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福气小娇妻玩转七零 第一卷 第245章 你们怎么会在这

《福气小娇妻玩转七零》第一卷 第245章 你们怎么会在这

作者:佳明橙 字数:2098 书籍:福气小娇妻玩转七零

  岭州城,郑侯宫。

  大殿内烛火昏黄,耄耋之年的巫盘膝在地,面前摆放数枚甲骨。甲骨两面雕刻花纹,纹路粗犷神秘,分明源于上古。

  氏族分左右站立,紧盯巫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屏息凝神心中忐忑。

  郑侯站在上首,衮服在烛光下黯淡,冕冠下的旒珠也失去光泽。巫深居太庙,遇大事才会露面。

  他身材佝偻,满面沟壑。稀疏的头发披在肩后,额角脸颊烙印和甲骨相似的纹路。枯瘦的胸前挂着三条骨链,额上勒一条皮绳,绳上串联六片指甲盖大的骨片,和地上的甲骨同源,取自一只巨龟,由郑襄公亲手猎杀。

  郑襄公在位时,郑国国力达到鼎盛,能与晋分庭抗礼,一度有称霸西境的威势。

  可惜好景不长,郑襄公晚年昏庸,欲驱逐长子改立幼子,导致国内发生战乱,岭州内生灵涂炭。战火持续整整两年,最终长子获胜登上君位。

  遭遇内乱荼毒,郑国的国力不比往昔。数代国君碌碌无为,偶尔有国君励精图治,却无一例外寿命不长,使得国力每况愈下。

  反观晋国,晋孝公高瞻远瞩,同越结盟抗衡楚国,有了西进的条件。更出了晋烈公这样架海擎天的英主,抵定边境局势。

  此消彼长之下,晋国雄踞中原,郑国的辉煌不复存在,反而屡屡被打压,直至近十年才得以喘息,渐有恢复态势。

  怎奈天意不在郑。

  晋侯昏庸无道,他的儿子却多智近妖。

  郑侯以为有机可乘,哪想到自食恶果,一步错步步错,落得进退维谷。现如今,战与不战,和与不和,已非郑侯能够决断。

  想到多日来的战报,思及被攻破的城池,郑侯怒火中烧。愤怒中更有一丝恐惧。

  随着失地日增,晋国大军逼近都城,这种恐惧迅速扩大,令他辗转反侧,没有一刻不被忧虑和懊悔笼罩。

  寒风卷着碎雪打在门窗上,发出阵阵声响。

  风袭入殿内,卷动群臣的衣袖,摇曳暗影,几要熄灭灯光。静默许久的巫忽然有了动作。

  他口中念念有词,枯瘦的手指抓起地上的甲骨,用力向上抛出。

  甲骨在半空翻飞,某一刻仿佛停滞。

  众人紧张地盯着这一幕,看

  着甲骨飞向不同方向,其后在同一时间落地,钝响声短暂回荡。

  甲骨形状有异,厚薄不同。落地后有的岿然不动,有的持续颤动,还有的翻过一面,现出完全不同的花纹。

  待到所有甲骨静止不动,巫倾身靠近,掌心覆上地面,白发垂落,双眼紧盯甲骨,解读上天给予的启示。

  包括郑侯在内,所有人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打扰。

  大殿内落针可闻,安静得令人心慌。

  良久,一个老迈的声音响起,宣示带来恐慌的预兆:“不祥。”

  "什么?!"

  郑侯难以置信,亦或是不愿相信。

  他大步冲上前,旒珠剧烈摇晃,悬在腰间的玉饰金印互相碰撞,声音急促令人心焦。"怎么会是不祥?!"

  巫缓慢坐回原位,抬起苍老的面孔,花白的眉毛压住双眼,一只眼眶干瘪,竟已失去了眼球。“上天预兆,此战不祥。”

  不同于郑侯的惊怒交加,也迥异于氏族的惊悸恐慌,他表现得异常平静。眼底毫无波澜,仿佛一滩死水,根本不像是活在世上。

  "怎么会、怎么会……"

  郑侯喃喃自语,踉跄后退两步,神思恍惚靠上桌案。

  他突然想到什么,目光扫视殿内,没有发现那道熟悉的身影,仓惶地握住佩剑,颤抖着声音道:"名翁,名翁为何不在?"

