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反派只想摆烂(慢穿) 11 第 11 章

《反派只想摆烂(慢穿)》11 第 11 章

作者:邈邈一黍 字数:3058 书籍:反派只想摆烂(慢穿)

  九阿哥在八贝勒的庄子上赖了整整两日,吃了八哥亲手烤的鱼和兔子,跟着一道打了猎,还赏了梅,看侄子和几个年纪不大的侄女们练了剑,这才不舍离去。

  若不是为了爵位,他非得在这庄子上住到过年不可。

  八贝勒的反击弱得不能再弱了,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八贝勒是在无事生非,根本没把那流言的幕后主使和太子联系到一起去。

  但旁人注意不到,不代表康熙注意不到,自康熙四十二年起,他便让人密切关注太子的动向,索额图虽然死了,但太子身边总会冒出张狂的人来,谁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索额图密谋提前夺权,哪怕被关到宗人府大牢里了都有人在外面组织营救。

  噶礼是主动投靠到太子门下去的,他提拔重用的人,回京城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的去向太子投诚了。

  是不是在这些人眼中他已经垂垂老矣,已经撑不了几年了,所以才如此迫不及待。

  噶礼是提前去抱太子的大腿,而老八是现在就怕了太子。

  被传出那样的流言,就只是不疼不痒的给了太子一个难堪。

  老八不中用,老大还不如老八,那流言重伤的只是老八吗,老八如今那样的身子骨,还能争什么,太子让人散布这样的流言阻的到底是谁,老大居然连幕后之人也查不出来。

  八贝勒向朝廷告了假,康熙四十五年的年末始终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也没有再去过礼部衙门,但朝堂之事能躲,过年却不好在外头了,尤其是辞岁之后,新年伊始,不光要去宫里磕头,还要各家各户拜年串门。

  所以腊月二十九,八贝勒就不得不搬回城了,连带着把侄子侄女们送回去,各回各府。

  而且因为避出京城一个多月,他有一个多月未见皇阿玛、太后以及额娘,所以回京的头一日,也就是年三十这一天,他们一家须得早早进宫请安。

  成婚这么多年,两口子还是头一次带孩子进宫,虽然没有记入玉碟,甚至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办过认亲宴,但名分早已定下,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把两个孩子带进来,算是把收养关系给砸实了。

  “你们先去启祥宫等我,我去给皇阿玛请安。”

  八贝勒把怀里的小女儿卫兰递给嬷嬷抱着,又为福晋拍了拍落在领子上的雪,最后对着大女儿卫枝笑了笑。

  此次进宫,对他们一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他不算,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活了五百多年了,而且是起起伏伏的五百多年,没什么看不开的。

  “爷放心。”八福晋牵着卫枝的手仰头微笑道,不就是不能生吗,只要在爷眼中不算罪过,那旁人就更不能因此定她的罪。

  八福晋挺胸昂首,硬是走出了一股慷慨激昂的气势。

  卫枝紧随其后,紧张到脸都有些发白了,但还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落落大方,妹妹年纪小还不知今日意味着什么,不知今日她们能见到谁。

  来之前,不管是她现在的阿玛额娘,还是她以前的阿玛额娘,都叮嘱过她,不要胆怯,要大大方方的,今日才是她以八贝勒府大格格出现的第一日。

  宫中礼仪,她已经学了多日,因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见祖母要行的是大礼而不是普通的蹲安礼。

  婆婆跟前,八福晋屈膝蹲了蹲,便侧开身子,将位置留给要行大礼的两个女儿。

  良嫔本就瘦弱,这段时间又清减了不少,以至于哪怕穿着冬袄人看上去都有些单薄。

  如今见了儿媳和两个刚得来的孙女,心中的担忧倒是散下去不少。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从脸上就能看出来,老八媳妇脸上的表情坚定又从容,比起从前的明艳,好似又多了几分稳重,但那明艳之感一丁点都未折,不见一丝阴霾。

  当两个孩子行完礼,良嫔拉了人起来,给了见面礼,两个孩子也给她呈了礼,卫枝送的是亲手做的里衣,卫兰送的是自己串的手串。

  良嫔把礼物收下,这才拉着儿媳妇的手道:“孩子,苦了你了。”

  不能怀孕生子,还要背着不能生养的名声,郭络罗氏是为她儿子才遭了这样的罪。

  本来昂首挺胸的八福晋肩膀微微低了低,爷骗了皇上,也骗了娘娘,但她心知肚明,爷如果是别的问题不能生养也就算了,肾气不足?可得了吧。

  “儿媳不苦,倒是娘娘看上去清减了许多,怕是爷等会儿见了要心疼。”八福晋干巴巴的道。

  良嫔拍了拍儿媳的手,她们也做了七八年的婆媳,从前她只觉得儿媳高傲,连句哄人的话都不会说,如今再看,这还是个不会哄人的,却是个实心的人。

  “那就让他心疼去,大冷天的带着你们跑到城外住了小一个月,就得让他心疼心疼。”

