继续体会这人间众生百态。”

  “如此再有六七年,自然也能成才。”

  “我与东赵,到底没有那么大的情分,需得让我花费六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地教导一位储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