  群臣面面相觑,四下里环顾,都未发现粟名的身影。

  阮康等人下意识抚上额头和下巴,之前被粟名击中的伤处尚未痊愈,几人面上仍留有淤青,很是有碍观瞻。

  郑侯连问数次,终于有一名中大夫壮着胆子开口:“君上,粟大夫当日离宫,关闭府门至今不出。"

  当日?

  中大夫不敢说得太明白,郑侯心中却是一清二楚。

  “是我糊涂,名翁该怒。”郑侯苦笑一声,马上又振作精神, “我去向名翁请罪。”危急关头,唯有粟名能救他,能救郑国。

  />

  “天意不可违。”

  他默默收起地上的甲骨,起身走出大殿。

  沿途侍人婢女向他行礼,他皆视而不见。反而加快脚步,顶着风雪走出宫门,徒步返回太庙。彼时,晋国三军倾巢而出,公子珩率军亲征的消息已传遍城内。

  "战况不利。"

  "失数城,守军皆殁。"

  得知晋军正在逼近岭州城,城头已经能看到先锋的旗帜,城民们惶恐不安,纷纷涌向太庙,祈求天地鬼神庇佑郑国。

  巫行走在路上,斗篷遮住他的面孔,伛偻的身形瘦弱不堪,和寻常老人没什么两样。甲士在聚集。

  冬日不利于战车驰骋,郑军的优势难以发挥。想到晋军来势汹汹,军中上下都是愁眉苦脸未战先怯。

  几辆战车行过长街,驾车的甲士无精打采。纵然是不了解兵势,也知士气重要。这样的军队如何打仗?遑论是迎战晋国这样的强敌。

  巫一路返回太庙,见到聚集的城民,再次发出叹息。

  他驻足良久,任由雪花飘落在身上。见到远处升起的青烟,听到众人的祈求声,他没有再前进,而是回身调转方向,再次走入风雪之中。

  郑侯驱车抵达粟名府上,命侍人上前叫门。侍人拍击门环,声音传入庭院。

  守门的奴隶拉开门栓,将大门开启一条缝。见到国君的车驾,当场吓得匍匐在地不敢出声。“君上来见上大夫。”

  侍人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奴隶瑟瑟发抖不敢出声。消息传入前厅,粟名的几个儿子一起赶来,向郑侯叠手行礼。

  “参见君上。

  “起,孤来见名翁。"”郑侯说明来意。

  粟名三子对视一眼,最终由长子粟成开口:“君上,臣父归家后突陷入高热,数日昏迷不醒。”“怎会如此?”郑侯大吃一惊。

  粟成不去看郑侯的表情,在衣袖遮挡下攥紧手指,沉声道:“良医诊脉,言臣父急怒攻心,迟迟不能退热,恐药石无医。"

  粟名自上京归来时精神矍铄,入宫一趟就病入膏育。医断言是受到打击,仔细推敲缘由,粟成三人早有答案。

  粟名一直教导他们遵循礼法,自己也是以身作则。然而郑侯屡次言行出

  格,在晋侯一事上更是同粟名的理念背道而驰。

  粟成三人不能怨恨郑侯,只能低头保持沉默,以无言宣泄压抑的情绪。

  郑侯视粟名为救命稻草,怎奈后者性命垂危,随时将要撒手人寰,心中的期盼注定落空。“孤会令宫医前来。”

  留下这句话,郑侯转身登上马车,此行无功而返。哪料想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他刚刚回到正殿,就听侍人禀报,前往徐国求助的使臣被拒之门外,连徐伯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打发回国。

  使臣一身风霜,被召入殿后伏地大哭:“君上,臣无能。徐国背信弃义,徐伯言晋国势大,不敢出兵。更言郑国遭此劫难,是……"

  “是什么?”