  良嫔边说着,眼睛便不由自主的停在了大孙女身上。

  这原是她的侄孙女,但她也是头一次见,只听大嫂说这孩子长得有几分像她,确实像,不只是脸像。

  良嫔看着只有十岁的卫枝就像看见那时的自己,她十三岁小选进宫,因着这张脸,阿玛对她是寄予了厚望的,所以特意找了门路送她去御前伺候。

  那时候她面上强撑着平静,内心却日日惶恐,就像现在的卫枝,礼行得再标准,准备的再充分,眼神都是怯生生的,不过这孩子还是比她那会儿要强。

  良嫔没养过孩子,她的孩子刚满月就被抱到惠妃娘娘那里养着了,养到六岁就搬去了阿哥所,阿哥待她从不生疏,她们母子见面,也多是阿哥主动关心她,她倒是没有多少哄孩子的经验。

  “我让人备了点心,都是你们阿玛小时候喜欢吃的,你们也尝尝。”

  面前的炕桌上摆了一碟糖蒸酥酪、一碟红年糕,一碟蜜汁玫瑰芋头,一碟豌豆黄,还有三盏杏仁豆腐。

  “明月你也尝尝,这是特意去延禧宫拿的甜点,虽都是御厨,一样的点心味道做出来却不同,阿哥刚搬去阿哥所那两年,还总是惦记着延禧宫的这几味甜点。”

  八福晋端起一盏还温热的杏仁豆腐,舀出一勺尝了尝,果然是爷的口味,比寻常杏仁豆腐要甜些。

  “爷爱吃甜口,喝碗豆花都要让厨子放糖,可是随了娘娘?”

  良嫔温柔看着两个孙女,摇了摇头道:“我口味儿清淡,不喜欢吃太甜的,或许是随了我阿玛,他老人家在世时是宁可一日无盐也不可一日无糖。”

  至于皇上是不是爱吃甜的,那她就不知道了。

  卫枝小口品尝着浇了玫瑰酱的芋头,在心里默默道,她也喜欢吃甜口,或许和阿玛一样是随了太爷爷。

  不比启祥宫里的温馨融洽,乾清宫里的气氛僵硬,父在上,子在下,在行礼请过安,谁都没主动开口。

  康熙连写了二十几张福字,墨汁快用没了,老八还在下头傻愣愣的站着,也没主动上来给他磨墨。

  要说老八没眼力劲儿是不可能的,他是想晾一晾老八的,可现在看来,谁晾谁还真不一定。

  “过来磨墨裁纸,傻站着做什么。”

  “儿臣遵命。”很有被晾自觉的八贝勒打千行礼道。

  上辈子皇阿玛没少晾着他,光站着就是便宜他了,一般情况下,他行完礼之后,皇阿玛直接不叫起,让他跪在那里,皇阿玛照旧做自己的事儿,批折子也好,面见皇子和朝臣也罢,都不耽搁,如果他跪的地方碍事儿了,不用皇阿玛开口,他会主动到边上跪着去。

  磨墨,裁纸,将写好晾干的福字收起,把裁好的新纸铺上。

  八贝勒有条不紊,做完这些,便主动退到一旁站着。

  康熙瞥了一眼,梁九功如果此时在屋里都不会站的离他这么远。

  老八这怨气没写在脸上,倒是写在了身上。

  自个儿怕了太子,连告状都不曾,倒是怨上朕了。

  “朕累了,剩下的你来写。”康熙把笔撂下。

  “儿臣的字不好看。”八贝勒道。

  不是他推脱,是皇阿玛一直嫌弃他的字,不提在上书房读书时被批评过多少次,他都出宫开府了,皇阿玛还把写的一首好字的何焯安排进府做他的侍读。

  “不好看就不好看,朕又没打算赏给你,不会贴在八贝勒府。”康熙没好气的道。

  八贝勒不吭声了,拿起笔,老老实实开始写福字。

  康熙却愈发气不顺了,老八从前在他跟前不这样,老八就不是个寡言的人,从小到大都不是,诸子之中,老八是最有上进心最努力的,也是处事最圆滑的。

  “朕已经让赵昌严惩传播流言之人了。”康熙淡淡的解释了一句。

  之所以用赵昌,而不是用宗人府和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是因为此事不宜大张旗鼓的去查,否则那些流言只会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

  “儿臣谢过皇阿玛。”八贝勒迟疑了一瞬,才放下笔躬身道。

  康熙抿了抿唇,脸色铁青,不过却不是冲着老八,而是太子。

  堂堂一国储君用这么不入流的手段,就算是被噶礼所惑,也让人难以启齿,他连开口为太子辩解都张不开嘴。

  一肚子气的康熙索性也不再开口说话,找了个位置坐下,手捧热茶,看着老八站在书案前一张张写福字。

  “皇阿玛,儿臣都写好了。”

  桌面上的红纸已经用尽。

  他虽然有刻意模仿自己这个时期的字体,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同的,不知道皇阿玛能不能看得出来。

  康熙端着茶起身走过来,扫了一眼摆在书案上的大字,语气淡淡的道:“回去还是要把字多练练。”

  平心而论,老八的字不丑,甚至在这个年纪已经算不错的了,只是他习惯了对老八高要求,这些年老八自己不也样样争先吗。

  老八这笔字,比起老四老三还是要差点。

  八贝勒乖巧应下,还行,皇阿玛没看出来。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他先是被皇阿玛晾了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刚刚写福字期间,皇阿玛两盏茶都喝完了,估摸着他在乾清宫待了得有半个时辰了。

  “去吧。”

  启祥宫他就不去了,等会儿直接去宁寿宫,老八那两个养女他总要给个体面,省得有人说三道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