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大明做暴君 第八十章 舆情主导

《重生大明做暴君》第八十章 舆情主导

作者:荣耀剑客 字数:2348 书籍:重生大明做暴君

  当夜幕再度降临时,乾清宫灯火通明,只是有些事情,不会因为你选择了冷处理,就会朝你预想的发展。

  “皇兄,臣弟有些不明白。”

  东暖阁内,朱由检坐在锦凳上,手里拿着一封奏疏,眉宇间带着疑惑,“为何朝中有这么多的人弹劾熊廷弼,甚至在京城坊间各种流言四起,您不想着尽快平息这场风波,却让内廷着手筹设报纸呢?”

  “难道此物有何独到之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处境?还有…尽管熊廷弼事先向御前呈递密奏,向皇兄言明他要做的事情,但臣弟总觉得熊廷弼此举,分明就有……”

  在讲到这里时,到嘴边的话,朱由检却讲不出来了。

  “有什么?”

  朱由校抬起头来,看向朱由检说道:“以臣子身份试探天子圣意?”

  尽管朱由检没有出言回答,不过那坚定的眼神,却表明了他心中所想。

  “那朕就先回答你这层疑惑。”

  朱由校笑笑,倚着软垫说道:“依着皇弟的意思,熊廷弼做出这种事情,朕究竟要不要严惩呢?”

  “臣弟觉得要严惩。”

  朱由检皱眉道:“孔子云……”

  “别提孔子,就说你的真实想法。”

  朱由校摆手打断道:“朕让你在乾清宫进修,拿朝的中一些政务来考校你,是为了听到你的想法,而不是死记在心的东西。”

  “是。”

  朱由检整个人显得有些局促,但很快就恢复镇定,微微低首道:“依着臣弟的看法,熊廷弼以臣子身份,通过一些事想试探皇兄,这摆明就是有想法的,对君不纯粹,遇事计较利弊,这就是最大的原罪!”

  果然。

  听到此言的朱由校,表面没有什么变化,但心底却生出些许失望,朱由检的这套认知明显是有问题的。

  在原有时间线上,崇祯帝御极登基,尽管勤政克己,努力想挽救大明颓势,但是做的很多事情与决断,摆明就是有问题的,这也难怪世人会说崇祯帝要是不折腾,不表现的那样勤政,大明国祚说不定还能延续的久一些。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崇祯帝固执地认为,他作为大明的皇帝,那他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决断,底下的臣子就会绝对服从,甚至遇到一些危急情况,底下的臣子就会力挽狂澜,就会排忧解难。

  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

  所以在遇到臣子欺瞒他,臣子没有按他想的去做,那么崇祯帝就会被愤怒左右,从而丧失判断,如此也就做了很多惊人之举!

  但恰恰也是崇祯帝做的那些事情,加剧了大明君臣离心离德,加剧了大明吏治崩坏,加剧了大明内部矛盾激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甲申国难的发生,继而使得大明社稷轰然倒塌。

  “那依着皇弟所想,不管朕下达任何旨意,底下的人都会绝对服从?”想到这里的朱由校,看向朱由检反问道。

  难道不是吗?

  在朱由检的心底生出想法,毕竟自家皇兄是大明皇帝,执掌生杀大权于一身,作为大明的臣子,不绝对服从于天子,那要服从于谁?

  “臣弟是这样想的。”

  迟疑刹那,朱由检正面回答。

  “那要真是这样,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人会弹劾熊廷弼?”