  “是君上行悖礼无德之事,咎由自取。”

  使臣冒着冷汗说完这番话,郑侯顿时满面铁青,一把扫落案上的笔架和竹简。"无信义的小人!"

  愤怒的咆哮声传出殿外,守在廊下的侍人噤若寒蝉。又过数息,殿门敞开,使臣退出殿外。

  在寒风中抹去冷汗,他短暂地松了一口气。想到逼近的晋国大军,很快又是满脸忧色。林珩大军未至,岭州城已是人心惶惶,风雨飘摇。

  城头之上,守城的甲士眺望远处,发现游荡徘徊的黑骑,有心开弓予以威慑,奈何弓弦绷直僵硬,根本拉不开。

  "这还怎么打仗?"

  一名甲长走过,恰好听到士兵的抱怨。他上前两步立在女墙后,逆风眺望城外的黑骑。想到侥幸逃回都城的主簿,深思对方口中对晋军的描述,心中突然生出主意。

  他安抚地拍了拍甲士的肩膀,命人另取一张弓给他,随即快步走下城头,求见负责城防的阮力,献上刚刚想到的计策。

  “城头泼水?”

  “正是。"甲长认为此计十拿九稳, "冬日寒冷,滴水成冰。水泼城头,则冰覆城墙,必能阻挡晋军架梯攀援。"

  他以为自己献出良策,能解都城危机。哪料想阮力根本不予采纳,更斥责他胡言乱语。

  "一派胡言!"

  “军将,晋军连下数城,士气正盛。但其长途奔袭,必然人马疲惫。不能一战而下,定会

  削弱士气。若能固守城池,待其疲敝再趁机杀出,未必不能取胜。"

  甲长并不气馁,还想据理力争。

  奈何阮力根本听不进他的话,怒斥他是旁门左道,所言不足采用。

  “战必堂堂正正,何能行此诡道。来人!”阮力不想再听,召唤门外私兵,手指满脸不忿的甲长,怒声道, "将这鸡鸣狗盗之徒押下去,不许他再入府!"

  甲长被私兵反扭手臂,双眼圆瞪,怒视阮力:“阮力,你顽固不化,不肯纳谏。岭州城守不住,你就是郑国的罪人!"

  "押下去,除甲青,夺剑,降为军仆!"阮力暴怒,出言重惩甲长。私兵吃了一惊。

  对甲长而言,这不仅是惩罚,更是奇耻大辱。果不其然,甲长眼底充血,三名私兵差点按不住他。

  奈何猛虎难敌群狼,他被架起四肢抬至院中,几名私兵按住他,另外几人抢走他的佩剑,卸掉他的甲青,其后将他丢出府外。

  砰地一声,甲长摔下石阶,滚落到雪地之中。失去一身甲胄,他身上只有一件夹衣,里面填着芦花,并不能完全保暖。

  他从地上爬起来,反手抹去脸上的污痕,盯着紧闭的大门,凶狠道:“士弓今日立誓,必报此仇!"

  吱嘎一声,府门开启一条缝。

  一名做家奴装束的男子探出头,瞧见狼狈的士弓,奚落道:"还磨蹭什么,快滚!"话落,他竟朝士弓啐了一口。

  换作今日之前,以两人的身份,给家奴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如此。但今时不同往日,士弓惹怒阮力被降为军仆,今后断无生路。

  士弓看向脚下的污迹,牢牢记住今日之耻,转过身走入雪中。

  在他身后,家奴放肆大笑,口出恶言:“甲长如何,有战功又如何,还不是个窝囊废!”

  士弓返回城头,众人见到他的样子都是大吃一惊。

  "怎么回事?"

