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阿Q造反记 16、卫生费

《阿Q造反记》16、卫生费

作者:杨七字 字数:1750 书籍:阿Q造反记

  汤寿德捞起鱼来,娥子收拾了,满满一大盆,香飘四溢。

  阿Q吃一口,鲜香细嫩,不住口地称赞好手艺。

  汤寿德开了一坛酒,陪着吃喝。

  他满意道:“我这傻媳妇,时常丢东拉西,是个长不大的,只一手厨艺却拿得出!”

  娥子在旁边纳鞋底,瞪他一眼道:“你夸我呢,骂我呢?”

  汤寿德笑呵呵道:“夸你,夸你,都是夸你!”

  他显得特别开心。

  他这开心是有缘由的。

  “老弟,不瞒你说,你这是救了我们一家啊!”

  阿Q虽然有所感觉,但还是故作糊涂道:“德哥言重了。我都没有把妹子带回来,事情搞砸了啊。”

  汤寿德道:“老弟久在乡下,不知道城里事。那章家是什么格局?那是真正的豪门大族,鸟飞不过的田土,银子怕不有几十万!这还罢了,他家有人!别的且不说,光浙江巡抚衙门,据说就能当一半的家!”

  “这回老弟一番作为,促成章家公子和舍妹的亲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阿Q装傻道:“这意思是,小曼嫁到章家去,做少奶奶,——是的呀,我就是这么想的?小曼嫁给我,是穷人婆,嫁给章直人,那就是少奶奶!所以啊,我不能这么自私!……”

  汤寿德急需要分享,打断阿Q道:“这意味着我就是章家的舅亲!走在街上,多少人要巴着我!我就也能做巡官,做高级巡官,像公主那样,骑大马,月薪几十块!甚至做大巡官,比山阴大老爷还有钱,娶五房姨太太……老弟久在乡下,不知城里事……”

  他太高兴,喝得多而且急,很快就醉了。

  第二天一早,阿Q回巡警局上值,人都散出去了,王廷芳在喝茶。

  看见阿Q回来了,他很高兴,打开柜子翻一阵,找到一本警务守则,丢给阿Q道:“刚入职要做培训,我们都是一群大老粗,你就自己学着吧。”

  阿Q拿起翻翻,七十多条,三百多款,大略翻一回,发展挺有意思。

  从职责看,这时代的巡警,相当于后世城管局、公安消防队、缉毒大队、治安大队、交警大队、路政局、卫生局、环卫所和居委会等的全部或部分职能的合体。

  日常主要的是行使城管局和环卫所的职能,不过能拘捕,能罚款,权力其实蛮大的。

  王廷芳说,他这里会稽县不重视巡警这一块,人少钱缺,真的就是钱少少。

  钱少少是阿Q的化名。

  他说着自己也笑了,有点苦笑。

  阿Q说钱少少是假的,我本来想叫做钱多多,威风多了,但一个下人嘛,就不合适。

  王廷芳说,你不要做下人,我有花帽子给你,你能不能做钱多多?

  阿Q说,芳爷,我不是这个意思。

  王廷芳说,我就是这个意思,你考虑一下。

  说着,他就给阿Q讲,按照规矩,巡警局设有内部机构,包括办公室、行动科、治安科、后勤科、卫生科、风化科、水龙队等,会稽县人口近六十万,上县,定员五十六人,但县里只拨发人头费,五百钱人月,其他经费自筹。

  自筹靠商绅拔毛,但会稽素有商绅联防,养着一支联防队,不愿意再出钱养巡警。

  至于官司案件违规罚没,县衙不放手,巡警无可奈何。

  卫生费也不好收。

  水龙队原在户房,也不愿过来。

  巡警就真的成了“巡”警,只做街头巡逻,和其他不见钱的杂事,见钱的事轮不着嘛。

  会稽巡警越做越泄气,刚开始还有五十来人,陆陆续续的走人,现在只剩下二十来人。

  实话说,本事大一点的都走了,走镖护院去了,也有的上了大南山。

  留下来的多是拖家带口的,养家糊口搞钱为主,巡街办差倒是副业。

  因为巡警五百钱的月俸,只够买一百斤白米,根本不够养家小。

  会稽巡警局管事的就局长一个,内部科室撑不起来,中层干部一个也没有,这些人都没这本事,也没闲工夫。

  都是没钱惹的祸!

  大清巡警制度匆匆出台,衙门三班六房都在的情况下,重章叠架,巡警本就是个尴尬存在。

  如果主官重视,或者某巡警官员大有背景,各方面都卖点面子,巡警也能搞出局面,如山阴县局。

  但现实中,大部分都是会稽县这样局面。

  其中,南方各省又普遍不如北方。

  这种状况要等民国成立,取消了三班六房以后,才能得以改变。

  阿Q不幸碰上这旧时代。

  但他没得选择。

  王廷芳接收他过来,自然有载怡的建言,会稽局亟待振作,也急需人才。

  阿Q想了一下,说:“我做卫生员吧。”

  王廷芳不满意,他需要一员大将,不是小兵。

  “你做卫生科长!”

  阿Q顾虑道:“我是新人,骤登高位,怕是众人不服。还是从小兵做起。”

  爬得高,就摔得重,到时候混不下去就惨了。他一个做短工的,特别又是后世来魂,对一身警服还是蛮在意的。

  钱多多当然好,钱少少也没关系,养活自己就行,反正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王廷芳想想道理也是道理,就随他。

  山阴县大小街道十八条,巷道五六十个,城居人口十二万,商家八百多,摊点无数。

  卫生费要是收得上来,日子就好过了。

  既然有收费许可,怎么就收不上钱来?

  根子在章家。

  怎么又是章家?

  没错。章家田土在山阴,生意却是做遍全城,在会稽县,他们铺面不少,最大的是萧山街章氏黄金铺。

  这家店铺挺大,黄金地段一溜四间门面,有定制有现货,有换新有化旧,黄金生意一条龙,每日顾客盈门。

  按照规矩,该店每月该收卫生费一百钱。

  但是,章氏黄金除了刚刚开始推行警政的时候交过几个月,现在已经整整三年没有交一厘一毫了。

  有章氏带头,全城有样跟样,卫生费收缴越来越困难,现在除了少数胆小没跟脚的,其他店铺摊点的卫生费已经基本停交了。

  所收到的一点小钱,连置办粪车粪缸都困难,别说买牛车请工人了。

  所以如今的会稽巡警除了巡街,还管挑大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