  朱由校提出问题。

  “那是熊廷弼犯了众怒。”

  朱由检回道:“熊廷弼在京营做的事情,明显是违背我大明军律的,倘若人人都像熊廷弼这样,那就没有规矩可言了。”

  “可熊廷弼做的事情,也是在遵循朕的旨意,朕的意志,切实是在整饬京营。”朱由校神情自若道。

  “这……”

  朱由检一时语塞,不知该讲些什么来回答。

  “皇弟,你认为的那些,只存在于盛世下,只存在于大明强盛时。”

  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扬,盯着朱由检说道:“而朕接管的大明,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与隐患,不是靠一道旨意就能解决掉的。”

  “倘若真那样简单,那不管熊廷弼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引起如此反响,而真要出现这种情况,朕绝不会留熊廷弼到现在。”

  “事情是随着事态发展而变的,不是你觉得应该是怎样,就必须是怎样的,哪怕朕是大明皇帝,也不可能霸道到这一地步,不然大明早就不复存在了。”

  朱由校从没有想过通过一两件事情,就能够改变朱由检的想法,这是极其不现实的事情,但他必须要扭转朱由检的认知,让他见到更多层面的事情,以此打开他的眼界,这样其才会站在多角度考虑问题。

  朱由检要是不愿改变,那朱由校绝不会浪费时间与精力,毕竟大明宗藩改制,同样是刻不容缓的。

  “说回朕为何这样处置。”

  朱由校继续说道:“朕选择谴派内官去京营申斥熊廷弼,这是朕与他的默契所在,因为朕相信他能整饬好京营,他也相信朕会给予他支持,毕竟整饬京营,是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切实利益。”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一个利字不知毁掉了多少事,就像东林党没有被斗垮之前,朝廷在辽东的重大转折,有哪次不是因东林党空谈误国而导致的?”

  “辽左、辽南诸卫的沦陷,是因为东林党人袁可立接任辽东经略,辽西诸卫的沦陷,是因为王化贞为了一己私利,而跟再度上任辽东经略的熊廷弼置气,可是这些背后暗藏的盘算与利益,皇弟可曾想过?”

  朱由检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现在所听到的这些,跟他先前知晓的完全不同,这对他造成的冲击很大。

  “提到这个东林党。”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端起御案上的茶盏,呷了一口后说道:“皇弟在紫禁城住这么久,应该不会不知道,东林党究竟是怎样势起的吧?”

  “当初朕还没有御极登基时,皇考驾崩,内廷便闹出了移宫风波,这在朝野间闹的是沸沸扬扬,朕想问问皇弟有没有想过,为何这些内廷秘闻,会那般快的就传扬出去呢?”

  “臣弟…”

  朱由检喉结蠕动着,却不知该怎样去说。

  “这就是朕为何要筹设报纸的原因。”

  朱由校重顿所持茶盏,皱眉道:“因为朕御极这么久才弄明白一件事,舆情导向的左右变动,是能够影响到朝局的,继而影响到朕的决断的。”

  “除了这桩移宫风波外,在朕御极登基之后,东林党是占了些位置,但是跟齐楚浙党相比,那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毕竟在此之前,齐楚浙党等派凭借京察大权,将多数东林党都驱逐出朝堂了。”

  “可是伴随着内阁首辅方从哲的黯然退下,皇弟有没有发现在朝的东林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这个数量是不断增多的,而倒方就是这一切的起点,在倒方期间,朝野间的舆情导向可是呈一边倒的态势啊。”

  朱由校接触的事情越多,就越是能清晰感受到一点,在舆情主导这方面,他这位大明皇帝竟然处在劣势,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反过来想想也对,舆情导向的控制权,长久都把持在士大夫文人这边,他们嘴里说了什么,传播的多了,那真相就是什么。

  这站在皇权至上的角度来看,绝对是不能允许的。

  枪杆子。

  钱袋子。

  笔杆子。

  上述三项不管缺了哪一个,那么皇权就不可能牢靠,但是相较于前两者,最后这一项的争夺,皇帝占据的优势太少了。

  而报纸就不一样了。

  只要受众的群体足够多,得到民间的竞相追捧,那么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份别出心裁的报纸,就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皇弟,朕给你讲的这些,你先好好的想一想。”见朱由检表情复杂,朱由校倚着软垫说道,“这是朕对你的一次考校,将自己想到的都写下来,明日呈递到朕这里。”

  “喏!”

  朱由检起身作揖道。

  既然决定做一些事情,那就要坚定不移的去做,绝不能有三心二意,要真是那样的话,干脆就别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