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有七个大佬哥哥 第443章 机器人

《我有七个大佬哥哥》第443章 机器人

作者:垂耳兔 字数:1840 书籍:我有七个大佬哥哥

  [[“快去再倒些茶来……”弘治皇帝指了指御案的盘螭杯。

  萧敬躬身领命,双手捧着那杯子而去。

  自从朱厚照离京后,弘治皇帝每每提及他,只让萧敬留在身边,而将其他宦官遣得远远的。

  为此萧敬就要多做些斟茶倒水之工,不过萧敬倒是乐意之极。

  在萧敬离开之时,弘治皇帝又瞄了瞄手中的题本,这才合上摆至御案一侧。

  未几,弘治皇帝伸起双手,以大拇指的指肚揉了揉额头的太阳穴处。

  随即,他更喃喃自语:“秦卿家前往西北不足一月,已令边兵有所变化。虽然此役伤亡惨重,但士卒振奋,不像以往那般怯战退守。朕的边军,也并非一无是处啊。”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大明边军又怎可能一无是处?

  两军交战,主将的才能方是双方胜负的关键所在。

  若主将平日治军严明、操练得当、赏罚有度,自然能激励士气,打造出一支攻守兼备的军队。

  待作战之时,如战略运用得当,因应战场之瞬息万变,攻守果断,自能令士卒齐心,奋勇杀敌。

  反之,如主将无能,治军不严,必定上行下效,毫无斗志的士卒,又如何能同心击敌?如此,怠战、怯战必是常态,甚至溃败也屡见不鲜。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或许用后世常见的一句俗语来形容会更加合适一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过得一会,萧敬已经去而复返。

  接过萧敬递过来的盘螭杯,弘治皇帝抿了一小口茶水,又道:“此番得闻秦卿家不是报捷的捷音,朕才略为心安一些。”

  萧敬马上躬身道:“万岁爷,老奴以为,秦大人定不会负万岁爷之托。”

  弘治皇帝听得勉强一笑:“若真能如此,边民方得安宁。”

  稍顷,他将手中杯子往御案一放:“萧敬,东宫所荐的另外数位卿家,如今可到了地方?已开始履职否?”

  弘治皇帝所指的另外数名卿家,是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职巡抚陕西督理马政的杨一清,以及挂衔监察御史之职的翰林修撰伦文叙和吏部考功司主事杨子器。

  对于这三位得东宫朱厚照所举荐的臣子,萧敬当然也是知道的。

  “万岁爷,按三位大人的离京时日推算,他们如今应该才刚到地方,恐怕还没马上履职。”萧敬也只能先这样说,他没有千里眼和顺风耳。

  弘治皇帝轻吁了一口气:“他们三人均往西北,得闻此番西北边事之惨状,不知会否惊恐。”

  萧敬略一思索,便应道:“老奴以为,杨一清大人是经年老臣,有数年陕西督学的过往,对陕西边事亦有所了解,断不至惊恐。

  而杨一器大人,当年进士及第时,授了监察御史之职,数年前于常熟县任知县,兴修水利,筑建堤防,多有德政。后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常对边事有建言。如今,只不过重操旧职,想来也不会惊慌。”

  弘治皇帝听得频频点头,似乎是认同萧敬之意。

  “要说有影响,或许就只有伦大人了。他自于殿试摘得状元,被授为翰林修撰,至今还不足三年,更无外放经历。”

  对于杨一清、伦文叙和杨子器的经历过往,萧敬可谓信手拈来。

  不过,也由不得他不信手拈来。

  这三人经常被弘治皇帝提起,一提起就问及三人的状况,他萧敬又怎能不加以重视?

  因这些人均为东宫朱厚照所举荐,弘治皇帝才特意交待萧敬要多留意一番。

  弘治皇帝所说的“留意”,其实只不过是他想多了解这三人的状况而已。

  但萧敬听到之后,又那里敢轻视,随即安排东缉事厂暗中查探起杨一清、伦文叙和杨子器的行踪,并且专门作好记录定时上呈,以应对弘治皇帝的时不时问起。

  杨一清、伦文叙和杨子器自然不知自己竟已被东缉事厂“留意”起来。

  这种“优待”,以往只会发生在那些将要倒大霉或被有意打压的臣子身上,想不到如今竟发生在他们这几位新任职官的头上,也算是开了东缉事厂的先例。

  ---

  午时过了二刻,自武英殿移驾回乾清宫的弘治皇帝,刚走下御辇,正准备跨进乾清宫大殿的门槛,一道小身影已经从殿里面跑了过来。

  与之同时而至的,是一道甚为喜悦的清脆之音:“父皇,你可回来了,荣儿等得都快睡着啦。”

  弘治皇帝本有些错愕的脸,听得这声音,已满是笑意,出现在他面前的是朱秀荣,他的女儿。

  他心中一暖,边往殿里走,边问道:“荣儿,如今已是午时,为何不在坤宁宫好好陪你母后用午膳,反而跑来乾清宫?”