  面对同袍的询问,士弓摇摇头,蜷坐在避风的墙洞内,始终不言不语。

  众人散去后,他裹着甲士特地送来的厚衣,透过缝隙眺望远处,目光闪烁,晦暗不明。晋骑绕城徘徊,使城内守军不敢出。

  趁此时机,智陵和费廉兵分两路,各率前锋骑士横扫乡邑,将村人聚到一起看管,切断城内对外的联系。

  林珩率大军星夜飞驰,距岭州城五里,探路的骑兵撞上一支队伍。陷入重围,私兵抽刀面对马上骑士,后者一眼认出了他们的武器。

  "郑国人。"

  骑兵策马交错驰过,手中的旗帜在风中招展。黑色的旗面上,赫然是一只振翅欲飞的玄鸟。

  “速报公子。”

  一骑离开队伍驰向大军。不多时,黑色洪流滚滚而来。

  林珩行在队伍最前方,风掀起兜帽,黑色大氅在身后翻飞。距离抵近,他猛一拽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阵嘶鸣,口鼻前弥漫白雾。

  "就是他们?"林珩策马走近,身边跟随百名黑骑,时刻护卫他的安全。“回公子,正是。”骑士回道。

  林珩打量着这支队伍,嫌私兵碍事,举起手臂向前一挥。

  骑士得到命令,利落解下挂在马背的套索,在头顶甩动几下,套马一样套住私兵,随即调转马头,拖拽着俘虏四散开来。

  他们的速度极快,私兵根本来不及抵抗,陆续倒在雪地上被拖走。马蹄向四周辐射,拖拽的痕迹覆盖其上。

  林珩单手弯折马鞭,轻轻敲击掌心,一下接着一下。五下之后,他耐心耗尽。

  "冬日寒冷,燃车送君一程,如何?"

  他面带笑容,愈显清俊无双。出口的话却饱含威胁,令人不寒而栗。话音刚刚落地,紧闭的车门终于开启。

  一名年约而立的郑国大夫走出车厢,看到马上的林珩,整理衣冠叠手行礼,不卑不亢道:"范氏平,参见公子珩。"

  表明身份之后,范平便垂眸肃立,打定主意不再开口。林珩上下打量着他,唇角笑意加深,根本没有询问的打算。见他这般表现,范平不由得心头一震,陡生不祥预感。

  他的预感很快应验

  拖走私兵的骑士陆续折返,马后的私兵全都气息奄奄,个别已经看不出人形。仍是之前的甲长抱拳开口:“公子,审出其往蔡国,邀蔡侯出兵未果。”

  “郑侯娶蔡侯妹,两国定盟守望互助。如今来看,盟约似不牢靠。”林珩看向范平,揭开郑国

  求助无门的窘境。

  范平面色青白,力持镇定道:"公子伐郑不经天子,不下战书,无礼之极。有何立场讽言我国?"

  "我父薨于郑,郑侯秘而不告,便是有礼?"

  林珩的一句话令范平哑口无言。

  身为粟名的学生,他对郑侯的行为也感到羞耻。

  面对强悍的晋军,想到战争的源头,他默默垂下头,缓慢叠手下拜:“君侯有过,郑人无辜。唯请公子保存郑人祭祀。"

  话落,他拔出佩剑,剑锋横过身前,当场刎颈而死。

  宝剑脱手,范平仰面倒在地上。殷红的血喷出伤口,流淌在他身下,在风中冻结。他无法改变郑国的命运,也不能指责晋国出兵不义,唯有一死,以全毕生信念。看着倒在血泊中的范平,林珩并未现出悲悯,他仅是召唤甲士,道一声:“葬。”随即策马绕过范平的尸体,坚定不移驰向岭州城。大军轰隆隆经过,似一条黑龙咆哮雪原。

  随军的奴隶动作利落,发现无法挖开冻土,快速从周围找来石头,为范平建起坟冢。“走吧。”

  压下最后一块石头,奴隶拍掉手上的碎雪,向大军前进的方向追去。冰天雪地,六出纷飞。一座孤零零的新坟喜立在风中,逐渐陷入苍茫雪原,被雪色彻底覆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