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空穿越:咸丰帝的列强征程 第 118章 农业大改革

《时空穿越:咸丰帝的列强征程》第 118章 农业大改革

作者:没有迷路 字数:2066 书籍:时空穿越:咸丰帝的列强征程

  全国军队的布防调整完毕,短时间内不用再担心来自外界的威胁,内部也有了一支警察队伍维护稳定。咸丰终于可以静下了心来发展经济了。

  此时已经来到了咸丰元年的冬季,自己穿越过来已经整整一年了。

  对于大清这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来说,冬季是大清子民们最清闲的季节,但冬季往往也意味着青黄不接。此时此刻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忍受着饥饿与寒冷。

  上升到国家层面,那就是严重的土地兼并过后,税还能不能收上来的问题。在封建社会皇权不下乡的背景下,基层治理十分落后,所以很多时候怎么收税是由当地的大地主说了算。地是大地主的,产的粮食都是大地主的,还想让他们多交税,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擅自动了这些大地主的既得利益,迎来的必将是他们疯狂的反扑。

  想到这些,一股对于地主阶级的无名怒火便升腾起来,心想干脆就用彻底的革命手段,一步到位,全面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伟大理想算了!

  冲动毕竟是魔鬼,此时的大清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部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发展才行。

  咸丰也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对于封建社会基本无解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根据现实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走一步看一步。

  咸丰所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将蛋糕做大,也就是尽可能多的扩展耕地的面积。具体的措施就是进一步的鼓励垦荒。

  实际上华夏历朝历代都曾经采取过这个办法,但更多时候都是停留于纸面的政策,真正执行下去的并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民众这边不怎么愿意垦荒。按理说自己没有田产,天天忍受官府地主的各项盘剥,有了能够依靠自己勤劳创造幸福的机会,为什么还积极性不高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垦荒的代价太大。

  首先但凡是离城镇、农村等人口聚集区稍微近一点,土壤稍微肥沃一点的土地早就被人占有了。要想开荒,只能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当时被称作“荒郊野岭”的地方,这也是历史上闯关东的一大原因。

  在这些地方生活,就不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问题了,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土匪、猛兽,随便哪个都够他们喝上一壶的了。

  另外在这些地方垦荒,意味着他们获取其他物资的难度变大,生活成本进一步上升。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得吃盐吧,开始垦荒地里没收成人还要吃粮,各种农具坏了还得维修。

  杂七杂八这些加起来,对于这些本就无地的农民来说,简直就像一座大山般无法逾越!

  就算是你成功翻越了这几座大山,成功的开垦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万一土地的情况并不乐观,种出来的粮食反而没有以前多。

  就算一切顺利,也成功种出了粮食并获得了丰收,官府收税的小吏便闻风赶来了。

  你以为在这种远离人世喧嚣的世外桃源可以住上不被打扰的生活,实际上这种地方简直是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的天堂!

  失去了监管的他们,必将更加变本加厉,各种垦荒税、人头税、管理税肯定接踵而至,最后给你搞出来一个呼吸税都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要想成功推行鼓励垦荒政策,这所有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哎!关关难过关关过吧!”咸丰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由得感慨后世的生活真是幸福!

  正在咸丰一筹莫展之际,一旁伺候的安德海顺手递过来一个折子。

  咸丰接过一看,原来是教育部长丁文爽的报告,京师大学堂第一批速成班学员已经结业,随时准备奔赴大清的各个岗位建功立业。

  好啊好啊,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对于基本的科学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最起码不再是以前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腐儒了。而且京师大学堂首创思想品德课,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忠君爱国”。

  所以说将这一批人派到我大清广阔的基层去,实在是最合适不过了。

  咸丰立刻叫来安德海,准备拟旨。

  这次咸丰打算在县衙下设立乡镇衙门,专门负责基层治理。而至于乡镇衙门的人选,自然就是这批京师大学堂的结业学员。

  当然,咸丰也考虑了一群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到了基层面对重重阻力工作开展不下去的问题,专门吩咐僧格林沁,在乡镇衙门成立的同时,也要将警察局的派出机构同时建立到乡镇。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基层治安,其次就是配合新来的“乡太爷”开展工作。

  这个乡衙门创设的另一大职能,就是税收。以前期全国进行的土地大丈量所得的数据为基础,各个乡官担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监察部也要派出精干力量,暗查乡官履职情况及前期土地丈量情况。

  将应该交税的土地,一分不少的登记在册,然后按照阶梯税率进行收税。

  五亩以下的土地二十抽一,十亩以下十五抽一……

  对于以前瞒报漏报土地以致偷税漏税的个别地主,不光要追缴税款,还要在税款的基础上三倍增加罚款!

  如若抵赖不交罚款的话,简单,由警察局直接拿走,不光人要坐大牢,就连家里的土地也要充公以抵罚款。

  至于那些无地、失地的贫苦百姓,则是大力鼓励他们进行垦荒,凡是响应国家垦荒政策的贫苦百姓,国家一次性发放家庭半年口粮,并且优先发放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种子,绝不拖欠。

  至于农具方面,咸丰专门指示大清钢铁厂从产量中拨出一小部分专门用于农具生产,用于免费发放给垦荒百姓。

  咸丰将大体构想一股脑说了出来,一旁的安德海也全数记载下来。

  等到咸丰的指示送到了内政部,内政部官员也不敢有意见,很快便草拟公文,下发了全国。

  大清日报也第一时间将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京师大学堂的那些奔赴基层的毕业生们,也纷纷开始了政策宣讲。

  一时间,全国上下有人欢喜有人愁。

  贫苦百姓们个个兴高采烈,他们翻身的日子终于来了,个个高呼皇上万岁!

  而那些大地主们,他们祖祖辈辈通过钻制度的漏洞攫取了巨大的财富,如今皇上一句话便要进行清算,不光是断了他们的财路,甚至还要追缴以前的税款和罚款。

  很多人也铤而走险,想要推翻咸丰这个“昏君”的统治,但经过僧格林沁调教的警察队伍也不是盖的,很多小火苗刚开始燃烧,便被无情浇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