  朱秀荣嘻嘻一笑:“父皇,荣儿来乾清宫,自然就是找父皇的。荣儿等父皇都快半个时辰了。”

  弘治皇帝一脸惊讶,问道:“这就奇怪了,为何要等朕回来?”

  “等父皇的,可不止荣儿一个,”朱秀荣顿了顿,转头往殿里嚷了声,“小弟,你还躲着呢,还不赶快过来给父皇请安。”

  她话音刚落,殿内出现另一道小身影,怯生生地走了过来,竟然是朱厚炜,原来他刚才一直躲着。

  未几,他来到弘治皇帝跟前,轻声唤道:“父皇……”

  弘治皇帝“嗯”地应了声,没有刚才对待朱秀荣那么温和。

  这两姐弟也不知道因何事,竟双双跑来乾清宫,关键现在正是午膳时。

  就在弘治皇帝思疑之间,朱秀荣已经问道:“父皇,皇兄到底去哪里了?今日你能告诉荣儿了么?”

  弘治皇帝听得一愕,少顷,微微一笑:“荣儿,原来你来乾清宫是为这事呢?半个月来,你已先后问了三回。”

  朱秀荣故意皱起眉头:“谁让父皇一直都推搪,迟迟不肯告诉荣儿。荣儿自然要一直追问。”

  一语刚了,她更嘟起小嘴:“父皇,你都不疼荣儿了。”

  弘治皇帝哑然失笑,见这女儿故意耍小脾气,心中又是一暖:“你这孩子,朕又怎会不疼你。”

  朱秀荣听得顿时笑了起来:“既然父皇疼荣儿,那就快告诉我,皇兄去哪里?他要做什么?我甚是思念他。”

  朱秀荣说自己思念朱厚照,只勉强算是,其实她更好奇朱厚照的去向。

  这些年来,朱秀荣颇受朱厚照影响,虽是女儿身,却事事学朱厚照。

  上个月知道朱厚照竟然获得弘治皇帝准许出宫,她是自然好奇连连。但当时朱厚照只说离宫一趟,因何事去哪里,就没有告诉她。

  朱秀荣话音一落,马上拉扯了一下站在自己身边的朱厚炜。

  朱厚炜似突然醒觉:“父皇,我亦甚是思念皇兄。”

  想来,他说的这句话多半是朱秀荣所教。

  弘治皇帝望了望朱秀荣,又看了看朱厚炜,说道:“荣儿,炜儿,并非朕不愿意说。”

  朱秀荣笑意满脸地望着他,马上道:“既是如此,那请父皇快说。”

  “但朕答应了你皇兄,不能告诉你们。此乃朕之诺言,要知道,君无戏言。”

  见朱秀荣又皱起眉头,弘治皇帝笑道:“荣儿,你只须知,你皇兄是去做一件了不得之事,若成功,将是大功一件。”

  朱秀荣皱着眉,无计可施。

  朱厚炜突然说:“父皇,难道皇兄是要炙烤一只大羊羔么?”

  朱秀荣被他逗得一笑,笑骂起来:“小弟,你就知道吃。”

  弘治皇帝听得缓缓摇了摇头。

  朱厚炜也笑了起来:“中秋的时候,皇兄炙烤的羊肉太香了。等皇兄回来,我一定要他再炙羊羔……”

  正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荣儿、炜儿,怎么还在乾清宫,迟迟不回去用午膳?”是张皇后的声音。

  坤宁宫的宫女之前已经多番前来乾清宫,却一直叫不动朱秀荣和朱厚炜,张皇后只得亲自来,要两姐弟回坤宁宫用午膳。

  朱秀荣见得顿时笑颜逐开,马上迎过去:“母后,你来得正好,你快帮荣儿劝劝父皇,让父皇告诉荣儿,皇兄到底去哪里了?”

  朱秀荣似乎也知弘治皇帝比较在乎张皇后之言,但她不知道的是,有时候弘治皇帝不一定会听张皇后的,甚至会略加斥责。

  就如中秋时,张皇后为她两兄弟贸然去武英殿,就曾被弘治皇帝不轻不重地说了一通,虽然表面上没有斥责的言语,却隐含斥责之意。

  弘治皇帝听得轻叹一声:“荣儿,刚才朕才说过甚么?人不可无信,朕既然答应你皇兄,又怎能失信于他?”

  张皇后嘴角一扯:“荣儿,你可别为难你父皇。等你皇兄回来,你再问他不就好了么?”

  其实张皇后也知道朱厚照去了哪里,不过弘治皇帝要她噤声,断不能外传给第三人知道。

  鉴于弘治皇帝在武英殿的那一次轻斥,她对朱厚照的行踪仍守口如瓶,没有对其他人提起过,包括朱秀荣和朱厚炜在内。

  朱秀荣“唉”地叹了口气:“等皇兄回来?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弘治皇帝应道:“不会很久。”

  话虽如此,但他心中清楚,朱厚照回京之日还为时尚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